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咖啡豆的纯度也是另一个考虑因素

咖啡豆的纯度也是另一个考虑因素

咖啡豆的纯度也是另一个考虑因素
咖啡豆的纯度也是另一个考虑因素

咖啡豆的纯度也是另一个考虑因素,内行人选咖啡,倒不见得是看颗粒的大小,而是抓一把单品咖啡豆(Regional Coffee),大约数十颗的份量,看一看每颗单豆的颜色是否一致,颗粒大小、形状是否相仿,以免买到以混豆伪装的劣质品。但如果是综合豆(Blended Coffee),大小、色泽不同是正常的现象。另外重火和中深的焙炒法会造成咖啡豆出油,可是较浅焙炒的豆子如果出油,则表示已经变质,不但香醇度降低,而且会出现涩味和酸味。总之在选购咖啡时应注意其新鲜度、香味和有无陈味,而理想的购买数量是以半个月能喝完为宜。

依照栽培地的海拔标高,可分三、四、七等各等级。一般而言,高地豆较低地豆的品质佳,而且因运费增加,价格也较高。

等级名称海拔标高(公尺)

1特等豆1.500~

2上等豆1.200~1.500~

3中等豆1.000~1.200

4特等水洗豆900~1.000

方法较为单纯。首先将刚采下的果实广布在晒场上一两个星期,直到果实发出霹啪的声音为止,自然干燥之。之后,以脱壳机将干掉了的果肉、内果皮和银皮去除。

以这种方式精制而成的咖啡豆,呈微酸而略有苦味。几乎所有巴西产的咖啡豆、埃塞俄比亚、也门等地之咖啡豆都豆以这种方法取得的。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容易受天气的影响,以及易掺入瑕疵豆和其它杂质。因此,必须细心地加以筛选才行。

在咖啡的品鉴中,咖啡杯也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最基本的一条,咖啡杯是绝对不能和咖啡起化学反应的,所以活性金属绝对不能做咖啡杯(当然如果你要追求另类的味道也可以)例如铝制杯子。咖啡杯的杯身要厚实,杯口不宽外张,杯子使咖啡的热气凝聚,不易迅速降温,不致影响咖啡的口感和味道。

目前寰球约有66个国度种植咖啡豆,而其中又可分类为Arabica、Robusta、Liberica三种,Arabica即为目前最大批的重要咖啡豆品种,产量约占80%其香味、品德均较优良。而Robusta因品德较差,所以多用来制成即溶咖啡。Liberica因品德差,产量少;很少被提及。

咖啡单品?手冲课程知识要点:咖啡豆发源地、产区、发展、豆子品种、烘培方式、烘培程度、机器原理、豆子研磨、注水手势、时间控制、水与豆粉比重、温度控制、口感识别,

咖啡豆成熟的过程。先经过烘焙机的高温脱水,然后吸热膨胀。一爆、二爆就是吸热过后再放热的过程,每个过程都在发生不同的化学变化。

烘焙高手必须兼具艺术家的气质和科学家的严谨。这样才能保证在烘焙过程中咖啡中所含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碳化,从而产生出众所周知的咖啡油脂,产生出高质量、风格一致的好咖啡。从学术上来讲,这种微妙的化学物质并不是真正的油脂(因为它可以溶于水),但它确实是咖啡的芬芳之源。

【咖啡品鉴的7项指标】①干香气Fragrance:烘焙豆研磨后所发出的香气②湿香气Aroma:咖啡液所发出的香气③酸度ACidity:咖啡液的酸味④醇厚度Body:咖啡液的浓度及重量感⑤余韵Aftertaste:即通常所说的回甘⑥风味Flavor:喝下咖啡后味蕾感知的味道及鼻腔感知的香味⑦味道平衡感Balance

咖啡味觉术语:干香所谓干香是指咖啡烘焙后或者研磨后的香气;湿香是指咖啡萃取液的香气;酸度:咖啡的酸味,丰富的酸味和糖分结合能够增加咖啡液的甘甜;醇厚度:是指咖啡液的浓度与重量感;余韵是指根据喝下或者吐出后的咖啡风味作出的评价;风味:是指上腭感受到的咖啡液香气与味道

咖啡味道与萃取条件的关系咖啡味道由酸到苦的萃取规律1,浅烘焙(酸)到深烘焙(苦)2,粗研磨(酸)到细研磨(苦)3,咖啡粉分量少(酸)到多(苦)4,水温低(酸)到水温高(苦)5,萃取速度快(酸)到速度慢(苦)6,萃取量多(酸)到萃取量少(苦)

亚洲:

曼特宁,印度尼西亚是个咖啡产量大国。咖啡的产地主要在爪哇,苏门答腊和苏拉威,ROBUSTA种类占总产量的90%。而曼特宁则是少数的Arbica种类。曼特宁的颗粒较大,豆质很硬,栽种过程中出现瑕疵的比率偏高,采收后通常要人工挑选,如果控管过程不够严格,容易造成品质良莠不齐,加上烘焙程度不同也直接影响口感,因此成为争议较多的单品。在蓝山还未被发现前,曼特宁曾被视为咖啡的极品,因为它丰富醇厚的口感,不涩不酸,醇度、苦度可以表露无遗;中度烘焙则会留有一点适度的酸味,别有风味;如果烘焙过浅,会有粉味和涩味。

中南美洲:

牙买加

Blue Mountain Coffee是一种知名度较高的咖啡,只产于中美洲牙买加的蓝山地区,并且只有种植在1800米以上的蓝山地区的咖啡才能授权使用“牙买加蓝山咖啡”的标志,占牙买加蓝山咖啡总产量的15%。由于日本始终投资牙买加咖啡业,现在的蓝山咖啡大都为日本人所掌握,他们也获得了蓝山咖啡的优先购买权。有说是90%,也有说是80%,然后日本的企业有些加上利润以后继续流通到全球市场

墨西哥——危地马拉

由于爆发叶锈病(Rust disease--Hemileia vastatrix),危地马拉2012-13季咖啡生豆将减产15%,2013-14季将减产40%;,危地马拉总统Otto Fernando Perez Molina宣布全国处于危急状态,全国70%的咖啡农场受灾,政府已发放1400万美元帮助咖农。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是世界上第二大咖啡生产国,生产量是世界总产量的12%,仅次于巴西,而在生产Colombian Mild国家中占第一位。哥伦比亚咖啡树均栽种在高地,耕作面积不大,以便于照顾采收。采收后的咖啡豆,以水洗式(湿法)精制处理。哥伦比亚咖啡豆品质整齐,堪称咖啡豆中的标准豆。哥伦比亚咖啡豆豆形偏大,带淡绿色,具有特殊的厚重味,以丰富独特的香气广受青睐。口感则为酸中带甘、低度苦味,随着烘焙程度的不同,能引出多层次风味。中度烘焙可以把豆子的甜味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带有香醇的酸度和苦味;深度烘焙则苦味增强,但甜味仍不会消失太多。一般来说,中度偏深的烘焙会让口感比较有个性,不但可以作为单品饮用,做混合咖啡也很适合。

