「精品」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7蒙昧中的觉醒人民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138.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七)蒙昧中的觉醒(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课下能力提升(十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面前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
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 )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B.人文精神出现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智者能言善辩解析:选A 智者高尔吉亚能够说服“议事会”“顾问委员会”“审判官法庭”的社会条件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故A项正确;人文精神是思想根源,故B项错误;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智者能言善辩是个人因素,不是社会条件,故D项错误。
2.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所以,世上没有绝对真理。
下列出自该哲学家的名言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生而平等”C.“认识你自己”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解析:选A 材料中的主张来自于普罗塔戈拉,体现了人文精神的起源阶段的内涵,强调相对主义,故A项正确;“人生而平等”是斯多亚学派的主张,故B项错误;“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故C项错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故D项错误。
3.有人指出,他们(智者)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其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也没有统一的学说,但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
这里的“共同之处”是指( ) A.探索自然奥秘 B.强调人的价值C.注重人性研究 D.关注道德知识解析:选B 智者学派研究人和人类社会,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的主要主张是强调人的价值,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更注重人性研究,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D 项错误。
4.智者学派指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绝对正确或错误的东西——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
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使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B.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D.提高了雅典公民的道德修养解析:选A 智者学派的观点体现了其以个人为中心的主张,使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故A项正确;怀疑神灵的存在并没有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不重视道德,自然也不利于提高雅典公民的道德修养,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17 蒙昧中的觉醒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A.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界的兴趣B.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C.他们认为对自然界的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无益D.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界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使人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思想家开始把研究的重点由自然界转向人和人类社会,因此选择B项。
答案:B2.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B.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C.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解析:由材料信息“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体现出否定神的意志;由“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体现出反思人类自己。
B项表述符合题意。
答案:B3.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解析:智者学派把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的主题,从而被称为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D项。
答案:D4.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与智者学派的不同点是( )A.提出“知识即力量”B.认为“感觉即知识”C.认为知识是道德行为的基础D.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对“美”这个概念的理解解析:智者学派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的基础,因此人们需要学习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是对“善”的认识。
故C项正确。
答案:C5.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课时作业17蒙昧中的觉醒1.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A.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界的兴趣B.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C.他们认为对自然界的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无益D.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界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2.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B.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C.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3.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4.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与智者学派的不同点是()A.提出“知识即力量”B.认为“感觉即知识”C.认为知识是道德行为的基础D.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对“美”这个概念的理解5.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B.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D.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6.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C.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D.珍视个人自由,强调集体荣誉至上7.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8.斯多亚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A.主张“人生而平等”B.逻各斯是永存不朽的理性C.“人是万物的尺度”D.“三权分立”学说9.“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蒙昧中的觉醒1.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鼓励人们独立地理性思考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答案:B2.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以下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是()A.“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B.“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答案:B3.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
这一特点突出表现了()A.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B.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C.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神”的本质D.古希腊城邦制度的高度发达答案:B4.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主义思想。
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A.探究人的问题B.强调人的价值C.树立人的尊严D.注重人的道德答案:D5.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A.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B.强调“信仰得救”C.尊崇理性、追求自由D.提出“主权在民”答案:C6.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罗塔戈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美德即知识;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得越少。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
(2)概括指出材料三中体现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课时作业17 蒙昧中的觉醒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 )A.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界的兴趣B.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C.他们认为对自然界的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无益D.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界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使人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思想家开始把研究的重点由自然界转向人和人类社会,因此选择B项。
答案:B2.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B.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C.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解析:由材料信息“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体现出否定神的意志;由“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体现出反思人类自己。
B项表述符合题意。
答案:B3.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解析:智者学派把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的主题,从而被称为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D项。
