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核能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69 KB
- 文档页数:8
22.2 《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2章第2节《核能》。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核能的概念、核反应的类型以及核能的利用和优点。
具体内容包括:核能的定义、核反应的类型(裂变和聚变)、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掌握核反应的类型,理解核能的利用和优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概念、核反应的类型、核能的利用和优点。
难点: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核能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核电站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核电站的外观和实际应用。
然后提问:“核电站是如何发电的?核能与其它能源相比有什么优势?”引发学生对核能的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2.2节内容,了解核能的概念、核反应的类型以及核能的利用和优点。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 课堂讲解:(1)核能的概念:讲解核能的定义,明确核能是指原子核在裂变或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2)核反应的类型:讲解裂变和聚变的原理,通过示例方程让学生了解核反应的过程。
(3)核能的利用:介绍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强调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4)核能的优点:分析核能与传统能源相比的优点,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有关核能计算的题目,如:“一个核电站每年产生的电能为X亿千瓦时,请问其核反应产生的核能是多少?”通过讲解题目,让学生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核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节核能(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具铀核裂变、链式反应以及原子弹、氢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挂图,我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录像资料及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
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2.进行新课板书:〈第三节核能〉(1)什么叫核能?板书:〈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2)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教师:经过科学家们的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释放核能可以有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两条途径。
①重核的裂变教师结合课本图14-6或挂图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物体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核能转化成周围物体的内能。
实验表明,裂变时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千克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核能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是同样质量煤燃料时放出能量的2.5×106倍。
从图中看到,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维持铀核的不断裂变呢?科学家们从实验中发现,(指着链式反应的挂图讲解)铀-235核在受到中子的轰击后,裂变成2个差不多大小的新粒子的同时,还释放出2~3个新中子,这2~3个中子又去轰击其它铀235核,引起2~3个新铀核裂变,又各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去轰击更多的轴核发生裂变……随着一个轴核裂变的发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铀核发生裂变。
《核能》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通过利用网络来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学生已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教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通俗描述的方法给出核能的概念。
原子核内部储藏了巨大的能量,这个能就是核能。
提前留下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核能的信息,组织学生阅读“STS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
通过列数据,举例子,对比等手法,介绍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通过演示分组让学生理解链式核裂变的原理,再通过逆向思维了解核聚变的知识。
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
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核能。
知道核能、裂变、聚变、核污染、核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学会辩证的看问题【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人们现在还不能像控制裂变那样有效地、随心所欲地控制聚变反应,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但是由于核聚变可以释放比裂变更大的核能,而且不像裂变那样会产生较大的放射性污染,其原料氘和氚等又比铀丰富得多,因此控制聚变反应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课题。
同学们将来也许能参与其中,成为我国和平利用聚变释放核能的有功人员,为开发我国的新能源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则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等。
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
《17.2 核能》教案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的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说法是否正确。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教学重点: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能源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收集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资料用以讨论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小男孩”是什么武器?
2、核武器是怎么产生的?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这部分知识
2.进行新课
(一)、原子结构
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
二、什么是核能
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三、核裂变
1、概念: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过程就叫做核裂变。
2、链式反应示意图:参照书图
核反应堆
四、核聚变
1、概念: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更大的核能,这就是核聚变,也叫热核反应。
2、热核反应示意图:
总结:
板书设计: 17.2核能
一原子、原子核二、核能三、裂变四、聚变
布置作业:A类复习本节内容B类物理基础训练
课后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核能》教
学设计
优质课资料《核能》教学设计
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原子核结构。
2.知道获取核能有两个途径──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核裂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
采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核能和利用和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由“核能”、“裂变”和“聚变”三部分构成的。
核能主要是由于原子结构发生改变时,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要了解核能,首先要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非常小,其结构抽象,对于核的由来不易理解,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重核可
以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这是裂变;同样,质量较小的核可以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这就是聚变。
