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讲声现象精练版
- 格式:doc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7
第02讲—声现象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一、思维导图二、考点精讲考点1 声音的产生1.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因为已经产生的声音还会在介质中继续传播,不会立即消失),如“余音绕梁”。
注: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常见发声体的辨识类型举例发声部位打击乐器鼓、锣、钟等被打击部位弦乐器二胡、小提琴、钢琴、吉他等弦管乐器笛、箫、号、唢呐等管内空气柱4.研究声音的产生的方法转换法:借助其他轻小物体的振动把发声物体的微小振动显示出来,如图所示.考点2 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 真空不能传声;3.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考点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 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 S /2(注意: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再下结论)考点4 声音的特性1.音调(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2)决定因素: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3)频率:频率是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4)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5)波形图:注意:各种乐器的音调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弦乐器:材料一定时,弦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管乐器: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2.响度(1)定义: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2)决定因素:a.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b.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等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小.(3)波形图:(4)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影响因素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只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除了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还与传声的介质、人耳到声源的距离以及声音的分散程度等因素有关3.音色(1)定义: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它反映了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2)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3)生活实例:闻声识人、口技演员模仿动物的叫声等.注意:识别声音的波形图①左右看音调: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波峰越多,音调越高.甲、乙、丙三种声音的音调相同。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1.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
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答案】B【详解】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公共场合,当有很多人同时讲话时,我们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那么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
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答案】D【详解】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辨别的。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答案】D【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弓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弓弦的长度,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答案】A【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第一讲声现象一、选择题1.(2021,随州)如下图,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屡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C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屡次反射形成回声2.(2021,龙东)以下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D3.(2021,漳州)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DA.响度B.音调C.音色D.介质4.(2021,福州)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出声音的上下区分方向,其中声音的上下是指声音的BA.音色B.音调C.振幅D.响度5.(2021,宜昌)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无效的是A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B.在教室周围植树C.上课时关闭门窗D.学校路段制止鸣笛6.(2021,荆门)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与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效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7.(2021,山西)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以下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A.二胡弦停顿振动,弦还会发声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8.(2021,南京)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B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9.(2021 ,长沙)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下图,该设施长175m,高7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B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10.(2021,天水预测)在?我是歌手?第五期中,林志炫演唱了?没离开过?,到了副歌局部,林志炫竟然连升八个度,被誉为“高音王子〞.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AA.这里的“连升八个度〞指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B.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林志炫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D.场外的工作人员是通过音色区分林志炫的声音二、填空题11.(2021,锦州)我们在打时能听出是妈妈的声音,这是根据乐音三要素中的_音色来判断的;如果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里,我们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_.12.(2021,哈尔滨)如下图,“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振动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响度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第12题图第13题图13.(2021,株洲)如图是人与一些动物发声与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_振动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与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_大象_.14.(2021,黄冈)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防止声音的干扰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大_(选填“高〞或“大〞)些.15.(佛山中考)往8个一样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i〞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_一样_(选填“一样〞或“不同〞),最右边瓶发出的是_1_(选填“1,2,3,4,5,6,7,i〞)音.三、实验探究题16.(盐城中考)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与判断方法.实验方案:_封闭金属管口,轻推管子使其摆动,听管子是否发声_;判断方法:_如果发声,那么是管子的摆动产生的,如果不发声,那么说明声音是管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_.17.(2021,上海)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及弦线的长度、粗细与张力有关.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一样.①假设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那么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及弦线_长度_的关系.②假设他要研究音调及弦线粗细的关系,那么应选择_a_与_b_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一样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 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A_点,最低的是按住_B_点.四、综合应用题18.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①_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_;②_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有关,声音在_5_℃、15_℃、20_℃的水中的速度不同_.(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_s =12vt 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1531_m_.(3)真空中声速是_0_m/s_.。
