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习题3岳麓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教案3 岳麓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教案3 岳麓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教案3 岳麓版的全部内容。
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教学目标:(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背景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将历史问题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2)通过讨论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会得到越来越多国家赞同”的问题,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问题实质的能力.(3)了解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为什么要提出“求同存异”。
教学重点: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是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教学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教学用具:挂图、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帮助学习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以怎样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的?取得了哪些辉煌的外交成就?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导入新课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重大意义二、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2、中国出席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1954年2月28日,由苏联倡议,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会议上达成协议,定于同年4月举行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除苏联、美国、法国、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会议的全过程外,同这两个问题有关的其他国家也派代表分别参加各有关问题的讨论。
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课时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由周恩来倡导的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基本准则是【】A.四项基本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2.1955年的万隆会议,不仅取得了圆满成功,还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主要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求同存异”的方针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拥护社会主义的主张3.下图是小华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适合填写的内容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万隆会议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5.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②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③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原则的提出针对的是【】A.中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问题B.中印之间关于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C.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问题D.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7.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B.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D.会议促进了中国同欧洲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要记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意义及万隆会议的重要史实。
3.我能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能独立自主地走向国际舞台的原因。
(学习难点)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巧妙记忆(1)快乐自学:学生带着目标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本课大概内容,试着找出本课的重点,并完成好自学检测。
自学检测新中国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
______年底,___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它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意义: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
4.______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______会议。
这是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会上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亚非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
(2)巧妙记忆:比比谁记得最快最准,并写下自己有效而独特的记忆方法。
二、小组合作探求真知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为什么能独立自主地走向国际舞台?三、学生质疑师生解疑四、知识小结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精选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复习特训三十第1题【单选题】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外交政策B、外交孤立政策C、不干涉政策D、积极扶助政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0年3月在北京同时召开。
历史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都是在9月召开的,但“两会”的召开间隔了( )A、3年B、4年C、5年D、6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由周恩来倡导的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基本准则是( )A、四项基本原则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人们回望60年前的一次国际会议,不禁感怀周恩来总理发挥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智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将会议引向“求同存异”精神的胜利。
这次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巴黎和会C、雅尔塔会议D、万隆会议【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右图是2015年亚非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以亚洲Asia和非洲Afica的首字母“aa”组成“60”字样。
促使第一次亚非会议成功召开的方针是( )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D、不结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由周恩来倡导的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基本准则是( )A、四项基本原则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解析】:第7题【材料分析题】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岳麓版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的是( )A、团结合作的外交政策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自力更生的外交政策D、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政府处理对外关系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是( )A、互不侵犯B、求同存异C、维护主权D、独立自主【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55年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
其背景主要是( )A、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怀疑中国搞“颠覆”B、亚非国家间社会制度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和边界冲突D、亚非国家过去经历的遭遇不同【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周恩来总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以下活动和他无关的有( )①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②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③参加重庆谈判④“文化大革命”时期同“左”倾思想进行斗争⑤出席万隆会议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⑦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⑦【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指出下列错误,并给出理由1955年,亚非欧国家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
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1955年4月,有共同历史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历史初二下岳麓版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课堂练习1.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B.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提出D.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2.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不包括〔〕A.互不侵犯B.互不干涉内政C.平等互利D.求同存异3.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的会议或外交活动是〔〕A.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B.参加日内瓦会议C.参加万隆会议D.出席联合国大会4.“在这个会议上我们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这一外交方针可概括为〔〕A.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B.万隆方针C.不结盟政策D、“求同存异”5.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6.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活动有〔〕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倡导不结盟运动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材料二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
请回答:〔1〕材料一的名称是什么?它是何时由谁提出的?有什么意义?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这次会议有何特点?〔3〕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什么方针?这一方针对这次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4〕建国初期,周恩来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5〕你能说出周恩来受到我们乃至世界人民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1—6CDBDDB7〔1〕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由周恩来提出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亚非会议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特点: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国际会议。
第19课独立自主的走向国际舞台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四项基本原则D.共同发展2.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 ( )A.日内瓦会议上B.联合国大会上C.万隆会议上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3.右图所示是周恩来总理访问哪个国家 ( )A.印度B.缅甸C.苏联 D.朝鲜4.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 ( )A.平等互利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和平共处5.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主要背景是 (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D. 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的问题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04年6月8日电(记者荣燕韩洁)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建超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据新华网北京2004年6月12日电(记者徐松杨媛媛)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2日在这里对记者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已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的国际关系准则,将在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请回答:(1)以上材料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周恩来提出来的。
他提出这一原则的目的何在?(2)你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吗?(3)材料一中提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请你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4)材料一中提到“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中也提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2.阅读下列材料: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却支持……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第19课自主走向国际舞台课堂反馈名师点津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二战”后的历史证明,只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才是最可靠、最有生命力的,才能真正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发展。
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和睦相处;违背了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
国与国之间要建立或维护真正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
这是当今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关系的一个基本规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所以得到超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成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随堂演练1.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的外交政策不包括A.政治孤立 B.经济封锁 C.事包围 D.文化围剿2.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实行的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 B.“一边倒”C.自主的和平外交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最早提出这五项原则的中国是A. B.朱德 C.陈毅 D.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在: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5.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实行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参加日内瓦会议 D.参加万隆会议6.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影响A.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B.标志着开始实行自主的外交政策C.中国政府代表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联系7.第一届亚非会议召开的地点在A.万隆B.慕尼黑C.华盛顿D.巴黎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各国不分大小,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权利和自主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各国人民应该有权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1)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外交原则?这一原则最早由谁提出?(2)请说出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在外交上始终不渝地奉行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2.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印度 B.缅甸 C.苏联 D.美国3.中国与哪两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越南、柬埔寨 B.泰国、印度 C.印度、缅甸 D.缅甸、泰国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什么时候最早倡导的 ( )A.1954年新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时B.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C.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时D.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5.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原因是 ( )A.为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B.为改善同周边国家及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D.为缓和同英美的敌对关系6.关于亚非会议表述错误的是 (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B.共同探讨了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C.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2005年4月25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亚非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
