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内镜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7.32 MB
- 文档页数:76
2020年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汇总(全文)消化内镜是指从口腔、肛门等人体天然孔道或切口、造瘘口等人工通道将内镜插入人体消化系统内,进行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乙状结肠镜、肠镜、胶囊内镜、磁控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
目前,消化内镜是诊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简要介绍不同种类内镜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01胃镜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此检查具有侵入性,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适。
无痛胃镜检查可解决患者检查时痛苦的问题,但需使用麻醉,增加了麻醉相关风险。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适应证:上腹部不适,疑为上消化道病变,临床不能确诊者。
急性胃出血或原因不明的慢性上消化道出血。
影像学检查发现上消化道病变,但不能明确病变性质者。
需要随诊的病变,如慢性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术后胃、大于2cm的胃息肉等。
意外吞食异物,需要取出者。
需要通过内镜进行治疗者。
胃癌筛查人群:中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为≥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条者,就应该做胃癌的筛查:(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3)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病变;(4)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摄入高盐、腌制饮食等)。
▌禁忌证:相对禁忌证:(1)心肺功能不全;(2)消化道出血,血压波动较大或不稳定;(3)严重高血压患者,血压偏高;(4)严重出血倾向,血红蛋白低于50g/L或PT延长超过1.5秒以上;(5)高度脊柱畸形;(6)消化道巨大憩室。
绝对禁忌证:(1)严重心肺疾患,无法耐受内镜检查;(2)怀疑有休克或消化道穿孔等危重患者;(3)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内镜检查者;(4)消化道急性炎症,尤其是腐蚀性炎症患者;(5)明显的胸腹主动脉瘤;(6)脑卒中患者。
▎注意事项:检查前禁食6~8小时。
消化内科的内镜能治疗哪些疾病提到内镜,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内镜是用来检查的,很多人也有过内镜检查的经历。
事实上消化内科的内镜功能远远不止检查这一种功能。
伴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与更新,内镜已经实现了很多次升级更新,消化内科内镜兼具检查、治疗两种功能于一身,很多消化道疾病都能够通过内镜进行检查以及微创治疗,这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手术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消化内科医生的工作负担,不再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消化道疾病,现阶段内镜治疗已经成为了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消化内科内镜有什么作用?对于消化内科的日常诊疗工作而言,利用内镜进行诊疗,能够通过消化道直接获取病灶部位的图像。
根据检查的部位不同,内镜有很多种类,分为食管境、胃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等等。
医生使用消化内镜对患者进行诊疗,能够实时地获取患者消化道内的图像或视频,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的早期肿瘤和胰脏疾病的诊断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通过消化内镜,可以从直观上看出患者的消化道和健康人的消化道的区别。
同时内镜可以放大微小的粘膜病变,达到观察病变部位细微结构改变的目的。
内镜能为医生提供可视化的图像,大大提高消化内科疾病诊断的正确率,并减轻患者的检查痛苦。
消化道内镜有上消化道内镜、十二指肠镜以及胃镜三种主要的类别,能够检查对应部位的病变,为医生提供疾病诊断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内镜技术的巨大进步,消化道内镜能够“无孔不入”,消化内窥镜可通过人工切口或人体孔洞(如口腔和肛门)插入人体消化系统,实施消化道内各个部位的检查、诊断以及治疗。
消化内镜对消化道相关疾病的诊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消化道内镜在消化内科的疾病诊断中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消化内镜的使用,医生的诊断就缺少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从结构上看,消化内镜前端具有照明装置,能够拍摄人体消化道照片、取材活检,帮助医生提前发现消化道疾病隐患。
此外,胃肠道内镜还能有效解决常见胃肠道肿瘤的诊断问题,如结直肠癌、胃癌和食道癌。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一、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分为四个级别:Ⅰa级:正常或有轻微炎症,没有明显的糜烂或溃疡。
Ⅰb级:有少量糜烂或溃疡,但没有融合。
Ⅱ级:有多处糜烂或溃疡,且有融合,但不超过食管周长的75%。
Ⅲ级:糜烂或溃疡广泛,融合超过食管周长的75%。
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分为三种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它们的内镜下表现如下: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
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
三、内镜下溃疡分期内镜下溃疡分为四个阶段:A1活动期A2愈合期H1瘢痕期H2瘢痕期它们的内镜下表现如下:A1:溃疡边缘水肿、隆起、界限清楚、底厚苔可见出血或血凝块。
A2:水肿减轻,隆起不着,变慢坡,底白苔,周边无红色再生上皮。
H1:溃疡缩小,边缘出现再生上皮的发红带,出现粘膜皱襞集中,白苔变薄。
