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筛查、预防与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4.07 MB
- 文档页数:82
糖尿病足的护理常规一、糖尿病足的预防(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
2.了解患者自理程度及依从性。
3.了解患者对糖尿病足预防方法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护理措施1.检查有无畸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皮肤的完整性及局部受压情况。
2.测试足部感觉:振动觉、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压力觉。
3.指导患者足部护理⑴告知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性,早期临床表现及预防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做好定期足部筛查。
(2)教会患者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的方法。
⑶告知患者足部检查的方法,引导其主动参与糖尿病足的自我防护。
⑷指导患者足部日常护理方法:温水洗脚不泡脚,保持皮肤清洁湿润,洗脚后采取平剪方法,修剪趾甲,有视力障碍者帮助修剪,按摩足部,促进血液循环。
⑸指导患者选择鞋头宽大,鞋面透气性好,系带、平跟厚底鞋,穿鞋前检查鞋内干净无杂物,穿新鞋后检查足部受到挤压或摩擦处皮肤,并逐步增加穿用时间。
⑹指导患者选择浅色、袜腰松、吸水性好、透气性好、松软暖和的袜子,不宜穿有破损或有补丁的袜子。
⑺不要赤脚或赤脚穿凉鞋或拖鞋行走。
(8)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血糖,积极戒烟。
⑼尽可能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或烤灯,谨防烫伤,同时应注意预防冻伤。
二、糖尿病足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和合作程度。
2.根据Wagner分级标准,评估患者足部情况。
3.监测血糖变化。
(二)护理措施1.根据不同的创面选择换药方法。
2.根据伤口选择换药敷料,敷料应透气,有较好的吸收能力,更换时避免再次损伤。
3.根据Wagner分级给予相应护理1级:皮肤表面溃疡,没有感染。
局部清洁消毒,用碘伏或酒精,严禁使用鸡眼膏或腐蚀性药物接触伤口。
(用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等局部外敷,换药间隔根据渗液多少而定)。
2级:较深的溃疡,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生理盐水或浓盐冲洗(有局部肉芽水肿时),纱布覆盖,用生理盐水、654-2.庆大霉素、胰岛素配药局部喷,一日多次。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糖尿病足基层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正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慢性流行性疾病。
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成人糖尿病人口由2000年的1.51亿增至4.25亿,预计到2045年达到6.29亿;其中中国糖尿病人群高达1.14亿,居全球首位。
作为糖尿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足(DF)的患病人数也随之逐年上升。
研究[1]显示,糖尿病患者在其一生中发生足溃疡的风险高达25%,其中14%~24%足溃疡患者需截肢,全球每20秒就有1例糖尿病患者失去下肢,而其截肢后5年的死亡率达到50%。
成功地预防、治疗DF需患者及不同角色的医护人员紧密合作和各层级医院分级诊疗,依据有效的管理规范,特别是开展针对适合我国国情的DF基层防治工作,是减少医疗费用、降低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DF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卫生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急骤增高,DF发生率逐年上升。
一项为期12个月的队列研究[2]显示,我国DF溃疡发生率为8.1%,而该类患者出现新溃疡的比例达31.6%;2010年,我国一项多中心调查[3]显示,城市三甲医院中DF所致截肢占全部截肢的27.3%,占非创伤性截肢的56.5%,截肢患者平均住院费用达到3.4万元,平均住院天数30d。
2012年,DF溃疡调查[4]则发现,与2004年比较,我国DF患者高血压、冠心病、DKD等合并症及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增高,足溃疡患者总截肢(趾)率上升(17.2% vs 10.2%),日均住院费用升高(955 vs 589元),但大截肢率降低(2.3% vs 5.9%),愈合率增加(52.3% vs 18.2%)。
二、基层医疗机构DF管理现状与DF的全程管理国内外研究[5]显示,早期筛查预防、专业化的管理和健全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等,是降低DF溃疡发生率及截肢率的重要举措。
DF全程管理包括糖尿病教育、危险因素筛查、糖尿病及足病的诊疗、截肢后的康复以及预防复发,更广义的全程管理也包括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
糖病足溃疡的预防和规范化处理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糖尿病足溃疡的预防和规范化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糖尿病足溃疡的形成原因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神经和血管,导致足部感觉减退、血液循环不良。
这使得足部容易受伤且伤口难以愈合。
其次,足部畸形、不合适的鞋袜、外伤以及感染等也是常见的诱因。
此外,患者自身对足部护理的忽视,如不注意足部清洁、修剪指甲不当等,也增加了溃疡发生的风险。
二、糖尿病足溃疡的预防措施(一)控制血糖这是预防糖尿病足溃疡的根本。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内。
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足部日常护理1、每天检查足部:查看足部有无红肿、破损、水疱等异常情况。
特别要注意足趾之间,可使用镜子辅助观察。
2、正确洗脚:用温水洗脚,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包括脚趾之间。
3、修剪指甲:指甲应平剪,避免剪得过短或剪成尖角,以免损伤皮肤。
4、选择合适的鞋袜:鞋子要大小合适,透气性好,避免挤压足部。
袜子应选择棉质、吸汗的,不要有粗糙的缝线。
(三)定期足部检查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的专业检查,包括足部的神经功能、血管情况等。
早期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干预。
(四)避免外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足部免受外伤。
避免赤足行走,尤其是在户外。
冬天使用热水袋时要注意温度,防止烫伤。
