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7.84 KB
- 文档页数:4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提高,畜牧业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奶牛业在畜牧养殖中投入产出率高,经济效益好,但是在农村由于奶牛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饲养回报率差,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为引导农民科学养牛,提高农户饲养水平,现将奶牛的饲养技术介绍如下:一、奶牛不同生长期的饲养方法1、牛犊:新生牛犊按常规方法接生,即用消毒毛巾擦洗去牛犊口鼻部黏液,在距腹皮4指处断脐,剥去软蹄,待牛犊站立后称重、登记。
饲养方法:牛犊自1周龄改为喂常乳;2周龄时训练牛犊吃粗饲料。
常乳哺乳期一般为100-150天。
总喂奶量300-400千克。
喂常乳的方法是:每天喂2-3次,奶中可掺25%-30%的温水,每头牛犊的喂量按其体重的8%计算。
管理要点:保证牛犊充分运动,生后3-5天即可赶到运动场,每天运动不少于4小时,每天刷拭牛体2次。
2、成牛、青年牛:6月龄至配种为育成牛,配种至产犊为青年牛。
此间应根据月龄、性别、体重及畜舍情况及时分群,实行定位管理。
管理要点:每天刷拭牛体2次。
对母牛从12月龄开始每天抚摸乳房,怀孕后每天2次按摩乳房,但不得挤奶。
16月龄左右,体重达375千克开始配种。
妊娠3个月后,注意观察食欲及生理变化,膘情不宜过肥。
3、成年奶牛饲养要点:每百千克体重喂给青贮饲料3-4千克,干草1千克以上,青料11.5千克。
日粮饲喂应按“粗→精→粗”顺序。
分娩后护理:母牛分娩后,应立即给母牛饮温麸水1-2桶。
同时在产床上铺垫褥草,供母牛饮水后休息。
并认真检查产后母牛乳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奶牛的饲养管理原则1、夏季不喂发霉变质饲料,冬季不喂冰冻饲料,不饮冰凉水。
2、保持牛舍内外及运动场清洁卫生。
运动场粪便应及时清理,地面要做到夏季不积水,冬季不结冰。
3、投营养需要配制日粮,保证干物质进食量,保持能量和粗蛋白营养平衡。
4、固定饲喂程序,稳定饲料品种。
无论先粗后精,还是先精后粗,饲喂程序应该固定,不要随意变更。
奶牛育种新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奶牛育种也迎来了新的技术突破,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还有助于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和适应环境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的奶牛育种技术,并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基因编辑技术是奶牛育种的一项重要突破。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改变奶牛的基因组,以实现特定的育种目标。
例如,可以通过编辑奶牛的基因来增加其产奶量、改善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甚至提高奶牛对特定疾病的抵抗力。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力,还有助于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从而降低了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风险。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奶牛育种也成为一种热门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提供更准确的奶牛育种建议。
通过对奶牛的遗传信息、饲养环境和生产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选择适合的交配组合,提高奶牛的遗传质量。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监测奶牛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提高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除此之外,基于基因组选择的技术也在奶牛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因组选择是通过测量奶牛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来评估奶牛的遗传价值。
通过分析SNP与特定性状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奶牛进行繁殖,提高整个群体的遗传水平。
基因组选择不仅可以加速育种进程,还可以提高奶牛的遗传进展,从而提高产奶量和品质。
生殖技术的进步也为奶牛育种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将优良种牛的精子和卵子在实验室中结合,然后将受精卵移植到母牛的子宫中发育。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种牛的繁殖效率,还可以加速优良基因的传播。
另外,胚胎冷冻技术也可以延长优良种牛的繁殖寿命,提高种牛的繁殖效益。
奶牛育种新技术的出现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还可以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和适应环境能力。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技术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如技术成本、道德伦理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奶牛养殖技术要点奶牛养殖是现代农业中一项重要的业务,对于农民和养殖户来说,掌握奶牛养殖技术要点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几个奶牛养殖技术要点。
1. 合理的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奶牛养殖的基础,包括饲料的配制、饲喂时间和方法、饮水管理等。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奶牛的饲料利用率,增加产奶量。