H2:溃疡进一步缩小,边缘再生上皮发红带进一步增宽,皱襞集中更明显,薄白苔白苔消失,皱襞集中于中心发红部(红色瘢痕)。
S1:中心发红消失,仅见皱襞集中(白色瘢痕期)。
四、胃息肉分类胃息肉分为四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五、早期食管、胃癌分型早期食管、胃癌分为五个类型:0-Ⅰ型Ⅰ型Ⅱ型Ⅲ型它们的内镜下表现如下:0-Ⅰ型:缓慢坡,界限不清。
Ⅰ型:隆起起始部清楚无细颈。
Ⅱ型:隆起起始部见有细颈但无蒂。
Ⅲ型:明显之蒂。
六、食管、胃进展期胃癌食管、胃进展期胃癌分为五个类型:BorrmannⅠ型BorrmannⅡ型BorrmannⅢ型BorrmannⅣ型BorrmannⅤ型以上都是内镜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
检验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检测方法与解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
消化系统疾病涵盖了胃肠道、肝胆胰等多个器官,其中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癌、结肠癌、肝炎等疾病。
为了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这些疾病,医学界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胃肠道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测方法1.内镜检查法内镜检查法是目前胃肠道疾病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内镜设备,医生能够准确地观察到胃肠道内腔的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组织或细胞取样。
常见的内镜检查包括胃镜、结肠镜和食管镜等。
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发现胃肠道病变的存在及程度,并进行病理学的检查。
2.影像学检查法影像学检查法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通过透视、超声波、CT、MRI等技术对消化系统进行影像记录和分析,以发现有关病变的信息。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X线、超声波检查、胃肠道钡餐检查等。
这些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有关消化系统病变的形态学信息,但对于组织的细节不够清晰。
3.实验室检查法实验室检查法是通过对体液、组织、细胞等样本的化学、免疫学及生物学分析来获取相关疾病的信息。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呼气试验、粪便检查等。
这些检查能够提供关于病情、病程及可能的病因的综合信息。
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测与解读1.胃炎的检测与解读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的炎症反应。
胃炎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内镜检查、血液检查和呼气试验等。
内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情况,检测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血液检查和呼气试验可以通过相关指标的变化来评估胃炎的存在及程度。
2.胃溃疡的检测与解读胃溃疡是胃黏膜的溃疡形成,常见症状为胃痛和消化不良。
胃溃疡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内镜检查和血液检查。
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溃疡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同时进行病理学检查。
血液检查可评估炎症反应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指标。
3.胃癌的检测与解读胃癌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消化系统常见的内镜检查纤维胃、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胆道镜腹腔镜纤维胃、十二指肠镜适应症有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但病因不明上消化道出血需查明原因疑有上消化道肿瘤而X线钡餐不能确诊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术后随访需内镜治疗纤维胃、十二指肠镜禁忌症严重心、肺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昏迷等状态急性食管,胃,十二肠穿孔,腐蚀性食管炎神志不清,精神失常等不能合作者严重咽喉部疾患,主A瘤,颈胸段脊柱畸形急性传染病(HBV、HCV、HIV)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术前护理做好解释,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禁忌症禁食8h,有幽门梗阻者需洗胃遵医嘱镇静及使用抗胆碱药准备用物纤维胃、十二指肠镜(1)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如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等;(2)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3)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静脉切开,按医嘱补充血容量;(4)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给药速度;(5)如循环衰竭持续存在,按医嘱给予升压药。
1.简述去除和避免肝性脑病发生的措施2.简述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腹痛的特点3.简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护理措施4.简述急性胰腺炎的低血容量休克的抢救1)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如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等;(2)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3)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静脉切开,按医嘱补充血容量;(4)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给药速度;(5)如循环衰竭持续存在,按医嘱给予升压药。
