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原理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91.51 KB
- 文档页数:12
船舶原理第一章 船体形状1. 舷弧:船舶的甲板边线自船中向首尾逐渐升高,甲板的这种升高叫做“舷弧”。
2. 梁拱:甲板中线比其左右两舷的甲板边线高,其高度差叫做“梁拱”。
3. 型线图:表示船体几何形状的图。
4. 型表面:不包括船壳板和甲板厚度在内的船体表面。
5. 型尺度:从型表面上量得的尺度。
6. 中线面:将船体分为左右舷两个对称部分的纵向垂直平面。
7. 中站面:在船长中点处垂直于中线面和基平面的横向平面。
8. 基平面:过龙骨线和中站面的交点O ,并平行于设计水线面的平面。
9. 船舶主尺度:指船长L ,型宽B ,型深D 和型吃水d,它们是船体大小的直线量度。
10. 平均吃水:首尾吃水的平均值。
11. 吃水差:首尾吃水的差值。
12. 船体系数定义:w C :水线面系数,表示水线面形状的肥瘦程度。
m C :中横剖面系数,表示中横剖面的肥瘦程度。
b C :方形系数,表示水下船体的肥瘦程度。
p C :棱形系数,表示水下船体沿纵向分布情况。
vp C :垂向棱形系数,表示水下船体沿垂向分布情况。
第二章 船体计算的近似积分法1. 船体计算的习惯坐标系:一般原点O 取在船中处,个别取在尾垂线处,沿船体首尾向取为纵向坐标x ,沿左右取为横向坐标y ,沿垂向取为垂向坐标z 。
第三章 浮性1. 浮性:船舶在给定载重条件下,能保持一定浮态的性能。
2. 浮心:浮力的作用中心,也就是排水体积的几何中心,用B 表示。
3. 四种浮态:正浮状态d F = d A ,0=θ,单纯横倾状态d F = d A ,0≠θ,单纯纵倾状态d F ≠d A ,0=θ,任意倾斜状态d F ≠d A ,0≠θ。
4. 船舶重量分类:∑+=P W W 0(W 船舶重量,0W 空船质量,∑P 载重量)。
5. 载重系数:总载重量DW 与满载重量WF 之比成为载重系数F η。
6. 平行沉浮条件:所装卸重物P 的重心必须位于初始水线面积中心(即漂心F )的垂线上。
船舶设计原理名词解释1.试航航速Vt:一般指满载试航速度,即主机在最大持续功率的情况下,静止在水中(不超过三级风二级浪)的新船满载试航所测得的速度。
服务航速VS是指船平时营运时所使用的速度,一般是平均值。
2.续航力:一般指在规定的航速或主机功率情下,船上一次装足的燃料可供船连续航行的距离。
3.自持力:亦称自给力,指船上所带淡水和食品在海上所能维持的天数。
4.船级(船舶入级):是指新船准备入哪个船级社,要求取得什么船级标志,确定设计满足的规范。
5.积载因数C:对于干货船,通常用其表征货物所需的容积,即每吨货所要求的货舱容积数,单位是T/m3。
6.船型:是指船的建筑特征,包括上层建筑形式,机舱位置,货舱划分,甲板层数,甲板间高等。
7.载重量系数ηDW=DW0/Δ0:它表示DW0占Δ0的百分数,对同样Δ的船来说,ηDW大者,LW小,表示其载重多。
而对同一使用任务要求,即DW和其他要求相同时,ηDW 大者,说明Δ小些也能满足要求。
8.平方模数法:假定Wh比例于船体结构部件的总面积(用L,B,D的某种组合)如Wh=ChL(aB+bD)。
该方法对总纵强度问题不突出的的船,计算结果比较准确,适用于小船尤其是内河船。
9.立方模数法:假定Wh比例于船的内部总体积(用LBD反映)则有Wh=ChLBD。
该方法以船主体的内部体积为模数进行换算,Ch值随L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比较稳定。
对大、中型船较为适用。
缺点:没有考虑船体的肥瘦程度,把LBD各要素对Wh的影响看成是等同的。
10.诺曼系数N:,表示的是增加1Tdw时船所要增加的浮力。
11.载重型船:指船的载重量占船的排水量比例较大的船舶。
12.布置地位型船:又称容积型船,是指为布置各种用途的舱室,设备等需要较大的舱容及甲板面积的一类船舶。
13.失速:风浪失速是指船舶在海上航行,由于受风和浪的扰动,航行的速度较静水条件时的减少量,这种速度损失有时是相当大的。
14.甲板淹湿性:是指在波浪中的纵摇和垂荡异常激烈时,在船首柱处,船与波浪相对运动的幅值大于船首柱处的干舷,波浪涌上甲板的现象。
