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必要性

浅谈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必要性

浅谈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必要性

发表时间:2018-01-10T15:57:44.480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15期作者:梁赞强

[导读] 本文就对矿山环境恢复的治理方面进行了阐述。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矿山资源的开采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危害。现阶段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问题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矿山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案,健全有力的监管机制,在矿山资源开发的同时有效保护自然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本文就对矿山环境恢复的治理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必要性

前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更加值得深虑。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1.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在经济发展阶段,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我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物资匮乏,对于资源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只有利用开采的资源进行生产,才能够保证国家经济有良好的起步。但是在进行矿山开采的时候,人们往往注重经济效益和安全,忽略了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如今大部分矿山区域都有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问题,长此以往不加以治理,不仅会严重减缓国民经济发展,还会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持续恶化。据分析,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如下问题:

1.1中国的国土面积辽阔,但是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耕地种植粮食从而供给众多人口的正常生活。但目前,资源开发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在我国,很多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如尾矿、矸石等)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从而导致对土地的过量占用和对堆置场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根据一项统计调查显示,我国矿山资源在进行开发的时候所造成的土地破坏面积达到了十万平方公里,这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我国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工业生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在逐年递增,这也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而且由于过度开采,很多矿区甚至会出现地面塌陷的情况(煤矿最为显著),这对于土地资源的破坏是巨大的。如果在矿山开采的时候,我们不采取足够有效的措施,土地的恢复情况不容乐观,农田与矿山开采的矛盾也会越发尖锐。

1.2我国矿山开采历史比较短暂,技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开采效率低而且在进行矿山开采的时候,对于开采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也不够成熟,国家对于矿业开采废弃物排泄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纰漏,对于一些老旧矿山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废弃物处理方面。据分析,矿石、废渣等固体废物中含酸性、碱性、毒性、放射性或重金属等成份,通过地表水体径流、大气飘尘,污染周围的土地,水域和大气,给人体及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而且很多矿山开发集团在采矿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废水、废气)不经过处理直接进行排放,这对于环境及水资源的污染都是十分巨大的。

2.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矿业活动,特别是露天开采,大量破坏了植被和山坡土体,产生的废石、废渣等松散物极易促使矿山地区水土流失,引发系列的环境问题。

2.2由于环保意识的缺乏和矿山开采工作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矿山开采过程形成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而是将其随便堆积在不影响作业的空地上,使得固体废弃物大量占压矿山边缘土地,废弃物中的有害物随液体极速度下渗,污染土壤毁坏地表植被,并给居住于矿山周边的居民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2.3废水污染。采矿活动离不开大量的水源,当地表水不能满足其采矿需要时,就会大规模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由于采矿活动会深入地下,很容易破坏矿区地下水和矿山周边的浅层地表水。实验表明,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比如汞、铅、镉等重金属,这些有害物质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采矿过程中,部分矿区对废水并没有经过消毒、净化处理,而是直接将其排放,给下游的水源造成污染,给水流区域内的土壤植被造成严重破坏。

2.4采矿过程中会形成粉尘等多种废气,既给矿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使他们普遍患上严重程度不同的矽肺病,又污染矿山上空的大气。尤其在冬季,为了满足取暖需求,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被排入空气中,并经过物质运动作用向周边扩散,给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开矿作业,使得矿山周边的植被资源减少,民用建筑废弃,自然面貌景观遭受到极大破坏,严重破坏了矿山环境的完整性。

2.5由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不及时、不到位,使得更严重的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频发,给矿山地区的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损失。在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势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现状,解决其既存问题,促进矿山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3.矿山环境地质相关问题和特征

3.1矿山环境问题

矿山环境地质是否存在着问题与矿山是否是被合理开采和使用是密不可分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破坏生态环境。矿山开采区域地表植被破坏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最为常见;开采过程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矿山及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矿石、矿渣大面积地随意堆放会侵占大量的耕地面积,同时,一些矿区自身就会给环境造成破坏。

第二,带来地质灾害。常见灾害有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最危险之处在于它会带来很多的次生灾害,如房屋倒塌、道路沉陷、损坏农田等,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