洗衣机日抽样检验(OQC)操作规程

1 主题内容和使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洗衣机日抽样检验的方法和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技质部洗衣机整机抽检员的日常抽检检验工作。 2 操作内容与要求 2.2检验目的 判定制造部连续生产的产品批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日抽样检验人员对检验的产品(批)按Q/LH12-2006的要求,进行均匀抽样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批)才可入库,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批)不得入库。 2.3检验批次:

2.3.1同一机型以当天产量为一个检验批次; 2.3.2同一天生产不同的机型以各自的实际产量报检验批次 2.3.3其他特殊情况,需经检验人员协调后,经检验人员同意后方可报检 2.4抽样方案 依据Q/LH12-2006标准第4.2.1条规定,公司确认的抽样方案进行抽样和检验后的判定。 2.4.1当本批判定不合格后,未有有效改进方案的,仍继续生产的批量均判定不合格。 2.5检验项目 2.5.1在线通电、加水运转直观检验(开箱检验) 2.5.1.1检验内容和不合格判据按Q/LH12-2006第4.1条款必检项目的规定。 2.5.1.2检验方法 ①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用主观评价法对所抽样本逐台进行检验。 ②“标识”内容的检查,除对所抽样本进行各项检查外,还应巡回查验已 包装整机及线体即将包装整机的有关规定标识的内容。 2.5.2安全检查内容应附合Q/LH12-2006之 3.5条款安全方面有关规定 ①检查电源线和电源插头绝缘层是否破损,是否裸露带电体。 ②检查产品是否有可触及带电部分,确认泄漏电流应不大于3.5mA;确认接 地电阻不大于0.1Ω。 ③根据仪表使用说明书对所用绝缘耐压测试仪进行校准后,在电源插头任一 极与易触及金属部分之间加上1250V/50HZ/1min交流电,判定电流10mA,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 ④进行完上述测试后,立即以直流500V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绝缘电阻应 不小于20MΩ 2.5.3工艺装配检验 2.5. 3.1检验内容和不合格判据 2.5. 3.1.1检验的内容和不合格判据执行Q/LH12-2006第 4.1条款第三项中1、2、 3、5、6、7和第四项中1、2之相关内容 2.5. 3.2检验方法 从入库整机中抽取规定数量整机,送实验室进行抽查. ①进行外观检验; ②通电、加水运转直观检验 ③开后后堵板检验.用目测法进行工艺装配检验. 2.6检验记录 将检验情况填写在《洗衣机整机交收检验原始记录》上。由技质部整机检验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咖啡豆烘焙

咖啡豆烘焙 2009-09-22 13:33:04 咖啡烘焙机 烘豆的历史有上百年了,以前人没有这些科学工具,到底是要如何判断这整个西热放热反应呢?简单来说都是会利用外观及温度变化来判断烘培过程。 整个烘培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蒸培阶段:00 -10min;下豆-140C;这是咖啡豆吸热反应最重要的过程,这个阶段豆子会慢

慢膨胀,颜色会从生豆的绿色转变成白色,水分因为豆子的吸热,而会慢慢从豆心往外蒸发,妈妈嘴发现咖啡好不好喝就是看这个阶段,当水分蒸发的太快,就容易造成豆心不熟,豆子容易苦涩,而当水分蒸发的太慢,会造成咖啡味道平淡,香气不丰富?所以我们坚持蒸培过程绝对不能省略,而且还要利用这个过程让咖啡更香,更浓,更好喝. 2. 脱水阶段(一爆前):10 -15min;140-180C;当蒸培结束后,咖啡豆会从白色,迅速转化成黄浅褐色,这时咖啡豆会持续吸热到达一爆,咖啡豆会由蒸培时的膨胀,转变成缩小脱水,这时咖啡豆的水分会迅速降低,当吸热到达咖啡本身的极点时,就会产生爆炸反应,这就是所谓的一爆? 3. 一爆阶段(一爆结束二爆前):15 -18min;180-210C; —爆开始后,咖啡豆就会开始回馈您给它的"恰恰好的热能",表现出完美的放热反应,这时我们就能明显闻到,咖啡的香味会从青草味变成咖啡焦炭味,而随着一爆的进行,咖啡豆也会爆裂涨大。此时开始到烧焦为止,基本上咖啡都可以喝了,不会有青草味道,不过一爆开始时的咖啡会很酸,不苦;随着时间的进行,咖啡味道会反应转化成不酸,极苦,一般来说下豆点都会由咖啡本身的风味来决定,当酸味快不见,苦味快出现的时候,通常这都会是下豆点,这时下豆的咖啡回甘度会到达顶点,香味也会最佳化。这个点取决于咖啡本身的"风味",由于生长环境,气候,土壤,水分的不同,咖啡的" 风味"就会有些许的不一样。 4. 二爆阶段:18 -20min;210C下豆;经过第一次的爆裂后,咖啡豆会慢慢趋缓成熟,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而当吸热再次到达第二个顶点后,咖啡豆就会发生第二次爆炸,就是所谓的二爆,在表皮的内心,会涨开一个空间,咖啡豆内的二氧化碳会持续排出,造成内部温度持续升高,开始焦炭化,转变成油脂,渗出咖啡表面,此时咖啡风味会偏苦,香味浓郁,通常星巴克都是烘培到这个阶段为止,再继续下去,咖啡豆会慢慢变成焦炭,除了苦味没有任何香味。这样的咖啡是没有任何生命的,到此就是一场咖啡豆的完美演出? 经过了这几个阶段后,美味又迷人的咖啡就已经完成了 90%,剩下来的就是把最完美的味道冲

工序检验规程

1 目的 通过规定工序的检查方法,各工段特别是关键工段的检查要点,使现场品质控制检查有针对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定义 现场品控应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几大因素,通常概括为:“人、机、料、法、环” 工序:生产和检验的各个具体的阶段。 3职责 3.1对车间接收和正在使用的原辅料进行检查; 3.2对现场“4M1E”进行检查; 3.3不合格品处理的监控; 3.4记录、采集有关质量的原始信息并进行分析; 3.5自主学习,并对车间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 3.6对各班组/工段的质量业绩进行评价; 3.7为质量改进提供合理化建议; 3.8半成品、成品的检验。 4检查要求 4.1知识准备:检查人员应熟悉本公司所使用的各种原料、辅助材料、成品、