船舶原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船舶的排水量是指:A. 船舶满载时的重量B. 船舶空载时的重量C. 船舶满载时排开水的重量D. 船舶空载时排开水的重量答案:C2. 船舶的吃水深度是指:A. 船底到水面的距离B. 船底到船舷的距离C. 船舷到水面的距离D. 船底到船底的距离答案:A3. 船舶的航速是指:A. 船舶每小时行驶的距离B. 船舶每小时行驶的距离除以60C. 船舶每小时行驶的距离乘以60D. 船舶每小时行驶的距离除以100答案:A4. 船舶的稳心高度是指:A. 船舶重心到水面的距离B. 船舶重心到基线的距离C. 船舶重心到稳心的距离D. 船舶重心到船底的距离答案:C5. 船舶的载重线是指:A. 船舶满载时水面与船舷的交线B. 船舶空载时水面与船舷的交线C. 船舶满载时水面与船底的交线D. 船舶空载时水面与船底的交线答案:A6. 船舶的航向是指:A. 船舶前进的方向B. 船舶前进的反方向C. 船舶侧面的方向D. 船舶底部的方向答案:A7. 船舶的螺旋桨是用来:A. 产生推力,使船舶前进B. 产生拉力,使船舶后退C. 产生升力,使船舶上升D. 产生阻力,使船舶减速答案:A8. 船舶的阻力主要包括:A. 摩擦阻力和兴波阻力B. 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C. 兴波阻力和空气阻力D. 摩擦阻力和水下阻力答案:A9. 船舶的航迹是指:A. 船舶在水面上留下的轨迹B. 船舶在水下留下的轨迹C. 船舶在空气中留下的轨迹D. 船舶在陆地上留下的轨迹答案:A10. 船舶的载重吨位是指:A. 船舶满载时的重量B. 船舶空载时的重量C. 船舶满载时的排水量D. 船舶空载时的排水量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船舶的浮力等于其__________。
答案:排水量2. 船舶的吃水深度通常用__________表示。
答案:米3. 船舶的航速与__________成正比。
答案:螺旋桨的转速4. 船舶的稳心高度越高,其__________越大。
船舶设计原理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船舶设计中,船体的主要参数包括哪些?A. 长度、宽度、高度B. 长度、宽度、吃水C. 长度、宽度、排水量D. 长度、宽度、速度答案:B2. 船舶设计中,船舶的稳定性是指什么?A. 船舶在静水中的平衡状态B. 船舶在风浪中的平衡状态C. 船舶在航行中的平衡状态D. 船舶在任何情况下的平衡状态答案:B3. 船舶阻力的主要来源有哪些?A. 摩擦阻力和波浪阻力B. 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C. 空气阻力和波浪阻力D. 摩擦阻力、波浪阻力和空气阻力答案:A二、填空题4. 船舶设计中,船体的______是决定船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答案:线型5. 船舶设计时,需要考虑船舶的______、______和经济性。
答案:安全性、操纵性三、简答题6. 简述船舶设计中的“三性”原则是什么?答案:船舶设计的“三性”原则指的是船舶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安全性是指船舶在各种海况下能够安全航行的能力;经济性是指船舶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完成运输任务;环保性是指船舶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 船舶设计中,为什么需要考虑船舶的操纵性?答案:船舶的操纵性是指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能够根据驾驶员的意图,通过操纵设备来改变船舶的航向、速度等,以适应不同的航行条件。
良好的操纵性可以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航行事故的发生。
四、计算题8. 已知某船舶的排水量为5000吨,求该船舶的浮力。
答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排水量,即浮力 = 5000吨× 1000 kg/吨 = 5,000,000 kg。
由于1 kg的浮力等于9.81 N(牛顿),所以该船舶的浮力为5,000,000 kg × 9.81 N/kg = 49,050,000 N。
五、论述题9. 论述船舶设计中,如何平衡船舶的载重与航速的关系?答案:在船舶设计中,载重与航速是相互影响的两个重要因素。
船舶原理备考知识点总结一、船舶的基本概念1. 船舶的定义:船舶是用于在水上进行运输和航行的交通工具,通常由船体、动力装置、船舱以及导航和控制设备组成。
2. 船舶的分类:根据用途和船体特征,船舶可分为货船、客船、油船、拖船、渔船等各种类型。
3. 船舶的结构:船体是船舶的基本结构,通常由船首、船艏、船中、船艉等部分组成。
