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河口冲刷槽的形成及其演变
- 格式:wps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钱塘江河口概况1 水系概况1.1 概况钱塘江,古称浙江。
三国时,始见“钱唐江”之名,当时仅指流经钱唐县境内的河段。
民国时期方作为全江的统称。
各段又有各自的名称。
梅城以上北面一支为新安江;南面一支称兰江,两江汇合后称为富春江;闻家堰以下通称钱塘江。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
干流从西到东,贯穿皖南、浙北,在杭州湾的湾口——上海芦潮港与我省镇海外游山的连线——汇入东海,流域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五省市。
流域面积555582km,86.5%在我省境内,占我省总面积47.2%。
发源地:历史习惯是唯长为源,但是,也有径流量大者为源之说。
新安江比兰江长,但是流域面积远小于兰江。
因此,现在采用“两源说”:北源:新安江;南源:兰江。
两源在建德市梅城汇合。
从北源的源头起计量,一直到杭州湾的湾口,钱塘江河长668.1km钱塘江水系图1.2 干流分区按照河床特性划分,钱塘江分成山地区河床、河口平原区河床两类。
换言之,钱塘江没有平原冲积性河道。
钱塘江干流两类河床2 钱塘江河口2.1 河口分区东海潮汐的影响一直波及到富春江电站,大潮期,电站下游不远的溜江滩水位还有变动,潮汐学中称为“潮区界”,一般,将富春江电站以下称为钱塘江河口区,长281km。
河口区分成近口段、河口段、河口湾3个区段,河口区之外为口外海滨。
钱塘江河口分区涌潮。
大潮期,涌潮在尖山下游形成,溯源推进中,逐渐壮大、衰减、湮灭,一直推进到闻家堰以上,全程90余km ,涌潮的各个发展阶段均处河口段内。
2.2 概况东海潮波传入海湾后,潮差迅速增大,潮流速不断增加,澉浦实测最大潮差达9m ,是我国潮差最大的海域之一。
每潮经过澉浦进入河口段的潮量在35~503810m ⨯间,平均涨潮流量195,000s m /3。
流域的径流经富春江电站下泄,进入河口区。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003810m ⨯,多年平均流量952s m /3。
流域径流仅为涨潮流量的1/200。
通常,将反映水流输运泥沙的能力的流量称为“造床流量”,以富春江电站下游为代表的钱塘江上游的造床流量为1980s m /3。
物质的强烈交换和河相的强烈变形是劣物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环节,它们是不可分割的。
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基本根据,后者则为前者的具体表现。
河槽的强烈变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种是综合性的表达方式,具体表征。
前者我们用宽深比(√万/万)的变化来表达,后者则从河口沙坎、边滩等具体地貌形态的变化表达出来。
一种是变形的冲刷槽和河口(一)宽深比的基本特征.钱塘江河口河槽的宽深比与一般河流河槽显着不同。
钱塘江是漏斗状的河口,河面宽阔,河口段有沙坎隆起,何槽十分平浅,所以宽深比值比一班河流何槽要大得多。
如长江河口区的宽深比,一班为3一io,游荡成性的黄河河槽,也只在19—32之间,钱塘江近口段的宽深比都在10以下,而钱塘江河口段的数值,一班都在50一60之阿,个别河段可达100以上,个别时间某些河段能达300以上,最高记录竞达3794。
宽深比值所以特大,充分反映达一河口河槽强烈淤积的特点。
钱塘江河口宽深比的变化非常迅速,而且数值相差根大,某些断面一年之中变化幅度可以达到6—8倍。
如仓前附近(128—232)断而1954年3月的宽深比为24.7,但到10月,竞达379.4。
两者相差为15.4倍。
宽深比值所以强烈变化,又与作用于这一河口的动力结构复杂和组成河槽的疏松易冲的细物质的属性有关。
宽深比值在河段上的分布,闸口和激浦好象控制点,向着这两点之间逐渐增大。