专题02 声现象一、思维导图二、新课标要求2.3. 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3.2了解声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三、知识梳理与典例一、声音的产生1. 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的物体叫做声源。
2. 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发声也。
3. 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应用了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二、声音的传播1. 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传声。
3. 声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这种波叫做。
4. 声速(1)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叫声速,计算公式:(2)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介质的、介质的。
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关系为:v固v液v气。
②声速大小与介质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声速越;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5. 回声(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2)人耳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时,人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声和回声。
当声速为340m/s时,障碍物距人耳至少为m。
(3)回声的应用①加强原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会觉得声音更。
音乐厅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②回声测距: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发出到碰到障碍物反射回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倍,即s=12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的传播速度。
6. 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时,应用了法。
【例题1】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太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太慢B.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太空中航天员声带不会振动D.太空中没有阻碍,声音响度太大【例题2】某人在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长铁管另一端人听到两次声音间隔为1.4s,求长铁管的长度为m(声音在空气中、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是340m/s、5100m/s)。
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 交谈,因为电磁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演练:声现象一、选择题1.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 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 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2.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 振幅B. 响度C. 音调D. 音色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4.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5.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 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的倒车雷达B. 超声波清洗机用来清洗物体C. 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 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 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 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7.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D.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二、填空题8.位于我市市中心的镜湖因水清可鉴,形似圆镜而得名.春日的镜湖公园分外妖娆,鸟语花香、绿柳成荫,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鸟语”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的耳中的;“柳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9.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第一次快一些,第二次慢些.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 ________(选填“梳齿”或“硬纸片”)振动产生的.那么,第 ________次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 ________有关.10.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________11.男生说话声音较粗狂,女生说法声音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时________ 不同,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发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处海底深度是________ m.1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即使相距很近也要用无线电进行交谈,这是因为________;小明说:我就是闭上眼睛也同样知道是谁在说话.可知,小明是根据不同的人说话的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如果在靠近居民区的工地进行施工、爆破,可观察到附近房屋的玻璃会不停地振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13.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分钟振翅约300次,蜜蜂每秒振翅约280次,蝴蝶振翅的频率约为________Hz, ________正常人的听觉频率是20Hz-20000Hz,________飞过时是无法听到的,因为这种昆虫振翅发出的是________。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声现象》精讲精练卷类型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2019北京)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1题图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2.(2019南京改编)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3.(2019株洲)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________(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类型2声音的特性4.(2019镇江)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A.振幅B.材料C.频率D.结构5.(2019上海)听音能辩人,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话声具有不同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6.(2019东莞市三模)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口技”表演,模仿的是人的音色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音调太高,太刺耳7.(2019榕城区一模)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7题图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类型3噪声的理解及防治8.(2019柳州)控制噪声主要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采取措施三种方法.如图所示属于在人耳处采取措施控制噪声的是()9.(2019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室外噪声不再生产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10.(2019寮步中学二模)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手使劲堵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类型4声音的利用11.(2019邵阳)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12.(2019哈尔滨)在地球上,驾驶员利用“倒车雷达”来判断车与物体间的距离,利用了声可以传播______.在月球上,表面为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不能直接交流而要靠电磁波互相联系,其中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2题图类型5声学综合类13.(2019中山市学科教研基地模拟)如图所示,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我们都会举行龙舟赛.比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第13题图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B.运动员打鼓时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C.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来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14.(2019遵义)关于下列设备所涉及声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扬声器——可以将声音的音调变高B.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声纹锁——辨别声音的响度来开锁D.