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的归属问题以及它在国际法上的依据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海洋报/2012年/6月/15日/第004版国际黄岩岛事件的国际法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海洋法研究中心主任金永明【阅读提示】在中菲黄岩岛对峙过程中,菲律宾政府提出将黄岩岛领土问题提交国际司法或仲裁的要求,目的是使其国际化和复杂化,这种言行不仅非法,而且无理、无效。
菲律宾单方面将双方对其不存在争议,属于中国领土的黄岩岛交国际社会解决,无法理依据。
这将带来国际秩序的混乱,也违反国际法及区域性相关制度。
黄岩岛问题提交国际司法或仲裁无法理依据《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规定,联合国各会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5条规定,各方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包括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他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它们的分歧;在和平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之前,有关各方承诺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努力寻求各种途径建立相互信任,包括在自愿基础上相互通报有关情况。
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主张利用和平的方法(外交方法或政治方法)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双方之间分歧的政策,是符合国际法及区域性相关制度的。
因为,《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3款规定,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79条规定,各缔约国应按照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3款以和平方法解决它们之间有关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的任何争端,并应以此为目的,以宪章第33条第1款所指的方法求得解决。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8条规定,有关各方愿通过各方同意的模式,就有关问题继续进行磋商和对话,包括对遵守本宣言问题举行定期磋商,以增进睦邻友好关系和提高透明度,创造和谐,相互理解与合作,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争议。
所以,菲律宾政府积极回应中国政府利用对话和协商的方法,才是解决黄岩岛船只对峙事件的合理而正确的有效方法。
根据国际法的原则和制度,在相关国家之间如果没有缔结将争议提交仲裁的协议,则仲裁机构是无法管辖和裁决相关争议问题的。
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黄岩岛的地理位置与概况1.黄岩岛的地理位置黄岩岛位于东经117度47分56秒至东经117度49分09秒、北纬15度05分55秒至北纬15度05分56秒之间,与菲律宾隔海相望,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北距广州600海里,东距菲律宾苏比克湾约126海里。
2.黄岩岛的地理概况黄岩岛四周为距水面0.5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周缘长55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的潟湖二、黄岩岛中国固有领土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属于我国中沙群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实施行政管辖,是我国东南沿海渔民世代传统渔场,中国一直对黄岩岛进行长期开发和利用。
三、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法理依据和史料证明1.中国最早发现和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
早在13世纪中国元朝时的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元世祖忽必烈指派在南海进行“四海测验”时所选择的测量点就是黄岩岛。
这说明,至少在元朝中国就已发现了黄岩岛。
2.1935年1月,中国政府由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和教育部等官方机构派员组成的中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就将南海诸岛礁沙滩列入中国版图。
而当时这诸岛礁沙滩中就有以“斯卡巴罗礁”而命名的黄岩岛,并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了中国版图。
1935年以来,中国公开出版的地图、教科书均标明黄岩岛为中国领土。
3.1947年12月1日,中国政府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成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
1948年2月,中国政府内政部正式编制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将黄岩岛(当时称“民主礁”)划在该图“U形断续线”内。
该线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历史性界线,中国对“U形断续线”内的岛、礁、滩、沙洲拥有主权。
4.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的《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将黄岩岛定为标准名称,同时以民主礁为附名。