在七格到三角台之间不断出现高蜗,其最大之点经常出现在仓前河段,这一特点又和山潮水交冲和沙坎隆起的水下地形条件有密切关系。
(二)宽琛比的变化.对1954及1957年宽深比逐月的演变曲线,作如下分析。
1.钱塘江河口段的宽深比在一个水文年中的变化,普遏见到的规律是:山水直接作用下的沙坎上段, 4—6月的洪水季节,宽深比逐渐减小,7—10月的强潮季节,宽深比又逐渐增大,11月一3月的变化幅度铰小;不受山水直接冲刷的沙坎下段,洪水季节,比值增大,强渐季节,比值减小。
另一方面,由于钱塘江的洪蜗比较复杂,所以宽深比在变化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现象。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三(第2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卡塔尔世界杯974球场是足球世界杯历史上第一座可移动球场,也是其8座比赛球场中唯一一座没有配备冷却系统的。
该球场设计独特,采用模块式拼接,每一个模块都有可移动座椅、看台、卫生间等设备,七成的搭建材料为集装箱,用到的集装箱总数为974个,所用集装箱在我国中集集团定制。
赛事结束后对场馆进行拆除,快速复原为绿色公园。
下图为974球场景观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974球场没有配备冷却系统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①赛事安排在11下旬至12月上旬的夜晚②球场紧邻波斯湾,夜晚有海风吹来③利用集装箱之间的空隙可实现自然通风④集装箱层层堆叠能够有效遮挡太阳照射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 974球场采用模块化和可拆解设计的好处是()①建筑材料可就近供应②建造周期短③施工用水少④可重复利用⑤建筑垃圾少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⑤四海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洮南市,呈西北—东南走向,湖水流动性差。
2021年11月,该地出现一场数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雪、大风天气,雪冰晶与泥沙裹挟在一起,在风力吹拂下,滚动形成大量雪球并堆积在西湖一侧,后遇回温和降温过程,雪球被封冻于湖面冰层之下,形成极为罕见的“冰汤圆”奇观。
左图为“冰汤圆”奇观照片,右图示意四海湖位置与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四海湖“冰汤圆”奇观最可能出现在西湖的()A. 西北侧B. 东北侧C. 西南侧D. 东南侧4. 形成四海湖“冰汤圆”奇观的关键因素是()A. 大风B. 暴雪C. 大风和暴雪同时出现D. 湖泊形状独特澉浦以西的钱塘江河口,海域来沙丰富,河床受径流与潮流共同影响,泥沙易冲易淤,每年4~7月径流量占全年70%,4~11月河床冲淤变化明显,12~次年3月河床保持稳定。
左图示意钱塘江河口观测点位,右图示意1997年4~7月和7~11月钱塘江河口段沿程冲淤量。
河口地貌类型及成因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从河口区的动力特点来看,因河水受潮流的顶托,流速较小,最易形成心滩和江心洲,使河流发生分叉。
在河口口门处,因水流扩散,流速减缓,泥沙常堆积成浅滩,横阻河口,故名拦门沙,为河口区航运的主要障碍。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堆积作用超过侵蚀作用的条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
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三角洲。