半成品的特性,了解设备的相关知识。掌握关键质量控制点(CQP)及关键 危害控制点(CCP)的控制监督办法,熟悉国家及企业的相关制度、规范、 规程、标准等,掌握内部审核方法。(这些文件是品管人员进行质量监督 检查的依据,见5 相关文件)。 4.2检查要求: 4.2.1独立公正:现场品管人员本着为企业服务、对消费者负责的原则, 独立、公正地对现场进行管理; 4.2.2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有关法规、企业卫生质量安全及其他制度; 在检查过程中,按共同认可的标准执行检查; 4.2.3沟通协作:工作中应加强与各班组长、主任、服务组、及上级的 沟通、与本科室员工协同合作。 4.2.4预防为主:检查以预防问题发生为原则,针对检查发现的不合格 情况,视情节,给予责任人口头、书面整改意见或处以罚款。 4.2.5循序渐进:工作保持连续渐进性,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如当发生 产品质量不稳定,应进行质量调查与分析,持续追踪。 4.2.6数据确凿:多提供准确数字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3.1文档与报告 以下方面应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a)工作日志 b)卫生检查记录 c)质量检查结果 d)整改单(或报告)、罚款单 必要时,建立电子文档,便于传递。 5检查方法 总体原则:现场品质控制人员,进行巡视检查,对所管辖的每个区域都应监控到位,根据日常工作中经验、数据或近期市场/消费者/实验室的反馈信息或投诉信息,掌握控制重点。卫生检查、冷链检查是常规工作。特殊产品实行百分之百检验,成品出炉应每架车检,检查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5.1询问:通过询问,了解对本岗位质量要求的掌握程度; 5.2首件确认:灌肠等工序,采取“首件确认”; 5.3抽样检验:对于产品检验,实行自检、互检及品控员抽样检查相结合; 5.4产品品样:适用于成品的品尝判断; 5.5记录检查:记录是表明工作完成、结果,需满足认证的要求; 5.6现场观察:观察操作是否规范; 5.7现场测量:如环境温度、馅料温度是否符合规定; 5.8产品试验:如包装,检查是否有假封现象; 5.9抽样送检:比如,对成品抽样,送化验室检验。

咖啡的烘焙详解

咖啡的烘焙(一)——烘焙的含义及烘焙历史发展 首先来谈谈烘焙的含义: 1.烘焙的定义:所谓的咖啡烘焙(coffee roasting)是指对生豆的加热,促使咖啡豆内外部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并在此过程中生成咖啡的酸,苦,甘等多种味道,形成醇度和色调,将生豆转化成深褐色原豆的过程。 2.烘焙的重要性:在影响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中,生豆占60%,烘焙占30%,萃取占10%,好的烘焙可以将生豆的个性发挥到极致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缺陷味道的出现,反之,不当的烘焙则会完全毁掉好的豆子。由于在烘焙过程中受热,时间,温度的控制非常难以把握,烘焙技术是一项很复杂的技术,因此烘焙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爱突出! 咖啡的烘焙(二)——烘焙机类型及其特点

常见的烘焙机类型有三种,即热风式,直火式,和半直火半热风式。接下来,我便为大家介绍一下三种机型的特点。 1.热风式: 热风式的烘焙机利用鼓风机吸入空气,在让空气通过一个加热线圈使其温度升高,利用热风作为加热源来烘焙咖啡豆,热风不但可以提供烘焙时所需要的温度,也可以利用气流的力量,翻搅咖啡豆,一举两得。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专业的热风式烘焙机,是将电动的翻滚的烘焙室和热流相结合,使烘焙时,咖啡豆受热更加的均匀。 优点:热效率高,加热快,生豆的受热比较均匀,易控制。 缺点:因为加热效率高,容易导致升温过快,造成豆子生“芯”就是所谓的夹生,而且温度升的过高,容易使得咖啡的焦糖化反应不够充分! 味道的特点:酸度明显,味道比较干净单纯,但是味道不够丰富缺乏深度,而且深度烘焙容易产生刺激性气味! 2.直火式: 顾名思义直火式就是利用火焰直接对咖啡豆加热,演变至今,直火式的“火”除了一般的火焰(包括瓦斯炉的火和炭火)之外,还包括了红外线和电热管。 优点:烘焙时间较长,使得焦糖化反应比较充分,味道比较丰富。 缺点:容易造成烘焙不均,火候控制不好的话还容易烧焦咖啡豆,形成焦苦味。 味道特点:甘苦和酸香较热风式深厚,醇度较高,口感柔滑,但咖啡豆的干香较弱,有时烘焙较浅时,咖啡豆的味道就会产生浓重的青草味! 3.半直火半热风式: 结合直火式和热风式的优点的烘焙方式,为目前商用咖啡机的主流。半直火式半热风式烘焙其实与直火式烘焙比较类似,但是因为烘焙容器的外壁没有孔洞,所以火焰不会直接接触到咖啡豆;除此之外还要加上抽风和排风的设备,将烘焙容器外面的热空气导入烘焙室中提升烘焙效率,这个抽风设备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将咖啡豆脱落的银皮吸出来,避免银皮唉烘

工序抽样及检验规程

济宁三力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工序抽样及检验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工序抽样及检验规程 工序抽样检验是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掌握工序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题,必须加强工序质量的检验工作,从而使各工序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为此特制定工序抽检及检验规程如下: 1.各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按图纸和工艺卡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干好本工序的工作。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使用,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转下道工序,不合格的零件不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2.车间检验员担负本车间工序抽样检验任务。所有工序检验员必须全面了解所有工序的质量特性和技术要求,按产品图纸和工艺卡所规定的技术要求严格进行检验,并及时向分管质量的领导和部门反映质量状况及动态,切实做好工序检验工作。 3.首件必检,即变更班次、产品、设备、材料、加工方法后操作者所加工的第一件产品,必须进行检验以防不良批量出现。 4.首检经操作者经自检合后交工序检验员进行检验。经工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操作者才能批量加工。首件如检验不合格,必须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直至加工出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继续加工。同时检验员做好首检产品的记录工作。 5.批量加工的产品,检验员对一般工序每班抽检3件;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工序每班抽检5件。抽样方法为操作者自检出合格品。 6.抽检中如有一件不合格则应加倍检验,如仍有不合格者则应

进行全数检验。 7.检验员要认真填写工序抽检记录卡,做道完整、准确、清晰,以便随时掌握工序质量状态,为领导的质量决策提供依据。 8.为防止不合格流如下道工序和入库,产品(半产品)转入下道工序和入库前,必须由检验员在转序或入库检验单上签字。 9.检验员对在工序抽检中发现的严重质量问题,一定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报告,并做详细记录,以便及时处理解决。 济宁三力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全部整合)第三章咖啡豆烘焙工艺处理研究

