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格式:pdf
- 大小:259.62 KB
- 文档页数:1
山东省枣庄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0.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3.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分析殷墟1004号大墓出土的两件方鼎(右图)时指出:来源不同的多类神兽融合成混合性的造型,取代了单一独特的崇拜对象,将不同地区的礼仪崇拜合并成共同信仰。
其意为一件鹿首容纳于饕餮构图,一件饕餮有牛角夔龙和凤的造型分布左右A.中国的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B.各地接受商王族信仰形成同一崇拜C.商朝已经形成统治地方的国家力量D.蕴含着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权力模式2.下表是汉高祖强制性的人口迁移情况。
其主要目的是年代内 容高祖五年(前202年) 徙诸侯于关中,又徙吏二千石于长安。
高祖九年(前198年)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于关中。
A .休养生息B .加强中央集权C .充实关中D .缓和阶级矛盾 3.《欧洲瓷器史》中提到:“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有时欧洲主顾订购的器皿带有盾形纹徽。
”这一现象说明 A .市场需求刺激制瓷业发展 B .欧洲改进了中国制瓷技术 C .官营手工业垄断制瓷技术D .中国被完全卷入世界市场4.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良知”即“天理”,是先天就具备的,是“圣人”和“愚夫愚妇”共同具备的。
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东伏山第二十四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内阁是美国联邦行政部门,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的他必然存任,不过,从华盛顿开始,历届总统都设立内阁辅助其行使行政权。
所以,美国内阁就成了一个常态存在。
由此可知美国内阁A.属于总统顾问B.需对国会负责C.集体进行决策D.没有实际作用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阁官员是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辅助总统行使行政权,属于总统顾问,故A项正确。
美国内阁官员是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故B项错误。
美国国家事务由总统决定,不是内阁官员集体进行决策,故C项错误。
美国内阁官员辅助总统行使行政权,存在实际作用,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美国内阁制为切入点,考查内阁的地位和作用,关键是熟悉美国政治体制运行的程序即可知道答案。
2. 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
其思想主张 ( )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B.体现了天人合一理念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参考答案:C3. “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动员人民追逐某种具有空想乌托邦的计划。
”材料中的“空想乌托邦的计划”对应的口号是A.“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参考答案:C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空想乌托邦”是指不能实现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再根据题目中的“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可以知道这是指1958年中国政府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是一个盲目求快,最终带来严重后果的错误路线,所以应该选C。
4.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表述准确的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与中华帝国不同……民国是以四万万人为主”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参考答案:D5.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
1.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B. 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 D.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2. 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说明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越弱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3. 右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拓片,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
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A.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秉政的局面 B.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C.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D.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4.《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
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长江流城的开发 B.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5.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6.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
宋代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
这说明宋代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D.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7.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是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8.明人顾大韶以为: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体育中学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
”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A.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B.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C.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D.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依据所学及材料的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应是武昌起义后,全国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中华民国即将成立的情况。
这时,由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
所以应选B。
A、C、D三项时间上明显不符。
2. 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是:“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下列对新三民主义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A.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纲领 B.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D.各革命阶级的斗争纲领参考答案:C3.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意在“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平籴法C.保甲法 D.市易法参考答案:D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王安石变法题干描述在于平抑市场物价。
青苗法是接济农民以增加国家赋税,与题干所描述无关,故A项错误;平籴法是李悝在战国时期的变法举措,故B项错误;保甲法针对军事问题,故C项错误;市易法在于平衡物价,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4.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D.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左”倾错误思想,对形势作了根本错误的估计,明显对于中国革命估计过于乐观,故D项正确;材料是认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都到了大决战的前夜,不属于革命道路选择问题,故A项错误;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并不符合材料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4.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早期考古学家总结出来“文明三要素”,即文字、金属、城市,一处遗址只要有这“三要素”存在,就可以证明是国家了。
按照此标准,下列与良渚文明相关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佐证良渚时期已经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的是()A. 遗址出土高等级的墓葬与玉制礼器B. 陶器上有600多种不同的刻画符号C. 发现动物骨头40余种,其中猪占80%且大部分为家养D. 发掘出人工堆筑营建的大型宫殿、古河道和四面城墙)的六年A. 经济衰颓的时代景象B. 政局影响人口的变迁C.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D. 社会治理的渐趋松弛3. 南宋思想家吕祖谦认为:“大抵田制虽商鞅乱之于战国,而租税犹有历代之典制……田制不定,纵得薄敛如汉文帝之复田租,荀悦论豪民收民之资,惟能惠有田之民,不能惠无田之民。
”这表明吕祖谦主张()A. 恢复井田制度B. 民为邦本的治国思想C. 完善土地制度D. 健全社会公平的机制4. 元代中后期,界画盛行一时,其内容多以刻画宫苑楼阁等建筑为主,而出现的宫苑楼阁皆为汉式建筑,并有多位画家因向皇帝进献这种表现汉式建筑的界画而得到嘉赏和授官。
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是()A. 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创新B. 统治者寻求政治认同的需要C. 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D. 汉王朝政治文明的高度成熟5. 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
叶圣陶先生曾回忆道:商务的编译所是知识分子汇集的地方,早期留美、留日回来的很多先生都在商务的编译所工作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其中每小题1分,共48分)1.《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A.辩证看待历史现实B.公正评价历史事物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D.客观记载历史事实2.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
对图6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① ② ③ ④A.①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飞洒活泼B.②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东晋时C.③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D.④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3.《秦律》规定“有买及卖也,各婴其价(挂上价格标签);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受钱必辄入其钱缿(陶制容钱器)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罚)一甲”。
从中可以获悉秦朝①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②所有商品须明码标价③市场交易受到一定监督④政府对经济生活全面控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
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使用5.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6.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1716年),曾说:“根据中国人的看法,‘理’是有世以循着一律性的动规一直不停地推动着‘天’的唯一之‘因’;……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说‘理’是最高神?”“总而言之,它可以被视作我们的‘造物主’。