在核反应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反应时间较短,如果不加以控制,则无法被人类的正常使用,只能做成破坏非常强的原子弹和氢弹等。
在核反应中应用的原料及废料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对人类会产生危害,所以使用核能时还要注重安全使用。
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难点:裂变和聚变。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近几十年人类消耗的能源总量在快速上升,并且能源结构主要是以化石能源为主,人类已面对能源危机。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开发利用新能源,核能就是现在使用较多的新能源。
要了解核能的由来就要对原子结构有所了解,所以可以从原子结构开始研究,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会对外释放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原子核发生改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原子核分裂成多个原子核,这是裂变;另一种是几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这就是聚变。
通过原子弹、氢弹爆炸了解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放出巨大的能量,如何使用这种能量呢?对裂变进行分析,了解链式反应
的过程,可以通过火柴实验的模拟链式反应,如果核反应的速度可以控制,则人类就可以使用裂变时释放的能量,这就是可控核裂变。
可以通过挂图或视频了解核电站的基本构造。
聚变现阶段还没有找到控制其反应速度的方法,如果找到控制聚变的方法,则可以解决眼前的能源危机。
在介绍核能利用的同时,也要提到核能使用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视频了解核泄漏事故,如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
通过分析得出,安全使用的核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也要注意到它可能带来的问题,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核能。
四、教学资源准备
原子结构挂图、核电站挂图、火柴、麻将牌、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电费缴费单。
优质课资料《核能》教学设计
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原子核结构。
2.知道获取核能有两个途径──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核裂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
采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核能和利用和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由“核能”、“裂变”和“聚变”三部分构成的。
核能主要是由于原子结构发生改变时,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要了解核能,首先要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非常小,其结构抽象,对于核的由来不易理解,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重核可以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这是裂变;同样,质量较小的核可以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这就是聚变。
在核反应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反应时间较短,如果不加以控制,则无法被人类的正常使用,只能做成破坏非常强的原子弹和氢弹等。
在核反应中应用的原料及废料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对人类会产生危害,所以使用核能时还要注重安全使用。
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难点:裂变和聚变。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近几十年人类消耗的能源总量在快速上升,并且能源结构主要是以化石能源为主,人类已面对能源危机。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开发利用新能源,核能就是现在使用较多的新能源。
要了解核能的由来就要对原子结构有所了解,所以可以从原子结构开始研究,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会对外释放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原子核发生改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原子核分裂成多个原子核,这是裂变;另一种是几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这就是聚变。
通过原子弹、氢弹爆炸了解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放出巨大的能量,如何使用这种能量呢?对裂变进行分析,了解链式反应的过程,可以通过火柴实验的模拟链式反应,如果核反应的速度可以控制,则人类就可以使用裂变时释放的能量,这就是可控核裂变。
可以通过挂图或视频了解核电站的基本构造。
聚变现阶段还没有找到控制其反应速度的方法,如果找到控制聚变的方法,则可以解决眼前的能源危机。
在介绍核能利用的同时,也要提到核能使用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视频了解核泄漏事故,如切尔诺贝利、日本
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
通过分析得出,安全使用的核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也要注意到它可能带来的问题,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核能。
四、教学资源准备
原子结构挂图、核电站挂图、火柴、麻将牌、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电费缴费单。
优质课资料《核能》教学设计
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原子核结构。
2.知道获取核能有两个途径──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核裂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
采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核能和利用和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由“核能”、“裂变”和“聚变”三部分构成的。
核能主要是由于原子结构发生改变时,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要了解核能,首先要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非常小,其结构抽象,对于核的由来不易理解,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重核可以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这是裂变;同样,质量较小的核可以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这就是聚变。
在核反应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反应时间较短,如果不加以控制,则无法被人类的正常使用,只能做成破坏非常强的原子弹和氢弹等。
在核反应中应用的原料及废料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对人类会产生危害,所以使用核能时还要注重安全使用。
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难点:裂变和聚变。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近几十年人类消耗的能源总量在快速上升,并且能源结构主要是以化石能源为主,人类已面对能源危机。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开发利用新能源,核能就是现在使用较多的新能源。
要了解核能的由来就要对原子结构有所了解,所以可以从原子结构开始研究,当原子核发
生变化时,会对外释放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原子核发生改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原子核分裂成多个原子核,这是裂变;另一种是几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这就是聚变。
通过原子弹、氢弹爆炸了解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放出巨大的能量,如何使用这种能量呢?对裂变进行分析,了解链式反应的过程,可以通过火柴实验的模拟链式反应,如果核反应的速度可以控制,则人类就可以使用裂变时释放的能量,这就是可控核裂变。
可以通过挂图或视频了解核电站的基本构造。
聚变现阶段还没有找到控制其反应速度的方法,如果找到控制聚变的方法,则可以解决眼前的能源危机。
在介绍核能利用的同时,也要提到核能使用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视频了解核泄漏事故,如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
通过分析得出,安全使用的核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也要注意到它可能带来的问题,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核能。
四、教学资源准备
原子结构挂图、核电站挂图、火柴、麻将牌、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电费缴费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