三、糖尿病足溃疡的规范化处理(一)伤口评估一旦发现足部溃疡,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对伤口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伤口的大小、深度、位置、有无感染、周围组织的情况等。
(二)控制感染如果溃疡处存在感染,医生会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可能会对伤口进行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和脓液。
医诊通慢病【摘要】随着病情进展,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周围神经及下肢血管病变,并因此产生足部异常改变、足部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破坏等,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足的筛查主要包括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以及足部畸形的检查,患者应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关键字】糖尿病足;血管;感觉神经傅昭仪糖尿病足的判断和防治老赵确诊2型糖尿病已经十余年了,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即使到了60岁仍然经常在田间劳作。
有一天,家里人发现老赵走路怪怪的,脱下袜子一看,才发现整个小腿有点肿肿的,而且脚上还有个不小的伤口,周围已经有点发黑了。
医生询问老赵是怎么受伤的,他却丝毫没有印象,只是觉得近来双脚时有麻痛不适,关于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老赵也一问三不知。
其实,老赵这种情况便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足。
我国现有超过1亿例的糖尿病患者,长期慢性的糖尿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很多并发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者会致残甚至死亡。
而我国糖尿病足的终身发病率为30%,也就是说,30%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之后有可能出现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怎么回事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导致周围血管和神经发生病理性改变,在这个基础上,逐步造成足部皮肤病理改变,比如溃疡破损,最后累及深部的各种组织,比如肌肉、肌腱、骨骼等。
糖尿病最基本的改变是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高血糖会导致下肢周围的血管阻塞或狭窄,从而影响下肢供血。
这种情况下,下肢部位一旦出现创面就会很难愈合。
在高糖状态下,不止血管,周围的神经也会受到侵犯,比如感觉神经。
感觉神经受损会造成双脚麻木,感觉迟钝,患者往往无法及时意识到足部的疼痛,很容易发生危险,比如鞋里有小石子,在感觉神经良好的情况下,我们能很快发现它,但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受损,就有可能感觉不到石子的存在,更容易硌破双脚,从而导致创面。
同时感觉神经受损,对水温的感觉也会迟钝,糖尿病患者用热水洗脚,有可能感觉不到水温,引起烫伤。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其中,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尽早发现和干预糖尿病足,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患者的影响,医学界不断探索与发展糖尿病足的筛查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目前常用的糖尿病足的筛查方法,以便提高对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正文内容:一、神经学评估方法1.踝带域压力指数(ABI):ABI是一种用于评估下肢血管供应的神经评估方法。
通过测量踝关节和上肢血压的比值,可以评估足部供血情况,如果ABI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疾病,进而增加糖尿病足的风险。
2.压力敏感测试:通过测量足底在不同位置受到的压力,判断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情况。
一般采用动态足底压力测试仪,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以便早期发现触觉异常,及时进行干预。
二、循环学评估方法1.脚踝臀部指数(ABI):通过测量踝关节和臀部间的血压比值,可以评估下肢的血液循环情况。
如果ABI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疾病,增加了糖尿病足的风险。
通过检查动脉硬化和血管形态的改变,可以了解血管壁的状况,并判断动脉供血情况。
三、足部感染评估方法1.神经性断裂病灶(NLI)评估:通过评估足底的神经炎症和血运障碍,判断足部感染的情况。
通常可以通过触诊技术,观察表面敏感度和感染的程度来判断。
2.针对常见的引起足部感染的微生物进行筛查: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的常见微生物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通过采集足部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组织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足部感染病原菌,并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四、足部血液供应评估方法1.照射阳光法:阳光可以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通过观察足部皮肤是否晒伤,可以粗略地评估足部血液供应情况。
2.激光血流图(LDF):通过激光技术,测量足背或足底皮肤的微循环情况,包括血管内膜的压力和血流速度等指标。
根据血流量的变化,可以评估足部微循环情况和血液供应状态。
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的专业方法与指导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包括足部并发症,这是导致非创伤性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确的足部护理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足部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系统介绍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的专业方法与指导。
专业足部护理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足部是预防和发现足部并发症的关键。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自行检查双足,关注皮肤状况、甲床、趾缝等部位。
