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10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含答案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凫.水辐.射敷.衍塞责随声附.和B.乘.机惩.创瞠.目结舌惩.前毖后C.复辟.包庇.奴颜婢.膝刚愎.自用D.陶冶.拜谒.因噎.废食笑靥.如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鼓角争鸣烽火边城刀光箭影血雨腥风B.自由翱翔危如累卵舌战群儒变焕莫测C.烟炎张天临阵脱逃虚张声势曲高和寡D.殒身不恤不容置喙层峦叠障咬文嚼字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两会期间,秦皇岛公安处立足管辖区域内的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措施,确保重载运输安全。
②在“三公消费”人人喊打的当下,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提出了公款吃喝的新办法。
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要简政也要放权,要依法放权给市场和社会,凡是市场能有效的就交给市场。
A.严密抑止调剂B.周密抑制调节C.严密抑制调节D.周密抑止调剂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B.这次运动会,小李得了冠军,骄傲的尾巴都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C.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福建莆田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这种采取潜藏“阵地”的方式吃喝,就能吃得心安理得....吗?岂不是自欺欺人、遗害无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认为,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艺术,是美丽中国的文化表现,应该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发展好。
B.中国电影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必须解决两个环节的问题。
2019年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音象”,是对中国文学中声音之象的泛称,是指文学(诗歌)作品在音乐或格律的参与下形成的声音效果,以及由声音效果产生的形象体验。
与之相对,“诗象”用于指称依靠文字内容而产生的主体想象和认知。
“音象”与“诗象”是构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充分剖析作为“意象”重要维度的“音象”,有助于全面认知“意象”概念。
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到了唐代,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是“音象”存在形态之一。
就此种“音象”而言,音乐或格律的运用会使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或气质,从而在整体上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效果。
对入乐性作品来说,这种整体效果主要借助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来实现;对不入乐作品来说,则主要以语辞的韵律性和音乐性来体现。
配乐而歌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最典型形态,对唐代而言,以齐言歌诗和杂言曲辞最具代表性。
来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据考证,该诗配乐歌唱之事实是确定无疑的。
王维诗的立意在送别,故此可以推断与之相配的音乐也应当以感伤的基调为主,即便是先有辞,然后才根据意境产生了曲,但音乐由回环的旋律而产生的“三叠”的唱法,对诗意的升华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从而使渭城清雨与阳关漫道、绿柳垂杨与大漠孤烟的形象对比更为突出,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2019届全国高三模拟考(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
《左传》的“君子曰”,《史记》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的“臣光曰”等,都是史论结合的代表。
同时,在史书注释、书目提要中也都包含丰富的评论。
它们代表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需要下功夫深入发掘和总结。
《史记》中的史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比如,司马迁对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非常关切。
他在《货殖列传》说:“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一方面说明物质生产的历史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分工是由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决定的,而社会生产的发展又是由于人们为满足物质需要而从事工作的结果。
这些论点表明司马迁已经认识到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力图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会发展的原因。
这可以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史观。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所发表的史论,一般都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臣光曰”,二是引前人的史论。
其实司马光在书中还常借历史人物之口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史论内容十分丰富而深刻。
以“臣光曰”中关于治国用人方面的史论为例。
司马光提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
在用人问题上,他主张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
何为“贤”?司马光认为必须以德为本、德才兼备:“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关于用人方面的精彩之论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史论更是不胜枚举。
对于史书注释,许多人认为这纯粹是史料性的东西,没有什么理论含量。
这是对史书注释的误解。
比如,元代学者胡三省不仅对《资治通鉴》在文字方面作了详细注释,辨析史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亼注释的错误,而且对以前的历史学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很多评论,这些评论多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比如,《资治通鉴》记梁武帝称:“我自非公宴,不食国家之食,多历年所;乃至宫人,亦不食国家之食。
扬州市 2019 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分析扬州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卷( 时间: 150 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边一段话的空缺处挨次填入词语,最适合的一组是(3 分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话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愈来愈豪华和肥胖。
影视和多媒体诚然值得________,但话剧为逢迎当下审美口胃而一味向它们聚拢,________,只会变为能够随意摆弄的魔方或令人 ________的万花筒。
A. 借鉴削足适履头晕眼花B.鉴戒削足适履头晕眼花C. 鉴戒生搬硬套头晕眼花D.借鉴生搬硬套头晕眼花2. 在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惨剧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这样的情绪一般隐蔽在人的心里,并且不停地聚集变化,在某个机遇便会迸发出来。
①经过情绪的放纵和发泄最后令人达到心灵的净化②赏识者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压迫或是害怕的心情③但是其实不代表这样的情绪就是不存在的④固然赏识者其实不是不时都在感觉这样的情绪⑤令人产生同情和害怕的心情并让压迫的心情获取疏导A. ⑤①②④③B.①⑤④③②C.⑤①④②③D.①⑤③④②3.“雨意欲晴山鸟乐” “浮萍破处见山影” “黄叶拥篱埋药草” “声拂琴床生雅趣”分别为四首律诗的颔联或颈联的上句。
