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18
教案: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线在折射时的方向变化。
2. 掌握折射定律,理解折射率的概念。
3.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够观察和分析折射光线的方向变化。
2. 使学生掌握折射定律,理解折射率的概念,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折射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折射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玻璃棒、水、激光笔、白纸、直尺。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激光笔射入透明玻璃棒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讲解折射率的概念。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光线在折射时的方向变化,测量折射角和入射角,计算折射率。
4. 例题讲解:讲解折射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眼镜的度数计算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通过不同介质的光线的折射角等。
6. 板书设计:板书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7. 作业设计:(1)请描述激光笔射入透明玻璃棒时的现象。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透明玻璃棒的折射率。
(3)运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眼镜的度数计算。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讨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 i = arctan(sin(i)/n)折射角 r = arctan(sin(r)/n)折射率 n = sin(i)/sin(r)七、作业设计1. 描述激光笔射入透明玻璃棒时的现象。
3.4 光的折射规律考点01 光的折射现象1.如图,圭表包括圭和表两部分。
正午时刻,依据表在圭上影子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
圭表的主要光学原理是()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色散C.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2.位于文山州广南县的坝美村,风景优美,被称为“世外桃源”,每年都吸引着许多旅游者前来休闲度假。
如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拍下的风景照,下列叙述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游客看到水中鱼儿游来游去B.水车在水中的倒影与水车相映成趣C.树下光斑交错成辉D.地面上树影婆娑3.如图,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的原因是()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色散D.光的折射4.小明在夜晚观察天空时,发现经常有“星星会眨眼”,经查阅资料发现这是大气层的密度变化的缘故。
“星星会眨眼”的原因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5.在公园里游玩的时候,小丽同学看到了许多有趣的光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甲图:太阳光透过雾霭中的树林形成光柱B.乙图:清晨的太阳在水面形成倒影C.丙图:池塘里漂亮的锦鲤看上去离水面很近D.丁图:水面上一只黑天鹅与自己的影子形成爱心图案考点02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6.如图所示,小明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为了观察到光的折射过程,他就把一块白色的板竖直放在水中,然后将一激光束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结果在白板上看到了折射的过程。
(1)若他将激光束向水面靠拢,请问折射光束应(靠近/远离)水面;(2)若入射水面的激光束的角度保持不变,在水槽中加适量水,请问水底的光斑应向(左/右)移;(3)该竖板左侧可以绕图中虚线自由翻转,如果将左侧竖板向后翻转后,折射光线在竖板上消失,返回后又再次出现在竖板上,这说明:。
7.同学们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
(1)在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为了显示光路,可采取的操作是;(2)在探究光的折射实验时,如图乙所示,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的折射光线应该是(选填“OB”或“OC”);(3)实验中,同学们将光沿不同角度从空气中射向水面,测得的数据如表中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导学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理解光的传播特性,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学会使用折射定律测量折射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定量表述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技能,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折射实验仪、激光笔、白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册、测量工具(如尺子)、折射率表。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简要介绍光的传播特性,讲解折射现象及其成因,引导学生理解折射定律。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折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学会使用折射定律测量折射率。
5. 应用拓展: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未知物的折射率、设计光学仪器等。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定量表述及应用。
2. 活动重点:实验操作技能,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等方面进行反思。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光学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的设计我选择了显微镜下的折射现象作为情景引入,这是因为显微镜下的折射现象非常直观,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光的折射的好奇心。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⑵知道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并能用该规律分析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过程与方法⑶经历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重点培养通过观察和分析,从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
⑷观察生活中因光的折射而发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⑹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乐于用学过的知识研究其中的原因。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是学生学了光的反射后,接触到的又一重要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普通存在,学生可能注意过一些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原因,因此学生对研究光的折射怀有较强的求知愿望。
光的折射规律不仅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同时又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通过教材图3-37所示的实验,首先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然后让学生做“活动1”中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一些奇妙(而又不能明确解释)的现象,并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欲望;“活动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最后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本节教材与传统教材的最大区别,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光的折射规律。
传统教材比较重视科学知识,而本教材增设了两个学生活动,“活动1”激发学生产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兴趣,“活动2”让学生经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这些都给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节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是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是解释生活中折射现象的主要依据,另外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光的折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既涉及到光的折射规律,又与人的视觉习惯有关,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