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题库】2020年福州大学计算机网络考研复试核心题库[综合题]

【考研题库】2020年福州大学计算机网络考研复试核心题库[综合题]

版权声明

本书根据最新复试要求并结合历年复试经验按照复试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该常考及重点复试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由于复试复习时间短,时间紧张建议直接背诵记忆,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特别说明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综合题

1.甲乙双方均采用后退N帧协议(GBN)进行持续的双向数据传输,且双方始终采用捎带确认,帧长均为1000B。和分别表示甲方和乙方发送的数据帧,其中:x是发送序号;y是确认序号(表示希望接收对方的下一帧序号);数据帧的发送序号和确认序号字段均为3比特。信道传输速率为,。下图给出了甲方发送数据帧和接收数据帧的两种场景,其中为初始时刻,此时甲方的发送和确认序号均为0,时刻甲方有足够多的数据待发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图(a),时刻到时刻期间,甲方可以断定乙方已正确接收的数据帧数是多少?正确接收的是哪几个帧(请用形式给出)?

(2)对于图(a),从时刻起,甲方在不出现超时且未收到乙方新的数据帧之前,最多还可以发送多少个数据帧?其中第一个帧和最后一个帧分别是哪个(请用形式给出)?

(3)对于图(b),从时刻起,甲方在不出现新的超时且未收到乙方新的数据帧之前,需要重发多少个数据帧?重发的第一个帧是哪个(请用形式给出)?

(4)甲方可以达到的最大信道利用率是多少?

【答案】(1)时刻到时刻期间,甲方可以断定乙方已正确接收了3个数据帧,分别是说明乙发送的数据帧确认号是3,即希望甲发送序号3的数据桢,说明乙已

经接收了序号为0-2的数据帧。

(2)从时刻起,甲方最多还可以发送5个数据帧,其中第一个帧是S5,2,最后一个数据帧是S1,2。发送序号3位,有8个序号。在GBN协议中,序号个数>=发送窗口+1,所以这里发送窗口最大为7,此时已发送了S3,0和S4,l,所以最多还可以发送5个帧。

(3)甲方需要重发3个数据帧,重发的第一个帧是S2,3。在GBN协议中,接收方发送了N帧后,检测出错,则需要发送出错帧及其之后的帧。S2,0超时,所以重发的第一帧是S2。已收到乙的R2帧,所以确认号应为3。

(4)甲方可以达到的最大信道利用率是:

U=发送数据的时间/从开始发送第一帧到收到第一个确认帧的时间

U是信道利用率,N是发送窗口的最大值,Td是发送一数据帧的时间,RTT是往返时间,Ta 是发送一确认帧的时间。这里采用捎带确认,。

2.试描述OSI参考模型中信息流动的过程。

【答案】发送进程有些数据要传给接收进程,它把数据交给了应用层,应用层协议实体在数据前面加上应用层报头,即应用层的协议控制信息,再把结果(即应用层PDU)交给表示层。表示层可能以各种方式对应用层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并且可能也要在数据前面加上一个协议控制信息,并把所得的结果(即表示层PDU)交给会话层。有一点在这里是很重要的,即表示层并不知道而且也不应该知道应用层交给它的数据中哪一部分是应用层PDU的头,哪一部分是真正的用户数据。

这一过程重复进行下去,亦即当数据通过源结点的各个网络层次时,每层的协议实体都给它加上控制信息,形成本层的PDU。n+1层PDU就是n层SDU。为了传送SDU,n层实体可能把SDU分成几段,每一段加上一个头之后作为一个独立的协议数据单元(PDU)送出。

数据单元抵达源结点的物理层之后,信息以物理信号的形式通过物理链路传输。数据单元通过物理线路到达网络中的第一个中转结点,在那里向上通过三个层次到了网络层后返回,接着又在第二条物理链路上被送往下一个中转结点。这个过程在网络中沿着信息传送路径反复进行,直到数据单元抵达目的结点。在接收机那里,当信息向上传递时,各种协议控制信息被一层一层地剥去,在一些层次上,还可能需要把在源发送方分段的数据重组成原来的数据再提交给相邻上层。最后数据到达接收进程。

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概念是,在通信的源和目的结点,虽然数据的实际传输方向是垂直的,但每一层在进行程序设计时都好像数据一直是水平传输的。例如,当发送方的传输层从会话层得到数据单元时,它加上一个传输层的头,形成TPDU,并把TPDU发送给接收方的传输层。然而,实际上发送方传输层是把数据单元交给本机内的网络层,但这一事实只是不重要的技术细节。如同一位说非通用语的外交官在联合国发言时,他认为自己是在向在座的其他外交官致辞。事实上,他仅是在向自己的翻译讲话,也许只有翻译能够明白他在讲什么内容,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和别的外交官交流,因为这仅仅是一个技术细节。

3.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试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答案】

4.主机A想下载文件,大致描述下载过程中主机和服务器的交互过程。

【答案】大致过程如下:

①建立一个TCP连接到服务器的21号端口,然后发送登录账号和密码。

②服务器返回登录成功信息后,主机A打开一个随机端口,并将该端口号发送给服务器。

③主机A发送读取文件命令,内容为get file,服务器使用20号端口建立一个TCP连接到主机A的随机打开的端口。

④服务器把文件内容通过第二个连接发送给主机A,传输完毕连接关闭。

5.PPP是以HDLC为基础的,HDLC使用位填充防止在有效载荷内偶尔出现的标志字节产生混淆。给出至少一个理由,说明PPP为什么使用字符填充来代替位填充。

【答案】PPP被明确地设计成是以软件形式实现的,而不像HDLC那样几乎总是以硬件形式实现。对于软件实现,完全用字节操作要比用单个位操作简单得多。此外,PPP被设计成跟调制解调器一道使用,而调制解调器是以1个字节为单元而不是以1个比特为单元接收和发送数据的。

6.某单位内部网络的工作站采用标准与交换机相连,并经由网关设备采用NAT技术共享同一公网IP地址接入互联网,问:

(1)连接交换机与工作站的传输介质是什么?介质需要做成直通线还是交叉线?最大长度限制是多少?

(2)交换机1与交换机2相距20米,是采用交换机堆叠方式还是交换机级联方式?

(3)在工作站D的网络配置中,网关地址是什么?

(4)若工作站D访问外部Web服务器,发往Internet的IP包经由(a)和(b)处时的源IP 地址分别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