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指导:有头疽的临表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0.87 KB
- 文档页数:1
2017年辽宁省中医外科:有头疽的临表特点2010-07-15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心绞痛心肾阳虚证的治法是____A.辛温通阳,开痹散寒B.通阳泄浊,豁痰开痹C.益气通阳,通脉止痛D.活血化瘀,通脉止痛E.益气壮阳,温络止痛2、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是____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B.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D.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E.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3、使用蜜煎导法治疗便秘首见于A.《金匮要略》B.《内经》C.《伤寒论》D.《难经》E.《医学心悟》4、急性胰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A.腹痛B.腹泻C.呕吐D.腹膜炎体征E.腹胀5、治疗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闷痛,脉弦者,应选用A.干姜B.花椒C.吴茱萸D.高良姜E.小茴香6、高某,2周前患上呼吸道感染,口服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但近日皮肤多处瘀点、瘀斑,牙龈出血,不伴发热。
血象检查:白细胞0.9×109/L,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38×109/L。
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上呼吸道感染B.白血病C.过敏性紫癜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再生障碍性贫血7、下列哪种制剂不属于主动免疫A.菌苗B.灭活死疫苗C.减毒活疫苗D.类毒素E.抗毒素8、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心B.肝C.脾D.肾E.肺9、感染性休克的扩充有效循环血量治疗步骤错误的是A.快速输液扩容,每日总量不超过1 000ml B.继续输液阶段继用1/2或2/3张含钠液静脉滴注C.快速输液扩容阶段用2:l张含钠液静脉滴注D.维持输液阶段继用1/5张含钾维持液E.患儿有尿后宜输入0.15%氯化钾10、一般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是A.通畅气道,建立呼吸,盾环支持,药物治疗B.建立呼吸,通畅气道,胸外心脏按压C.先口对口人工呼吸,再胸外心脏按压,心腔内注射药物D.先胸外按压恢复心跳,再口对口呼吸及药物治疗E.先心腔内注射药物恢复心跳,再进行口对口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11、利凡诺中期引产的适应证为妊娠几周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A.10~14 B.16~24 C.10~20 D.16~27 E.20~2512、阳虚证最主要的表现是A.舌质淡白苔薄白B.口不渴或少饮C.面色白而无华D.脉沉细无力E.经常畏寒肢凉13、老年患者魏某患慢支、肺气肿数十年,某日上午因用力咳嗽,突感胸痛气促,立即被家属送到某医院急诊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五、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2疖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3痰毒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4有头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5颜面疔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6手部疔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7红丝疔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7)8烂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9发颐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8)10丹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11流注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0)12瘿瘤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1)13肉瘿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2)14瘰疬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2)15乳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