饲料的配制要根据奶牛的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以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
饲喂时间和方法要有规律,确保奶牛每天都能按时进食,养成良好的饲喂习惯。
饮水管理要保证奶牛能够随时饮水,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2. 良好的舒适环境奶牛对舒适环境的需求较高,良好的舒适环境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效益。
首先是舒适的住房条件,奶牛舍要保持干净、通风、温度适宜,并且要有良好的隔离设施,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其次是合理的光照条件,奶牛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以促进其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
此外,还要保持舒适的饮水和饲料供应,确保奶牛能够随时获得足够的水和饲料。
3. 疾病防控疾病是奶牛养殖中常见的问题,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给奶牛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
其次要保持奶牛舍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防止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另外,要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减少疾病的发生。
4. 合理的配种和繁殖管理奶牛的配种和繁殖管理直接影响到后代的质量和产奶能力。
合理的配种是提高奶牛品种和产奶能力的关键,要根据奶牛的遗传背景和优势选择适合的配种公牛。
繁殖管理要做好发情的观察和记录,确保奶牛在最佳的发情期进行配种,提高受胎率和繁殖效益。
此外,还要做好产后护理工作,给予奶牛良好的饲养和护理,帮助其尽快恢复身体,提高下一胎的产奶能力。
5. 注重饲料质量和营养平衡饲料是奶牛产奶的重要来源,注重饲料质量和营养平衡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
饲料要选择优质的青贮料和浓缩饲料,保证奶牛的营养需求。
奶牛生产管理技术总结范文
奶牛是一种重要的牲畜养殖生产动物。
合理的奶牛生产管理技术对保证奶牛肉奶的产量和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国内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奶牛生产管理理论和技术体系。
下面总结下奶牛生产管理的几个方面:
一、饲养管理
1. 喂养技术:宜选择营养均衡、易消化的饲料,按需分期喂养。
2. 饮水管理:加强饮水设施的维护和卫生管理。
保证奶牛新鲜饮用水的充足供应。
3. 牲场环境管理:改善牲场通风、光线和温湿度条件,确保牲场卫生。
4. 采用半自由放牧方式增加奶牛运动时间。
二、产奶管理
1. 按两次挤奶的规律进行挤奶。
保证新奶质量。
2. 注重乳房和乳腔卫生管理,防治乳房病。
3. 根据月乳量调整饲料供应量和奶牛的工作强度。
三、配种选育管理
1. 选择优良的配种牲畜进行交配。
2. 实行继代选育,选抚优良个体代替低产个体。
3. 注重奶牛的营养管理和疾病防控。
四、幼年奶牛管理
1. 靠母哺育全民并及时断奶。
2. 强化幼年奶牛的饮食营养管理。
3. 注重幼年期的养护管理和疾病防疫。
通过科学合理的奶牛生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扩大养殖规模,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和动物福利的一致进行。
分析西门塔尔奶牛的养殖技术西门塔尔奶牛是一种以优良的乳制品生产能力著称的奶牛品种,其养殖技术对于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西门塔尔奶牛的养殖时,需要合理安排饲料、科学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下面将对西门塔尔奶牛的养殖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饲料管理西门塔尔奶牛对饲料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饲料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
要合理安排饲料的种类和数量,根据奶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状态来确定饲料的组合比例,保证奶牛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
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干净,不同类型的饲料要分开存放,避免发霉变质。
要定期清理饲槽和喂食器具,定期更换饲料,保证奶牛食用的饲料保持新鲜。
二、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保障奶牛健康和生产的重要环节。
要对奶牛进行合理的分群管理,按照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状态对奶牛进行分群,确保奶牛能够得到适当的管理和照顾。
要对奶牛的运动和活动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奶牛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舒适的环境。
还要对奶牛的产奶周期、疾病防治、繁殖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奶牛的生产和健康状况。
三、疾病防治良好的疾病防治是保障奶牛健康生产的前提。
在进行西门塔尔奶牛的养殖时,需要对奶牛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奶牛的疾病。
还要对奶牛的疫苗接种、消毒防疫等工作进行科学管理,预防奶牛患上传染性疾病。
还要对奶牛的环境卫生和饮水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和处理,确保奶牛能够生活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