1.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B. 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 D.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2. 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说明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越弱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3. 右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拓片,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
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A.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秉政的局面 B.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C.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D.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4.《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
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长江流城的开发 B.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5.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6.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
宋代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
这说明宋代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D.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7.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是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8.明人顾大韶以为: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
枣庄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
“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阵地上去”相关的措施主要是( )A.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B.商品货币流通流域的改革C.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D.国有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2. 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下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加速中国融人世界市场的进程②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4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
下列符合“反西化”和“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5.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61865年,法国的儒勒·凡尔纳撰写的《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等科幻小说以其天才的想像,掀起人们对宇宙航行的极大热情。
1.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B. 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 D.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2. 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说明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越弱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3. 右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拓片,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
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A.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秉政的局面 B.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C.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D.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4.《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
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长江流城的开发 B.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5.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6.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
宋代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
这说明宋代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D.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7.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是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8.明人顾大韶以为: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
山东省枣庄市高三历史上册期末测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B.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秦朝沿用C. 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全新的地方行政制度D.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
A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但这一说法只是宗法制的一个方面,不够全面,故A项错误;B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但秦朝并未沿用,而是实行了郡县制,故B项错误;C项,郡县制并非秦朝开创的全新制度,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秦朝时得以推广,故C项错误;D项,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这一说法正确,故D项正确。
2.下列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唐朝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B. 唐朝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知识分子可以凭才学做官C. 唐朝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D. 唐朝科举制由唐太宗创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唐朝科举制度的理解。
A项,唐朝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故A项正确;B项,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使得门第不高的知识分子有了凭才学做官的机会,故B项正确;C项,科举制推动了士人读书的热情,进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故C项正确;D项,科举制并非由唐太宗创立,而是隋朝创立,唐朝加以完善和发展,故D项错误。
3.下列关于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B. 清朝设立军机处C. 明朝的内阁是中央一级的正式行政机构D.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理解。
A项,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制度,并设立了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故A项正确;B项,清朝雍正帝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故B项正确;C项,明朝的内阁并非中央一级的正式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其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支持与否,故C项错误;D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君主能够直接掌控国家大权,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项正确。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2020 01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C2.B3.A4.C5.D6.D7.D8.D9.C10.A11.D12.B13.B14.A15.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小题。
其中第16题15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16.(15分)
(1)程序更加严密,防止徇私舞弊;录取人数增多;更加强调公平、公正(平等竞争增加,血缘贵族特权淡化)。
(6分)
(2)王安石变法废除以诗赋帖经取士的旧制,专考经义和时务策,惟才用人,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为改革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官僚阶层人员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9分)
17.(14分)
(1)英国鸦片贩子勾结走私犯进行鸦片走私;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海防出现重大事故;
商路安全受到威胁等。
(8分)
(2)损害了清朝的水师巡洋制度;破坏了中国的行政、司法等主权;导致近代中国海洋主权意识淡薄。
(6分)
18.(14分)
(1)创立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显著提高人口素质。
(6分)
(2)特点: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重视对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
(6分)
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对稳定社会局面、保障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分)
19.(12分)
第一阶段:15世纪末———18世纪60年代(2分)
论述: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揭开殖民扩张的序幕。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物种交换和商品贸易,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8分)
由此可见,世界市场进入初步形成阶段,也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并不断拓展的阶段。
(2分)
第二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分)
论述: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工厂出现,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促进西欧列强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扩大,全球性交通运输网络形成。
(8分)
由此可见,工业革命促进了市场的扩大,世界市场进入迅猛发展阶段。
(2分)
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2分)
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资本出现,资本输出扩大。
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8分)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世界紧密连为一体,世界市场总体形成。
(2分)
高三历史答案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