术后护理咽喉部麻醉作用未消失之前勿吞咽及进食当天进流质或半流,活检者进温凉流质观察病人有无异常,如咽痛、腹痛等做好内镜的消毒纤维结肠镜适应症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便血及下腹痛钡剂灌肠可疑病变炎症性肠病的随访结肠癌普查、诊断、术后随访结肠息肉及术有随访纤维结肠镜禁忌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及精神病病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脏器穿孔、腹内广泛粘连、大量腹水肛门、直肠严重狭窄重度结肠炎妊娠妇女纤维结肠镜术前护理做好解释,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禁忌症检查前1d进流质,检查晨禁食做好肠道准备遵医嘱镇静及使用抗胆碱药准备用物纤维结肠镜术后护理观察15-30min再回房,做好肛门清洁术后3d进少渣饮食,适当休息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及排便情况做好内镜的消毒上消化道内镜可分为食管镜、胃镜和十二指肠镜。
5种常见消化内镜检查⊙南部县人民医院 刘 勇消化内镜是指从口腔、肛门等人体天然孔道或切口、造瘘口等人工通道将内镜插入人体消化系统内,进行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
胃镜胃镜可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的黏膜,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并取活体组织做检查,协助诊断上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息肉、憩室、狭窄、畸形或异物等疾病。
适应证:存在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吞咽困难、上腹痛、呕吐等),怀疑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临床需要确诊者;已确诊的上消化道病变,如消化性溃疡、食管癌、胃癌等疾病治疗后需要随访或观察疗效者;消化道出血,病因及部位不明者;胃癌家族史及其他胃癌高危人群;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明确是否有胃黏膜病变者。
禁忌证: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处于休克等危重状态者,以及内镜插入途径有严重急性炎症和内脏穿孔者绝对禁忌。
心肺功能不全、高度脊柱畸形、食管巨大憩室等患者相对禁忌。
结肠镜结肠镜可以观察包括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至回肠末端的肠道黏膜,主要用于诊断结/直肠炎症、良恶性肿瘤、息肉、憩室等疾病。
适应证: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包括便血和持续性便潜血阳性;存在下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腹部包块、大便习惯改变等可疑结直肠疾病;炎症性肠病做鉴别诊断或需要确定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等以及治疗后的复查;结直肠肿瘤术后或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定期随访。
禁忌症:除了胃镜检查的禁忌证,还包括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对肠道清洁剂成分过敏等情况。
超声内镜超声内镜可在内镜下直接观察腔内病变,了解病变来自管道壁的某个层次及周围邻近脏器的情况,能排除骨骼、脂肪、含气部位的妨碍,可以获得最清晰的回声成像。
适应证:确定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起源与性质;判断消化系肿瘤的侵犯深度并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判断胆囊及胆总管中下段良恶性病变、胰腺良恶性病变;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的鉴别诊断;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栓塞治疗的效果。
盘点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三十岁的小王最近有些烦恼,他连续四五天出现便血,而且有腹痛、便秘的症状,大便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小王之前每天大便一次,现在三天一次了。
到医院说明情况,医生嘱咐小王:“做个结肠镜检查一下吧!”小王蒙了:“胃镜、肠镜我都听说过,但这个结肠镜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结肠镜、胃镜和肠镜都属于内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都有哪些吧!一、什么是消化内镜和内镜检查?消化系统疾病是对我国居民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常见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需要通过消化内镜来进行诊断、治疗。
消化内镜,指的是从肛门、口腔等天然孔道,或从造瘘口、切口等人工通道中,将内镜通过特定方法送到人体的消化系统中,从而对结直肠、胃、食管等黏膜有无病变进行观察,并对病变情况准确评估,为疾病治疗提供支持与参考的诊断方法。
消化道内镜检查能够尽早发现消化系统相关疾病,可以说是此类疾病判断的“金标准”。
目前临床常用的消化内镜主要有胃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乙状结肠镜,不同的内镜,其适应症与禁忌症有所不同,在检查中有一些不同的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有所了解。
二、消化内科常见的内镜检查有哪些?1.胃镜(1)胃镜是检查什么的?胃镜是“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的简称,是对上消化道内部疾病,如十二指肠、胃、食管等疾病进行检查的方法。
因为医生不能直接观察上消化道是否发生病变,所以需要借助胃镜的“长管子”、镜头和光源,来查看其中具体的情况。
不仅如此,当需要时,医生还可借助胃镜,对存在异常的部位通过钳夹的形式,采集组织,送到病理科进行检查,从而对是否发生胃癌进行判断。
(2)胃镜检查有哪些类型?现阶段临床应用比较多的胃镜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普通胃镜与无痛胃镜,这是根据麻醉方式进行的分类。
普通胃镜因为会刺激到咽喉,导致受检者出现恶心、呕吐感,因此需要实施咽喉部位的表面麻醉,但是这种麻醉并不能彻底消除呕吐感,检查过程仍会导致患者产生明显的不适感。
当然,普通胃镜也有其明显的优点,主要是检查费用低、不会有全麻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