四、合理繁殖对于西门塔尔奶牛的繁殖管理也是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注重对奶牛的繁殖状态进行科学监控,根据奶牛的生理周期和繁殖状态进行合理的繁殖管理,保证奶牛的繁殖效率和后代的品质。
对于选配种牛也需要进行科学的选配和管理,选择具有良好繁殖能力的种牛进行交配,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五、员工培训在进行西门塔尔奶牛的养殖时,还需要重视员工的技术培训和管理。
要对养殖员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奶牛养殖的理解和操作水平,确保奶牛得到良好的管理和照顾。
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有效地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的技巧以及它们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一、合理的饲养环境首先,一个合理的饲养环境对于奶牛的繁育与管理非常重要。
奶牛需要一个舒适、安静、干净的住所,以便它们能够放松身心,提高产奶能力。
此外,饲养场的空气质量也十分重要,通风设备的安装可以帮助奶牛排出身体内的热量,从而提高其舒适度和产奶效益。
二、科学的饲料配给饲料是奶牛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科学的饲料配给不仅能够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还可以提高其产奶量和品质。
在饲料配制过程中,需根据奶牛的体重、体型、年龄和生产阶段等因素来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比例。
此外,定期进行饲料检测和饲料质量评估也是提高奶牛繁育与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合理的繁育计划合理的繁育计划可以帮助奶牛产生更多的优质后代,并提高整个养殖群体的质量。
繁殖方法的选择、配种时机的把握、优质种牛的选配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此外,定期进行繁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是提高奶牛繁育效果的关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养殖者判断奶牛的受孕率、发情周期和生殖健康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繁殖策略。
四、疾病防治与养分管理在奶牛繁育与管理过程中,疾病防治和养分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定期进行养殖场的疾病检测和草地的草质评估,可以帮助养殖者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此外,采取科学的饲养方式和养分补充措施,可以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其产奶能力。
五、人工智能技术在奶牛繁育与管理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奶牛繁育与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通过安装身体传感器来监测奶牛的活动和健康状况,以实现更好的生产管理。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分析和预测奶牛的繁殖和生产效率,帮助养殖者制定更有效的繁育和管理策略。
六、培训与知识分享最后,对于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的应用,培训和知识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
奶牛改良技术实施方案一、引言。
奶牛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奶制品的生产对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奶牛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养殖成本较高,奶牛改良技术的实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奶牛改良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奶牛改良技术的必要性。
1. 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
目前我国奶牛的平均产奶量相对较低,而且奶质也不尽如人意。
通过改良技术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奶质,提高乳制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 降低养殖成本。
传统的奶牛养殖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饲料利用率低、疾病易发等。
通过改良技术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三、奶牛改良技术实施方案。
1. 选种改良。
选种是奶牛改良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高产、高质的种牛进行繁殖,可以有效提高后代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
同时,也可以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引进国外优良种源,提高我国奶牛的遗传水平。
2. 饲养管理改良。
合理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奶牛产奶量和质量的关键。
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比、科学的喂养方法、定期的体检和疫苗接种等,都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养殖效益。
3. 疾病防控改良。
疾病是影响奶牛生产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疾病防控措施对提高奶牛产奶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定期的疫苗接种、卫生防疫措施的加强等都是有效的疾病防控改良措施。