随着各叉道的消长与心滩的归并扩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缘不断向海推进,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盖上洪水泛滥堆积物,便变为水上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由于叉道的不断变迁,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许多交错的滨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扇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尖形三角洲、岛屿型三角洲等。
1、扇形三角洲在海水浅波浪作用较强能将伸出河口的沙嘴冲刷夷平的地区,常形成弧形扇状三角洲。
我国黄河三角洲就是在弱潮、多沙条件下形成的扇形三角洲。
它的特点是: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有时分几股入海。
泥沙在河口迅速淤积,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
而老河口断流后,又受波浪与海流作用,沙嘴逐渐被蚀后退,形成扇状轮廓。
直至其上再有新河道流经时,这段岸线才又迅速向前推进。
因此,随着河口的不断变迁,三角洲海岸是交替向前推进的,并在海滨分布许多沙嘴,使三角洲岸线路略锯齿状。
2、鸟足形三角洲在波浪作用较弱的河口区,河流分叉为几股同时入海,各叉流的泥沙堆积量均超过波浪的侵蚀量,泥沙沿各叉道堆积延伸,形成长条形大沙嘴伸入海中,使三角洲外形呈鸟足状。
由于这种叉道比较稳定,两侧常发育天然堤,天然堤又起着约束水流的作用,使叉流能够继续向海伸长。
天然堤一旦被洪水冲积,就会产生新的叉流。
钱塘江大潮的海浪原理
钱塘江大潮是指钱塘江口处因潮汐引起的海浪现象。
其海浪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1. 潮汐作用:钱塘江是一个潮汐河口,每天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当潮汐涨潮时,大量海水通过江口进入江内,形成涨潮潮头。
当潮汐落潮时,海水从江内流出,形成落潮潮头。
这种潮汐作用导致了钱塘江口处海水的周期性上升和下降。
2. 瓶颈效应:钱塘江口处是一个狭窄的河口,江水在此处受到瓶颈效应的影响。
当涨潮潮头到达江口时,由于江口狭窄,海水无法顺利通过,形成堰塞现象。
此时,江水继续涨潮,但海水无法流出,导致江口处海水的水位不断上升。
当涨潮潮头过去后,海水开始从江内流出,形成大量的落潮潮头。
这种涨潮和落潮的不平衡现象导致了海浪的形成。
综上所述,钱塘江大潮的海浪原理是由潮汐作用和瓶颈效应共同作用所引起的。
这种原理导致了钱塘江口处海水的周期性上升和下降,形成了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海浪。
第35卷第2辑2020年4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Vol.35,No.2Apr.,2020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钱塘江河口涌潮强弱的历史变迁(1471—2001)王申曾剑韩曾萃(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0)[提要]整理《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及其“续编”“再续编”中1471—2000年间浙江金华与安徽屯溪两个站点的旱涝指数,将其作为反映钱塘江年径流量波动的指标,根据1950—2000年实测的钱塘江径流大小与海宁盐官站潮差和涌潮大小的相关关系,推断出五百余年来钱塘江涌潮强度变迁趋势。
经检验,钱塘江流域旱涝指数特征与史料所载涌潮异常年份相符,且指数序列与同时期海宁盐官历年最大潮差值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具有较强相关性。
将现代实测盐官历年最大潮差与旱涝指数拟合,得到函数关系式为y =-7.2x 2+40.3x +580.1(其中x 为旱涝指数,y 为盐官年最大潮差)。