船体的外形和结构对船舶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船舶的稳性1. 船舶的稳性定义:船舶的稳性是指船舶在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能力。
船舶的稳性对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船舶的稳性要素:船舶的稳定性要素包括浮力、重力、形心、重点、载重线等。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决定了船舶的稳定性水平。
3. 船舶的稳性计算:船舶的稳性计算是通过考虑船体的形状、载重线位置、重心位置等因素,确定船舶在不同工况下的稳性状况。
稳性计算通常使用形心高度曲线和倾覆曲线等参数来表示。
三、船舶的阻力1. 船舶的阻力概念:船舶在航行中受到水流的阻碍,产生阻力。
阻力包括水动力阻力、摩擦阻力、波浪阻力等。
2. 船舶的阻力影响因素:船舶的阻力受到船体形状、航速、水流状况、载重线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船舶的阻力与船舶的动力消耗和航行速度息息相关。
3. 船舶的阻力计算:船舶的阻力计算主要通过实验和模型试验进行。
船舶的阻力计算是船舶设计和航行性能评估的重要依据。
四、船舶的推进1. 船舶的推进基本原理:船舶的推进是利用动力装置产生推力,推动船舶在水中前进。
常见的推进方式包括螺旋桨推进、水射推进、水轮推进等。
2. 船舶的推进装置:螺旋桨是最常用的船舶推进装置,它通过叶片的旋转产生推力。
水射推进和水轮推进则是在特定船舶类型和工况下使用的推进方式。
3. 船舶的推进性能评估:船舶的推进性能评估包括推进效率、推进功率、航速、加速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船舶在不同工况下的推进性能表现。
五、船舶的操纵1. 船舶的操纵原理:船舶的操纵是通过操舵装置控制船舶航向,以实现转向、停泊、靠泊等操作。
船舶结构与原理临时复习题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船舶载重线标志:是指为标明船舶载重线位置,用以检查装载状态使之不小于已核定的最小干舷而按载重线公约或规范所规定的式样勘绘于船中两舷的标志2.最大宽度:也称全宽,是指包括船舶外板和永久性固定突出物在内并垂直于纵中线面的最大水平距离3.梁拱:是甲板在两舷与舷顶列板交点的连线与纵中剖面线的交点,至横剖面中线与甲板板交点的垂直距离4.水密舱壁:是指自船底板或内底板至舱壁甲板,在规定的水压下能保证不透水的舱壁5.抗沉性:船舶在一舱或数舱破损进水后仍能保持一定浮力和稳性的性能。
抗沉性规范中对船长在50m及以上的客船和科学考察船、100m以上货船和50m以上的渔船或拖船均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二、填空题(20分,每空0.5分)1.主船体有、、和舱壁组成。
外板、甲板、内底板2.船舶尺度是根据各种船舶规范和船舶在营运中使用上的要求定义的。
按照不同的用途,主要可分:___尺度、尺度和尺度。
船舶最大、船型、登记3.型长:是指夏季载重线与船舶和相交所得的首尾垂线间的水平距离,对于无尾柱的船舶,由量至即垂线间长不得小于设计夏季载重水线总长的96%,且不必大于97%。
首柱前端,尾柱后端,首柱前缘,舵杆中线4.混合骨架式船体结构,在和采用纵骨架式结构,而在采用横骨架式结构。
上甲板、船底、舷侧5.根据外板中的各个列板所处的位置,分别称为、、、舷侧外板和舷顶列板。
平板龙骨、船底板、舭列板6.甲板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甲板、甲板、甲板等。
受船体总纵弯曲力矩最大的一层甲板称为甲板。
强力甲板、舱壁甲板、干舷甲板、强力甲板7.锚设备由锚、锚链、锚链筒、制链器、锚机、、、等设备组成。
锚链管、锚链舱、弃链器8.锚的种类有锚、锚、锚和特种锚。
有杆锚、无杆锚、大抓力锚9.锚设备的检查保养有检查保养、检查保养和结构松动检查保养。
磨损检查、裂纹检查、变形检查10、指出下图中各系船缆的名称:①,②,③,④,⑤,⑥。
一、填空1. 按照海船稳性规范将海船划分为 远海航区(或无限航区)、近海航区、沿海航区、遮蔽航区 等4类航区;内河船舶的航区,根据水文和气象条件划分为 A 、B 、C 三级,其中某些水域,依据水流湍急情况,又划分为急流航段,即 J 级航段 。
2. 从船舶的用途角度,船舶一般分为 军用船舶 和 民用船舶 ,民用船舶主要有 运输船 、工程船、工作船以及特殊用途船 等类型。