疗效评定 (13)16乳痨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4)17乳疠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5)18乳岩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5)19乳癖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6)20粉刺性乳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7)21乳衄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8)22乳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9)23肠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9)24水疝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0)25子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致评定 (21)26子痰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2)27精癃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3)28精浊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4)29臁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5)30褥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5)31附骨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6)32流痰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7)33脱疽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8)34青蛇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9)35股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0)36水火烫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1)37冻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38毒蛇咬伤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3)39破伤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4)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外科38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中医外科1、引起便血的肛肠直肠疾病各自特点:①内痔出血,血不与大便相混,附于大便表面,或便时点滴而下,或一下如箭,无疼痛,血量多②肛裂便血,血量少,肛门明显疼痛③直肠息肉多见于儿童便血,大便次数和性质无明显改变④直肠癌便血,血与粘液相混,其色晦暗,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肛门有重坠感。
2、什么是蛇串疮特点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其特点是皮肤上有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
多发于冬春两季,其特点为:常突然发生,为成簇水疱,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伴有刺痛或感觉过敏等不适,大部分病人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患者有再次发病的可能。
3、脱疽的含义及临床特点脱疽是指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指(趾)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
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为多见,初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有间歇性跛行,继而疼痛剧烈,日久患指(趾)坏死变黑,甚至指节脱落,好发于青壮年男子、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
4、消法的含义及适应症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积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此法适用于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性疾病。