4. 环境改良。
奶牛的生产环境对其产奶量和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牛舍设计、通风、排污等环境改良措施,可以为奶牛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其养殖效益。
四、奶牛改良技术实施的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奶牛改良技术的实施给予支持,包括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养殖户积极采用改良技术。
2. 技术培训。
开展奶牛改良技术的培训活动,提高养殖户对改良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实施奶牛改良技术。
3. 科研支持。
加大对奶牛改良技术的科研投入,推动奶牛改良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是指在国家支持下,由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组成的奶牛产业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的体系。
该体系的目标是提高我国奶牛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促进奶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奶牛品种改良技术体系:通过选育和引进高产、高品质、适应性强的奶牛品种,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推动奶牛产业的发展。
2.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体系:包括奶牛饲料、饮水、环境、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旨在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
3. 奶牛繁殖技术体系:通过优化繁殖管理、提高繁殖效率、改良繁殖性能等手段,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益和品质。
4. 奶牛产品加工技术体系:包括奶制品加工、奶牛肉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旨在提高奶牛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5. 奶牛产业信息化技术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奶牛产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促进奶牛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奶牛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奶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一、引言奶牛养殖是现代农业中一项重要的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奶牛养殖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以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水平,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养殖场建设养殖场是奶牛生产的基础,合理的养殖场建设对提高养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养殖场建设的技术规范:1.场地选择:选择土地时应考虑土地的气候、水源、排水条件等因素,并确保场地周围环境无污染。
2.圈舍设计:圈舍应符合奶牛的生理特点和行为习惯,保证其舒适、安全和卫生。
3.饲料储存和处理:养殖场应有合理的饲料储存和处理设施,确保饲料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三、奶牛品种选择奶牛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奶牛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不同的养殖目标和地区环境,选择适合的奶牛品种是养殖成功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奶牛品种选择的技术规范:1.乳品种的选择:应选择乳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适中的品种,如荷斯坦、黑白花奶牛等。
2.肉奶品种的选择:应选择肉奶产量高、肉质优良的品种,如西门塔尔等。
四、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奶牛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以下是饲养管理的技术规范:1.饲料供给:奶牛应按照科学的饲养标准进行饲喂,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2.水源供给:奶牛需要足够的清洁饮水,养殖场应保证给奶牛提供优质的饮水。
3.疫病防控:养殖场应制定疫病防控计划,定期给奶牛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和疾病检测,确保奶牛健康。
4.环境控制:养殖场应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保证奶牛舒适。
五、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保证奶牛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生产管理的技术规范:1.繁殖管理:合理的繁殖管理可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包括合理的配种时间和配种方法等。
2.妊娠保护:对妊娠的奶牛进行特殊管理,包括提供合理的饲料、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等,确保胎儿发育健康。
3.分娩管理:对分娩的奶牛进行观察和帮助,确保分娩顺利,并及时对产后的奶牛进行控制和护理。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 饲料管理:高产奶牛需要大量的高质量饲料,包括粗饲料和浓饲料。