第1篇一、背景南海争端是指我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领土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的争议。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争端一直存在,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在南海领土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争议,主要涉及岛礁主权、海洋划界、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等问题。
二、案例简介本案涉及我国与菲律宾在南海黄岩岛的主权争议。
黄岩岛位于南海中部,是我国固有领土。
2012年4月,菲律宾政府派兵占领黄岩岛,导致中菲黄岩岛争端升级。
我国政府坚决主张黄岩岛主权,并通过外交途径与菲律宾政府进行交涉。
在此背景下,我国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就黄岩岛主权问题作出裁决。
三、国际法适用1. 约束力本案涉及的国际法主要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和《国际法院规约》(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根据这两部国际法,我国与菲律宾都有义务遵守。
2. 适用范围(1)领土主权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条第1款规定:“每一国家的主权及管辖权均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及领海。
”本案中,我国主张黄岩岛主权,依据的是我国领土主权原则。
(2)海洋划界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83条规定:“在专属经济区,沿海国的主权权利及管辖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内水以外,至其领海以外不超过200海里的海域。
”本案中,我国与菲律宾在海洋划界问题上存在争议,需要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进行解决。
3. 解决方法(1)谈判与协商我国一直主张通过谈判与协商解决南海争端,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2)国际法院诉讼本案中,我国选择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就黄岩岛主权问题作出裁决。
四、案例评析1. 我国在南海争端中的立场我国在南海争端中坚持以下立场:(1)主权原则:我国坚决主张黄岩岛等岛礁的主权。
(2)和平解决争端:我国主张通过谈判与协商解决南海争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3)国际法适用:我国主张在解决南海争端过程中,充分尊重和适用国际法。
黄岩岛之争的国际法思考作者:孟思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34期摘要近年来,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黄岩岛之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
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得寸进尺,悍然与中国对抗,甚至出现与中国对峙数天的局面。
黄岩岛事件的不断升级,加上一些大国的介入,使这一争端日益复杂化、国际化。
本文是从国际法的角度,通过简要介绍黄岩岛,提出中国应以强硬的姿态,采取灵活务实的方针来解决黄岩岛争端。
关键词黄岩岛国际法依据作者简介:孟思,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2-132-02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可。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形成了对黄岩岛不可争辩的主权。
然而,自1997年5月以来,菲律宾在黄岩岛附近频繁袭击中国渔船,逮捕中国渔民,不断提出对黄岩岛的主权要求。
为了解决这一争端,笔者认为,中国应该放弃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而应不遗余力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黄岩岛概况黄岩岛,又称民主礁,位于北纬15€?7′,东经117€?1′。
虽然被命名为岛屿,但实际上是一个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礁盘,四周有星罗棋布的礁石分布。
这些礁石围城了一个潟湖。
该潟湖水深10-20米,面积约为130平方公里。
它的东南端有一个宽阔的水道与外海相通,使得渔船可以自由进出,从事渔业活动。
黄岩岛有丰富的水产资源。
它盛产金枪鱼、章鱼、红鱼、梅花参及各种贝类产品。
黄岩岛水域珊瑚种类也很丰富,经济价值非常高。
此外,其海底还有尚未探明的丰富的宝藏。
黄岩岛地处马六甲海峡至台湾巴士海峡的南海重要航线上,扼守南海咽喉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二、黄岩岛之争日益复杂化的原因众所周知,黄岩岛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而菲律宾却不断对其提出主权要求。
菲律宾染指黄岩岛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换句话说,黄岩岛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必然。
黄岩岛事件2012、4月10日菲律宾海军袭扰中国渔船一、实质:主权之争黄烟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也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1947年,中华民国内政部正式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就将黄岩岛划到十一段线内(十一段线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历史性界线,中国对线内的岛、礁、滩、沙洲拥有主权)。
外交学院国际法教授龚迎春认为:“菲律宾在1997年之前从未对中国在黄岩岛行使主权和管辖权提出任何异议,也未对黄岩岛提出过任何主权要求。
”但1997年5月,菲律宾海军在黄岩岛拘捕21名中国渔民;1999年,菲军舰撞沉一艘中国渔船;2009年,菲律宾总统签署“领海基线法”,将黄岩岛划入菲领土。
菲律宾有没有资格对黄岩岛提出主权要求?龚迎春表示:“菲律宾建国以来,其领土界限依据来自三个条约,分别是1898年的《美西巴黎协议》、1900年的《美西华盛顿条约》和1930年的《英美条约》。
在这三个条约中,菲律宾领土的西限为东经118°,而黄岩岛在此范围之外。