听诊器——利用超声波来进行诊断15.(2019齐齐哈尔)小智在体会声现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分别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是利用骨传导D.敲鼓时看到鼓前烛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16.10月1日,随着70响礼炮响彻寰宇的鸣放声(如图),拉开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序幕.礼炮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现场人们的耳中的,礼炮声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第16题图核心素养提升1.(2019无锡)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如图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第1题图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参考答案及解析声现象1.A【解析】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听到的声音将会减小;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声音将会变大;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正确;闹钟振动发声,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B错误;由于空气逐渐减少,故声音逐渐减小,如果完全没有空气了,将听不到声音,C错误;听到声音将会变大,是由于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增多了,D错误.故选A.2.A【解析】如果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可以感觉到音叉的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符合题意;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是用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不同的编钟发声不同是因为音调不同,是用来探究物体音调和频率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是为了研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A.3.振动会【解析】发声体产生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波所到之处的介质沿着传播方向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所以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会变化.4.A【解析】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的组成材料决定音色;物体振动的快慢指频率,频率影响音调;物体自身的结构影响音色.故选A.5.C【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能区分不同人的讲话声,依靠的是音色.振幅不是声音的特性.故选C.6.D【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口技”表演模仿的是人的音色,A正确;“震耳欲聋”说明发声体的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B正确;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声,C正确;“不敢高声语,惊恐天上人”,指的是声音的响度不能太大,容易惊到天上的人,D错误.故选D.7.B【解析】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甲和乙的音调相同,音量反映的是响度的高低,而响度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由图可知,甲的幅度比乙大,故甲的音量高于乙的音量.故选B.8.A【解析】比赛时戴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正确;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错误;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错误;在铁道边安装隔音板,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错误.故选A.9.C【解析】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的同学听到室外的噪声减弱,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故选C.10.声源人耳传播过程中11.B【解析】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其中,B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其余选项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选B.12.信息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解析】驾驶员利用“倒车雷达”来判断车与物体间的距离,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直接进行交谈,要想交谈需要电磁波来传递信号,这说明了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13.C【解析】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鼓声是通过空气传给岸上的观众的,A正确;运动员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B正确;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C错误;观众能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D正确.故选C.14.B【解析】扬声器可以将响度变大,A错误;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正确;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C错误;听诊器是通过固体传声,减少声音的分散,D错误.故选B.15.B【解析】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轻敲和重敲桌面,改变了发声体的振幅,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不同,B错误,符合题意;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是利用颌骨、头骨传到听觉神经的,利用的是骨传导,C正确,不符合题意;敲鼓时,鼓前的烛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6.信息音调【解析】医院用B超检查病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音调.核心素养提升1.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人说话时,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用手指放在说话者的喉结附近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A正确;用手指放在说话者的喉结附近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这是通过人体来传播声音的,不是通过空气来传播声音的,B不正确;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通过手和手臂感知声音,是利用了固体能够传声,而不是声音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的快慢问题,C不正确;在本活动中,嘉宾和孩子们用手来感知声音,而不能体会声音不同的品质和特色,因此不能说明声音音色可以用手感觉,D不正确.故选A.。
第一讲声现象(时间:30分钟分值:42分)评分标准:选择题每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一、选择题1. (2017长沙)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 m/sB.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 真空也能传声2. (2017青海)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运动会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B. 音乐会上,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C. 教室里,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说明铃声可以传递能量D. 中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同学们的影响,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 (2017山西)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题图A. “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 “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 “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 “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4. (2017衡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 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5. (2017原创)如图所示为向保温瓶中灌开水的情景,下列对此情景解释正确的是( )第5题图A. 灌开水时听到的声音是由保温瓶的振动产生的B. 灌开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水传入人耳的C. 灌入水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柱长短的变化声音的响度在不断变化D. 灌开水时通过音调可以判断瓶内水位的高低6. (2017原创)下列成语描述的情境中,表述正确的是( )A. “声振屋瓦”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 “脆如银铃”主要说明的是声音的音色C. “掩耳盗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7. (2017通辽)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B. 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C. 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D. 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声的音调会改变8. (2017本溪)吉他是演唱校园民谣的主要伴奏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 演奏时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目的是改变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C. 