要保证饲料的充足供应,可以采取合理的种植方法,如合理施肥和科学测土配方施肥,以提高饲料的产量和质量。
又如根据奶牛的不同生理期和产奶量,制定合理的饲喂计划和配方,确保奶牛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
还要注意饲喂时间、餐次和饲喂方式的合理安排,减少饲料的浪费。
2. 健康管理:高产奶牛的健康状况对其产奶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保证奶牛的健康,首先要做好防疫工作,定期给奶牛注射疫苗,防止疾病的发生。
要定期给奶牛做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要保持牛棚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和清洗牛棚,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还要保证奶牛的饮水和空气质量,确保其得到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 管理技术:高产奶牛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包括繁殖管理、产奶管理和育成管理。
在繁殖管理方面,可以采用人工授精、优良种公牛配种等方法,提高繁殖效益。
在产奶管理方面,要合理安排挤奶间隔和挤奶时间,保证奶牛的产奶量和产奶质量。
在育成管理方面,要注意犊牛的饲养和培育,提高其生长发育水平,为后期高产奶牛的培育和替换奶牛的更新提供保障。
4. 环境管理:高产奶牛需要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要确保奶牛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避免牛舍的过度拥挤。
牛舍的设计和建筑要合理,保证通风、隔热和抗寒。
牛舍的地面要保持干燥,避免积水和泥泞。
还要保持牛舍的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和消毒。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涉及到饲料管理、健康管理、管理技术和环境管理等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才能保证高产奶牛的健康和高效产奶。
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引言: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预防和健康监测等方面,以帮助养殖户有效地管理奶牛,提高养殖效益。
一、饲料管理1. 饲料种类:奶牛的饲料种类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常见的饲料包括青贮料、浓缩饲料和精料等。
青贮料富含纤维和水分,有助于奶牛的消化和排泄功能;浓缩饲料提供丰富的能量和蛋白质;精料则提供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 饲喂方式:合理的饲喂方式可以提高奶牛的饲料利用率。
应根据奶牛的产奶量和体重进行科学配比,并分多次进行饲喂,避免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
同时,饲喂过程中要确保饮水充足,以维持奶牛的水分平衡。
二、环境管理1. 牛舍设计:牛舍的设计应考虑奶牛的舒适性和健康状况。
牛舍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并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奶牛活动。
此外,牛舍内部的卫生状况也需要定期清理和消毒,以防止疾病传播。
2. 床铺管理:牛舍的床铺应保持干燥和清洁。
干燥的床铺有助于预防奶牛的乳房疾病,如乳房炎。
常用的床铺材料包括干草、木屑和沙土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三、疾病预防1. 疫苗接种: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奶牛常见疾病的重要措施。
常见的疫苗包括口蹄疫疫苗、乳房炎疫苗和瘤胃酸中毒疫苗等。
养殖户应根据当地的疫情和兽医建议,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2. 疾病监测: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疾病问题。
常见的监测指标包括体温、食欲、粪便和乳房状况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健康监测1. 产奶监测:定期对奶牛的产奶量进行监测,以评估饲养管理的效果。
可以通过奶量计、奶桶等工具进行测量,记录奶牛的产奶情况,并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2. 营养监测:定期对奶牛的体重和体况进行监测,以评估饲料管理的效果。
可以通过体重计和体况评分等方法进行测量,及时调整饲养方案,确保奶牛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奶牛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奶牛饲养是养殖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保证奶牛健康和生产效益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关于奶牛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的详细内容。
一、饲养环境:1.牛舍设计:牛舍的通风、保温、卫生等方面的设计与布局都应符合奶牛的饲养需求,并确保牛舍内部干燥、清洁和舒适。
2.空气质量:牛舍内部的空气质量对奶牛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一定要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新鲜,并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有害气体。
3.温度控制:奶牛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需要在夏季提供防暑降温的措施,同时在冬季为奶牛提供保温设备,保持温度稳定。
4.病虫害控制:定期清理牛舍,管理牛粪等废弃物,防止病虫害传播和滋生,避免奶牛因此受到感染和伤害。