”黄岩岛属于中沙群岛,距西沙群岛约340海里,距菲律宾苏比克港约100海里。
菲律宾方面称,按照1994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黄岩岛位于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有权行使“主权”。
龚迎春认为:“这种主张完全颠倒了领土和专属经济区的关系。
根据陆地决定海洋的原则,陆地领土和岛屿的存在是沿海国主张专属经济区的前提和基础,反过来,没有任何一项国际法规则允许以其专属经济区来侵吞别国的领土。
”著名军事评论员马鼎盛也认为:“首先,菲律宾先得拥有合法领土及岛屿作为基础,才有资格由此延伸200海里作为经济专属区。
黄岩岛是中国的,不是菲律宾的,不是说菲律宾距离黄岩岛比较近、200海里之内的黄岩岛就成了菲律宾的。
例如距离希腊300公里的罗得岛距土耳其沿岸仅20公里,但因为历史原因,它就不属于土耳其;国际上没有岛屿离哪个国家近就属于谁这回事。
”二、军事战略方针罗援称:南海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们始终坚持“后发制人”、“不打第一枪”的军事战略方针。
试析黄岩岛之争的国际法试探论文摘要最近几年来,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黄岩岛之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
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得寸进尺,悍然与中国对抗,乃至显现与中国对峙数天的局面。
黄岩岛事件的不断升级,加上一些大国的介入,使这一争端日趋复杂化、国际化。
本文是从国际法的角度,通过简要介绍黄岩岛,提出中国应以强硬的姿态,采取灵活务实的方针来解决黄岩岛争端。
论文关键词黄岩岛国际法依据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取得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可。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形成了对黄岩岛不可争辩的主权。
但是,自1997年5月以来,菲律宾在黄岩岛周围频繁攻击中国渔船,批捕中国渔民,不断提出对黄岩岛的主权要求。
为了解决这一争端,笔者以为,中国应该舍弃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的“搁置争议,一起开发”的方针,而应不遗余力地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黄岩岛概况黄岩岛,又称民主礁,位于北纬15€?7′,东经117€?1′。
尽管被命名为岛屿,但事实上是一个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礁盘,周围有星罗棋布的礁石散布。
这些礁石围城了一个潟湖。
该潟湖水深10-20米,面积约为130平方千米。
它的东南端有一个宽敞的水道与外海相通,使得渔船能够自由进出,从事渔业活动。
黄岩岛有丰硕的水产资源。
它盛产金枪鱼、章鱼、红鱼、梅花参及各类贝类产品。
黄岩岛水域珊瑚种类也很丰硕,经济价值超级高。
另外,其海底还有尚未探明的丰硕的宝藏。
黄岩岛地处马六甲海峡至台湾巴士海峡的南海重要航线上,据守南海咽喉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二、黄岩岛之争日趋复杂化的缘故众所周知,黄岩岛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而菲律宾却不断对其提出主权要求。
菲律宾染指黄岩岛有着深刻的背景和缘故。
换句话说,黄岩岛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必然。
(一)强有力的外部环境20世纪70年代后,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如越南、菲律宾不断挑衅中国,宣称拥有中国南沙岛屿的主权。
他们接连采取军事方法,摆出一副“先发制人”的态势。
52 | 中国报道 2012年6月 总第100期黄岩岛是中国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向来在中国的主权管辖之内,过去从未遇到过挑战,一些国际专家也充分肯定了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
即使是菲律宾,在1997年之前也从未对黄岩岛提出过任何领土要求。
1978年,由菲律宾国家地图与资源信息权威出版的地图,亦没有把黄岩岛标为菲律宾领土。
主权可溯千年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可追溯到元初。
元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平定南宋后,为了在中国疆域内统一历法,即诏令设立太史院,改治新历。
至元十六年(1279),元世祖敕令当时主持太史院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到全国各地进行“四海测验”,这不仅是取得全国各地实测数据的一次科学活动,也是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权的一种表现。
“四海测验”中的南海测点,正位于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南北子午线的南端,故显得特别重要。
通过郭守敬当时实测留下来的一些宝贵数据,可以推算出当时的南海测点位于北纬15°12′,东经116°12′。
这个位置笼统一点说,是在西沙群岛一带,准确一点说,是在今中沙群岛附近的黄岩岛。
在当时测量技术较为简陋的情况下,误差一度系在许可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早在13世纪时,西沙群岛与黄岩岛就都是在中国的疆域之内了,元朝政府已对之行使了主权和管辖权。
抗日战争前后,中国政府又分别于1935年、1936年和1947年,多次重申了对黄岩岛拥有主权,无论在公布的南海诸岛地名、出版的中国南海疆域地图,或审定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中,都包括有中沙群岛的黄岩岛。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组织对南海诸岛地名进行普查,在1983年4月24日公布的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中,中沙群岛亦包括有黄岩岛(民主礁)。
这些事实说明,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一向在中国的主权管辖之内,过去从未遇到过挑战,并得到国际上的广泛承认。