答案:D4.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与智者学派的不同点是( )A.提出“知识即力量”B.认为“感觉即知识”C.认为知识是道德行为的基础D.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对“美”这个概念的理解解析:智者学派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的基础,因此人们需要学习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是对“善”的认识。
故C项正确。
答案:C5.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一蒙昧中的觉醒》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春秋战国时期,以下哪个思想流派主张“兼爱、非攻”?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在战国时期,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百家争鸣的高潮?A.孔子讲学于鲁国B.孟子游说诸侯C.墨子提出“非攻”主张D.诸侯争霸,百家争鸣3、我国历史上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4、下列哪个事件被认为是促使“蒙昧中的觉醒”在中国开始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A、百家争鸣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5、题干:19世纪末的中国,有哪些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觉醒?选项: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6、题干:以下哪个观点最能体现近代中国觉醒的特点?选项: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方法B、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C、研究与改造传统文化,促进现代化进程D、坚持中国传统文化,抵制西方文化侵蚀7、题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场以“救亡图存”为口号的启蒙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A. 新文化运动B. 戊戌变法C. 同盟会运动D. 辛亥革命8、题干:以下关于《天演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由严复翻译成中文,于1898年出版B. 引入了进化论的观点,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C. 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提倡通过改革来实现国家的振兴D. 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9、下列哪一项不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A. 知识即美德B. 认识你自己C. 万物皆有数D. 智者无言 10、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重要转折点?A. 印刷术的发明B. 文艺复兴的兴起C. 新航路的开辟D. 宗教改革的开始11、题干: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标志是以下哪一项?A.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B.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C. 梁启超、谭嗣同的《仁学》D.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12、题干:以下哪一项不是辛亥革命的影响?A.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 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C.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 使中国实现了现代化13、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思想文化蒙昧时期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春秋时期礼仪崩坏,诸侯混战,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探索的景象。
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学业达标]1.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思·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
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A.对物质世界的探索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C.对人权应用的创新D.对人类自身的探索答案 D解析智者运动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突出对人和人类社会的探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故D项正确。
2.普罗塔戈拉说,他所传授的是“在处理私人事务中精明慎重和在城邦事务中能言善辩,行动果断”的能力。
这说明智者学派( )A.敢于打破旧的传统习俗B.侧重于私人事务的处理C.重视培养公共道德意识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答案 D解析材料没有反映传统习俗的内容,因此也就无从体现“敢于打破旧的传统习俗”,故排除A项;根据“‘在处理私人事务中精明慎重和在城邦事务中能言善辩,行动果断’的能力”可知普罗塔戈拉既培养私人事务处理能力,也传授公共事务处理技能,故排除B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C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智者学派适应了当时希腊民主政治形成、工商业发展的时代需要,故选D项。
3.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和差异,触及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表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
这里“人类认识的深入”是指( )A.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B.重视人的意志而否定神C.明确人的法律道德规范D.创建严密逻辑论证体系答案 B解析普罗塔戈拉的思想还是感性思维,还未深入到理性思维,故A项错误;普罗塔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人的意志而否定神,故B项正确;普罗塔戈拉代表的智者学派忽视人的法律道德规范,故C项错误;亚里士多德创建严密逻辑论证体系,故D项错误。
4.有着深厚人文哲学造诣的学者苏格拉底,在被雅典司法机构宣判死罪后本可逃走,但他认为逃走是不正义的行为,对他做出不正义的审判是出于无知。
据此判断苏格拉底的观点是( )A.美德即知识B.人是万物的尺度C.认识你自己D.人生而平等答案 A解析“美德即知识”,要通过学习教育才会懂得美德这一门知识,这符合“不正义的审判是出于无知”,故选A项;B项是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排除;C项是从哲学高度认识人的本质,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是斯多亚学派的主张,排除。
高中历史 6.1《蒙昧中的觉醒》课时练人民版必修3 一、选择题1.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C.逻辑三段论D.美德即知识【答案】B【点拨】由古希腊哲学家及“乌托邦”不难判断该哲学家应为柏拉图,其乌托邦式的思想为理想国,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的另一思想为理念论。
A项作者是普罗塔哥拉;C项为亚里士多德的主张;D项为苏格拉底的观点。
2.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认为没有人就没有万物 B.强调了人的价值和重要作用C.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D.突出了人的尊严和地位【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智者运动。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肯定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作用,并非唯心主义思想,A项错误。
3.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表述正确的是()A.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 B.探讨和解释的重点是自然界而非人生C.强调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 D.服务于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答案】D【点拨】智者学派强调的是人文主义,所以服务于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格拉、重点探讨的是人而非自然、不强求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
4.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和西方重要文化思想,“人文主义”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高单人文主义的旗帜,用“人本”对抗“神本”,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肯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崇尚理性和科学,关注对人、社会与自然的研究;“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儒学思想家孟子的主张;“因信称义”是德意志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主张,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必修3:6.1 蒙昧中的觉醒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我们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A.古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B.古希腊涌现出了众多的哲学大师C.古希腊先哲最早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D.古希腊人最早开始研究自然哲学【解析】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对社会、人生的决定作用。
古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故古希腊被称为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
【答案】 C2.智者运动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下列有关智者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谓的“智者”是指古希腊那些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B.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有可能导致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C.他们主张追求功利,反对空谈真理D.他们开始关注人的主体意识,但不否认绝对权威的存在【解析】智者是指那些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其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因为他们注重实利,又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的工具,所以他们的言辞和结论往往大胆而惊世骇俗。
他们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答案】 D3.欧洲部分哲学家特别强调学习“修辞学”。
所谓“修辞学”就是“不知道对与错、高尚与卑劣、正义与非正义,却发明了一种就这些事情说服听众的技艺,因此,尽管他对这些事情无知,却能在无知者中间显得比专家们更有知识”。
他们的代表人物是() A.苏格拉底B.普罗塔戈拉C.孟德斯鸠D.康德【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修辞学”可知反映的是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 B4.右图是被柏拉图称为“小马驹”(据说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的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这样说他的原因是()A.敢于挑战权威B.忘恩负义C.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D.求知欲强【解析】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其表层意思是B项,而其寓意则是不畏权威、敢于挑战权威,故A项正确。