练琴时琴手经常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轻轻拨动琴弦,发出微弱的声音,此时吉他发出的是次声波第8题图9. (2017原创)锣是我国传统的金属类打击乐器,演奏者用锣槌敲击锣身正面的中央部分而发声.关于锣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第9题图A. 锣声是由锣面振动产生的B. 表演时,击锣的频率越高锣声的音调就越高C. 人通过音色区分锣声和鼓声D. 敲击大小不同的锣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0. (2017淄博)中国“海巡31”轮船配有强声设备,可以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 dB 的警示音,用于警示海盗等人员.关于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是超声波B. 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警示音,以保护听力D. 发射器外形呈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从而使音调变高11. 智能手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尽可能多方位解决用户问题,以苹果手机为例,自带智能应答siri,甚至可以一应一答式和你聊天!当小丽对着手机说话的时候,它会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当说话结束后,它会就你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手机发出声音时,通过扬声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B. 人和siri说话时,siri通过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够区别出来他的性别C. 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siri没有反应.说明发出的声音需要足够高的响度才能使手机接收到信号D. siri和小丽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12. (2017内江)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12题图A. 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 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 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二、填空题13. (2017乌鲁木齐)2017年5月5日,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C919首飞时,由于发动机的________而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________(填具体介质)传入人耳的.C919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心情愈发激动,随着声音的________(选填“响度”或“频率”)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最终首飞取得圆满成功.十年心血,终于破茧成蝶,现场C919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C919发动机的轰鸣声是属于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第13题图14. (2017徐州)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________产生,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________发生改变.第14题图三、基础小实验15. (4分)按要求完成填空.第15题图(1)如图甲所示,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鼓面________产生的.(2)如图乙所示,一位同学轻敲桌子(附近学生听不到),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上,可以听到敲击桌子的声音,这位同学能听到桌子的敲击声是由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创新题推荐16. (7分)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第16题图(1)在玻璃圆筒底部垫上一块海绵,海绵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正上方10 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此时表声比平常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大了响度.(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则听不见表声.(3)在玻璃圆筒口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________直到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________(选填“入射角”或“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实验,听见的声音明显________,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____(选填“强”或“弱”)于平面镜.答案1. C 【解析】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A错误;人能够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要有物体振动且频率在20 Hz~20 000 Hz 之内,还需要达到一定的响度,B错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D错误. 故选C.2. D 【解析】声音在一定温度下,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A错误;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琴声,是依据琴的音色不同于其他乐器的音色,B错误;学生听到铃声开始答题,说明铃声可以传递信息,C错误;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正确.故选D.3. B 【解析】“以两石相击”产生的声音是由石块的振动产生的,A错误;“类似青蛙鸣叫”说明声音听起来像青蛙的鸣叫,是指与青蛙的音色相近,B正确;响亮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错误;当声音影响到别人的休息、学习和工作时才称为噪声,D错误.故选B.4. C 【解析】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A错误;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错误;空气中声速约为340 m/s,而光速约为3×108 m/s,运动员、枪声、枪烟同时从100米跑道的起点出发,枪烟被终点计时员看到的时间就是光传播100米的时间,约为0.000 000 33秒,可以忽略,而枪声传到终点计时员耳朵约为0.29 秒,此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距离,若以听到枪声计时,则运动时间会少记0.29 秒,C正确;“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错误.故选C.5. D 【解析】“声振屋瓦”形容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A错误;“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错误;“掩耳盗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C 错误;“震耳欲聋”是由于声音的振幅大导致的,形容声音的响度大,D正确.故选D.6. D7. D 【解析】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A错误;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故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变,B错误;虽然笛声悠扬,但是如果影响了别人学习或休息,就属于噪声了,C错误;按住不同的笛孔,笛子内部空气柱的长度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D正确.故选D.8. B 【解析】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A错误;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程度都能影响它发出声音的音调,B正确;练琴时琴手经常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C错误;轻轻拨动琴弦,发出微弱的声音,人能听见,其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不属于次声波,D错误.故选B.9. D 【解析】锣是打击类乐器,发声部位是打击面,所以锣声是由锣面振动产生的,A正确;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B正确;区分不同发声体是根据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C正确;声速的大小只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所以敲击大小不同的锣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D错误.故选D.10. C 【解析】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 000 Hz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警示音人耳可以听到,所以不是超声波,A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错误;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正确;喇叭状的发射器减少警示音的分散,是为了使响度较大,D错误.故选C.11. C12. A 【解析】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A正确;光点在晃动是由固定纸杯中的空气振动带动胶膜振动引起的,说明声音具有能量,B错误;两个纸杯间通过细线连接起来,细线是固体,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固体实现的,C错误;在月球上做实验,由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也不会引起真空的振动,所以看不到光点的晃动,D错误.故选A.13. 振动空气响度乐音【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动机的轰鸣声是由发动机振动产生并经空气传入人的耳朵中的;影响人耳听到响度大小的因素有:发声体振动的幅度、人距发声体的距离及声音的发散程度,C919返回首飞现场时,距发声体越来越近,所以响度越来越大;对人们来说,身心愉快的声音是乐音,专家听到隆隆的发动机声感到高兴,对他们来说发动机的轰鸣声就是乐音.14. 振动空气音调【解析】对装水的试管口吹气,管内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这种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改变水量,空气柱发生变化,振动频率发生变化,因此音调会发生变化.15. (1)振动(2)固体16. (1)空气声音的发散程度小(3)角度入射角能(4)减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