第三章咖啡豆烘焙工艺研究 3.1概述 3.1.1概念 咖啡豆本身没有任何咖啡的香味,只有在炒熟之后,才能散发浓郁的咖啡香味。所以咖啡豆的烘焙过程是将咖啡豆内部成分的转化过程,经过烘焙,使其产生能够释放出咖啡香味的成分,才能闻到咖啡的香味儿。 煎焙即将咖啡豆在高温下烘焙,或者叫做烘烤,创造出咖啡独特的色泽(近似琥珀色,看烘焙程度要求而定)、风味与芳香。煎焙使淡绿色的咖啡生豆变成熟悉的茶褐色,黑色咖啡豆。优质的煎焙是指能将生咖啡豆具有的香味、酸味、苦味成分巧妙地表现出来。 咖啡豆的烘焙好坏直接决定了咖啡豆的香味的好坏。烘焙不好的咖啡,即使咖啡生豆是很好,但是也无法获得很好的咖啡熟豆,结果当然做不出好喝的咖啡。只有用好的咖啡生豆,经过适当的烘焙,才有可能加工出好的咖啡熟豆,也才可能为制作好咖啡提供一个好的前提条件。 3.1.2咖啡烘焙技术 烘焙的过程中会产生一连窜的化学变化。经过大约5-25分钟的烘焙(依所选取温度而定),绿色的咖啡豆会失去部分湿度,转变成黄色,在此过程中,咖啡豆会膨胀,从结实的、高密度的生豆状态转变为低密度的蓬松状态。这一过程,咖啡豆体积会增大约一倍,开始呈现出轻炒后的浅褐色。这一阶段完成之后(大约经过8分钟的烘焙),热量会转小。咖啡的颜色很快转变成深色。当达到预设的烘焙深度,可以用冷空气来为咖啡豆降温,以便停止烘焙过程。 烘焙大致分为浅烘焙(Light)、中烘焙(Medium)、城市烘焙(City)和深(Deep)烘焙。浅烘焙的咖啡豆:会有很浓的气味,很脆,很高的酸度是主要的风味和轻微的醇度;中烘焙的咖啡豆:有很浓的醇度,同时还保存着一定的酸度;城市烘焙的咖啡豆:表面带有较深的褐色,酸度被轻微的焦苦所代替,风味大部分已经被破坏;深度烘焙的咖啡豆:颜色为深褐色,表面泛油,对于大多数咖啡豆醇度明显增加,酸度降低。 其实烘焙咖啡是一种食物的加工方式,专业咖啡烘焙是烘焙师个人的表现方式。刚开始接触专业咖啡(Spciaity coffee)的最大困扰是烘焙程度的名字,例如City、Full city、Frecnh、Espresso等都是因为所用的烘焙机和出产地区不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烘焙程度的颜色。此外,有些烘焙程度是以综合咖啡而命名:例如Espresso就是一种综合咖啡特定的烘焙程度给制造Espresso用的,即使颜色看起来一样,也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风味。所以选择豆的种类,烘焙温度及烘焙方式,烘焙时间的长短都是决定最后风味的主要因素。

工序检验规程

工序检验规程 1.0 目的 为了及早发现不合格现象,而采取措施,以防止批量不合格品产生,同时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及装在最终产品上。 2.0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分厂生产制造中所有工序。 3.0作业内容 3.1检验员与操作者密切配合,以预防为主,认真做好“三自三检”工作,确保零部件达到图纸、工艺和技术文件及标准要求。 3.2批量生产的零部件,应按图纸、工艺和技术文件或检验规程进行首检和巡检。首件检验时必须认真核对加工路线卡,依照产品件号仔细检查各道工序加工内容,并按规定在检验过的零件上做好首检标识,根据加工需要还要进行巡回检验,并做好检验标识。杜绝批量报废事故。 3.3按图纸、工艺及规范要对完工零部件(半成品)进行检验并作判定,新产品、单一件及关键零部件(A类)执行100﹪检查,主要项目实行全数检查或抽样检查,合格零件按规定做好标识,并及时在半成品入库单上签字;一般零部件(B类)二十件以下的全数检;二十件以上、五十件以下抽检30%;五十件以上、一百件以下抽检10%;一百件以上抽检5%(具体抽样方法见附件样本检查频次表),B类出现了一件不合格品则进行全检,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检验后应做好标记,根据精度分别给予点漆或盖章,并作好原始记录。 3.4为了避免少出差错,检验员要做到互检工作,组内每星期采取一次抽查检验方式,检查督促工作质量。 3.5检验人员对不按图纸、工艺加工的操作者,有权令其停止加工,并及时通知分厂,将不合格品隔离,填写好不合格品通知单,交分厂(或责任部门)和生产部及时补废。 3.6半成品入库对批量不合格和未完工品流入装配负责,要求每批零件必需抽样检查,若发现批量不合格或未完工序的立即报告,召集有关人员到现场开质量分析会,查明原因,杜绝再发生类似情况,保证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零

咖啡烘焙

专业咖啡的烘焙方式通常分为下例八个阶段。 1、极浅烘焙(LIGHT Roast): 烘焙程度;极浅度烘焙,又名浅烘焙。 所有烘焙阶段中最浅的烘焙度,咖啡豆的表面呈淡淡的肉桂色,其口味和香味均不足,此状态几乎不能饮用。一般用在检验上,很少用来品尝。 2、浅烘焙(CINNAMON Roast): 烘焙程度;浅度烘焙,又名肉桂烘焙。 一般的烘焙度,外观上呈现肉桂色,臭青味已除,香味尚可,酸度强,为美式咖啡常采用的一种烘焙程度。 3、微中烘焙(MEDIUM Roast): 烘焙程度;中度烘焙,又名微中烘焙。 中度的烘焙火候和浅烘焙同属美式的,除了酸味外,苦味亦出现了,口感不错。香度、酸度、醇度适中,常用于混合咖啡的烘焙。 4、中烘焙(HIGH Roast): 烘焙程度;中度微深烘焙,又名浓度烘焙。 属于中度微深烘焙,较微中烘焙度稍强,表面已出现少许浓茶色,苦味亦变强了。咖啡味道酸中带苦,香气及风味皆佳,最常为日本、中欧人士所喜爱。(蓝山咖啡) 5、中深烘焙(CITY Roast): 烘焙程度;中深度烘焙,又名城市烘焙。 最标准的烘焙度,苦味和酸味达到平衡,常被使用在法式咖啡。(巴西、哥伦比亚) 6、深烘焙(FULL-CITY Roast): 烘焙程度;微深度烘焙,又名深城市烘焙。 较中深烘焙度稍强,颜色变得相当深,苦味较酸味强,属于中南美式的烘焙法,极适用于调制各种冰咖啡。 7、极深烘焙(French Roast): 烘焙程度;深度烘焙,又名法式烘焙。 又称法式或欧式烘焙,属于深度烘焙,色呈浓茶色带黑,酸味已感觉不出,在欧洲尤其以法国最为流行,因脂肪已渗透至表面,带有独特香味,很适合咖啡欧蕾,维也纳咖啡。 8、极深烘焙(Italian Roast): 烘焙程度;极深度烘焙,又名意式烘焙。 又称意式烘焙,烘焙度在碳化之前,有焦糊味,主要流行于拉丁国家,适合快速咖啡及卡布基诺。多数使用在Espresso系列咖啡上。

