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壤的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是指土壤质地、结构、密度和 孔隙度等。土壤的质地、结构性质引起土壤水分、土壤 空气和土壤温度的变化,从而对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植物的 营养状况及土壤动物生活状况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土壤的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一)土壤母质对生物的影响
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原料”,建造土体的“骨架”,植物矿 质营养元素的最初“源泉”(不包含N素)。
一.土壤的生态意义
(二)土壤作为一个自然体的生态作用
1、土壤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
土壤中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 虫、蚯蚓、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少数高等动物。
2、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
土壤中既有空气,又有水分,正好成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过渡环境。
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
土壤提供了植物生活的空间、水分和必需的矿质元素。
4、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土壤中大量的微生物和小型动物,对污染物都具有分解能力。
二.土壤的类型及分布
(一)分类
由于土壤形成演化过程的不同,自然界的土壤多种多样,它们具 有不同的土体构型、内在性质和肥力水平。中国土壤分类系 统,以土类为基本单元,列出了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 黄棕黄褐土、棕壤、暗棕壤、白浆土、山地草甸土、沼泽土、 泥炭土、盐土、碱土、水稻土和高山土等60个土类。
• 行为上
夏眠、昆虫的滞育、昼伏夜行等。
生态学基础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第五节 生物与土壤因子
教学目标: 1、土壤的意义 2、土壤的类型及分布 3、土壤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4、土壤化学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5、土壤生物的生态作用
一.土壤的生态意义
(一)土壤的组成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