二、饲养管理:1.合理饲喂:奶牛的饲养主要以牧草、玉米秸秆、饲料和精料为主要食物,要根据奶牛产后阶段的不同需求,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并定期检测饲料品质。
2.水源供应:奶牛每天需摄取大量的水分来满足其体内需要,因此要确保饲养场有充足的饮用水源,并保持水质清洁。
3.定期体检: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包括体温、粪便、乳房和泌乳情况等的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奶牛的健康问题。
4.健康管理:采取科学的防疫措施,对奶牛进行疫苗注射、驱虫等必要的预防措施。
并注意对新购入的奶牛进行隔离观察,防止传染疾病的发生。
5.饮水管理:奶牛水的摄取量对奶产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保持牛舍内清洁的饮水设施,并定期更换饮水器中的水。
三、泌乳管理:1.按期定时泌乳:奶牛的泌乳周期一般为305天,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泌乳,保证产奶的连续性与效益。
2.泌乳后调理:泌乳后要给予奶牛充分的休息和调理,补充体力和营养,提高下一个泌乳周期的产奶效益。
3.乳房卫生:养成良好的乳房清洁习惯,每天对乳房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乳房炎症和传染疾病的发生。
四、员工培训与管理:1.员工培训:培训饲养人员具备相关奶牛饲养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对奶牛饲养的管理水平。
奶牛饲养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奶类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我县城郊饲养奶牛的农户也逐渐增多,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奶牛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奶牛饲养技术1.良种奶牛的选购奶牛品种及个体的优劣决定其一生的产奶量。
我国大多数奶牛场饲养的奶牛为荷斯坦黑白花奶牛,这一品种优于其他奶牛品种,产奶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是农户选择的对象。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择标准:要求体格健壮,结构匀称,皮薄而富有弹性,体躯长宽深,背腰平直,尻部长平宽,胸部发育良好,腹大而不下垂,身躯从上面、侧面、后面三个位置观察呈“倒三角”,四肢结实、端正。
乳房大,呈方圆形,向前后延伸,侧看前线超过腰角前缘的垂线,底部呈水平状,底线略高于飞节,乳腺发育充分,乳头大小适中,乳静脉粗大而多弯曲,乳井大而深。
②年龄选择:奶牛年龄不同,产奶量有很大差异。
在产第1股时,一般在2.5岁左右,随着胎次及年龄的增加,产奶量也逐渐增加,到4-7胎(即6-9岁)时,产乳量达到最高峰,周岁后开始下降。
因此,准备养奶牛的农户应选购3-5岁以内的青壮年奶牛。
并应从大型正规的奶牛场购买奶牛。
2.加强对奶牛产奶期的饲养管理奶牛产奶有一定规律,一般产奶从产犊后15-20天开始迅速增加,到2个月左右(高产牛到3个月左右)达到产奶高峰,4个月后便显著下降,7个月后快速下降,到10个月末基本停止。
了解这一规律,便于科学合理的饲养,以发挥奶牛最大的产奶潜力。
在母牛干奶期的最后2周到泌乳达到最高峰时多采用“引导饲养法”饲养。
其原则是在不违背科学饲养的前提下,少喂粗料,多给精料,供给充足的饮水,粗料自由采食。
方法是,自产犊前2周起,每天给母牛精料1.8公斤,尔后,每天增加0.5公斤,直到100公斤体重吃到1.0-1.5公斤。
如为体重500公斤奶牛要吃到6-9公斤。
高峰过后按产奶量供给精料,如1头日产奶18公斤,体重600公斤奶牛日粮为:干草3公斤,青贮玉米秸25公斤,玉米4公斤,麸皮2公斤,豆饼0.6公斤,棉饼l-0公斤,鱼粉0.58公斤,贝壳粉60克,食盐50克,磷酸三钙20克,整个产乳期之内饲料要相对稳定,日喂3次,做到青中有干,干中有青,青干搭配,饲喂有序进行,可按下述模式:先添于草叶第1次青贮料、第回次精料一十第2次青贮料、第1次粥料、第3次青贮料一第2次精料一最后用粥料搜剩草。
奶牛育种技术发展
一、牛育种的技术发展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牛的育种技术发展迅猛,其中可以将分为
四大部分:遗传育种技术、健康管理技术、繁殖管理技术和饲料管理技术。
(1)遗传育种技术:运用当今流行的育种技术,改良牛的遗传性状,实现良种牛的育种功能,实现牛的种质改良,提高牛的产量和品质,以满
足人们高品质牛制品的需求。
现在主要运用的遗传育种技术是DNA分子标
记技术、转基因技术和育种信息技术等。
(2)健康管理技术:牛的健康管理技术是提高牛的生产力、改善牛
的生物效率,控制牛病的重要手段。
现在,免疫技术已成为牛健康管理技
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疫苗技术、药物抗病毒技术等。
(3)繁殖管理技术:随着性冷淡症的发病率的降低,以及人工授精
和胚胎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牛的繁殖管理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目前,有多种新型的繁殖管理技术,如精液提升技术、性兴奋剂繁殖技术、微粒子合成繁殖技术、胚胎工程繁殖技术等。
(4)饲料管理技术:给牛喂食饲料不仅要满足牛的营养要求,而且
还要考虑牛的病毒感染调控等。
奶牛的养殖技术养殖奶牛是农牧业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牛奶及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奶牛养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奶牛的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和繁殖等方面。
1.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对奶牛的健康和产奶量有着关键的影响。
首先,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和干燥,以避免细菌和病原体的滋生。
其次,奶牛的饲料要均衡和富含营养。
牧草和浓缩饲料应根据奶牛的年龄、体重和泌乳情况进行合理的配比。
此外,奶牛应有充足的饮水量,保持良好的水分供给。