5、疮疡的内治总则、成脓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内治总则:疮疡初期未成脓之际,用消法,使之消散;中期脓成不溃或脓出不畅阶段,用托法,以托毒外出;后期体质虚弱者用补法,以恢复正气,使创口早日愈合。
成脓期临床特点:6、有头疽的特点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热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至30cm以上。
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发于中老年人,尤其兼有消渴证者多见,易出现“内陷”。
7、内痔的分期及特点Ⅰ期内痔痔核较小,不脱出,以便血为主。
重庆省2015年上半年中医外科:有头疽的临表特点2010-07-15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患者痫病日久,神疲乏力,眩晕时作,面色不华,胸闷痰多,或恶心欲呕,纳少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弱。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醒脾汤B.黄连温胆汤C.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D.左归丸E.定痫丸2、某女,38岁。
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年,现瘿肿,眼突,心悸汗多,手颤,易饥多食,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急躁易怒,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数。
其证型为A.气滞痰凝证B.阴虚火旺证C.肝火旺盛证D.气阴两虚证E.肝肾阴虚证3、下列不属于皮肤黏膜出血的是A.紫癜B.出血点C.血肿D.蜘蛛痣E.瘀斑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不可能出现的体征是A.毛细血管搏动征B.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C.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D.枪击音和杜氏双重杂音E.心浊音界呈靴形5、患者,女,58岁。
脑动脉硬化6年。
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半小时后,自行恢复;平日头晕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应首先考虑的方剂是A.镇肝熄风汤B.参附汤合生脉散C.涤痰汤D.补阳还五汤E.血府逐瘀汤6、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病因是A.七情所伤B.饮食不节C.禀赋不足D.劳倦体虚E.感受外邪7、试管婴儿是指A.人工授精B.配子输卵管内移植C.宫腔配子移植D.体外受精与胚泡移植E.胚泡移植8、患儿,3岁。
久泻不止,粪质清稀,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A.参苓白术散B.七味白术散C.参附龙牡汤D.附子理中汤E.理中丸9、首选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热哮证的方剂是A.参苏饮B.大柴胡汤C.玉屏风散D.定喘汤E.射干麻黄汤10、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不包括A.性激素B.寒冷C.遗传D.药物E.细菌11、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时,胆碱酯酶被“老化”后,使用解磷定,可使该酶A.完全恢复活性B.部分恢复活性C.活性先恢复后抑制D.不能恢复活性E.活性缓慢恢复12、感受热邪,或热邪入血,血内蕴热,热伤冲任,常见妇产科病证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崩漏B.胎漏C.恶露不绝D.月经过多E.闭经13、血清补体增高常见于__A.急性炎症B.慢性肾小球肾炎C.急性肾小球肾炎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狼疮性肾炎14、口服治疗量的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其合理时间是A.至佝偻病痊愈B.至3岁C.至骨骼体征消失D.持续用1个月E.持续用1年15、功能生津止渴的药是____A.紫草B.牡丹皮C.赤芍D.生地黄E.金银花16、女性,28岁,已婚。