又根据盐官潮差与涌潮高度间函数关系推出了明中期以后盐官历年涌潮最大强度,并绘制了1471—2001年间的钱塘江涌潮强弱变化曲线图。
[关键词]钱塘江河口;涌潮强度;历史变迁[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05(2020)02-0005-09[收稿日期]2019-01-1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清代钱塘江沙水奏折及沙水图整理与研究”(19CZS081)[作者简介]王申(1988—),男,安徽灵璧人,科学技术史博士,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利史。
曾剑(1974—),男,浙江温州人,工学博士,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总工,研究方向为水利工程、河口海岸。
韩曾萃(1936—),男,湖北武汉人,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退休总工,研究方向为水利工程、河口海岸。
微专题四地球运动微考点5 沿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钱塘江河口段(澉浦以西)河床地貌受径流与潮流共同影响。
4~11月河床冲淤变化明显,4~7月径流量占全年70%,12~次年3月河床保持稳定。
杭州湾(澉浦以东)为喇叭状的三角湾,长期以来,北岸受到冲刷侵蚀,南岸不断淤积。
下左图示意钱塘江河口,下右图示意钱塘江河口段上游和下游1997年4~7月和7~11月沿程冲淤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钱塘江河口段上游和下游河床最低的月份分别是()A.7月、7月B.11月、7月C.11月、11月D.7月、11月2.7~11月钱塘江河口段上游和下游河床变化及成因是()①上游冲刷,下游淤积②上游淤积,下游冲刷③涨潮输沙量大于落潮输沙量④落潮输沙量大于涨潮输沙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壳运动B.海陆轮廓C.地转偏向力D.人类活动【答案】1.D 2.C 3.C【解析】1.读图可知,上游河床4-7月受冲刷作用,7月河床最低;下游河床7-11月受冲刷作用,11月河床最低,D正确,ABC错。
故本题选D。
2.由图文资料可知,7-11月钱塘江河口段冲淤规律是上游淤积,下游冲刷,①错,②正确;钱塘江河口段“4~7月径流量占全年70%”,故7-11月是枯水期,以潮流作用为主,涨潮输沙量大于落潮输沙量造成上游淤积,下游冲刷,③正确,④错。
故本题排除ABD三项,选C。
3.杭州湾潮流作用强,涨潮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潮流右偏,对北岸冲刷作用强,造成北岸侵蚀,南岸沉积,C正确,这种偏向的差异与地壳运动、海陆轮廓、人类活动等关系不大,故排除ABD三项。
因此本题选C。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河流上游垂直河道剖面,河流一侧分布有河漫滩和河流阶地,甲、乙、丙、丁为四个海拔不同的平坦面,平坦面上的堆积物均为河流沉积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断该处河流的流向是()A.自东北向西南流B.自西北向东南流C.自东南向西北流D.自西南向东北流5.属于河漫滩的平坦面是()A.甲B.乙C.丙D.丁6.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稳定—流水下切B.地壳抬升—流水下切C.地壳下降—水位稳定D.地壳抬升—水位稳定【答案】4.C 5.D 6.B【解析】4.图示河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图中指向标指向西南方,该河流河床的东北侧较陡,说明东北侧侵蚀严重,我国位于北半球,流水在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右岸侵蚀更为严重,由此可知该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故C正确,ABD错误。