同时应定期(3-6个月)由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足部检查,对潜在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
2. 合理修剪指甲糖尿病患者指甲易变厚、变形,如果修剪不当容易造成嵌甲、甲周炎等并发症。
修剪时应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采用直线修剪,小心翼翼地修剪到与趾端平齐,避免过度修剪。
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洁双足,特别注意趾缝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使用温和的皂液或护理产品,避免刺激性强的药物。
擦拭后彻底干燥,尤其是趾缝部位。
适当涂抹润肤霜,但请勿在趾缝涂抹。
4. 选择合适的鞋袜选择合适的鞋袜对预防糖尿病足部并发症非常重要。
鞋子应有良好的缓冲和支撑性,鞋内衬要柔软,鞋头要宽松,避免压迫足部。
袜子选择吸湿性好、不易起球的天然纤维材质,如棉质或羊毛。
每天更换干净袜子,保持双足清洁。
5. 定期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循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进行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等,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
运动后应仔细检查双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专业指导1. 教育宣传医护人员应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专业的足部护理教育,宣传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传授正确的护理方法。
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养成良好的日常护理习惯。
2. 筛查和评估医护人员应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专业的足部筛查和评估,包括神经、循环、皮肤等方面的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3. 规范处理对于已出现的问题,如创伤、感染等,医护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规范化处理。
必要时可合并使用药物、敷料等治疗措施。
糖尿病足风险筛查的最佳证据总结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截肢。
因此,对糖尿病足的风险进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早期发现并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足部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结合现有的研究,总结糖尿病足风险筛查的最佳证据。
首先,糖尿病足风险筛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筛查过程中,一般可以使用糖尿病足风险评估工具,如Simple Diabetic Foot Score(SDFS)、Pittsburgh Diabetic Foot Screening Score(PDSS)等。
研究表明,糖尿病足高风险人群的识别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年龄:糖尿病足的高风险往往与年龄相关,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足;②糖尿病病程: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风险更高,糖尿病持续时间越长,糖尿病足的风险也越高;③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更易发生糖尿病足,因此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临床表现可用于筛查糖尿病足的高风险人群。
例如,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一个重要因素,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异常或无痛性溃疡;足部潮湿是细菌感染的一个因素,患者可能会出现湿疹和水泡;足部畸形,如爪形足、扁平足等,也是高风险的表现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足风险筛查不应仅仅依靠一个特定的评估工具或单一的评估指标。
通过对多个评估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个体患糖尿病足的风险。
在筛查工作中,医生的角色是关键的。
医生应对病患进行足部检查,包括检查脚背、足底、足背动脉搏动、足背皮肤温度、脚趾关节活动度等。
此外,医生还应询问患者自身糖尿病足风险因素的情况,如病史、家族史、饮食习惯等。
对于筛查出的高风险糖尿病患者,医生应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
首先,血糖控制非常重要,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积极参与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其次,对于有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神经系统的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神经病变的相关问题。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摘要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该指南以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制定了诊治流程。
主要包括3大版块: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早期筛查与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感染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全身营养、心理状态及中医中药的治疗进展。
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进展,首次详细地从糖尿病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对该指南进行浅析,予以推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
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
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
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
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
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