中医外科学例题讲解A1型题1.《外科正宗》的作者是:A.王洪绪B.陈士铎C.祁广生D.陈实功E.汪机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及用途是:A.硬针用于排脓B.葱管用于导尿C.铤用于检查治疗漏管D.用夹板治疗骨折E.火针用于排脓3.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为感受特殊之毒致病A.毒蛇咬伤B.疫疔C.麻风D.狂犬病E.破伤风4.下列关于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血凝滞B.经络阻塞C.营气不从D.脏腑失和E.热毒火毒5.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正确反映了脏腑功能与外科疾病的关系?A.脾胃湿热火毒蕴结可以发为疮疡B.诸痛痒疮,皆属于心C.体表的疮疡可以影响脏腑而发生病变D.五善、七恶均是脏腑功能失常的表现E.脏腑的病变可以反应于体表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外科致病因素:A.六淫邪毒B.外来伤害C.感受特殊之毒D.气血凝滞E.房室损伤7 .下列关于疮疡脉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未溃之前,应见有余之脉B.已溃之后见有余之脉为正气旺盛C.未溃之时见不足之脉为气血衰弱,毒深邪盛D.痛极之时,偶见结代之脉不-一定是坏象E.不论肿疡溃疡,见散、促之脉多预后不良8 .下列表现中属于阴证的是:A.皮肤红活掀赤B.肿胀范围局限C.皮色紫暗D.肿势高突E.以上均非9.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者,其病因是:A.风胜B.湿胜C.热胜D.虫淫E.血虚10 .疮疡有脓时疼痛性质是:A.阵发痛B.持续C.烧痛D.裂痛E.啄痛11 .痰肿的特点是:A.坚硬如石,皮色不变B.皮紧内软,随喜怒消长C.漫肿,其色青紫D.漫肿,不红不热E.肿块软如馒,有囊性感12 .血虚作痒的主要症状是:A.浸淫四窜,黄水淋漓B.走窜四注,遍体作痒C.皮肤干燥,脱屑作痒D.掀红作痒,不会传染E.瘙痒剧烈,最会传染13 .下列关于内治法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治疗外科疾病都应严格遵循消托补法的顺序B.治疗肿疡早期用消法C.治疗肿疡中期用托法D.治疗溃疡后期用补法E.托法中应用黄茜主要是透脓而不是补气14 .结扎疗法可用于多种病证,但不宜用于:A.瘤B.赘疣C.内痔D.脱疽E.血瘤15 .肿疡的半阴半阳证可用:A.金黄膏B.风油膏C.冲和膏D.生肌玉红膏E.生肌白玉膏16 .疳属湿热蕴结型方用:A.五味消毒饮加减B.清暑汤加减C.四妙勇安汤加减D.黄连解毒汤加减E.银翘散加减17 .下列哪一条不属于手足疔疮的病机:A.湿热蕴结B,血凝毒滞C.血分伏热D.经络阻隔E.热盛肉腐18 .丹毒的治疗原则是:A.疏风清热、凉血活血B.疏肝理气、泻火解毒C.清利湿热、消肿止痛D.凉血清热、解毒化瘀E.化痰消肿、清热解毒19 .丹毒的主要病机是:A.血瘀阻滞B.热毒内蕴C.内蕴痰湿D,皮肉破损E,血分有热20 .有头疽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走黄B.内陷C.流注D.损骨E.伤筋21 .走黄与内陷病机的主要区别是:A.正气盛衰B.邪毒盛衰C.毒人血分或气分D.内攻脏或腑E.邪气外感或内生22 .流注的总病机是:A.正气不充、邪气壅滞B.正气内虚、邪毒炽盛C.正气不虚、邪气壅滞D.正气不虚、邪毒炽盛E.正气内虚、邪气壅滞23 .窦道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手术创伤B.残留异物C.腐肉不除D.余邪未尽E.正气内虚24 .凄痈初期临床表现哪一项不正确:A.颈项、耳前后肿物如豆,数目不等B.皮色不变C.按之坚实,推之能动D.全身高热不退E.不痛不热25.干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火毒炽盛B.阴液不足C.气血节虚D.脾肾阳虚E.肺卫不固26 .乳痈最多见于:A.中年妇女B,初产妇C.妇女妊娠期D.多产妇女E.青年妇女27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乳痈初起的临床症状:A.乳房皮肤色红B.乳头破碎,痛如刀割C.乳房肿胀疼痛,伴有乳房肿块D.乳房胀痛,恶寒发热E.乳房肿块,排乳不畅28.不能归属于五脏的肿瘤是:A.气瘤B.肉瘤C.血瘤D.脂瘤E.骨瘤29 .西医的红斑狼疮中医称为:A.面游风B.猫眼疮C.浸淫疮D.红蝴蝶疮E.杨梅疮30 .治疗鼠乳常用:A,挤疣疗法B.内服中药C.手术挖出D.结扎疗法E.针灸疗法31 .下列哪一项与疥疮关系最为密切:A.由于体虚感受风、湿、虫、毒而成B.好发于暴露部位C.被蚊虫叮咬,邪毒侵入,阻于肌肤而发D.具有较强的传染性E.流行期间,注意个人卫生,可服一些抗生素32 .下面关于直肠解剖的论述,正确的是:A.直肠是直的,故称直肠B.直肠在腹腔之外C.直肠起源于内胚层D.直肠全长约15cmE.直肠下方终于肛管33.肛管与直肠的交界线是:A.齿线B.肛门白线C.肛门皮肤线D,直肠柱线E.以上均非34.结缔组织外痔最常合并的疾病是:A.直肠息肉B.肛裂C.肛乳头肥大D.内痔E.血栓外痔35 .内痔分期的主要依据是:A.脱出B,疼痛C.便血D.患病时间E.以上均非36 .贯穿结扎法的适应证是:A.内痔嵌顿B.静脉曲张性外痔C.赘皮外痔D.二、三期内痔E.血栓外痔37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因病理是:A.湿热内生,破损染毒,肺脾两虚B.湿热内生,肝肾阴虚,脾肾阳虚C.外感寒湿,内伤生冷,气血两虚D.外感风热,肝脾不和,燥热内生E.热结肠燥,气血瘀滞,湿热内生38 .肛痿的主要症状是:A,便血,便秘,脱出B.肛门肿物,剧痛,不出血C.周期性疼痛,便血,便秘D.肛周脓肿,疼痛,瘙痒E.肛门异物感,肿胀,疼痛39 .尿潴留时间较长,膀胱极度膨胀的患者,应分次导尿,首先放出多少为宜:A. 100mlB. 200mlC. 300m1D400mlE500ml40 .