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示范 文言文
- 格式:ppt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30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说苑》含答案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③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④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⑤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选自《说苑》,有删改)【注】①赵简子:春秋末年晋国正卿,名鞅。
①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①终业:完成学业。
①譬:好像,犹如。
①奚:怎么。
3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孔子为人何如..何如:____________(2)简子不说.说:____________(3)终业而去.之去:____________3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断3处)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3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38.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攒子贡治学严谨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为人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阐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答案】35.怎么样同“悦”,高兴离开36.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37.孔子像江海一样,我怎么能够充分了解他呢?38.C【解析】3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孔子为人处世怎么样?何如,怎么样。
(2)句意:简子不高兴。
说,同“悦”,高兴。
(3)句意:完成学业才离开他。
去,离开。
36.考查断句。
句意为: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寡人问子”的主语是“寡人”,“不能识”是“子曰”的内容。
“何也”表示疑问。
故断句为: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3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犹,犹如,如同;奚,怎么;足,充分;识,了解。
38.考查理解文本主旨。
九上期末复习——文言文《岳阳楼记》一、翻译括号前面的字词。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含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行[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太丘舍去..(离开)C.相委.而去(舍弃)D.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尊君在不.人不知而不.愠C.相委而.去俄而.雪骤D.与.人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7.下列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集。
B.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
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
他们身上体现了“诚信”理念。
C.本文赞扬了陈元方的聪明机智、明白事理,批评了“友人”的无信、无礼、知错不改。
D.“元方入门不顾”属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
【答案】5.B6.D7.C【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B.“太丘舍去”的意思是: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舍去:不再等候离开了。
不是“离开”。
6.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A.之:代词,他/人名用字;B.不:同“否”/副词,表否定;C.而:连词,表顺承,不译/词缀,“俄而”连用,表时间很短;D.与:都是介词,和,同;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从“友人惭,下车引之”可知,友人是“知错能改”的,并不是“知错不改”的;。
八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之《观潮》班级姓名☆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 chōnɡ)如履.平地(lǚ)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僦赁..(jiù lìn)罗绮.(qǐ)鲸.波(jīnɡ)二、词语释义既望:农历十六日。
方其远出海门:方,刚刚,开始。
既而:一会儿。
吞天沃日:沃,用水淋洗。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穷尽。
标枪舞刀:标,举,树立。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出,来到。
倏尔:忽然。
人物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溯迎而上:溯,逆流。
皆披发文身:文,画着文彩。
以此夸能:夸能,夸耀才能。
而旗尾略不沾湿:略不,毫无;略,一点。
虽席地不容闲:虽,即使。
三、语句解读1.词类活用。
⑴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
)⑵皆披发文身。
(文:本指花纹,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刺刻花纹。
)⑶乘骑弄旗。
(骑:名词,马。
)2.特殊的文言句式。
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语气。
)⑵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3.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过关检测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海涌银为郭. ( ) (2)人物略.不相睹 ( ) (3)吴儿善泅.者 ( ) (4)珠翠罗绮溢目..( ) (5)方.其远出海门 ( ) (6)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 ) (7)随波而逝.(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雷霆.(t ín ɡ) 震撼.(h àn ) 京尹.(y ǐn ) B.艨艟.(t ōn ɡ) 如履.平地(l ǚ) 崩.山(b ēn ɡ)C.为火所焚.(f én ) 善泅.者(qi ú) 溯.迎而上(su ò)D.鲸波万仞.(r èn ) 罗绮.(q ǐ) 车马塞.途(s āi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五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二庸医治驼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
驼者随直。
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③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注】: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
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诉,控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6分)(1)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2)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信:(3)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
索:2.选出与文中“以一置地下”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4分)A.可以为师矣。
B.徒以有先生也。
C.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D.以伤先帝之明。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4.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管庄子刺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管与止之曰(2)子待伤虎而刺之(3)则是一举(4)而有刺两虎之名2.翻译.(1)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2)人者,甘饵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③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⑤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中山:即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②盍:何不③患:祸患④垣墉:墙壁⑤病:坏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若之何而去夫猫也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期末复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整合版解析版)【期末复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整合版解析版)古诗文默写一、直接型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4.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1.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2.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16.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1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1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1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20.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秦观《行香子》)21.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秦观《行香子》)22.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3.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2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山洞暝。
初中中考文言文总结七年级上册一、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v.今义:日期n.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顾客2.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4.常考实词/虚词*序号重点字翻译例句1 舍舍弃太丘舍去2 去离开3 乃才去后乃至4 委舍弃相委而去5 顾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5.判断句1)非人哉(“非”为表判断动词)6.省略句1)去后(客)乃至2)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7.写作手法1)陈太丘与友期行:反衬8.主旨情感1)咏雪: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2)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七年级(上)期末考试古诗词及文言文专题复习】班级姓名一、第3.4.5单元古诗词译文●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烟雾笼罩寒江水月映白岸边沙,夜晚船停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玉树后庭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译文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皱起的眉毛。
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雄伟的长安城有三秦护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的出现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