抽样检验作业规范

1.目的:规范物料进料检验、制成过程控制抽样检验、成品入库抽样检验的标准,从而确保 来料、过程控制、产品包装检验整个生产中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范围:适用本公司IQC进料检验、IPQC过程控制检验、OQC成品出货检验的所有产品。 3.职责: a)IQC、IPQC、OQC负责执行本文件的规定 b)品质主管负责监督执行并视产品实际情况制定、修改本管理规定 4.名词解释 AQL: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一般按照百分比来计算 A类不合格 ---- 单位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 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B类不合格 ---- 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 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一般不合格---- 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符合技术要求,外观存在一定的瑕疵或缺陷。 Ac合格接收量Re不合格拒绝接收量绝 5.程序: 5.1来料检验 1)抽样标准:按GB2828-2003Ⅱ级检查水平一次抽样进行 2)合格质量水准AQL规定进行检验 ①电子原件AQL:2.5 ②塑料件:关键指标AQL:2.5 外形外观一般指标AQL:4.0 金属件:AQL:2.5 3)检查严格度:正常检验 4)抽样方式:随机抽样 5)抽样批量:每一订单作为一个检查批次 以上规定了来料检验通用抽样检验标准,部分物料特别规定的除外,参见具体物料检验标准,特殊情况由物料品质部QE决定。 5.2过程控制检验

过程控制检验是指在对生产过程中的品质进行控制和验收,按照我公司规定实行三检制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预防和控制。IPQC需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个工序进行巡检,对关键工序进行重点检验。巡检抽检的比列按照每天生产安排量5%进行,关键工序和重点工序的巡检比例而不得低于10%。关键过程和重点过程分别指对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和质量事故频繁发生的工序,检验标准按照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进行。 5.3成品出货检验 1)生产过程中的工序检验控制按照100%依次逐个检验,QC对其外观及性能在进行抽检,抽检比例按照1%进行。 2)检验严格度:正常检验 4)抽样方式:随机抽样 5.4进料检验规范 进料检验(IQC)又称验收检验,是为了不让不良原物料进入物料仓库的控制方式,也是评鉴供料厂商主要的信息来源。 所进的物料,又因供料厂商的品质信赖度及物料的数量、单价、体积等,加以规划为全检、抽检、免检。 全检:数时少,单价高。 抽检:数量多,或经常性之物料。 免检:数量多,单价低,或一般性辅助性的物料,诸如:螺钉、汽油、酒精等 5.4.1检验项目 大致可区分为: a.外观检验 b.尺寸、结构性检验 c、性能检测:测试其性能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或使用要求,全部依据检验标准作业书检验。 d、机械特性检 5.4.2各种产品分别按照使用说明书及检验标准书对齐性能进行检测,列入检验。 检验方法 a.外观检验:一般用目视、手感、比对样板。 b.尺寸检验:如游标卡尺、千分尺、刀口尺等 c.性能检验:使用检测仪器或设备(如万用表、专用测试工装、仪器等)

工序检验规程修订稿

工序检验规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1 目的 通过规定工序的检查方法,各工段特别是关键工段的检查要点,使现场品质控制检查有针对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定义 现场品控应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几大因素,通常概括为:“人、机、料、法、环” 工序:生产和检验的各个具体的阶段。 3职责 3.1对车间接收和正在使用的原辅料进行检查; 3.2对现场“4M1E”进行检查; 3.3不合格品处理的监控; 3.4记录、采集有关质量的原始信息并进行分析; 3.5自主学习,并对车间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 3.6对各班组/工段的质量业绩进行评价; 3.7为质量改进提供合理化建议; 3.8半成品、成品的检验。

4检查要求 4.1知识准备:检查人员应熟悉本公司所使用的各种原料、辅助材料、成 品、半成品的特性,了解设备的相关知识。掌握关键质量控制点(CQP) 及关键危害控制点(CCP)的控制监督办法,熟悉国家及企业的相关制 度、规范、规程、标准等,掌握内部审核方法。(这些文件是品管人员 进行质量监督检查的依据,见5 相关文件)。 4.2检查要求: 4.2.1独立公正:现场品管人员本着为企业服务、对消费者负责的原 则,独立、公正地对现场进行管理; 4.2.2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有关法规、企业卫生质量安全及其他制度; 在检查过程中,按共同认可的标准执行检查; 4.2.3沟通协作:工作中应加强与各班组长、主任、服务组、及上级的 沟通、与本科室员工协同合作。 4.2.4预防为主:检查以预防问题发生为原则,针对检查发现的不合格 情况,视情节,给予责任人口头、书面整改意见或处以罚款。 4.2.5循序渐进:工作保持连续渐进性,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如当发生 产品质量不稳定,应进行质量调查与分析,持续追踪。 4.2.6数据确凿:多提供准确数字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3.1文档与报告 以下方面应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a)工作日志 b)卫生检查记录 c)质量检查结果 d)整改单(或报告)、罚款单 必要时,建立电子文档,便于传递。 5检查方法 总体原则:现场品质控制人员,进行巡视检查,对所管辖的每个区域都应监控到位,根据日常工作中经验、数据或近期市场/消费者/实验室的反馈信息或投诉信息,掌握控制重点。卫生检查、冷链检查是常规工作。特殊产品实行百分之百检验,成品出炉应每架车检,检查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5.1询问:通过询问,了解对本岗位质量要求的掌握程度; 5.2首件确认:灌肠等工序,采取“首件确认”; 5.3抽样检验:对于产品检验,实行自检、互检及品控员抽样检查相结合; 5.4产品品样:适用于成品的品尝判断; 5.5记录检查:记录是表明工作完成、结果,需满足认证的要求; 5.6现场观察:观察操作是否规范; 5.7现场测量:如环境温度、馅料温度是否符合规定;

取样检验操作规程

取样检验操作规程 本程序适用于:

编辑: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

A0 1. 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的取样规程,使取样具代表性,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度,特制定本规 程。 2.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待检原料、包材、内料、中间产成品、成品、生产用水取样检测。 3. 权责 本规程由品管部制定、督导,各相关责任人员具体执行。 4. 定义 内料:指膏霜乳化或面膜制作完成后未灌装前的膏霜料体或面膜液。 中间产成品:指已灌装好待外包的产品,即对应原“部品”。 成品:指已经外包完成,可以出厂销售的产品。 5. 内容与要求 5.1原料取样检测,具体见《原料检测指导书》、《原料检验内控标准》; 5.2包材取样检测,具体见《包装材料的抽样规则》、《包材检验内控标准》; 5.3内料报检及取样 5.3.1内料报检 531.1膏霜水剂乳液类内料报检:内料配制完成,出锅前乳化操作人员需取样对料体的外观、状态、气味、色泽进行对版,自检,不具备条件检测的项目可以通过化验员协助检测,如离心、PH合格 后卸料装桶,由乳化人员于生产的当天按要求填写《报检单》向品管部报检。同时于料桶上贴标签 注明产品名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总重量、本桶重量等相关信息,放置于静置间待检区。 5.3.1.2面膜、眼膜类内料报检:内料制作完成,灌装前制作操作员取样核对料体的外观、状态、气味、 色泽,无异常后,通知现场QA取样; 5.3.2取样 5.3.2.1 取样工具准备

已消毒的250ml锥形瓶及取样勺、洁净500ml烧杯、酒精喷壶、标签、笔、- 次性消毒手套、洁 净密封袋。 5.3.2.2 取样操作及检验

精品咖啡豆烘焙度与口感关系

精品咖啡豆烘焙度与口感关系 咖啡,总是给人一种又黑又苦的刻板印象,但是其实它就像是水果一样,有酸也有甜。浅烘焙的庄园级精品咖啡在风味上的多样性和变化,跟红酒相比起来可是一点也不逊色,你可以在一杯好咖啡裡面可以感受到丰富的果香、花香、甜香,试过后绝对会逐渐喜欢上这样的绝妙滋味。 我们所用来冲煮咖啡的咖啡豆,其实是藏在鲜红咖啡浆果裡面的种子,成熟的果肉吃起来有点像是皮比较薄的葡萄,甜度很高。当农人将它从树上摘採下来之后,必须得经过去除果肉、发酵、水洗或日晒处理等过程,再加以干燥之后才是所谓的咖啡生豆。新鲜的时候呈现出青绿色的咖啡生豆并不能直接食用,而是必须在机器里经过高温烘焙脱除水份,才是一般常见到的咖啡豆。 咖啡生豆在高温烘焙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水分,颜色由青绿转为棕褐色,而这时产生的梅纳化学反应则会制造出芳香物质、油脂、焦糖化。像是爆米花一样,咖啡豆在烘焙的过程中会产生两次细胞壁爆裂的现象,第一次约在190℃,第二次爆裂则是约在215℃,整个体积会随着爆裂而增大,但是内含的有机酸则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消失。若温度继续上升至220℃以上时,糖份会逐渐被碳化,酸味完全消失,苦味产生。 在知道咖啡豆烘焙原理之后,再来分辨烘焙程度就很简单,可以从下列几项来判断: 外观:浅烘焙-表面皱纹多,深烘焙-表面光滑。 颜色:浅烘焙-颜色浅,深烘焙-颜色深。 味道:浅烘焙-酸甜香,深烘焙-焦苦香。 保存:浅烘焙-出油速度慢,深烘焙-出油速度快。 目前一般自家烘焙咖啡业者所普遍认为的浅烘焙咖啡,大约是在第一次爆裂~第一次爆裂停止这个区间,也就是俗称肉桂色烘焙(Cinnamon Roast)。这样的烘焙方法,能够保留较多原本咖啡所具有的风味,像是酸质、香气、甜味等令人愉悦的味道,所以在国际性的咖啡杯测也是採用类似的烘焙程度。 烘焙咖啡豆不是变魔术,生豆裡面原本没有的东西,无法靠烘焙把它变出来。以往受到贸易商导向的影响,除了牙买加蓝山、夏威夷可纳之外,平价的商业用生豆充斥在市面上,咖啡烘焙师们较少能接触到高品质的咖啡生豆,所以烘焙手法都是以去除瑕疵为主要方向。相较之下,现在的自家烘焙业者们就相当幸福,与国际同步的优质咖啡生豆获得容易,烘焙手法转为保有原本的好味道,让不同产地的辨识度提高。 因为这样的浅焙概念,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咖啡馆都提供这样的产品,消费者的接受度也日渐升高。 更多进口咖啡豆信息请关注中国进口咖啡豆交易网.

工序检验规程

1目的 通过规定工序的检查方法,各工段特别是关键工段的检查要点,使现场品质控制检查有针对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定义 现场品控应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几大因素,通常概括为:“人、机、料、法、环” 进行检查,五大因素的定义如下: 工序:生产和检验的各个具体的阶段 3职责 3.1对车间接收和正在使用的原辅料进行检查; 3.2对现场“ 4M1E进行检查; 3.3不合格品处理的监控; 3.4记录、采集有关质量的原始信息并进行分析; 3.5自主学习,并对车间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 3.6对各班组/工段的质量业绩进行评价; 3.7为质量改进提供合理化建议; 3.8半成品、成品的检验。 4检查要求 4.1知识准备:检查人员应熟悉本公司所使用的各种原料、辅助材料、成品、半成品的特

性,了解设备的相关知识。掌握关键质量控制点(CQP及关键危害控制点(CCP的控制监督办法,熟悉国家及企业的相关制度、规范、规程、标准等,掌握内部审核方法。(这些文件是品管人员进行质量监督检查的依据,见5 相关文件)。 4.2 检查要求: 4.2.1独立公正:现场品管人员本着为企业服务、对消费者负责的原则,独立、公 正地对现场进行管理; 4.2.2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有关法规、企业卫生质量安全及其他制度;在检查过程 中,按共同认可的标准执行检查; 4.2.3沟通协作:工作中应加强与各班组长、主任、服务组、及上级的沟通、与本 科室员工协同合作。 4.2.4预防为主:检查以预防问题发生为原则,针对检查发现的不合格情况,视情 节,给予责任人口头、书面整改意见或处以罚款。 4.2.5循序渐进:工作保持连续渐进性,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如当发生产品质量不 稳定,应进行质量调查与分析,持续追踪。 4.2.6数据确凿:多提供准确数字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3.1 文档与报告 以下方面应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a)工作日志 b)卫生检查记录 c)质量检查结果 d)整改单(或报告)、罚款单必要时,建立电子文档,便于传递。 5 检查方法 总体原则:现场品质控制人员,进行巡视检查,对所管辖的每个区域都应监控到位,根据 日常工作中经验、数据或近期市场/ 消费者/实验室的反馈信息或投诉信息,掌握控制重 点。卫生检查、冷链检查是常规工作。特殊产品实行百分之百检验,成品出炉应每架车 检, 检查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5.1询问:通过询问,了解对本岗位质量要求的掌握程度; 5.2首件确认:灌肠等工序,采取“首件确认” ; 5.3抽样检验:对于产品检验,实行自检、互检及品控员抽样检查相结合; 5.4产品品样:适用于成品的品尝判断; 5.5记录检查:记录是表明工作完成、结果,需满足认证的要求; 5.6现场观察:观察操作是否规范; 5.7现场测量:如环境温度、馅料温度是否符合规定; 5.8产品试验:如包装,检查是否有假封现象; 5.9抽样送检:比如,对成品抽样,送化验室检验。 5.10检查流程 5.1.1检查准备 a)工作前到“计划室”领取当日派工单,