最后,饲养者还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以及注意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2. 疾病防治奶牛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因此疾病防治是养殖者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
首先,饲养者要做好疫苗接种和免疫注射工作,以提高奶牛的抵抗力。
其次,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注意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疾病。
如果奶牛生病了,要及时就医,不得滥用药物,以避免副作用和抗药性的问题。
同样重要的是,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3. 繁殖繁殖是奶牛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实现高产高效的养殖目标,饲养者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繁殖技术。
首先,选择合适的育种牛,以确保后代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
其次,合理控制配种时间和次数,以提高受胎率和繁殖效率。
此外,人工授精也是一项常用的技术手段。
养殖者还要关注妊娠期的管理,确保孕期的饲养和护理工作得到适当的实施。
4. 环境保护奶牛的养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是需要关注和重视的。
饲养者应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污染和废物的产生。
例如,合理处理奶牛粪便和尿液,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饲养场的布局和设计也应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需要,避免对周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奶牛的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繁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养殖者要掌握这些技术,以确保奶牛的健康和产奶量的提高。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奶牛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牛奶及奶制品的需求。
奶牛养殖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
从今天起,给大家介绍由中国奶业协会精心编写的一本非常实用的奶牛饲养小册子,这本小册子从奶牛生理特点到营养需要再到各种饲养实用技术,有理论也有实践,科学严谨又不乏诙谐幽默,简单易懂,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养殖技术手册。
我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与大家共同分享这本小册子,今天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
一、奶牛基本的生理特点
(一)奶牛消化道的特殊结构、生理现象
1、奶牛消化道的特殊结构及功能
奶牛是草食动物,有四个胃。
瘤胃:是一个“发酵罐”,内有大量的微生物(细菌、原虫、真菌),它们降解瘤胃中的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营养,并由瘤胃壁吸收降解所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
瘤胃还具有反刍和嗳气的生理特点;
网胃:把从瘤胃转移过来的食物进行搅拌、挤压成食糜和控制食糜后移;
瓣胃:磨碎食糜,进一步发酵纤维,吸收有机酸、水和部分矿物质;
真胃:分泌大量消化液(胃酸、胃蛋白酶、胃脂肪酶、凝乳酶)。
四个胃占腹腔的3/4,瘤胃体积最大,占全部胃的80%左右。
2、犊牛消化系统的特点
1)初生犊牛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真胃是初生犊牛唯一发育完全并具有功能的胃,故只能引用初乳和牛乳,在之后的几个月内犊牛的消化系统发生急剧的变化。
初生犊牛的瘤胃网胃容积与真胃比较,小于成年母牛,但到3月龄时各胃容积的比例与成年牛相同。
2)初生犊牛的消化方式
真胃是通过酸消化和没消化。
犊牛真胃胃液的凝乳酶比成年母牛多得多,而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少且作用弱。
胃酸的酸度随奶牛年龄增大而增大,所以犊牛对乳以外食物的消化力很弱,故应控制补食量。
3)犊牛有食道沟,从贲门经网胃到瓣胃口
当犊牛吮吸乳头或哺乳器时,即反射性地形成食道沟,使乳汁和其他液体直接进入瓣胃和真胃,防治乳汁等液体进入瘤胃网胃,可减少消化道疾病。
4)犊牛瘤胃的发育
犊牛采干性饲料可以刺激瘤胃的发育,所以最好在7日龄开始补料,饲喂给犊牛的精料要含有足够的粗纤维(NDF25%),当精料中粗纤维不足时可补饲优质牧草。
犊牛起始精料应含有18%的粗蛋白。
一、奶牛基本的生理特点
一)奶牛消化道的特殊结构、生理现象
3.奶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1)反刍
奶牛在休息时将未经充分咀嚼并已经吞咽至瘤胃的饲料,通过逆呕送入口腔经咀嚼混入唾液在吞咽至瘤胃。
反刍时奶牛产生大量的唾液,可在100升以上,碱性唾液可中和瘤胃发酵产生的大量酸,对维持瘤胃pH6.4~6.8极为重要。
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活力。
2)嗳气
进入瘤胃的饲料在发酵过程中,每昼夜可产生600~1300升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50%~70%)和甲烷(20%~45%)。
瘤胃内积聚的气体多了,胃内压力升高,气体由口腔排出,每小时可达17~20次。
故反刍停止伴随的嗳气也停止,会导致瘤胃臌气。
二)奶牛瘤胃内的微生物
瘤胃内微生物的种类及作用
1)奶牛日粮中有75~80的可消化干物质、50%以上的粗纤维和30~70%的蛋白质靠微生物进行发酵分解。
2)寄居瘤胃的微生物有细菌、原虫、真菌。
谷物饲料、粗纤维、蛋白质饲料的降解,由细菌、原虫来完成;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细菌和真菌起到重要作用。
细菌:数量大,种类多,其中纤维分解菌的数量最大,占瘤胃活菌的75%。
