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音韵讲课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4.78 MB
- 文档页数:72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了解古代汉语音韵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掌握音韵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
1.2 古代汉语音韵学的意义理解音韵学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和语言的重要性。
探讨音韵学在现代汉语学习和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古代汉语语音系统2.1 古代汉语的音系学习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
掌握古代汉语的音素和音节结构。
2.2 古代汉语的音变学习古代汉语的音变现象,如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音。
掌握音变的原因和规律。
第三章:韵书和韵律3.1 韵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韵书的定义和起源。
学习韵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韵书的特点。
3.2 韵律的分类和特点学习古代汉语的韵律类型,如平水韵、上去韵等。
掌握不同韵律的特点和运用。
第四章:声韵配合与字音演变4.1 声韵配合的原则学习声韵配合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掌握声韵配合的方法和技巧。
4.2 字音演变的规律学习古代汉语字音演变的主要规律,如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
掌握字音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第五章:古代汉语音韵学的应用5.1 古代文献的阅读和解读学习利用音韵学知识解读古代文献中的音韵问题。
掌握古代文献中音韵现象的分析和理解。
5.2 现代汉语音韵学的应用学习音韵学在现代汉语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
探讨音韵学对于现代汉语词汇、语法和语用学的影响。
第六章:古代汉语韵律学6.1 韵律的种类和特点深入学习古代汉语的韵律类型,如平水韵、上去韵等。
掌握不同韵律的特点和运用。
6.2 韵律的分析和应用学习如何分析古代汉语诗词中的韵律。
掌握韵律在古代汉语文学中的应用。
第七章:古代汉语声韵学7.1 声韵的配合与变化学习声韵配合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掌握声韵配合的方法和技巧。
7.2 声韵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学习古代汉语字音演变的主要规律,如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
掌握字音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第八章:古代汉语音韵学文献8.1 古代汉语音韵学文献概述了解古代汉语音韵学文献的种类和特点。
掌握古代汉语音韵学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方法。
第八章音韵、诗词格律(8课时)第一节音韵学基础知识(2课时)第二节古音说略(2课时)第三节诗律常识(2课时)第四节词律常识(2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音韵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近体诗、古体诗及其相关的概念;明确近体诗在格律上的要求;运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及拗救分析近体诗的平仄;了解关于词的基本概念,掌握词的用韵、平仄、对仗与近体诗的区别。
【教学重点】音韵学基础知识,近体诗的格律以及词的用韵特点(平仄、押韵、对仗)【教学难点】近体诗平仄的分析(拗、救)【教学方法】讲授与提问结合【所用课时】8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音韵学基础知识(2课时)一、音韵学概述1、什么叫音韵学?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古汉语音韵学所说的各个历史时期,一般分为上古(先秦两汉)、中古(六朝至唐宋)和近古(元明清)三个大阶段。
所说的语音系统,就是指声、韵、调系统及其配合规律。
2、音韵学的分类古音学以上古韵文(特别是《诗经》)和形声字为主要材料,研究上古时期语音系统的,称为古音学。
今音学以《切韵》音系的韵书为主要材料,研究中古时期语音系统的,称为今音学(“今音”相对于“古音”而言,是传统说法)。
等韵学用等韵图来分析音节结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的,称为等韵学。
北音学传统的音韵学主要就是上述三个部类。
现代学者以《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主要材料,研究近古时期语音系统(特别是近古北方语音),建立起了“北音学”。
因而,音韵学又增加了一个部类。
3、音韵学发展简史萌芽期音韵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
它的产生,开始于汉代。
刘熙《释名》:“古者曰‘车’,声如‘居’,所以居人也。
今曰‘车’,声近‘舍’。
”可见,汉人就已经注意到了音变现象。
而汉末反切的出现,则更是音韵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表明当时已具备和掌握了分析音节的能力和方法。
汉末以前当是音韵学的萌芽期。
初创期魏晋以后,随着反切的盛行和诗文声律的需要,第一代韵书——魏李登的《声类》(我国第一部韵书)和晋吕静的《韵集》等相继产生。
高中语文《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语文版《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性质、内容,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音韵学的性质,音韵学分支,音韵学知识的作用。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内容:一、音韵学的性质:音韵学是研究古代各时期汉语语音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语言科学,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
二、音韵学四个部门: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近代语音学。
三、音韵学知识的作用:深入把握现代汉语语音系统,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其他知识及汉语史,为研究中国古代文献打下必须具备的基础。
四、学习音韵学的方法。
第二章音韵学基本概念教学目的:掌握音韵学基本术语及其意义,为后阶段讲授中古音系、上古音系、语音演变规律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关于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反切,直音,等韵图。
