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教材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第1节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WORD
- 格式:doc
- 大小:172.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标分析】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教材分析】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然后以化学史上的实验事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再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如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等实验。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
【学情分析】对于质量守恒的概念学生并不陌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能量守恒。
在前四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变化,特别是第四单元中较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通过电解水实验、水分解的图示或动画,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水的分解反应同时通过对水的组成和结构的分析,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加之第三单元原子、分子等有关物质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莫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解释化学反应物质的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关系问题。
【评价任务】1.能通过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和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分组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通过完成具体课堂评价题目,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应用解决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问题。
3.通过对电解水的微观分析,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并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总结归纳化学反应中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展示图片:波义耳与拉瓦锡的学术争论——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不会改变?学生积极思考。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Array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复习、小组交流、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原因、以及在验证质
量守恒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宏观、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学问题。
2、在小组讨论中,通过互动交流优化思维过程。
3、通过合作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不同题型的归类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活动内容
附:板书设计
内容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微观 宏观 应用。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三,教学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这些知识都为本节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
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四、教学过程:[师]: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对化学反应中物质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个适合任何化学反应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生]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
[师]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新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增加了、减少了还是不变呢?[生] 1、通过教师设疑,激发兴趣和求知欲2、预习演示实验.[师] 根据我们现有的实验条件和操作的可行性,以白磷燃烧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两个实验为例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守恒的原因(2)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定恒定律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于的种类和原于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过程:课时1复习提问:利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说明什么是化学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引入新课: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不变化,而引起了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
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因此在化学变化原子的种类并没有改变。
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
讲授新课一、 质量守恒定律(观察) 1、 磷 +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2、铁 + 硫酸铜−→−铜 + 硫酸亚铁现象 1、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2、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小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3、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总和守恒三、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和镁条燃烧两个实验结果。
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课时 2复习提问:1、小测验:用符号表示下列化学反应(1)碳在氧气中燃烧(2)硫在氧气中燃烧(3)磷在氧气中燃烧(4)镁在氧气中燃烧 (5)铁在氧气中燃烧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元素、原子、分子都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这些符号是化学最基础的语言,通称化学用语。
那么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哪种“化学用语”表示呢?这将是我们本节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五、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C + O 2 == CO 2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碳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教学反思本课题分为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先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实为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再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与论证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5-1】和【实验5-2】,使学生能够透过不同情况下测量结果的表象,深入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的本质。
然后结合教材中给出的图5-7,引导学生从微观上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
“化学方程式”部分,先回顾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然后介绍化学家为了更方便地描述与记录化学反应,使用了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表示化学反应,从而创造了化学方程式,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方程式包含的信息以及正确的读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3.认识化学方程式并能说出化学方程式包含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组实验和史实交流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习运用“宏观现象”与“微观解释”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学习,对化学反应的认识由定性上升到定量。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感悟科学家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含义,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读法。
教学难点能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法: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并能用于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新课标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课标要求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定量关系,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形成变化观。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定性”,转变到“定量”,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观察微观具体化学反应的模型,引导学生用微观的视角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初步学习设计实验从量的方面探究化学反应物质的关系,会分析自己做的实验中哪些物质之间质量守恒。
2.通过观察微观具体化学反应的模型,分析、归纳总结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相等的原因。
3.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
难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全面理解,尤其是对“参加”和“质量总和”的理解。
2.用微观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某些化学现象。
四、教法与学法演示实验、合作探究、小组实验、归纳法等。
五、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学案相关实验药品仪器:电子天平、托盘天平、锥形瓶、烧杯、小试管、酒精灯、火柴、铜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盐酸、铁丝等六、教学过程。
第五单元
第2课时化学方程式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3
、94
,完成以下问题:
1.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右图化学方程式为例)
⑴质: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⑵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粒子: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
【典型例题】
Y
2
+2□====4XY中方框里应填写的化学式为( )
A.X
2Y
2
B.X
2
Y C.X
3
Y
4
D.XY
2
【当堂演练】
1.对于化学方程式“C+O
2=CO
2
”:表示的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点燃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C.每12份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2
2CO
O C
点燃====
+
“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物
D.在点燃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2.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 )
A.碳一种元素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D.碳、氢、氧三种元素
3.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A.1:5 B.l:4 C.4:l D.5:l
4.现有mgKClO
3跟2gMnO
2
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g,则
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 )
A.(m-n)g B.(m+2-n)g
C.(m-2-n)g D.(n-2)g
【课后提高】
1.对于化学方程式C+O2══CO2的正确读法是()
A.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B.碳加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C.碳和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D.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2.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8g CH4完全燃烧生成8g CO2
C.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氧、氧元素
3.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生成物中有单质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4.形象的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表示(填化学符号);(2)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
其反应
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下同) ;
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的物质是 。
③在ClO 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精确到0.1)
【思维拓展】 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2CO + O 2 == 2CO 2 2Mg + O 2 == 2MgO 4P+ 5O 2 == 2P 2O 5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① ;②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
【课堂感悟】
点燃 点燃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