菲律宾牵强说理1997年5月初,菲律宾挑起了黄岩岛事件。
他们为阻止“远程无线电世纪俱乐部”的中外无线电业余爱好者(由2位日本人、3位美国人和6位中国人组成)在黄岩岛进行广播活动,出动了军用侦察机和海军炮舰对其进行骚扰。
黄岩岛争议的相关法律问题解决【摘要】南海问题一直是我国所面临的大挑战,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经济专属区和领海划分的规定,以及现阶段能源危机的加剧,各国在海洋资源方面需求增多,近些年我国和周边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对于在南海权利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南海问题再度成为争论的热点,而黄岩岛争议从众多问题中脱颖而出,成为2012年最引人注目的海洋权利争议之一。
本文将从东盟和我国签订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角度分析黄岩岛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南海;黄岩岛;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一、简介黄岩岛黄岩岛(曾用名:民主礁),属于中国中沙群岛中露出水面的岛礁之一,位于东经117度,北纬20度以南、10度以北(北纬15°07′)。
北距广州600海里,东距菲律宾苏比克湾约126海里,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
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实施行政管辖。
黄岩岛处在3500米深海盆上,是深海平原上的一座巨大的海底山峰露出水面的部分。
黄岩岛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是我国渔业产业发展的优良地带,其次,还有大量汽油资源,对于缓解一国的能源危机有很大作用。
二、黄岩岛争议的端倪自古以来,黄岩岛就在中国主权的管辖范围内。
根据史料记录,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1279年进行了“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是在黄岩岛。
可以看出,在元朝时期,中国就发现了黄岩岛。
1935年1月,由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和教育部等机构派员组成的水陆地区审查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中,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并将其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同时列入中国版图。
1947年10月,政府核准以及公布的有关于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成为民主礁,并列放在中沙群岛范围内。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同时以民主礁为副名。
在中国政府官方地图中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
黄岩岛一直在中国广东省和海南省的管辖下。
从国际法角度谈黄岩岛问题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菲律宾政府主张对黄岩岛权利的所谓依据主要有“主权继承”、“地理邻接”和“黄岩岛在菲专属经济区内”等,而这些说法在国际法上根本就站不住脚一.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元朝就发现了黄岩岛,并在地图上对之作出了标示。
公元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南海的测量点就标在黄岩岛处。
1935年,中国政府所设之水陆区域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中,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被列入中国版图。
1947年,民国政府在核定和公布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为“民主礁”,并将之列在我国中沙群岛范围内。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将“黄岩岛”作为该区域的标准名称。
自古以来,黄岩岛海域一直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我国渔船经常赴黄岩岛海域进行渔业生产活动。
为实现对黄岩岛海域的控制,中国政府先后将其置于广东省和海南省的管辖之下,并不断派遣政府船舶在该海域巡航,实施监渔护渔措施。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后,我国曾多次在黄岩岛海域组织科学考察,并于该地设立了主权标志。
从国际法角度看,我国是通过“先占”取得了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
所谓“先占”,是指一国有意取得无主地的行为。
按照国际法规则,先占取得领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有效占领”,而“有效占领”则由两项基本因素确定:其一,宣示主权,即占领国以明确的方式表示将该地置于其主权之下;其二,建立管辖,即占领国在该地建立某种行政,表示该地是真正由占领国统治的。
就黄岩岛而言,自元朝起我国历代政府都将之列入中国版图,对之作出明确的定名,并在官方公布的地图上作出了明确的标示,这说明我国最早对黄岩岛宣示了主权,而且一直不间断地主张对该岛的领土主权。
对此,菲律宾一些有识之士也表示认可,菲学者维克托·阿奇斯撰文坦承菲律宾外交部作为声称拥有黄岩岛海域依据的所谓“老地图”绘制于1820年,比中国元朝的地图整整晚了541年。
黄岩岛问题的国际法思考贾晓龙* 内容提要:自4月份黄岩岛事件发生以来,中菲黄岩岛争端持续升温,双方就黄岩岛归属权问题僵持不下。
菲律宾以地理邻接和黄岩岛在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内妄图对黄岩岛行使主权,将黄岩岛划入菲方边界。
但是无论是从国际海洋法公约的角度还是从国际惯例来看,菲律宾的借口都是站不住脚的。
本文试从国际海洋法角度分析菲律宾借口,并论证黄岩岛是中国领土。
关键字:南海问题中菲黄岩岛争端国际海洋法公约从国际海洋法角度驳斥菲律宾主张自4月份黄岩岛事件发生以来,中菲双方对黄岩岛主权归属的争执愈演愈烈。
双方都提出了自己对拥有黄岩岛主权的依据和主张。
下面主要从国际海洋法的角度驳斥菲律宾关于拥有黄岩岛主权的主张,粉碎菲律宾的借口,并论证黄岩岛自始至终是中国领土。
