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做法
- 格式:pdf
- 大小:163.21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设计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为例,从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详细设计了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学习环境;教学策略1. 引言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construct their own knowledge(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探究式学习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教学内容设计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应遵循课程标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式,发现图形的内在规律。
3. 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环境是探究式学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营造一个安全、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实验器材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4. 教学策略设计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扮演好指导者、协助者和观察者的角色。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确立探究主题;其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解答疑问、提供建议等;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 学习评价设计学习评价是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学习动机。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态度情感等方面。
初中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究式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究式学习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意义的建构者。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启发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负担重,缺乏自主学习时间等。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1.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提出“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组织探究活动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例如,在教授概率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概率的计算方法。
3. 引导反思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提高认知水平。
例如,在探究结束后,可以让学生撰写探究报告,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 给予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探究策略,提高探究效果。
例如,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进展,适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效果与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开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探究性教学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更是被广泛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本文将从探究性教学的概念、意义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一、探究性教学的概念探究性教学是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思考、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是通过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 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探索数学的奥秘。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探究性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现过程,这种做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这种过程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探究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并且发现数学的美和魅力,从而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开展探究性教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师应该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
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引导他们通过实践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篇•教学创新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落实,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需要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问题的兴趣。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运用问题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其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树立问题意识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出发点,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才能打开数学学科的智慧之门。
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没有问题或提不出问题,就不可能学习解决问题的知识,就不可能形成数学思维方式和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提出问题、树立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动力。
因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从而使探究性教学能够顺利实施,并产生积极效果。
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y= ax2图象与性质这部分内容时,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用如下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先向学生讲解当a>0时,函数图象的开口是向上并且抛物线顶点是其图象上的最低点,运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
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在a<0、a=-2、a=2这三种情况下,探究抛物线图象的特点,有了探究的问题,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学生通过对三种情况的问题探究,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中a的取值与函数图象的关系和特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二、通过有效提问,促进探究学习开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有效提问,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去探究问题的答案。
开展探究性学习,就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首要环节,有了问题就能让学生的探究学习深入进行,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开展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教学已经成为了数学教育的热点之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概念、意义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具体案例来阐述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一、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概念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探究为核心,通过设计和组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活动,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探索和发现,促使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研究等方式,主动地构建和发展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生动、实际的情境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探究性教学强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符合社会的需求。
1.引导性问题式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使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主动构建和发展数学知识。
3.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勾股定理”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引人入胜的情境活动,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究。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初中数学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而数学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渐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记忆和机械运算,而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成为了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开展进行一些浅谈。
一、探究性教学的概念探究性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探究性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以合作、交流、实践和探究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方式。
1. 调整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而探究性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目标,不再只是追求学生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而是更注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2. 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教师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观察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些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究中来。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提问、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活动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4. 注重学习过程的引导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5. 倡导多元评价在探究性教学中,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倡导多元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评价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项目作业、展示评价、小组讨论评价等方式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尝试引入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初中数学课堂中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提
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二次方程有两个解?”,从而引发学生对
二次方程解的探究。
2.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花费
更长的时间来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3. 利用小组学习: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共同探讨
和解决问题。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
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4. 提供帮助和反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
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及时给学生反馈,鼓励他们不断尝试和改进。
通过以上方法,探究性学习可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推进。
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
习活动,从而获得更加深刻和长久的学习成果。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效地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的确立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时,首先需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同时要与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相一致。
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的教学时,活动的目标可以设定为:学生能理解并证明勾股定理,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背景知识。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选择让学生探究“如何用基本几何图形拼出更大的几何图形”,这样的内容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几何思维。
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过程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在活动中应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引入:通过问题、情境或任务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展示:学生将探究成果以报告、展示或作品的形式呈现。
4.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对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活动资源的提供为了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图书、网络资源、实验器材、软件工具等。
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活动评价的实施评价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应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和成果质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评价指标应具有针对性,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例如,在评价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和团队精神;3.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4.学生的沟通表达和批判性思维。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开展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中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是在实践探索中对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理解。
探究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在具体开展探究学习时,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各种平面图形,并通过实践来发现和总结平面图形的性质。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直接讲解和习题训练,探究学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践探索中,学生需要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
探究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探究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开展探究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开展探究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