原虫(纤毛虫):主要分解淀粉等糖类,纤毛虫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受到日粮精粗比的影响和瘤胃pH值的影响,当pH值降至5.5或更低,如瘤胃酸中毒时,则纤毛虫活力降低,数量减少或完全消失;日粮饲喂次数增加,则纤毛虫数量亦多。
真菌:仅占瘤胃微生物的8%,能产生植物细胞壁降解酶、淀粉酶、蛋白酶和酯酶,对纤维素有强大的分解能力。
一、奶牛基本的生理特点
二)奶牛瘤胃内的微生物
2.瘤胃微生物对奶牛生产的重要性
奶牛和瘤胃微生物之间,微生物和微生物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之中。
一方面,奶牛喂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瘤胃中的植物性饲料和代谢物为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另一方面,瘤胃中的微生物帮助消化奶牛自身不能消化的植物性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为奶牛提供能量和养分(微生物蛋白)。
瘤胃中,一种菌群数量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菌群的变化,从而影响瘤胃中的代谢。
如日粮结构不当,日粮突变,食入有毒有害物质或受到其他严重应激,首先引起瘤胃内微生物态的紊乱,进而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
3.瘤胃微生物对环境的要求
1)满足瘤胃微生物所需pH6.4~6.8的要求;
合适的pH值有利于所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提高菌体蛋白的合成率和合成量及饲料转化率,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2)日粮有合适的精粗比
日粮中粗料必须在40%以上,粗料长度2~3厘米。
3)需要一定量的粗蛋白
粗蛋白约占日粮干物质(DM)的14~16%,不足或过多对微生物和奶牛均不利。
4)精料中的能量饲料多样化以便及时且不间断地为微生物供给能量。
5)控制日粮中脂肪的浓度,应在日粮干物质6%一下
过量脂肪会危害微生物的生存、生长、影响瘤胃发酵,影响产量、乳脂率、乳蛋白率。
可使用全棉籽、过瘤胃脂肪粉或脂肪酸钙等。
6)瘤胃内的温度应恒定在39~41摄氏度,有利于微生物的发酵活动
冬天应注意饮水温度控制在10~17摄氏度,防止一次大量饮用低温水而影响发酵。
7)瘤胃内水分占86~90%,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应为奶牛创造自由饮水的条件以保证瘤胃含水量。
8)相对稳定的日粮结构和饲料供给量
日粮中饲料的品种、比例应相对稳定。
饲料变化应渐变,切忌突变和大幅度地变。
日粮结构较大变化可引起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和瘤胃上皮组织结构的变化,影响对营养的消化和吸收。
一、奶牛基本的生理特点
三)奶牛常用生理数据
二、奶牛的营养需要、供给及关键控制点
一)常用名词解释
1.干物质
是指饲料脱水后的剩余物质。
包括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淀粉、糖、矿物质、维生素等。
2.粗蛋白质(CP)
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氮物质(游离氨基酸、肽类、氨化物、硝酸盐等)。
3.能量饲料
指饲料含净能1.6NND以上/kg
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低于20%,粗纤维含量小于18%的饲料。
如玉米、大麦、燕麦、高粱、麸皮等。
4.碳水化合物
是糖及其衍生物。
属于有机物质,是家畜的主要能源。
可分为单糖(如葡萄糖)、双糖(如麦芽糖)、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等。
植物性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
籽实饲料中的淀粉、青草、青干草和蒿秆中的纤维素,甜菜中的蔗糖都属碳水化合物。
5.蛋白质饲料
指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高于20%,粗纤维小于18%的饲料、各类油饼、豆粕、棉粕、亚麻仁饼、芝麻饼、花生饼等。
6.粗饲料
又叫“粗料”。
含能量较低,而纤维素含量高,占干物质≥18%的植物性饲料,蛋白质含量差异大(3~19%),如苜蓿草、干草、羊草、蒿秆、秕壳、荚壳等。
该类饲料的体积大,消化率较低,但来源广,数量多,是家畜的主要饲料。
7.块根、块茎饲料
属多汁饲料,水分≥45%,干物质中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均较低。
如胡萝卜、大头菜、马铃薯等。
这类料奶牛喜欢吃,容易消化,水分多,但喂量不宜过多。
胡萝卜含β—胡萝卜素,具有保胎功效,能提高受胎率。
8.青贮饲料
用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为原料,以青贮方式制成的饲料。
青贮饲料含水65~75%,半干青贮含水45~55%,有酸香味,柔软多汁,适口性好,容易消化,但喂量不宜过多(喂量10~15kg)。
如全株青贮玉米,秸秆青贮,牧草青贮等。
9.矿物质饲料
指来源属于无机矿物质的饲料(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为奶牛提供各种矿物质元素。
如食盐、石粉、磷酸氢钙、沸石粉、碳酸钙、小苏打等。
10.维生素添加剂
由工艺合成或提纯的维生素制剂。
维生素与奶牛的健康、繁殖、生产关系重大。
常用于奶牛的维生素A、D、E、β—胡萝卜素、生物素、烟酸、胆碱等。
11.微量元素添加剂
需要量以毫克(mg),微克(μg)为单位计算的无机元素常被成为微量元素。
包括铁、铜、碘、锰、锌、钴、硒、钼、铬等。
微量元素在奶牛体内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
微量元素虽少但与奶牛的健康和生产关系重大。
喂量过多、过少均对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12.预混料
根据需要按要求合理配比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喂量和常量),经充分混合制成的满足奶牛健康和生产之需的复合添加剂。
如奶牛1%的预混料,其组成含有维生素A、D、E、生物素、烟酸、β—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铁、铜、碘、锰、锌、钴、硒、钼、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