菲律宾声称对黄岩岛拥有主权的借口之一是,黄岩岛与菲律宾的某些岛屿相邻近。
菲律宾总统发言人巴瑞肯2000年2月2日说,黄岩岛是菲律宾领土的一部分,黄岩岛距最近的中国海岸约472海里,而距菲律宾吕宋岛仅124海里。
因此“中国对于这座岛礁的主权立场,缺乏历史与法律基础”。
〔1〕以地理位置接近来声称主权,这是菲律宾惯用的伎俩,这种做法完全违反了国际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在国际上类似这种远离本国的大洋区域,或在邻国海岸附近拥有岛屿的事例很多,但它们从不因地理位置的接近而改变岛屿的主权归属。
例如澳大利亚的圣诞岛,距离澳大利亚大陆有数百海里,而位于印尼爪哇岛200海里之内,但它并不因邻近而属于印度尼西亚。
再如希腊在爱琴海有350多个岛屿,其中有些就分布在土耳其海岸附近,最近的甚至不到1海里;意大利在突尼斯近岸海域有所属的小岛;英国在法国的近岸有所属的岛屿等等。
假如这些国家都像菲律宾那样,以邻近为由,把其他国家的岛屿划入自己的主权之内,那么天下就将大乱。
以此而论,菲律宾完全不能以邻近为借口,擅自把黄岩岛说成是自己的领土。
菲律宾声称对黄岩岛拥有主权的另一借口是,黄岩岛在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之内。
国际法视角下的黄岩岛争端
国际法上的“先占”原则为我国主张黄岩岛主权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一直对黄岩岛行使着事实上的管辖,排除了菲律宾对于黄岩岛参照帕尔玛斯岛仲裁案主张时效取得的可能性;菲律宾依据专属经济区范围主张对黄岩岛实施管辖没有国际法依据。
我国应不遗余力地捍卫自己应有的主权。
一、引言
我们主流的对于黄岩岛的主权依据的主张并非是出于其处在我们以中环群岛为坐标、计量200海里计算的专属经济区范围,因为如果参考了这一观点,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们只对专属经济区内的人工岛屿享有管辖权,而黄岩岛显然不是人工岛屿;因此,我们的主张并不是出于“黄岩岛处于我国的专属经济区内”,而是“黄岩岛是我国的领陆”。
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于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的计算,以黄岩岛为领陆坐标,我们不光享有对黄岩岛的陆地管辖权,还对以黄岩岛的海洋基线为坐标继续计算的12海里领海、24海里定毗连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不同种类的管辖权。
而马尼拉海沟则是与菲律宾管辖海域的分界。
在南海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对于黄岩岛的主权主张应该从哪些方面寻求国际法依据?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将影响着我们对整个
南海问题的认识,更会为我们影响和引导国际舆论提供支撑。
二、我国对于黄岩岛主权主张的国际法依据
第一,“我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纳入中国版图”。
这一论据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是国际法上的“先占”原则。
所谓“先占”即“是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
黄岩岛现在谁控制简介黄岩岛(Scarborough Shoal),又称黄岩屿、万安滩,位于南海珠江口东方约230公里的地方,是由数块埋没的岩石组成的礁石群。
这片岛屿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然而,近年来黄岩岛的领土争端问题引起了国际关注。
本文将就黄岩岛现在的控制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历史背景黄岩岛的主权争议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菲律宾方面声称在《西京漁場條約》与《五卅一海军公报》的约定下,拥有对黄岩岛的主权。
然而,中国一直坚持黄岩岛作为其领土的一部分,并提供了大量地理和历史证据来支持其主权立场。
双方主张中国主张中国主张黄岩岛是其领土的一部分,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点:1.历史证据: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渔民的渔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献中也有关于黄岩岛的记录,证明中国对其拥有主权。
2.地理位置:黄岩岛位于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内,与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有较近的距离,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
3.国际法支持:中国认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准则,黄岩岛应属于中国的领土。
菲律宾主张菲律宾主张黄岩岛是其领土的一部分,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点:1.历史文件:菲律宾方面声称,根据西班牙时期的文献以及《五卅一海军公报》,黄岩岛是菲律宾的领土。
2.符合国际法:菲律宾认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黄岩岛应属于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
3.美国支持:菲律宾认为,美国是其盟友,并支持其对黄岩岛的主权要求。
国际仲裁与现状为了解决争议,菲律宾于2013年提起国际仲裁,中国则坚持不参与仲裁。
然而,2016年7月,南海仲裁庭做出了一项仲裁裁决,称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要求没有法律依据,并支持菲律宾主张。
这一裁决引起了中国的强烈不满,中国坚决拒绝接受该裁决。
目前,黄岩岛的运行状况如下:1.中国实际控制:中国一直在黄岩岛附近维护海上巡逻船队,以确保自身的主权权益。
中国渔民也经常在附近的海域捕鱼。
2.菲律宾无实际控制:菲律宾方面由于中国的控制力量,无法实际控制黄岩岛。