挨次对应下句,排序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①影侵棋局助清欢②青灯煨芋话桑麻③寒声初到井梧知④小艇归时闻棹声A. ①③②④B.③④②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4. 以下各项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山很高,山顶没有树,只有青灰色冰凉的岩石和一根巨大的木杆,从山下眺望如同一枚羽箭。
B.登上土坛,只见两棵二百年的槐树,正是枝叶葱郁。
眺望四围一片葱翠,忧如是绿色屏障。
C.我的心深重得很,也轻松得很。
人教版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2019年人教版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2019年人教版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2019年以来,中国大气污染加重,雾霾覆盖面不断增加,出现时间不断增长,程度不断加深。
有关研究表明:中国近些年大气污染加重的直接原因在于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集聚程度上升;在工业化速度快的地区,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工业烟尘等)是最大的污染源。
工业废气产生量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几个省市。
2019年,工业烟尘产生量排名前五的是河南、山东、山西、河北与江苏。
工业二氧化硫产生量前六名是山东、内蒙古、江苏、山西、河北与河南。
2019年12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中国雾霾严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河南、山东等地区。
其中,京津冀最为严重,除了气候干燥之外,与工业废气污染源过于集中有很大关系。
在低级与副省级城市的工业烟尘产生量排名中,河北的沧州、邯郸与石家庄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与第六位。
中国雾霾严重的地区分布与工业废气的地区集聚、城市集聚状况非常一致。
导致中国城市工业废气集聚的原因很多,其中,非均衡的重大课题。
(取材于李佐军,盛三化《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加重的关键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雾霾加重的原因在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及集聚程度上升。
B.京津冀地区雾霾最为严重,与北方地区的气候干燥有一定关系。
C.工业化未完成阶段,贵阳可能成为工业废气产生量日益集中的城市。
D.中国处于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不久就能走上工业化均衡发展道路。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工业废气集聚”原因的一项是(3分)A.不同城市之间的工业化进程与速度差异很大。
B.资金、人口、制造业向重点城市和地区集中。
C.城市技术含量高、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比例高。
D.污染型工业向落后的地区转移并进一步发展。
3.下列对“材料一”出现的字词及标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邯郸:读作“hándān”B.第三段中两处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
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箕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
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美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社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舜,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
学校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 2019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试卷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史料和口述史科都不一定准确,对实物史料的鉴定又往往见仁见智,所以研究历史必须具备考证的功力。
清乾嘉时代,考证学基本上局限于文献典籍范围。
1925年,王国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用甲骨文等考古资料(即“地下之新材料”)跟传统典籍文献(即“纸上之材料”)互相释证,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
上世纪九十年代,史学家杨向奎等进而提出了“三重证据法”,自觉吸收了民族学、民俗学的资料研究历史,其中既有文字材料,又有非文字材料,如实物形态、图案花纹、装饰美术、民间信仰、风俗制度、民间艺术游戏、建筑遗痕等。
本世纪初,又有学者把出土和传世的古代文物与图像资料作为文献以外的第四重证据,以期达到“立体释古”的目的。
图像史料似乎是一种新的概念,但中国自古就有图史互证、从画面寻找历史痕迹的传统,方式之一就是古籍中的“左图右史”。
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中指出:“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
”“图,经也;文,纬也。
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9届高三模拟试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1—25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便自命不凡,洋洋自得,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这样的人终究不会有大的作为。
B.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C.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原创)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第三是卖弄才气。
江苏省无锡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江苏省无锡市2019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16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来说,金庸确实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存在,一个无法绕过的文学存在——有人当然可以 ________,有人当然可以 ________,但是无视其存在的那些关于文学的种种言说,往往被他的小说“撞” 得________,无法自圆其说。
A. 置之不理漠不关心破绽百出B. 不屑一顾视而不见破绽百出C. 置之不理视而不见支离破碎D. 不屑一顾漠不关心支离破碎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总会受到一定地理环境的影响,总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作为背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使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得到交流、融合②文化的这种地域性,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之一③但同时,文化也并不完全局限于地理环境④它作为一种强制力量,制约着不同地域的文化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速度⑤它也通过种种方式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向其他地域传播⑥因而文化总是具有地域性特点A. ⑥②①③④⑤B. ⑥②④③⑤①C. ②④③⑤①⑥D. ②④⑤⑥③①3. 下面诗句描写的景色,最适合用传统水墨画来表现的一项是(3 分 )()A.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陆游《马上作》 )B.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杨万里《雪后晚晴》 )C. 晒网炊烟起,停舟月影斜。
(马朴臣《渔》 )D.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生。
(白居易《南湖早春》)4. 阅读右面这幅漫画,对它的理解不贴切的一项是(3 分)()A. 城市虽繁华,何处筑我巢?B. 都市求生存,雏鸟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