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
- 格式:pdf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学习目标】1.通过认识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理解能层与能级的关系。
2.能辨识光谱与电子跃迁之间的关系。
3.结合构造原理形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的思维模型,并根据思维模型熟练书写1~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4.通过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模型的学习,全面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
5.能根据核外电子的表示方法,推导出对应的原子或离子。
【基础知识】一、能层与能级1、能层(1)含义:根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将核外电子分为不同的能层(电子层)。
(2)序号及符号:能层序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分别用K、L、M、N、O、P、Q……表示,其中每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2n2 个。
(3)能量关系:能层越高,电子的能量越高,能量的高低顺序为E(K)<E(L)<E(M) <E(N)<E(O)<E(P)<E(Q)。
2、能级(1)含义:根据多电子原子的同一能层的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将它们分为不同能级。
(2)表示方法:分别用相应能层的序数和字母s、p、d、f等表示,如n能层的能级按能量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n s、n p、n d、n f等。
3、能层、能级与最多容纳的电子数(1)能层序数等于该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如第三能层有 3 个能级。
(2)s、p、d、f 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分别为 1 、3、5、7 的2倍。
(3)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n为能层的序数)。
二、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它的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2、光谱(1)光谱的成因及分类(2)光谱分析: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 特征谱线 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1、构造原理以 光谱学 事实为基础,从氢开始,随核电荷数递增,新增电子填入 能级 的顺序称为构造原理。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导学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效果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05/问题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6/分层训练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一、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的原子序数递增发生周期性递变,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元素周期系(1)定义:元素按其原子核电荷数递增排列的序列称为元素周期系。
这个序列中的元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2)特点:元素周期系周期性发展就像螺壳上的螺旋。
(3)形成:(4)原因: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3.元素周期表(1)含义:元素周期表是呈现元素周期系的表格。
(2)元素周期系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名师点拨】(1)门捷列夫提出的原子序数是按相对原子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对元素进行编号(2)原子序数是按照元素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而得到的序数。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七横七周期,三短四长)第六周期632(含镧系15种元素)第七周期732(含锕系15种元素)2.族(十八纵行十六族,七主八副一0)列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类别主族副族第VIII 族副族主族0族名称I A IIAIII BIV BVBVI BVIIB 第VIII 族IBIIBIIIAIV AV AVIAVIIA 0族【名师小结】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三、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1.根据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中元素种类数的关系(1)各周期总是从ns 能级开始、以np 结束(第一周期除外,第一周期从1s 1开始,以1s 2结束),中间按照构造原理依次排满各能级。
高二选择性必修2-课序42-§1-2-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以及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及电负性等方面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元素“位一构一性”三者关系的理解。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学科素养1. 理解电离能和电负性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原子结构理论,分析并掌握元素的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等元素性质同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建立模型。
2、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价值。
a.分析原子结构中原子核对核外电子作用力的变化,理解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及其原因,培养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b.通过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数据和规律图示,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环节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环节一: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及其原因。
【引入】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原子的价电子数目和排布,决定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最终会影响元素的性质,那么元素的性质究竟是受着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内涵,我们先来学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提问】1、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如何变化?如何解释这种变化趋势?2、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如何变化?如何解释这种变化趋势?【讲解】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嘴哆市安排阳光实验学校高二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 元素周期律二. 重点、难点1.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 能说出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
3. 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三. 教学过程(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周期的划分(1)原子核外电子能层(电子层)数=周期序数。
(2)除第一周期外,各周期均以填充s 轨道的元素开始,,并以填充满p 轨道的元素告终(第一周期除外)。
(3)周期元素数目=相应能级组中原子轨道所能容纳的电子总数。
分析: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包含的元素种类分别为2,8,8,18,18,32,32(?),每周期开头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通式为ns1,每周期结尾元素原子电子排布通式为ns2np6(第一周期除外)。
根据能级组我们可以清楚为什么在周期表中各个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类不同,因为在第一周期中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即第一个能层,而第一能层只有一个能级,该能级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所以第一周期只有两种元素了,其他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有ns,np两个能级,所以最多可以排到8个电子。
由于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在能级里的填充顺序遵循构造原理,元素周期系的周期不是单调的,每一周期里元素的数目不总是一样多,而是随着周期序号的递增渐渐增多。
因而,我们可以把元素周期系的周期发展形象地比喻成螺壳上的螺旋。
2、区的划分(1)价电子:周期表上外围电子排布简称价电子层,价电子层能级上的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价电子与元素化合价有关,18个纵行的价电子数不同。
(2)按外围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s区、p区、d区、ds区、f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①s 区元素外围价电子构型(价电子层结构)为ns1~2,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
s 区包括IA族和ⅡA族,属于活泼金属,为碱金属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②p 区元素外围价电子构型(价电子层结构)为nsnp1~6,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
高二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原子结构与性质是高二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原子的组成、结构以及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从原子的组成,原子结构和原子性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原子的组成在化学中,我们常常听到原子这个名词,那么什么是原子呢?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组成。
1. 质子:质子是原子的基本正电荷粒子,它位于原子的核心,具有单位正电荷。
2. 中子:中子是原子的基本中性粒子,它同样位于原子的核心,不带电荷。
3. 电子:电子是原子的基本负电荷粒子,它以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外部的电子层中。
这样,原子的基本组成就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的。
二、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指原子内部的构造布局,它涉及到电子的排布和层次结构。
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原子由核和电子层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的中心。
而电子以不同能级的轨道围绕在原子核外部。
1. 能级:能级是指电子在原子结构中所具有的不同能量的分层结构。
在原子结构中,能级的层数不同,能级越靠近原子核,其能量越低,能级越远离原子核,其能量越高。
2. 电子轨道:电子轨道是指电子在原子内部所具有的固定路径。
根据原子结构理论,电子轨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s轨道、p轨道、d轨道和f轨道。
其中s轨道最接近原子核,能级最低,p轨道次之,d轨道再次,f轨道最远离原子核,能级最高。
通过以上的原子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元素的周期性质、元素化合价等性质有着密切关系。
三、原子性质原子的性质是指原子所具有的特征和行为。
原子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两个方面: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原子在物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原子的质量、尺寸、稳定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原子的物理性质是通过一系列物理实验来确定的。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原子的化学反应性、化学价、化学键等都属于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