国际法解读黄岩岛事件 采访/本刊记者 靳伟华 郑宾日前,由上海市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主办、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承办的“黄岩岛争端的国际法问题研讨会”上,来自上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集聚一堂,针对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以及南海主权争议的国际法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论证了中国对黄岩岛及其海域拥有无可辩驳的主权,并提出了诸多富有现实价值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
《检察风云》:中菲黄岩岛争端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金永明(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从国际上看,东盟国家,尤其是美国在海洋问题上大做文章,四处骚扰以求获得更多的海洋资源,从而使南海问题升级为国际化的领土争端。
美国战略中心的转移将海洋问题做为一个切入点,加强与同盟国和非同盟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联系,并多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进行军售。
美国在南海地区的扩张出现了中美之间的对立,特别体现在海洋权利上面。
从国内方面来说,中国面临的这些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国与相邻国家的陆地边界争端逐渐减少,相应的海洋问题逐渐增加;其次,我国经济的发展促使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力度加大,从而导致了海洋问题的产生;最后,我国是海洋地理相对不利的国家之一,与周边国家关于海洋问题的争端是在所难免的。
张磊(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黄岩岛事件开始于2012年4月,至今有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对峙阶段,从4月10号到4月14号,菲律宾的军舰准备非法抓捕中国的渔船被我国的海监船制止,双方发生严重的对峙,双方均派出了各自的舰船。
第二个阶段是4月15日到5月初,这个阶段菲律宾的态度强硬,始终强调自己在黄岩岛的主权,并且搬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自己的依据,然后又搬出了1950年签订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作为后盾。
第三个阶段是中方的反击阶段,从5月初到5月15日,其间我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约见了菲律宾驻华大使,并进行严正交涉,告诉其中方已经做好了菲方将事态扩大化的准备。
中菲主张黄岩岛主权的依据【浅析中菲黄岩岛主权之争】在当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综合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了,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不懈努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些弱势群体如果不努力,就会被这强大的洪流所淹没。
国际中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努力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全,避免各方面的冲突,毕竟,世界的和平需要我们每一个国家的努力,因为我们永远是一个大的群体,我们是连在一起的!黄岩岛;中菲;主权;矛盾纠纷在这个世界里,国与国的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每个国家都想让自己在国际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只有把自己壮大起来,才不会被他国所欺负,才能在国际中站稳脚步,才能走得更远,而一个国家的强弱与它的领土大小也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许多国家都试图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它们有时可能会以一种蛮不讲理的方式争夺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地盘,全然忘了还有道德这个名词。
前不久菲律宾侦察机发现黄岩岛泻湖内有8艘中国渔船,随后派出最大战舰——德尔比拉尔号炮舰向黄岩岛进发,企图抓扣渔船和中国渔民,还声称该岛是自己的领土,并享有对它的主权。
中菲两国的矛盾纠纷由此掀开,直至现今,黄岩岛的问题还未很好地解决,中菲两国的人民都高度的关注这个问题。
黄岩岛是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它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
黄岩岛曾被叫做民主礁,国际上称之为斯卡伯勒浅滩。
黄岩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实行行政管理。
而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这是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的: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中国一直对黄岩岛进行长期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国际法规定,判断和证明一个国家对一片领土是否拥有主权主要基于两个方面,即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首先,中国最早发现黄岩岛。
在中国大量的历史文献中可以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首先发现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及其海域,并首先予以命名,称之为:“涨海”、“涨海崎头”。
(三)(10 分)黄岩岛,你到底属于谁①4 月,菲律宾以“地理邻近”——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这些说法站得住脚吗?②国际法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问题的国际法原则。