咖啡豆加工合同

咖啡豆加工合同 篇一:烘焙咖啡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烘焙咖啡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烘焙咖啡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烘焙咖啡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拟建的烘焙咖啡豆项目的市场需求、技术方案、资金计划、财务效果、社会影响、投资风险等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并提交给发改委、证监会、银行或其它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上报文件。 【报告类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用途】政府立项、申请土地、银行贷款、上市募投等 【交付时间】320个工作日,特殊要求另行约定 【收费标准】需根据项目投资额大小、工程咨询资质级别等多种因素进行核算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格式】PDF版+WORD版+纸介版 【资料来源】/Feasib/9/2778195.html 根据项目单位的实际使用需要,《烘焙咖啡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侧重,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途: 一、用于报政府/发改委立项、批地 此类报告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家其它相关

规定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国家或地方发改委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 此类报告难度相对较低,编制周期短,一般13周;报告要求具有工程咨询资质(分甲、乙、丙三个等级)的单位进行编写,绝大多数可行性研究报告都属于此类用途的报告。 二、用于向银行申请贷款 商业银行或者政策性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贷款额度较大的项目,银行通常会组织专家评审,以确定项目是否能够放贷。 千讯咨询《烘焙咖啡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页 贷款用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提供更为详细准确的市场分析(通常需要权威数据或者一手调查数据)、更为详实准确的建设方案、合理的工艺(说明该工艺的优势以及选择该工艺的原因)、详细的设备明细、潜在客户群体(如果能有采购合同或者战略合作协议就更好)、详实的财务数据、项目的主要风险(银行非常重视)。此类报告一般撰写周期24周,需要去项目所在地进行考察。 三、用于上市募投 上市募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委托经验丰富的咨询机构编写,最好具备上市和工程咨询复合知识,因为募投可研不仅需要严格的工程技术论证,更需要专业的行业分析、市场数据和财务测算。国内传统的工程咨询机构往往在工程技术领域具备优势,而大多数市场

咖啡豆烘焙的八个阶段

咖啡豆烘焙的八个阶段 斯塔的杂货店 专业咖啡的烘焙方式通常分为下例八个阶段。 1、极浅烘焙(LIGHTRoast): 烘焙程度;极浅度烘焙,又名浅烘焙。 所有烘焙阶段中最浅的烘焙度,咖啡豆的表面呈淡淡的肉桂色,其口味和香味均不足,此状态几乎不能饮用。一般用在检验上,很少用来品尝。 2、浅烘焙(CINNAMONRoast): 烘焙程度;浅度烘焙,又名肉桂烘焙。 一般的烘焙度,外观上呈现肉桂色,臭青味已除,香味尚可,酸度强,为美式咖啡常采用的一种烘焙程度。 3、微中烘焙(MEDIUMRoast): 烘焙程度;中度烘焙,又名微中烘焙。 中度的烘焙火候和浅烘焙同属美式的,除了酸味外,苦味亦出现了,口感不错。香度、酸度、醇度适中,常用于混合咖啡的烘焙。 4、中烘焙(HIGHRoast): 烘焙程度;中度微深烘焙,又名浓度烘焙。 属于中度微深烘焙,较微中烘焙度稍强,表面已出现少许浓茶色,苦味亦变强了。咖啡味道酸中带苦,香气及风味皆佳,最常为日本、中欧人士所喜爱。(蓝山咖啡) 5、中深烘焙(CITYRoast): 烘焙程度;中深度烘焙,又名城市烘焙。

最标准的烘焙度,苦味和酸味达到平衡,常被使用在法式咖啡。(巴西、哥伦比亚) 6、深烘焙(FULL-CITYRoast): 烘焙程度;微深度烘焙,又名深城市烘焙。 较中深烘焙度稍强,颜色变得相当深,苦味较酸味强,属于中南美式的烘焙法,极适用于调制各种冰咖啡。 7、极深烘焙(FrenchRoast): 烘焙程度;深度烘焙,又名法式烘焙。 又称法式或欧式烘焙,属于深度烘焙,色呈浓茶色带黑,酸味已感觉不出,在欧洲尤其以法国最为流行,因脂肪已渗透至表面,带有独特香味,很适合咖啡欧蕾,维也纳咖啡。 8、极深烘焙(ItalianRoast): 烘焙程度;极深度烘焙,又名意式烘焙。 又称意式烘焙,烘焙度在碳化之前,有焦糊味,主要流行于拉丁国家,适合快速咖啡及卡布基诺。多数使用在Espresso系列咖啡上。

咖啡教程:咖啡豆烘焙

咖啡豆烘焙 咖啡/李承俊/2015年11月24日 一、基础知识 1.咖啡树是茜草科植物,属于常绿灌木,高度通常在1.5-2米左右。 2.咖啡树的叶子呈椭圆形,颜色为深绿色。 3.咖啡花的颜色为白色,有淡淡的茉莉花香;北半球的花期在2-4月,约分成4次开花;花瓣一般是五瓣,也有六瓣或八瓣;咖啡花绽放时间很短,三天后便会全部谢去。

4.咖啡果自外到内由果皮、果肉(果胶)、银皮、胚(咖啡豆)构成。 二、咖啡生长环境 1.咖啡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适宜的温度为20℃左右;需要湿润温暖的气候和充足的光照,常年无霜冻;整年的降雨量必须达1500-2000毫米。 2.咖啡生长的海拔条件及适宜温度,详见下文所述。 ①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海拔600-2000米的高度,最好在1500米以上(海拔越高,咖啡的质量越好),温度则为15℃-24℃。 ②罗布斯塔(Robusta)咖啡:海平面和海拔约600米的任意高度,温度则为24℃-30℃。 3.最适合栽培咖啡的土壤是排水良好、含火山灰质的肥沃土壤。 三、咖啡种植与采摘 1.发芽:在播种后的约40-60天。 2.生长:发芽后约6个月,生长到50cm 左右。

3.开花:移植到农园后约3年。 4.结果:咖啡树长成后的6-10年内,其果实与樱桃较为相似,亦称“咖啡樱桃”。 5.采摘:通常采用选摘法和剥撸法进行采摘。 ①选摘法:不易损伤咖啡树,采摘后的咖啡豆品质较好,但速度慢,成本高。 ②剥撸法:指在咖啡成熟期,直接用手将咖啡豆从树枝上撸下来,而不分咖啡豆的大小、成熟的好坏等因素。因而容易损伤咖啡树,采摘后的咖啡豆品质较差,但速度快,成本低。