专题六:一蒙昧中的觉醒——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课时作业1.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认为,智者学派“把作为思想的简单概念……一般地应用到社会对象上去,并且使它深入到一切人事关系中去”。
黑格尔这一评论的着眼点在于()A.智者学派催生了雅典民主政治 B.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最初起源C.近代西方哲学来源于智者学派D.智者学派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2.处于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智者都有着某些共同特点,如擅长语法技巧和辩论术;致力于逻辑学和修辞学的研究;关注人的世俗生活,并从中概括和抽象出一般性原理。
这表明古希腊智者的出现()A.源于人神同构的文化传统B.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C.导致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D.促进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3.公元前5世纪兴起的雅典智者学派认为,哲学要解释的重点是人,世界上并不存在每个人都必须服从的普遍真理,“只要掌握了雄辩术,一切观点都可以自我辩解”。
据此可知,智者学派的盛行()A.促进了古雅典自由主义的发展B.健全了直接民主的政治体制C.强化了对城邦公共秩序的维护D.有利于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4.“古希腊七贤”是指古希腊人所说的七个最有智慧的人,生活在苏格拉底之前的那个时代,由于当时的哲学很少用文字记录,所以那个年代人们大都是讨论或口头上传播关于人的哲学思想,然后应用于各自的行为。
由此可见,古希腊()A.以学术缓和社会矛盾B.奴隶主的利益扩大C.哲学高于独裁者意志D.人文主义源远流长5.苏格拉底认为“‘为善至乐’,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所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所谓“仁”就是“仁者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B.都符合统治阶级治国的现实需要C.所持道德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D.两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6.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
课时作业17 蒙昧中的觉醒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 ) A.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界的兴趣B.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C.他们认为对自然界的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无益D.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界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使人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思想家开始把研究的重点由自然界转向人和人类社会,因此选择B项。
答案:B2.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B.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C.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解析:由材料信息“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体现出否定神的意志;由“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体现出反思人类自己。
B项表述符合题意。
答案:B3.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解析:智者学派把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的主题,从而被称为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D项。
答案:D4.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与智者学派的不同点是( )A.提出“知识即力量”B.认为“感觉即知识”C.认为知识是道德行为的基础D.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对“美”这个概念的理解解析:智者学派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的基础,因此人们需要学习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是对“善”的认识。
故C项正确。
答案:C5.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B.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D.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解析:根据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故选A项。
答案:A6.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C.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D.珍视个人自由,强调集体荣誉至上解析: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思想怀疑神性,否认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7.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实际上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发展,故B项错误,A 项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的上述认识并不可能起到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的作用。
故排除D项。
答案:A8.斯多亚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 )A.主张“人生而平等”B.逻各斯是永存不朽的理性C.“人是万物的尺度”D.“三权分立”学说解析:B项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理性;C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D项是18世纪的启蒙思想。
故选A项。
答案:A9.“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解析:古希腊哲学家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孔子等思想家主张“仁爱”,孟子主张“仁政”,由此可见其共同点。
故选A项。
答案:A10.他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
该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B.普罗塔戈拉C.芝诺 D.西塞罗解析:材料中“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特征,与智者学派对道德和法制的忽视和轻视相反,苏格拉底高度认可道德的重要性,提出“美德即知识”的主张,所以答案选A项。
答案:A11.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解析:材料中“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强调了善恶与智慧(知识)之间具有直接紧密联系,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内涵一致,故选B项。
答案:B12.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
二者的共同点在于 ( )A.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C.实行民主政治 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解析:材料表明,孟子和苏格拉底都认为人性本善,在此基础上他们都认可教育对人的作用,故B项正确。
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32分,共52分)13.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
所以普罗塔戈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
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材料二:“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
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
……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
(1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二者都阐述了人的价值,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主张“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智者学派及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影响回答即可。
第(2)问,依据材料中的“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
答案:(1)哲学贡献:阐述了人的价值。
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或“人以自己为准则”),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或主张“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意义:使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或“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西方的人文主义由此起源(或“掀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2)共同看法: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重金钱名位,而不注重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苏格拉底材料三: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不尊敬城邦所尊敬的诸神并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的指控。
许多审判官表示可以赦免他,但要他保证不得再追求知识、探索哲学。
苏格拉底只要略表妥协就可免于一死。
他的亲友、门徒也都劝他或交纳赎金,或逃亡。
然而70岁的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有人见证说:“他表现了英勇不屈的精神因为自从他认定了,对他来说死比继续活下去更好以来,他就一直坚定不移地向死亡迎上前去,即使是对别的美好的事情也没有这样坚定,他从来没有对死表现过任何软弱……”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古代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什么特征?(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提出了哪些伦理主张。
(12分)(3)观察图二并阅读材料三,苏格拉底临死之前,还在与学者们探讨人与灵魂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苏格拉底坚定地面对死亡,支撑他的是什么精神?(6分)(4)联系“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文精神的贡献。
(8分)答案:(1)突出特点:神的人格化。
文化特征: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2)苏格拉底:人生的幸福和伦理道德是人类应探究的重要问题;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倡善良的道德,知德合一。
(3)说明他追求知识,探索新知,改善自己的灵魂和信念。
捍卫人的理性尊严和思想自由的精神。
(4)“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以人为衡量一切万物的标准,体现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苏格拉底发展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认识你自已,追求知识才能产生美德,有了理性才能产生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