一船而氰沙坎是水下地貌形帜历史时期没有2Ig验的图件可贷对比耍确定历史时期钱塘江河口沙坎的演变特性就不得不借助于其它有关方面的资料为其旁证了。
首先,我们从钱德江河口商岸乎原高程的变化来探讨沙坎发育过程中动力的变化和水下地貌的变化。
分所这一问题的理论根据是,地而高程是反映动力作用的变化指标之一。
而动力条件的变化也是水下地貌和河口外形变化的具体反映。
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平原地而的堆积高a,应与乎均最高水位的高程相适应。
因此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回高程便反映出各个不同时期乎均最高水位高程的变化。
钱塘江商岸平原的高程各个地段是有所差异的。
如抗系湖平原一船高程较低,上塘河商岸较杭窃湖平原高1—3米,萧绍乎原与上塘河高程相近,南沙、北沙又比上坡河高I米左右;姚江平原与抗窃湖乎原相绍,姚北乎原比姚江乎原高2米左右。
地区上虽然有着差异,但是可以看出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其一,新的地面高于老的地而;其二,上游的地面高于下游的地而。
在分折地面高程的现象和动力条件变化的关系时,不能忽视最新构造田素的作用。
经过资料分机窟兴乎原西部有史以来地而一船比较稳定。
从沉积物资料来看,姚江乎原变化也不很大。
所以这两个地区可以用作外动力变异的根据。
系兴平原沉积当时处于河湖条件之T,辽阔的泻湖使它的高度和一船滨海地带的乎均最高潮位,不可能相差很大。
所以它的高程和形成源斗状河口,加大了沏差以后的新沉积地面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炔江乎原则是海积平原与冲积乎原的结合体,它们的高度大体反映平均最窃溯位的高度,以这样的高度与长江三角洲的前缘和浙东海滨乎原的高程相比后,把它作为当时乎均高潮位的高程是完全合理的。
这就说明了达两片土地形成时还没有受到漏斗状河口如大潮差的影响,它们形成于杭州湾形成的维形之前或雏形的初期。
萧绍乎原形成时间较早,其地而却比姚江乎原高出2米左右。
造成这一特殊现象的原因,说明它已受三角港式海湾的影响。
一方而由于抗州湾初形成时,湾口还在王盘山一亿使萧绍乎原受海湾影响,而姚江乎原不受海湾影响,同时,萧绍乎原受河湖影响不普选再加上流过平原上的西小江(浦阳江故迟)也受到强沏影响,从而它的地而较一般为高。
钱塘江河口河槽在物质移运下发生显着的变形,其在地貌形态变化方而具体表现为沙坎、冲刷槽和河口边滩的演变。
沙故问题已有详文论述。
本文着重对冲刷揩和河 (一)冲刷槽释义、基本特点及其意义.在河口河槽中,潮流冲刷出的深槽在整个河槽剖面上呈现明显的刁;连续现象。
这在宽浅的河口河槽中尤为明显,和一般的河流河槽断面很不相同。
它和河谷地貌中“谷中谷”的现象相似,可以视为“河槽中的河槽”,所以在地貌形态中是河槽地貌中次一级的地貌单元。
这种现象不但出现于大河河口的河槽中,而在铰小的河口河槽中也每可见及。
这种挡中刷槽的现象,称之为冲刷槽。
由涨潮流冲刷为主的称为涨潮冲刷槽,由落潮流冲刷为主的称为落潮冲刷槽。
在性质上,它们是不相同的。
这种现象久已为人所熟知。
“涨潮作用凶猛断续,它的冲刷坑既深而且短小;落潮的冲刷作用铰为和缓,它的槽线是连续的”(密舍尔)o 当然这是指某一种河口涨落潮作用的差别现象,但是它们的形态特征的主要差异是;涨潮冲刷槽的尖端闭合线指向河流上游,落潮冲刷槽的闭合线指向下游c冲刷槽的所在是水流流束所在。
冲刷槽的分歧合格是动力轴分歧合流的具体表现。
冲刷福分歧以后谁大淮小、谁深谁浅是分歧了的水流谁强谁弱的具体表征。
因此,对那些水文测验不足、动力条件不明的河口,冲刷槽的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二)钱塘江河口冲剧槽的基本情况.强有力的涨潮流有着明显的冲刷槽。
钱塘江河口潮流强劲,所以它的冲刷槽也异常明显。
钱塘江河口的涨潮冲刷槽在口外海滨便己开始了。