从黄岩岛的位置以及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黄岩岛以东的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与菲律宾的自然地理分界。
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其本土较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形比比皆是,如果按照菲律宾“地理邻近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
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
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④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
⑤从历史上看,首先,中国最早发现了黄岩岛。
1 279 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就在黄岩岛进行了“四海测验”。
其次,中国是最早命名黄岩岛的,1 935 年中国就将黄岩岛以“斯卡巴洛礁”之名列入中国版图,1 983 年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
再有,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⑥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海域一直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而且中国政府还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黄岩岛进行科学考察。
例如,1 977 年1 0 月,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登上黄岩岛进行考察。
1 994 年又在岛上建了水泥纪念碑。
⑦另外,4 月28 日,菲律宾媒体发表菲律宾专家的署名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菲律宾的主张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⑧从种种依据看,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任何权利要求都是非法的无效的,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1 2.下列针对文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本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证明了“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这一论点。
黄岩岛属于中国的依据是什么在黄岩岛问题上,“自古以来”有点勉强与钓鱼岛问题有所不同,黄岩岛其实并不像钓鱼岛那样,中国人拥有大量的历史文献,证明是中国人率先发现并命名以及利用了这个岛屿。
在通常说明黄岩岛‚自古以来‛属于中国时,提到的都是‚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
不过,这个测量点是根据郭守敬留下的观测数据推算出来的。
按学者李金明的说法,反推的结果是,当时的测量点是在西沙群岛一带,若允许有1度左右的误差,则可能会落在黄岩岛。
但究竟是否真的在黄岩岛,并无有力的资料证明。
然而此后六百多年,中国文献对黄岩岛的描述出现真空。
如果在长达六百年的时间对一个岛屿都没有任何描述的话,那么中国在这段时间对这个岛屿有多少实际的控制是值得怀疑的。
不过有可信的证据表明中国渔民到过这个地方附近打渔。
二战前后,民国政府将黄岩岛纳入版图1935年,民国政府开始对南海诸岛有了主权意识,其设立的水陆地区审查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中,包含了黄岩岛,但名字用的是西方人命名的斯卡巴罗礁,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了中国版图。
1947年10月,在林遵收复南沙之后,民国政府在南海地图划上了著名的十一段线(后成为九段线),声明线内的岛屿均为中国拥有主权,并把斯卡巴罗礁改名为民主礁。
此后新中国继承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同时以民主礁为副名。
在中国的官方地图中,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不间断地在广东省、海南省的管辖下。
并且,中国政府关于南海诸岛主权公告和声明中均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民国以来中国政府对黄岩岛主权的声索,都属于效力较强的证据。
菲律宾与黄岩岛更近不是拥有主权的理由菲律宾总统发言人巴瑞肯2000年说, 黄岩岛是菲律宾领土的一部分, 因其位于距离吕宋岛125海里处, 而距离中国大陆将近1000海里, 距离海南岛600海里, 因此‚中国对于这座岛礁的主权立场,缺乏历史与法律基础‛。
黄岩岛的归属问题以及它在国际法上的依据
一、黄岩岛介绍
图片
简介:黄岩岛(曾用名:民主礁),是中国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
军事价值——黄岩岛是周边数十万平方公里海域内唯一露出水面的礁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而且这个礁盘面积巨大,达到150平方公里,超过了南沙任何一个单独的礁盘,黄岩岛整个礁盘浅水区(水深1米左右)面积广阔,开发建设十分方便。
礁盘口门宽大,经过疏浚深挖建设后可以进出大型舰艇。
经济价值——由于有一圈完整的环礁阻挡,礁盘外风浪无法进入泻湖,一直是渔船的避风良港。
黄岩岛对中国深海渔业未来规划有重要意义。
我国南海渔业捕捞目前集中于3大渔场,即北部湾大陆架渔场、大陆架渔场、西沙渔场。
黄岩岛是深海渔业捕捞的重要渔场和热带风暴降临时的天然避风良港。
二、黄岩岛归属问题
1、中方立场
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可追溯到元初。
元初在中国疆域内进行了“四海测验”,其最南的南海测点就在今西沙群岛一带或中沙群岛的黄岩岛,也就是说,当时的西沙群岛和黄岩岛都在中国的疆域之内,元朝政府已对其行使了主权和管辖权。
二次大战前后,中国多次重申了对黄岩岛拥有主权,1947年10月,民国政府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成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