课时安排:14学时第一节关于声母的概念教学重点:声纽,三十六字母,五音七音,清浊。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内容:一、声纽:传统音韵学对于声母的古称,又叫“声”或“纽”。
二、字母,声类:声纽的代表字叫“字母”,“声类”则是古代某一反切系统中反切上字的分类。
三、三十六字母:唐宋时代关于汉语声母系统的三十六个代表字,每字代表一个声母,大致反映了当时汉语声母系统的面貌。
相传先由唐末和尚守温归纳出三十字母,宋人在此基础上增加非敷奉微床娘六母而成。
四、五音,七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分类。
先是分为唇、舌、齿、牙、喉五音,后来又从舌音中分出一个半舌音,由齿音中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七音。
五、清浊: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分类。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叫清音,反之叫浊音。
清、浊又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全清指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清指不带音而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全浊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浊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
影母音值或以为零声母,或以为不送气清喉塞音,在发音方法上也属于全清。
六、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与国际音标对应关系;三十六字母拟音;三十六字母表结构关系。
上古的声母和韵母系统2015.4.6提纲● 1 几个概念● 2 声母系统● 3 韵母系统● 4 双声叠韵古代人怎样记音●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反切法●三十六字母●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譬况法●就是用描写性的语言来说明某一个汉字的发音状况。
●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
——《春秋公羊传》●《春秋》伐者为客,(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
伐者为客,何云“读伐长言之”,伐人者也。
)●唐代徐彦 [疏]“《春秋》伐者为客”。
解云:谓伐人者,必理直而兵强,故引声唱伐,长言之,喻其无畏矣。
●也就是说“伐”的两个意思(攻击别国和被别国攻击),是靠读音的长短来区分的,这有点儿像外语中的长短音了。
读若(如)法●就是用一个读音相近的字来注音●段玉裁:“凡言‘读若’者,皆拟其音也。
”●《吕氏春秋·重己》:“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
”●高诱注:“酏读如《诗》‘虵虵硕言’之虵。
”●《口部》:“哤,哤异之言。
从口,尨声。
一曰杂语。
读若尨máng 。
”●赵颐光《说文长笺》说:“古无音切二法,音声之道无边,而同音者甚少,故许氏但有读若,若者犹言相似而已,可口授而不可笔传也。
”直音法●就是用一个同音字来注音。
格式是:×,音×,比如:毕,音必;畔,音叛。
●这种方法才算得上是正式的注音方法,其优点是简捷明了,后来许多古籍的注释,还有一些字典辞书都普遍采用这种注音方法。
●今人在注释古籍时,也有用“直音拼音”的方法注音的,夏传才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篇今译》就用的这种方法,如:瞽(gǔ音古),跖(zhí音直)。
直音法的缺点●一,如果某个生字刚好没有同音字,便无法为其注音?“蹭(cèng)、糗(qiǔ)”等就没有同音字,无法用直音法注音。
●二,有的汉字同音字很难读,注了等于没注;●三,汉语有方言的区别,在一个方言里同音,在另一个方言未必同音;四语音是发展变化的,某个时代两字读音相同,过几百年以后就未必相同。
上编汉语语音史第一章语音韵学基本术语一、音韵学概说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结构系统及古今语音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我们所说的音韵学指的是汉语音韵学。
在传统的语文学中,音韵学与文字学、训诂学并列,均属于“小学”(即传统语言文字学)。
音韵学在五四以后,已经被纳入了历史语言学的范畴,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研究汉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音韵学是一门源远流长,文献丰富、成就巨大的历史科学。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罗常培先生在《旧剧中的几个音韵问题》中指出:“音韵学就是分析汉字或汉语里所含的‘声’、‘韵’、‘调’三种元素,而讲明它们的发音和类别,并推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古今流变的。
”汉语语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上古、中古和近代三个时期。
第一是上古音时期,即周秦两汉时期(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200年)的语音系统;第二是中古音时期,即魏晋唐宋时期(公元200年至公元1200年)的语音系统;第三是近代和现代音时期,即元明清到当代近七百年间的北方话的语音系统。
音韵学研究的就是每一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是什么一种状况,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出什么规律。
传统的音韵学包括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几个门类。
古音学以甲骨文、金文中的韵文以及《诗经》的用韵和谐声字为主要材料,考证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系统。
今音学是以《切韵》音系的韵书为重点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语语音面貌。
等韵学是制成若干图表,着重分析汉语语音的声、韵、调结构,阐述汉语发音的原理和方法。
北音学是现代学者以元代的《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材料,建立起了研究近代(元明清)语音系统的北音学。
汉语音韵学比较难学的原因是: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我们从方块汉字中去寻找古代的读音是困难的。
古人在研究音韵学时,往往使用一些难懂的术语,而且术语不统一。
有些学者套用阴阳五行等神秘思想来解释音韵学原理。
罗常培说:“曩之治音韵学者,凭臆立说,每多违失;论平仄则以钟鼓木石为喻,论清浊则以天地阴阳为言,是曰玄虚;辨声则以喉牙互淆,析韵则以纵横为别,是曰含混;以五行五脏牵合五音,依河图洛书相互配列,是曰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