进入杭州湾的东南来潮和东北来湖在金山、激浦一带福分以铰小角度相交,加强了冲刷能力,同时受到山体的影响,产生了回流,从面沿着金山到激浦一线,贴近北岸,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冲刷槽和深湛的冲刷坑,从这里曾移出数十亿立方米的物质。
进出激浦以上的涨潮冲刷槽大多以嫩浦长墒山前巨大的冲刷坑作为主要策源地,向着尖山浅滩逆河而上,发生分歧,与此间时,在汲浦断面上,顺着曹娥江滩地前线还有另一股涨潮流束,冲出一文较之前考深度为小的冲刷槽。
这文偏南的流束,可能是顺杭州湾南岸而来的。
但在强溯季节,从汲浦分出的南槽,向南压来,便代替了这支偏南流柬冲出的槽线。
通常的情况是,凤凰山断面上常常有二股或三股以上的冲刷挡指向上游,三槽之中以激浦分出的南槽宽度最大,深度最深。
到大尖山断面,惋南的两股常常合而为一,向西北偏西逆河而上,偏北的一股则趋向西北惋北,向塔山流去。
它们之间常常有几个深度不大、距离不长,在一条基线上平行上溯的冲刷槽,充分反映捅潮登滩时强烈刷滩的现象(图2.89)。
应子指出,从激浦至大尖山河段的深槽线的位置是决定于涨潮流线的。
大尖山以上,涨潮冲刷槽大多不能成为河槽断面中的深槽线,它们受到河槽乎面外形的控制,向着七里庙一海宁方向汇合。
过了海宁,涨潮冲剧挡又趋于分歧,一股贴场面西,冲到老盐仓浅滩之中。
在美女山以上,涨潮冲刷挡沿茄山湾面上。
由于潮势愈上愈弱,便涨潮冲剧槽在河槽中的影响逐渐衰退,所以在卫丰滩以上,使很难看到明显的涨潮冲刷槽了。
;在大尖山以上,落潮冲刷槽一直作为河口河槽的主槽线,它的性质和涨翔冲刷槽截然不同。
如上所述,涨潮冲刷槽的分歧现象不见于落潮冲刷槽,而落潮冲刷槽形成连续不断的、统一的槽线。
在仓前以上,山水给予它以有力的影响,冲刷槽几与正常河流的溪线分布相似,一线相连。
在沙坎跟顶地段,落潮冲刷措在几个分歧槽线中仍居于主槽线的位置。
海宁以下落颧流作为河段的深槽线,贴着北岸海塘而行,直到小尖山为止。
一般而盲,gb期冲刷措的展宽作用大于刷深作用,落潮冲刷措的刷深作用大于展宽作用。
所以,在形态上gb颧冲刷措掐型阁宽,溯相而上,潮波消能很快,冲刷槽的收缩串很大。
而落潮晒0措比较深狭。
如果以措底乎而为基础,计算嵌入槽底的冲刷槽的宽深比,这一河口的落潮冲刷槽一般约为20,而gb潮冲刷攒则在Go左七,同时落颧冲后0槽的收缩串比较起来也小得多。
(三)冲剧搭的变化.钱塘江河口冲刷榴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
它们表现在冲刷沼的深度变化和宽度变化上以及位置摆动上。
1.坤刷塘的深度及宽度变化.冲剧塘的冲淤变化基本服从于河榴的坤淤变化,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总的来讲,钱塘江河口坤淤,有洪季上冲下淤、枯季上淤下种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于冲刷槽的周期变化。
但是大洪水仍然可以使海宁一尖山间的落潮冲刷槽加深,而洪水期的强潮对澈浦至大尖山、甚至大央山以上的沈潮坤刷榴仍起冲刷作用,并不如沙坎上段和摊顶来得规则。
冲刷槽的坤淤深度,沙坎上段变化最大,常达12米。
沙坎摊顶和下段,落潮冲刷沼变化较大的地段出现在由于河岸的不规则导致水流强烈润动的某些山体附近,如美女山前和塔山前等。
它们的年变幅有时也可达6—11米。
但是,一般的落潮冲刷榴的年变幅比起上段耍小得多。
至于沈潮冲刷榴却有愈向下游变幅愈大的趋势。
如老盐仓断而1956年为2.2米,三角台为4.1米.大尖山为2.6米,而澈浦为6.8米,然而其变幅比起落潮冲刷档来要小很多。
大洪水造成多年周期的变化,对沙坎下段的冲刷沼影响并不显着。
上游大坤之年,下游虽然落淤,但是冲刷榴在形态上并不消失,而且受到淤积的影响也极微小,只在这一河段发生大淤时(它并不一定与上段大坤的时间一致),其一般深度稍见平线而已。
冲刷槽的宽度变化,摊顶地带的落潮冲刷槽子洪水之际增宽,但在沙坎下段的沈潮冲刷槽则于强潮之际增宽。
加果潮水作用增强,而维持的时间较长,这种坤刷榴往往有较大的宽度。
2.冲刷沼的乎而摆荡.冲刷榴的平面摆荡,河段不同,性质不同。
沙坎以上河段以锗山湾按动最剧,溅潮从老盐仓折向南,有宜冲锗山湾的趋势;落潮冲刷沼在小水之际,有向持山湾发展弯道的趋势。
因此,强糊枯水使得锗山湾的槽线南招(加1955年),而在洪水季节落潮主槽线则趋向北摆,有时切跟冲出新档(图2.90)。