50年前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8.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9.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 )①出席APEC会议②出席万隆会议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10.万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 )A.团结亚非国家,一致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B.讨论亚非独立国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C.亚非独立国家讨论共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途径相关问题D.亚非独立国家与到会的帝国主义国家就殖民主义问题进行对话11.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习题1.1949年,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经过谈判,双方于1950年初签订了_____________。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的对华政策是()①政治孤立②经济封锁③军事包围④武装侵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接见下列哪国代表团时()A.缅甸B.越南C.印度D.巴基斯坦4.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B.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5.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异”是指()A.殖民主义B.资本主义C.种族主义D.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6.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的会议或外交活动是()A.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B.参加日内瓦会议C.参加万隆会议D.出席联合国大会7.(2005湖北荆州)“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发表在()A.1955年万隆会议上B.1972年中美会谈中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D.1972年中日会谈中8.周恩来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A.挫败了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加强了我国同亚、非、拉各国的联系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9.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活动有()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倡导不结盟运动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04年6月8日电(记者荣燕韩洁)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史-资料-打印版
第十九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练习
一.第97页课中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会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
答: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它表达了世界人民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共同愿望,是国际正义呼声的反映。
2.二战后的历史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
二. 第99页课中题: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为什么要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答: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会议产生了严重的矛盾与分歧。
为避免会议走向歧途,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力挽狂澜,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三. 第100页知识巩固题: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答:1.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意义:①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意义: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四.第100页问题讨论题: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为什么能独立自主地走向国际舞台?
答:1.社会性质的改变:新中国成立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2.新中国领导人及时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周恩来等优秀外交家高超的外交艺术和灵活的外交手段也为新中国外交活动的成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练习一、选择题1、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B、“一边倒”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原因之一是中国代表团周恩来提出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D、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最早提出这五项原则的中国领导人是()A、毛泽东B、朱德C、陈毅D、周恩来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的对华政策()①政治孤立②经济封锁③军事包围④武装侵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在50多年前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
”这次会议是()A、开罗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26届联合国大会6、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参加日内瓦会议D、参加万隆会议7、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以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8、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影响()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标志着新中国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中国政府代表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联系9、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
其背景主要是()A、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怀疑中国搞“颠覆”B、亚非国家间社会制度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和边界冲突D、亚非国家过去经历的遭遇不同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诞生,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岳麓版课后练习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1972年2月,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 )A、《建交公报》B、《中美联合公报》C、《中美建交备忘录》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根据所学知识,下列搭配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海国图志》——魏源B、实业救国——张謇C、万隆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人们回望60年前的一次国际会议,不禁感怀周恩来总理发挥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智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将会议引向“求同存异”精神的胜利。
这次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巴黎和会C、雅尔塔会议D、万隆会议【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
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
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A、“嫦娥一号”发射成功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
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
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A、“嫦娥一号”发射成功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诞生,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 ) 共同提出的。
①中国②埃及③缅甸④印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图是小华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万隆会议【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原因之一是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D、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在新中国建立的头一年里,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 )A、17个B、18个C、48个D、165个【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一次重要国际外交活动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历史: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同步训练(岳麓版八年级下)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1949年,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经过谈判,双方于1950 年初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解析: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在国际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于1950年初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的对华政策是()①政治孤立②经济圭寸锁③军事包围④武装侵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思路解析: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头号强国的地位,妄图称霸世界,到处插手国际事务,干涉别国内政。
在亚洲顽固地与中国人民为敌,拒绝承认新中国,并企图以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等手段,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答案:A3.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接见下列哪国代表团时()A.缅甸B.越南C.印度D.巴基斯坦思路解析:1953年底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C4.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B.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思路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C5.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异”是指()A.殖民主义B.资本主义C.种族主义D.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思路解析:“求同”就是指亚非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的独立而奋斗。
“异”是指各国的发展道路、现实处境不同,各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存在差异。
答案:D6.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的会议或外交活动是()C.参加万隆会议D.出席联合国大会A.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B.参加日内瓦会议思路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第一次” 。
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一、选择题
1、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原因之一是中国代表团周恩来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2、在50多年前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
”这次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26届联合国大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的对华政策()①政治孤立②经济封锁③军事包围④武装侵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异”是指()
A、殖民主义
B、资本主义
C、种族主义
D、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
5、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出席万隆会议③出席APEC会议④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以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
7、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
其背景主要是()
A、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怀疑中国搞“颠覆”
B、亚非国家间社会制度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和边界冲突
D、亚非国家过去经历的遭遇不同
8、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一边倒”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第一届亚非会议召开的地点在()
A、万隆
B、慕尼黑
C、华盛顿
D、巴黎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诞生,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共同提出的。
①中国②埃及③缅甸④印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雅尔塔会议
二、材料题
1、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2)周恩来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
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
(3)“存异”的含义是什么?
(4)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各国不分大小,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权利和自主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各国人民应该有权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1)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外交原则?这一原则最早由谁提出?
(2)请说出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为什么能独立自主地走向国际舞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D
5、A
6、B
7、A
8、B 9、A 10、D 11、A
一、材料题
1、(1)1955年。
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2)亚非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共同维护本国的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3)“允许各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
(4)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由周恩来提出。
(2)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⑶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为什么能独立自主地走向国际舞台?
①社会性质的改变: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②新中国领导人及时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周恩来等优秀外交:家高超的外交艺术及灵活的外交手段也为新中国外交活动的成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