20 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组织对南海诸岛的地名进行普查,中国地名委员会于1983年4月24日公布了《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其中中沙群岛包含有黄岩岛(民主礁)。
目前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对黄岩岛实施行政管辖。
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充分法理依据: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中国一直对黄岩岛进行长期开发和利用。
黄岩岛以东是幽深的马尼拉海沟,这是中国中沙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自然地理分界。
2、菲方观点
上世纪90 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不存在对该岛的主权之争。
虽然当时菲律宾政府将黄岩岛划在其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但由于当时黄岩岛由驻菲美军实际控制,菲律宾并未提出主权要求。
自从1992 年菲律宾前国家安全顾问戈勒斯声称黄岩岛是菲律宾国土以后,菲律宾不断在黄岩岛问题上挑起争端。
1993年——菲对该岛进行勘测、考察和巡逻
1997年——菲海军毁坏黄岩岛上的中国主权标志、严密监视和干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探险活动
1997年以来——菲军舰多次驱赶、撞沉中国渔船,他们在这里肆意抓扣、驱赶、武装袭击中国渔民渔船
菲方的主权借口:
(1)黄岩岛被菲律宾实际控制;
(2)黄岩岛邻近菲律宾;
(3)黄岩岛在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之内。
三、从国际法看黄岩岛的归属问题
1、驳斥借口一:黄岩岛被菲律宾实际控制
菲律宾在1961年6月17日第3046号法案《关于确定菲律宾领海基线的法案》宣布“条约界线”内的“全部水域始终被视为菲律宾群岛的组成部分”。
不符合现行国际海洋法的有关规定。
“条约界限”指:菲律宾宪法中关于其领土的规定,即“根据1898年12月10日美国和西班牙缔结的巴黎条约割让给美国该条约第3条所述范围的全部领土,连同1900年11月7日美国与西班牙在华盛顿缔结的条约及1930年1月2日美国同英国缔结的条约中所包括的岛屿,以及菲律宾岛屿,政府在通过该宪法时行使管辖权的全部领土。
”
首先,菲律宾划定领海基线采用的是群岛基线,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群岛国的领海测算应从群岛基线量起,其宽度不超过12海里的界线。
然而,菲律宾却在第3046号法案中宣布位于群岛外缘岛屿之外而在“条约界线”之内的全部水域为菲律宾的领海,如此主张的领海就不是海洋法规定具有一定宽度的海域,而是由围绕着各岛的经纬线构成的多边形,其西南端最宽度领海的宽度是0.5-2海里,在南中国海一边是147-284海里,在太平洋一边是270海里,甚至包括了印度尼西亚的米安加斯岛,这种做法显然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12海里的宽度,是不合法的。
其次,菲律宾的“条约界线”使用的是一种地理速记的简单方法。
为的是省却把割让的岛屿一一列举出来。
以这种方法割让的仅是界线内的岛屿,而没有包括整个岛屿,故菲律宾不能以此为依据把“条约界线”内的全部水域看成是菲律宾的领海。
在巴黎条约的第三条就明确写道:“西班牙现将被称为菲律宾列岛的群岛,其中包括下列各线内的诸岛屿割让给美国”,条约中无只字提到海域的割让,因此,菲律宾的条约依据完全违背了条约缔结时的历史事实,也是没有根据的。
第三,菲律宾依据的三个历史条约的主要缔结国是美国和西班牙,这两个当事国的看法无疑是解释条约内容的关键,尽管西班牙对此没有提出意见,但是美国对菲律宾的做法持反对意见,美国国务院在1958年重申,美西、英美条约中经纬线,仅是指明割让群岛的范围,而无表示割让海域的意思。
此外,美国在当时仅承认3海里的领海宽度,根本不可能要求西班牙割让超过3海里的广阔领海,当事国的解释,是菲律宾“条约依据”无法成立的最好说明。
2、驳斥借口二:黄岩岛邻近菲律宾
在国际上,不存在“地理邻近”的国际法规则,“邻近原则”并不能构成一国侵占另一国领土的依据。
国际法和国际实践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的国际法原则。
国际上类似这种远离本国的大洋区域,或在邻国海岸附近拥有岛屿的事例很多,但这并未因地理位置的接近而改变岛屿的主权归属。
以地理位置接近来声称主权,这种做法完全违反了国际法。
在国际上类似这样远离本国的大洋区域,或在邻国海岸附近拥有岛屿的事例很多,例如澳大利亚的圣诞岛,距离澳大利亚有数百里,而位于印尼爪哇岛200海里以内,但他不因邻近而属于印度尼西亚。
再如希腊在爱琴海有350多个岛屿,其中有些就分布在土耳其海岸附近,最近甚至不到1海里,假如这些国家都像菲律宾那样,以邻近为由,把其他国家的岛屿划入自己的领土,那么天下就将大乱。
以此而论,菲律宾不能以邻近为借口,擅自把黄岩岛说成自己的领土。
3、驳斥借口三:黄岩岛在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之内
陆地统治海洋是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其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
菲律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是违反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宗旨和原则的。
类似菲律宾所处的半封闭的南中国海海域,周边国家所拥有的岛屿或岩礁多数是位于距离大陆200 海里之内,这就存在有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之间专属经济区界限的划定问题,
需要通过国家之间的协议,以公平的方式来进行解决,而不是单方面宣称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任意把其他国家的岛屿或海域声称为“在其专属经济区之内”。
菲律宾所谓的“专属经济区”,是基于其自身对海洋法的单方面解释,简单地认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专属经济区的最大宽度为200 海里,而黄岩岛东距菲律宾吕宋岛约125 海里,于是就在其专属经济区之内。
按照国际法,菲律宾必须根据国际海洋法与中国谈判其领土和中国拥有的黄岩岛及其他地区之间的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
菲律宾声称的专属经济区没有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