应予指出的,当着主榴南摆之际,沈潮流的核流可能切出七格沙嘴而过,并发展成新榴。
七格一海宁河段,沈潮流形成的冲刷槽偏酞落潮流在洪水时期有超东出北宜冲海宁的趋势。
而枯水之际,便西摆坐弯。
可是,这一河段冲刷槽的摆荡,对水文季节更替的反应并不那么灵敏。
原因在于:(1)摊高而长,涨潮冲刷不能自己冲出一个代替主塘的塘场(2)达一段的落潮流是否能使河档充分坐免还耍祝流过路山湾河段的河槽形势来决定,加果超山湾槽线充分坐免同时有铰强的溅潮流,便有利于这一段弯道的发展。
1953年,弯道就曾坐入筋家埠之西。
海宁以下的河段。
海宁一七里庙常常是69K潮冲刷槽的合流点,是落潮冲刷榴的项坤处‘冲刷榴经常贴临海塘伸展。
山水强潮水弱gb年代,这一汇合段可以伸展到三角台附近;山水弱、潮水强的年代,有时出现涨潮仲刷槽确摆不与北沼会合,而宜接和上游主榴相连。
在汇合段以下,山水特别强盛之时,落朔坤刷措贴着北岸,到大尖山以后,它的尖端可以到凤凰山附近。
同时代替南榴成为大央2h河段的主榴,所以大水之电这一河段的主槽有北摆的趋势;小水之年,大尖山河段的主榴便向南摆。
大尖山以下到澈浦柯段,槽线摆动主要决定于潮汐的强弱,山水影响不大。
强潮之际,从汉浦冲出两支冲刷槽,南支南摆非常明显。
(四)冲刷槽的特性.根据上述的冲刷槽的基本情况及其演变过程,对于钱塘江河口冲刷槽的基本特性,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撅念:首先,冲剧槽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边界条件所控制,岸边的局部突出,对潮流流向有一定的挑溜作用,从而改变着冲刷槽的方向。
最显着的例子,便是澈浦长稿山对西来的涨潮流的挑溜作用,使得涨潮冲刷格从不贴近北岸山体。
多年资料表明,从长榜山上演的涨潮冲后0槽,其平均方向,都为西南,然后再折向西上溯。
其次,冲刷槽的分歧合格同样受到河口乎而外形的影响。
虽然强劲的涨潮流力图冲刷出颇直的冲刷槽,但是可槽平面外形的骤然转折,往往使得分歧的冲刷槽,发生合格的现象;另一方面,已经合格的冲刷槽,一旦遇到河势加宽,或者河形转折,强潮趋直的特性又促使冲刷搞的分歧。
钱搪江河口冲刷格在海宁一七里庙河段的合槽和在海宁以上的分歧现象,便是典例。
有些冲刷槽的合格现象却是由于落潮冲刷槽的吸流作用造成的。
大尖山涨潮冲刷槽趋向西北,合于塔山深搞的主要原因,即在于此。
第三,涨潮冲刷槽能否控制主槽线,水下滩地的性质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
一般而言,在河口段,滩地较高,而且较长,涨潮冲刷槽常常不能凿出一个主槽线代替落潮流造成的主槽线。
如果滩地短狭而且较为深些,那末,就有可能形成主槽线。
前者如老盐仓前面的滩地,涨潮冲刷槽曾多次努力,终未凿通过几次,而在七格弯道的凸岸,由于切滩路线不长,涨潮冲刷格就曾切通滩地(1957年10月),逐渐形成主槽。
第四,冲刷槽的削弱过程与河道弯曲情况有密切关系。
河道的弯曲,加强潮波传播过程41的反射作用,消耗潮狡的能量,强烈地削弱了涨潮冲刷槽的力量,所以钱塘江河口涨潮冲刷榴经老盐仓和赫山湾两度弯曲以后,削弱很快。
我们曾在某些潮沟中进行观察,涨潮冲刷槽在经过三个弯曲以后,使全部消失了。
可以推论,河道顺宣,株潮流的冲刷强,冲刷槽故深而且宽阔;河道弯曲,酿潮流的冲刷作用减弱,河弯多,创弱很快,冲刷槽浅窄而且易于消失。
第五,水下地形拾升,使酿潮冲刷福分歧也有显着影响。
抬升了的水下地形,使潮波传播受到一定的因阻作用,在这样条件下,水流结构显着改变,紊动强烈,常常在显着拍升的地段,发生明显的分歧。
从澉浦向上,沙坎坡度逐渐增大,桶潮渐起,槽线渐有分歧,分歧最多的地方则在大尖山至三角台一段。
这一带也正是潮潮起后沙坎纵向比降员陡的河段。
虽然主要的分歧槽线只有二条,但短促的歧槽却不少。
第六,钱塘江河口落潮冲刷槽,出七格以后,宜射海宁,顺着海塘,宜冲塔山,成为尖山以上的主槽线,流线在海宁以下,很顺宣,既不同于弯曲河段,也不同于分歧河这是一种特殊的现象。
这种流线顺直与落潮流量巨大有关,没有江心洲的分歧现象,是由于河槽物质是易冲的细物质,而且槽线摆荡强烈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