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居民与聚落(1)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19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盐城)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读下列四幅聚落景观图,完成小题。
(1)下列聚落与分布匹配正确的一组是()A. 蒙古包﹣青藏高原B. 竹楼﹣西双版纳C. 窑洞﹣云贵高原D. 冰屋﹣东北平原(2)目前,图中窑洞分布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湿地破坏C. 森林砍伐D. 河流污染【答案】(1)B(2)A【解析】【分析】(1)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竹楼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冰屋是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
故选:B(2)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故选:A【点评】(1)我国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2)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
2.图中景观所在国家居民多信仰()A. 佛教B. 伊斯兰教C. 基督教D. 犹太教【答案】 B【解析】【分析】解:图中景观是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埃及主要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奉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B。
【点评】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
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
南接苏丹,西连利比亚,东临红海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经地中海与欧洲隔海相通,东南与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相望,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3.某国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人口死亡率为7‰,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 10‰B. 3‰C. 17‰D. 7‰【答案】 B【解析】【分析】解: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7‰=3‰;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六种语言的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过程与方法:展示图片,使知识点得到及时的运用,利于学生巩固掌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教育学生尊重世界上各人种、民族的生活、文化习惯和宗教信仰。
反对任何的种族歧视意识和行为2、培养学生在外事活动场合落落大方的素养。
3、教育学生在尊重他人宗教信仰的同时,也要不断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六种语言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了解运用地图、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展示三大宗教不同建筑风格的画面,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营造一种有宗教特色的氛围,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导言:同学们,前一节我们学习了世界的人口和人种,知道了在1999年10月12日时,世界人口已达到了多少亿?(60亿)。
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日益增多,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不通,给人们的交往带来困难,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所以了解和掌握世界上的语言、宗教等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两方面的知识。
新课学习:指导预学: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1.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2.()、()、()、()、()和()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
交流探究:1.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同学答案更准确。
2.读“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填表:精导: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有选择性的精讲部分内容。
世界的语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73页第一自然段和阅读材料,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世界上大约有多少种语言?你知道有哪些种类的语言?2、哪几种语言是世界最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3、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为什么?4、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国际上最通用的语言?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自由发言、相互交流,并将问题答案显示。
七年级地理第四五章知识点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 世界人口的增长。
嘿呀,世界人口增长就像一场超级马拉松,一开始跑的人少,速度慢。
在18世纪以前,那人口增长可是相当缓慢的。
为啥呢?因为那时候生产水平低呀,医疗条件差,生个孩子可能还没长大就因为生病或者没吃的夭折了。
但是到了工业革命之后,就像给人口增长这辆小马车加了个超级引擎,速度蹭蹭地就上去了。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得那叫一个快。
2. 人口的分布。
人口分布就像人们在地球上找房子住一样。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为啥呢?中低纬度气候比较适宜,不冷不热的,近海平原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还方便。
像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人口就特别密集。
而那些高寒的极地、干旱的沙漠、湿热的雨林地区,人口就少得可怜,就像这些地方是地球给人类设的“禁区”一样,人在那不好生存。
3. 人口问题。
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就像一个慢慢漏气的气球。
这就带来了老龄化问题,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得像一座大山。
而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得像火箭发射,人口过多就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大,就业困难,就像一群人抢有限的蛋糕一样,每个人分到的就少了。
4. 人种。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人种,就像地球这个大花园里的三种不同颜色的花朵。
白色人种,大多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他们的皮肤白,头发多是金黄色或者棕色,眼睛颜色也比较浅。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咱们中国人大多就是黄色人种,皮肤淡黄,头发黑直。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他们的皮肤黝黑,头发卷曲。
不过要记住,不管什么人种,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比谁更高级。
二、语言和宗教。
1. 语言。
语言就像人类交流的密码本。
世界上有很多种语言,其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因为咱们中国人口多呀,十几亿人都在说呢。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1课时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分布
2019年10月31日,世界在这一天迎来第70亿人口。
但这天让人一点也快乐不起来,结合右图分析为什么快乐不起来(学生讨论),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世界的人口相关知
识。
第2课时人口问题与不同的人种
展示图片?全球人口膨胀,面临“可怕挑战〞?。
通过观看视频,你能说出当今世界存在哪些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呢?(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地理课堂了解世界的人口问题。
(1)读课本P73~74,结合漫画,分析地球母亲为何发“愁〞?
答案: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缺乏,环境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发。
(2)替“母亲〞分忧,你有何解“愁〞的方法?
答案:实行生育控制政策,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
(3)在世界人口剧增的同时,欧洲局部国家却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这会带来什么问题呢?答案: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缺乏等。
(4)辩论: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
答案:人口过多或过少都既有利也有弊,只有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开展相适应才最好。
2. 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1)根据世界人种分布图将图中图例补充完整。
答案:略。
(提示:从左到右依次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核心知识梳理【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考点一: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人口总数: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达到80亿。
(2)人口增长进程: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
(4)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①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②人口稠密区: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③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等自然环境恶劣地区
3.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
措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
(2)人口数量过少,增长过慢
措施:鼓励生育
考点二:世界的人种
1.气温的变化:
(1)三大人种: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2)不同人种的特征及分布
考点三: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
2.世界的三大宗教:
考点四:世界的聚落1.聚落的形式:
2.聚落的形成条件:
3.聚落与自然环境:
4.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有些聚落从不同角度记录着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便于后人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状况。
(2)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考点总结选择题1、乡村聚落主要从事( )A.纺织工业B.饮食服务业C.耕作业D.邮电业答案:C乡村聚落居住的较分散,人口稀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生产活动,污染较轻;城市聚落居住集中,人口密集,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污染较重,故选C。
2、如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该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时段是()A.①~②和②~③B.①~②和③~④C.①~②和④~⑤D.②~③和④~⑤答案:A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时,表示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表示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从图中得知,①~②段和②~③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表明人口在不断增加,所以A正确,故选A。
小提示:3、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巨大,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对四地判读不正确的是()A.图①中有骆驼、帐篷,说明该地区气候干燥,所以图①位于西亚地区B.图②中有驯鹿、雪橇,说明该地区气候寒冷,所以图②位于北亚地区C.图③中有小船,说明该地区降水丰富,所以图③位于南亚地区D.图④中有马、蒙古包,说明该地区是草原地区,所以图④位于东南亚地区答案:D分析:图①中有骆驼、帐篷,说明该地区气候干燥,所以图①位于西亚地区,这句话对; 图②中有驯鹿、雪橇,说明该地区气候寒冷,所以图②位于北亚地区, 这句话对; 图③中有小船,说明该地区降水丰富,所以图③位于南亚地区,这句话对; 图④中有马、蒙古包,说明该地区是草原地区,所以图④应位于西北地区,而不是东南亚地区,这句话不正确;故答案选D.4、下面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宗教、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汉语B.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撤哈拉以南的非洲C.道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D.聚落主要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类答案:D分析:世界分为七大洲,不同地区的语言、人种、宗教育不同区别。
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A错;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B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C错;聚落主要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类,D对;故选D。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必背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1.人口增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这一数据为特定时间点,但展示了人口增长的显著趋势)。
人口的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通常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则较高。
2.人口分布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种与分布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和南美洲北部。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南亚、北非、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中部,以及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二、语言和宗教1.世界主要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三、聚落与民居1.聚落的概念与类型聚落是人们居住、生产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场所。
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聚落的分布与形态聚落多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如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河口和沿海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3.民居特色与差异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