产品检验工艺规范

产品检验工艺规范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

1.范围 1.1主题内容 产品检验指用工具、仪器或其它分析方法检查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是否符合特定的技术标准、规格的工作过程。 对产品或工序过程中的实体,进行度量,测量,检查,和实验分析,并将结果与规定值进行比较和确定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1.2适用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产品检验过程。

2.引用文件 GB/T3177-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3.检验工艺规范的作用 3.1是检验操作的法规 检验工艺规范是指导检验人员实施检验操作的基本依据,如果说“工艺规程”对操作人员操作行为起着规范作用的话,那么“检验工艺规范”就是规范检验人员检验活动的文件。检验工艺规范就是实 施检验活动的法规。 3.2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检验是判定产品是否合格、能否放行的责任重大的把关活动,检验人员必须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被检产品。为了保证检验结果 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就非常有必要对检验活动作出“详细规定”,以便再次评价产品时,与前次评价的方法和结果达到一致。 3.3避免检验人员的随意性 随意性是检验的大敌。因检验人员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检验而 发生的误判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徇私情而弄虚作假。凡此种种,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可遵循的法规性文件———“检验工艺规范”造成的。 3.4是进行监督的依据 对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实施监督和客观评价是质量管理体系中 建立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检验人员应不折不扣地执行检验工 艺规范,就像操作工人应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一样。对操作工人实施

“工艺纪律检查”,同样,对检验人员也应实施“检验纪律检查”。而这种对检验员的监督、检查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就是检验工艺规范。

咖啡烘焙机的DIY新鲜出炉

咖啡烘焙机的DIY(一) 其实我是个很宅的人,羡慕着朋友们丰富多彩的经历,聆听着他们讲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越来越感觉自己很俗,除了宅还是宅。虽然标榜自己既喜欢喝茶也喜欢喝咖啡,也是号称比较懂茶和咖啡的人,但是我自己一直觉得:没有灵敏的感觉和嗅觉,没有细腻感情,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很难分辨出什么是好茶、什么是好咖啡?所谓的懂都是浮云。 咖啡喝过几种速溶的,感觉除了提神,也就剩下了咖啡的味道。那些三合一、多合一的咖啡,更增加了一些香精的艳和腻,总也没有体会到别人说的咖啡心情。随着入手咖啡研磨机、虹吸壶、滴漏壶、摩卡壶,自己逐渐步入了咖啡DIY的行列。随着摩卡壶咕嘟咕嘟的声音,满屋弥漫咖啡的香味,把咖啡缓缓注入杯中,抿上一小口齿唇留香,那种绵、苦、涩、香给人惊艳的感觉,内心深处体会到那份温暖,这也许就是咖啡心情吧。 也是在网上看到“咖啡自家烘焙全书–自己在家焙咖啡豆的理由”里面介绍的内容,忽然生出了自己烘焙咖啡豆强烈感觉,尤其是“怀旧感、阳台、以及烘豆时的烟雾”那章的内容,深深的触动了我,下决心自己制作一套传统的咖啡烘焙机。 一、未雨绸缪先设计

现在咖啡豆的烘焙有各种先进的设备、各种工艺、各种配比、加热曲线等,令人眼花缭乱。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传统的也就是最适合自己的,通过不断练习,一样能够烘焙出令自己满意的咖啡。 那么我要做烘焙机就要考虑三件事情:一是生咖啡豆的来源,这个可以从网上或者产地买到;二是热源,考虑过酒精灯、电烤箱、瓦斯炉、炭火等,原来有一个便携式红外线丁烷炉,热源问题解决;三是烘焙室,最早想做一个温控曲线直火/热风两用加热炉室,考虑到没有经验,决定做鼓式炉。这样,初步设计完成思路完成。 二、精挑细选选材料 烘焙室的选择:可供选择的包括封闭式不锈钢、网眼不锈钢、陶炉等多种,上网搜了烤笼、筷子筒、汤料筒、垃圾桶等等,感觉烤笼最简单,可是不想用直火的,而封闭筒又怕看不到咖啡豆颜色不好掌握,纠结中……...

产品抽样及检验规程

产品抽样及检验规程 凡公司购进的原材料或外购(协)件,必须通过公司专职质检员的验收。检验办法如下: 1、抽样办法 (1)产品数量在10件以下时,可采用全检。 (2)产品数量在100件以下时,可采用10%的比例抽检。 (3)产品数量在1000件以下时,可采用5%的比例抽检。 (4)具体抽检数量可由质检员根据实际或抽样检验,情况灵活掌握。 (5)对于抽样检验不合格时,可以加倍抽检。 (6)专职检验员的产品工序检验的抽样,可以采用本办法。 2、检验规程 (1)检验原材料或外购(协)件,必须有检验标准或检验依据,否则不能检验。 (2)检验必须严格按标准要求检验,对原材料的检验,可按国标或企业标准检验尺寸,以核对供方提供的材质书的办法检验材质,必要时可取样送检。 (3)对外购(协)件的检验,可按公司提供的加工图纸,选用适当的计量器具进行检验。 (4)抽检后,在《进货检验记录报告单》上签字,注明检验结

果。 (5)工序检验规程,可按外购(协)件的检验规程检验,检验后,在《产品(半成品)质量检验记录》上签字,标明检验结果和处置办法。 3、对于工艺过程中规定的关键工序,必须认真检验。对于整机产品组装工序为关键工序,必须认真检验。 4、本规程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年月日

洛氏硬度计安全操作规程 1、洛氏硬度计必须有专业人员操作,操作人员初次操作前必须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按说明书的要求安装调试好设备。 2、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缓冲器油缸中是否缺油,如果不满,应加满。定期对硬度计检查保养。 3、试件的厚度应不小于10倍压痕的深度,试件表面必须精细制作,应平整、光洁,表面不得有氧化皮、裂纹凹坑、油脂及明显的加工痕迹,应防止试件发生局部退火现象。 4、测试时,将被试零件擦干净放在试台上,应使试件与试如表面紧贴,然后旋转手轮使试件上升与压头接触,并继续旋转手轮三圈施加初实验力至指示器的小指针于红点处,大指针垂直向上指于标记B 与C处,其偏移不得超过±5个硬度值,否则应另选一个测试。 5、转动指示器刻度盘,使指针对准B与C处。 6、将操作手把向后推倒,施加施加总试验力,直至指针转动变慢到停止,保持时间约10秒,再将操作手把扳回,卸除主试验力。 7、施加总试验力时,应均匀、平稳,不得有冲击和震动。 8、按指示器的大指针所指的刻度读取硬度值。 9、转动手轮,降下试验台,试验完毕。 10、每个试件上的试验次数应不小于三次,记录每次读数,数据处理可采用三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硬度值。 11、使用本机配带的硬度块进行校准硬度时,硬度块严禁两面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