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75.00 KB
- 文档页数:79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
赵翼:“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瓯北诗话》)二者实质都是创新。
第一节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一、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渊源:(一)远源:《诗经》“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
(二)近源:杜甫反映民生苦难的篇什:1、继承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时事、亲身见闻;2、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
明胡震亨引焦竑:“杜公往往要到真处、尽处,所以失之。
”“雅道大坏,由老杜启之也。
”(《唐音癸签》)。
二、元结、顾况、戴叔伦等表现和继承。
三、贞元元和间强烈回响。
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纷纷效仿,致力于通俗晓畅、指事明切的乐府诗的创作。
四、自觉学习民歌。
如张籍《白鼍鸣》、《云童行》、《春别曲》,王建《神树词》、《古谣》、《祝鹊》,白居易《竹枝》、《杨柳枝》、《何满子》等,平实浅易,自然明快,充满乡土市井气息;乐府诗受民歌影响大。
陈寅恪:“乐天之作新乐府,乃用毛诗,乐府古诗,及杜少陵诗之体制,改进当时民间之歌谣。
……实则乐天之作,乃以改良当日民间口头流行之俗曲为职志。
”(《元白诗笺证稿·新乐府》)上述几条反映此期诗人已形成通俗化自觉追求,而且自觉承传杜诗写实倾向。
五、中唐较早创作乐府诗—张籍、王建,时号“张王”(张王诗派)。
(一)张籍,字文昌,有《张司业集》。
1、性格更近白居易平易通脱。
韩愈称其“古淡”(《醉赠张秘书》),白居易称其讽谏之义:“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张籍古乐府》)2、乐府诗。
(1)有古题也有新题,取材和表现对象广泛。
最集中最深刻的是农民的生活和苦难,如《野老歌》不着意于讽谕而讽谕之义见是张籍乐府特色。
(2)选题不大,都是“俗人俗事”;但挖掘甚深,由一人一事一语见社会缩影。
如《牧童词》“牛牛食草莫相顾,官家截尔头上角!”《征妇怨》“夫死战场子在腹”表现战争造成的苦难《促促词》反映农妇的艰辛及其对远行丈夫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