3.对新船的设计,主要满足 船舶适用、安全、经济和美观 等4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4.船舶在某一装载情况下的总重量是 空船重量 与相应载况下的 载重量 之和。
5. 船舶稳性衡准公式{ EMBED Equation.3 |1/≥=f q l l K中,和分别指船舶的最小倾覆力臂和风压倾侧力臂。
6.计算船舱进水后船舶浮态和稳性的基本方法有 增加重量法 和 损失浮力法 。
7. 船舶在航行和停泊中的污染主要有 油类污染 、 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 、 包装的有害物质污染 、船舶生活污水污染 、 放射性污染 等。
8.对船用垃圾的处理主要有 直接投弃法 、 粉碎处理法 、 焚烧处理法 等3种方法。
9. 船舶防火的措施包括 一般防火措施 和 结构防火措施 。
一般防火措施包括 控制可燃物质 、控制通风 、 控制热源 、 设置脱险通道 等几方面。
10. 船宽增加将 有利于初稳性, 不利于 大倾角稳性。
(有利于或不利于)11. 船舶的尺度比影响船舶的性能,其中:L/B 主要影响 快速、操纵性、B/d 主要影响 稳性及横摇 性、L/D 主要影响 强度 性、D/d 主要影响 抗沉 性。
12. 估算船舶航速常用海军部系数法。
一艘船舶的满载排水量为200t ,主机功率为800kW ,若取相近型船的海军常数为144.5,则该船的航速为 25 kn 。
(P106 4-14公式)13. 已知某货船的货舱容积由两部分组成,现量得其中一部分的体积及其型心为V=100m 3,x1=2.0m ,z1=2.5m ;另一部分的体积及其型心为V=150m 3,x1=1.0m ,z1=2.2m 。
船舶推进复习资料船舶推进是指通过推进装置将船舶推进至所需速度的过程。
有着不同的推进方式和推进装置,船舶推进技术一直是船舶设计和运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对船舶推进的基本原理、主要推进方式和推进装置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船舶推进的基本原理船舶推进的基本原理是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与反作用。
船舶推进时,推进装置(如螺旋桨)通过排放水流的方式产生推力,水流的反作用力推动船舶向前移动。
推进装置所产生的推力主要取决于排放水流的速度和质量流量,而水流速度和质量流量受到推进装置的转速、叶片形状以及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等因素的影响。
二、主要推进方式船舶推进方式主要包括逐渐推进和近似匀速推进。
逐渐推进是指船舶在推进过程中逐渐增加速度直到达到目标速度的过程,而近似匀速推进则是指船舶在达到目标速度后保持相对稳定的速度航行。
三、主要推进装置船舶推进装置主要包括螺旋桨、水喷口和喷气推进器等。
螺旋桨是目前主要的船舶推进装置,通过叶片的旋转产生推力。
螺旋桨又可分为固定螺旋桨和可调节螺旋桨两种类型,可调节螺旋桨能够根据船舶的工况进行角度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推进效果。
水喷口是一种利用水流动能产生推力的推进装置,适用于一些特殊用途的船舶。
喷气推进器采用高速喷射水流的方式产生推力,具有较高的推进效率和机动性能。
四、船舶推进效率的影响因素船舶推进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船舶的外形设计、推进装置的类型和性能、推进装置与船体的匹配程度、船舶的航行工况以及水动力性能等。
合理选择和设计推进装置,优化船舶的外形设计和航行工况,对提高船舶的推进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五、船舶推进研究的新进展随着船舶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推进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新型的推进装置和推进方式,如无舵区浆轮技术、电力推进技术以及混合动力推进技术等。
这些新的推进技术有助于提高船舶的推进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总结:船舶推进作为船舶设计和运营的重要环节,对于船舶技术的发展和航行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