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产房管理细则(超详细)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猪场怀孕舍管理制度一、前言猪场怀孕舍是繁殖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猪场生产效益的好坏。
因此,科学规范地管理怀孕舍,对提高猪场生产效益、保障猪只生产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怀孕舍建设、人员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对怀孕舍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怀孕舍建设1. 怀孕舍选址1.1 怀孕舍应选择在离产房较远处,便于管理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2 应选择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环境湿度适宜。
1.3 地势宜高,不易积水。
2. 怀孕舍区划2.1 怀孕舍应根据不同怀孕期的母猪进行分栏,避免混群养殖。
2.2 配备完备的饮水设施和饲料投放口,确保母猪充分的饮水和食物供给。
2.3 设立合适的休息区域,保障母猪的睡眠质量。
3. 环境设施3.1 圈舍内墙面应光滑,易清洁,避免病原菌滋生。
3.2 配备合适的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
3.3 控制环境温度,确保母猪的舒适度。
3.4 安装适量的照明设备,保证母猪的作息规律。
三、人员管理1. 培训要求1.1 所有参与怀孕舍管理的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合格,了解母猪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知识。
1.2 工作人员应具备基本的动物保健知识,能够及时发现猪只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 巡查管理2.1 定期对怀孕舍进行巡查,检查墙面、地面和设施是否完好。
2.2 注意观察母猪的饲食状态、体态变化和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饲养管理3.1 配饲员应根据母猪的怀孕期提供合适的饲料,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
3.2 确保母猪的饲水充足,保持水质清洁卫生。
3.3 定期清理猪舍,及时更换垫料和消毒,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四、疾病防控1. 注重疫病监测1.1 定期进行母猪的疫病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2 对怀孕舍进行消毒、防疫措施,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2. 强化检疫措施2.1 对新引进的母猪进行检疫隔离,确保疫情不传播。
2.2 定期进行母猪产前、产后检疫,提前预防疫病的发生。
3. 护理养护3.1 加强母猪的营养管理,提高母猪的免疫力。
猪场分娩舍管理规程一、分娩舍的岗位责任分娩舍的工作责任主要是使母猪安全、正常分娩,尽可能地减少哺乳仔猪的死亡,提高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促使母猪在下一个情期能正常发情、排卵。
二、分娩舍的日常工作1、喂食:分娩母猪三餐定时饲喂:早上7:30,下午4:30,晚上9:30。
尽可能使产后的母猪多吃料。
2、打扫卫生,清扫猪栏粪尿,清除残余旧饲料。
3、保温,通风换气以及供水系统的管理。
(1)仔猪出生后在保温区垫上木板,麻袋,并挂置保温灯。
(2)观察猪只对环境的反应,保证通风换气系统正常运作,舍内保持空气清新,避免贼风。
做好防湿工作,保持舍内清洁干燥,产后母猪栏一般情况下不要冲洗。
4、每周按要求填写分娩、断奶、死亡以及猪群变动报告单。
5、分娩舍每周工作管理规程如下:星期一:1、日常工作。
2、全面清洁卫生,冲洗母猪,清理各种杂物。
做好消毒准备。
3、将断奶母猪清洗消毒并驱虫后调入配种怀孕舍。
星期二:1、日常工作。
2、检查更换消毒液、冲洗猪身、栏舍和地板,做好常规消毒。
3、清点哺乳仔猪存栏数,观察断奶仔猪的反应。
星期三:1、日常工作。
2、协助防疫员做好疫苗注射工作。
星期四:1、日常工作。
2、做好舍内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星期五:1、日常工作。
2、将断奶猪移入保育舍,对分娩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星期六:1、整理好生产报表,并上交组办公室,做好下周工作计划。
2、日常工作,接临产母猪入分娩舍产栏(上周五空栏消毒之产床)。
星期日:机动安排。
二、分娩舍的管理技术要点(一)分娩舍的几个特点。
1.有仔猪怕冻与母猪怕热以及通风与保温两个突出的矛盾。
2.母猪处于分娩与恢复体况的阶段。
3.初生仔猪的神经系统发育相对较好,但生理功能不成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仔猪出生时是无菌的,无抵抗传染病的抗体。
(2)新生仔猪调节体温功能发育不全,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其脂肪储备不能作为代谢的来源,至一周后,才开始适应环境的变化。
(3)缺乏先天性免疫力。
一、总则为加强猪场产房安全管理,确保母猪和仔猪的健康与安全,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猪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猪场产房安全管理小组,由场长担任组长,生产部经理、兽医、技术人员等担任成员。
2. 产房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产房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定期检查、考核和整改安全隐患。
三、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产房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产房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前,需穿戴清洁工作服、工作帽、手套等防护用品。
(3)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自离岗、脱岗。
2. 设备管理(1)产房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
(3)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修。
3. 环境管理(1)产房环境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温度和湿度适宜。
(2)定期对产房进行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
(3)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产房,防止交叉感染。
4. 母猪和仔猪管理(1)产房内母猪和仔猪应分批次饲养,避免疾病传播。
(2)加强对母猪和仔猪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防疫、消毒制度,确保母猪和仔猪健康。
5. 应急处理(1)发生火灾、停电等突发事件时,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2)发生母猪和仔猪疾病时,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3)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奖惩措施1. 对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员工,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或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由猪场产房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猪场产房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猪场产房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母猪和仔猪的健康成长,为猪场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总则为保障猪场分娩舍安全生产,确保分娩猪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猪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猪场经理为分娩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领导分娩舍安全生产工作。