在泌尿、男性前阴病中,肝经湿热的临证常用处方是:A.单薜分清饮B.龙胆泻肝汤C.八正散D.草薜渗湿汤E.导赤散41 .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是:A.肾虚、湿热、瘀滞B.湿热、瘀滞、血热C.肾虚、瘀滞、痰浊D.肾虚、血热、瘀滞E.肾虚、血热、湿热42 .风团色淡白,中医辨证多属:A.风湿B.风寒C.风热D.风燥E.以上都不是43 .药毒主要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皮肤发疹:A.有体虚气血不足,肌肤失去濡养所致B.禀赋不足,药毒入侵所引起的皮肤发疹C.由细菌感染所致的皮肤发疹D.由真菌感染刺激所引起的皮肤发疹E.由胃肠湿热,蕴久成毒发于肌肤所致44 .慢性尊麻疹的特点:A.伴恶寒、发热,咽喉肿痛,遇热加重B.风团持久不退C.有家族史D.皮损消退后可见毛细血管扩张E.风团反复发作,数月或数年45.头发突然成片脱落,脱发区头皮光滑而亮,为:A.油风B.白秃疮C.白屑风D.肥疮E.面游风46 .血栓外痔形成的原因是:A.静脉曲张造成B.反复炎症使血液淤滞而成C.腹压增加使肛门部痔下静脉破裂,血瘀皮下而成D.腹压增加使肛门部动脉破裂,血瘀皮下而成E.以上均非47 .二度直肠脱垂的形态是:A.颗粒状B.花瓣状C.长柱形D.圆锥形E.以上均非48 .下列哪一项不是水疝的特征表现:A.阴囊肿大B.肤色不红C.有囊性感D,触痛不明显E.肤温不热49 .血精的主要原因是:A.饮酒过度B.嗜食辛辣C.阴囊外伤D.房事过度E.前列腺增生50 .静脉曲张性外痔最常合并的疾病是:A.直肠息肉B.肛裂C.肛乳头肥大D.内痔E.血栓性外痔A2型题51 .有一肿块,生于上肢前臂部,呈半球形或扁平隆起,质地柔软,状如海绵,皮色正常,或为紫色,按压肿块可缩小,据此诊为:A.气瘤B.脂瘤C.筋瘤D.血瘤E.肉瘤52 .患者女性,35岁,正处于哺乳期,诉发现右乳房肿块2天,很快发展到全乳房,体温37C,右乳房较对侧明显增大,表面发红,扪之整个乳房发硬,皮肤有水肿,有明显压痛,但未触及局限性肿物及波动感,右侧淋巴结肿大。
有头疽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其病名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各异,如发生于巅顶正中者名玉顶疽;生于脑后部者名脑疽;生于鬓角者称鬓疽;生于膻中穴部位者称膻中疽;生于脊背部正中者称背疽、发背;生于背及腰部两旁者称搭手;生于臀部者叫臀疽;生于大腿内外者名腿疽。
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的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病名。
痈疽之发于体表而有粟米样疮头者,故名。
即现代医学外科感染之痈。
该病发无定处。
由于所发部位之不同,或形态之各异,而有许许多多之命名。
例如: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等等。
有头疽之发病,多因外感风湿火毒,或过食高粱厚味,使湿热火毒内蕴,造成内脏积热,气血凝滞,营卫不和,邪阻肌肤而发。
临证所见有虚实之分。
其初起见局部红肿热痛,根束高肿,疮头有如粟米一只或多只不等,疼痛剧烈,甚则伴有全身寒热,口渴烦躁,便秘溲赤,脉见洪数,舌红苔黄者,此为有头疽之实证。
该证之治疗,宜清热解毒,疏风活血,可内服仙方活命饮,或用黄连解毒汤等;外用金黄膏敷贴。
溃后腐肉不去者,外敷九黄丹,或五五丹。
若疮面较大,腐肉难脱者,亦可手术剥脱切除。
若腐肉已除,疮面红活者,可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
在辨证上,若疮之始发,证见疽形平塌,根基漫肿,色晦暗,不甚疼痛,成脓多较迟缓,溃后脓汁清稀,神疲纳呆,面色无华,脉数而无力,舌绛或淡者则属虚证。
其治疗宜温阳补益、调和气血之剂。
若偏于阴虚者,可内服竹叶黄芪汤之类;若气血两虚者,则可选托里消毒散之类。
外敷用药可参实证之法处理。
同时,可考虑加用桑柴火烘法以助其阳。
若治疗失控或处治失时或误治,往往造成内陷之并发。
参见陷证条。
有头疽的诊断要点好发于皮肤较厚及坚韧之处,但以项后(脑疽)、背部(背疽)最为多见。
初起患部红肿,上有粟粒状脓头,痒痛并作,肿块渐向周围扩大,脓头亦相应增多。
溃脓时疮头渐渐腐烂,形似蜂窝,范围常在9-12厘米之间,甚可大逾30厘米。
有头疽在皮肤坚韧、肌肉丰厚之处均可发生,以项、背部为多见。
好发于成年人,以中老年人居多。
按局部症状可分为四候,每候约7天左右。
《疡科心得集·辨脑疽对口论》云:“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
”
初期局部红肿结块,肿块上有粟粒状脓头,作痒作痛,逐渐向周围和深部扩散,脓头增多,色红、灼热、疼痛。
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多滑数或洪数等明显的全身症状。
此为一候。
溃脓期疮面腐烂形似蜂窝,肿势范围大小不一,常超过10cm,甚至大逾盈尺;伴高热口渴,便秘溲赤。
如脓液畅泄,腐肉逐渐脱落,红肿热痛随之减轻,全身症状也渐减或消失。
此为二至三候,病变范围大者往往需3~4周。
收口期脓腐渐尽,新肉生长,肉色红活,逐渐收口而愈。
少数病例,亦有腐肉虽脱,但新肉生长迟缓者。
此为四候,常需1~3周。
若兼见神昏谵语、气息急促、恶心呕吐、腰痛、尿少、尿赤、发斑等严重全身症状者,为合并内陷。
体虚或消渴患者容易并发内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