2. 分娩舍主任为分娩舍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分娩舍安全生产的具体实施。
3. 各岗位工作人员为分娩舍安全生产的直接执行者,应严格遵守本制度。
三、安全管理制度1. 分娩舍安全生产培训(1)对分娩舍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分娩舍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对破损、老化、故障的设施设备及时维修或更换。
(3)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 人员安全操作规范(1)工作人员进入分娩舍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帽子等。
(2)禁止在分娩舍内吸烟、饮酒、吃零食等。
(3)操作设备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
4. 传染病防控(1)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防止疫病传播。
(2)定期对分娩舍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3)对疑似患病猪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5. 交通安全(1)分娩舍门口设置交通安全警示标志。
(2)车辆进出分娩舍必须减速慢行,注意避让行人。
(3)严禁车辆在分娩舍内逆向行驶。
6. 应急预案(1)制定分娩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奖惩措施1.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事故的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猪场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猪场安全生产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猪产房内猪只的健康生长,提高繁殖效率,保障养殖场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养殖场猪产房的所有工作人员。
第三条猪产房日常工作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四条猪产房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2. 掌握基本的兽医知识和技能;3. 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4. 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第五条猪产房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 严格执行猪只饲养管理规程,确保猪只生长环境舒适、安全;2. 观察猪只的生长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兽医;3. 定期进行猪只的健康检查,做好防疫工作;4. 负责猪只的接产、护理和产后恢复;5. 保持猪产房内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6. 做好猪只生长记录,为养殖场提供数据支持。
第六条猪产房工作人员应参加定期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第三章猪只饲养管理第七条猪只饲养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适时分群,合理配置猪只;2. 保障猪只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饲料;3. 保持猪舍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4. 避免猪只拥挤、打架,减少应激反应;5. 定期进行猪只驱虫、疫苗接种等防疫工作。
第八条猪只饲养管理具体要求:1. 猪只进入猪产房前,应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病无伤;2. 根据猪只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3. 定时定量喂食,保证猪只营养充足;4. 定期检查猪只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饲养方案;5. 观察猪只排泄物,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6. 定期对猪只进行驱虫、疫苗接种等防疫工作。
第四章猪只接产与护理第九条猪只接产与护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保持猪只接产环境安静、舒适;2. 观察猪只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3. 做好接产工作,确保母仔安全;4. 产后护理,促进母猪恢复和仔猪生长发育。
第十条猪只接产与护理具体要求:1. 接产前,对母猪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病无伤;2. 观察母猪生产过程,及时发现难产、胎儿窒息等情况;3. 做好接产工作,确保母仔安全;4. 产后及时清理仔猪口鼻内的粘液,确保呼吸畅通;5. 母猪产后,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饮水,促进恢复;6. 观察仔猪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处理疾病。
标准养猪场分娩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工作目标1、按计划完成母猪分娩产仔任务。
2、哺乳期成活率95%以上。
3、仔猪3周龄断奶平均体重不少于6.0公斤,4周龄断奶平均体重不少于7.5公斤.二.工作内容1、产房彻底冲洗消毒,做好接收临产母猪的一切准备。
2、从妊娠舍接收临产母猪,并按预产期顺序在产房定位。
3、给母猪、仔猪提供新鲜清洁的饮水,定期检查饮水器,保证饮水。
4、提供新鲜清洁的饲料,仔猪5-7日龄开始补料,坚决不用发霉变质饲料,及时清理料槽内剩余饲料。
5、保证仔猪有一个温暖、干燥、无风的环境。
调整保温设施,保证舍内温度达到要求;及时调整保温灯,创造保温箱内合适的小气候;注意天气变化,防止贼风侵入;尽可能减少冲洗次数和冲洗用水量,降低室内湿度;注意门窗的开、关,采用适当的通风措施。
6、维持产房内防疫制度。
尽可能减少人员出入,做到人员定舍定岗;每个单元执行全进全出制;定期消毒;及时处理每天的垃圾、胎衣、死胎、木乃伊、病死仔猪;及时治疗病猪;保证各单元门口消毒盆、池的消毒药有效浓度;按《免疫程序》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工作。
7、作好母猪和仔猪治疗工作。
每天仔细观察猪群,发现病猪,及时治疗;对腹泻的仔猪,发现一头,治疗一窝,并追踪治疗;做好病志记录。
8、完成打耳号、剪牙、断尾、补铁、去势工作。
对仔猪进行适当的调整(过哺),过哺要在吃过初乳36~48小时进行。
同时做好寄养记录。
9、执行每周的断奶程序。
平均3-4周龄断奶,根据哺乳成绩和体况、年龄评价每批断奶母猪,分别转入配种区或淘汰;断奶前要对母猪、仔猪注射猪瘟、链球菌等疫苗。
10、及时检查维修饮水器、产栏、保温箱等有关设备。
11、准确、及时做好各种记录,及时上报日报表、周报表。
三.工作日程7:30~8:30 母猪,仔猪喂饲8:30~9:30 治疗、打耳号、剪牙、断尾、补铁等工作9:3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14:30~16:0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16:00~17:00 治疗、报表17:00~17:30 母猪、仔猪喂饲四.操作规程(一)产前准备1、空栏彻底清洗,检修产房设备,之后用消毒药连续消毒两次,晾干后备用。
母猪产后产房管理制度一、引言母猪是生产仔猪的重要动物, 在生产后的产房管理对母猪健康和仔猪的生存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立并执行一套科学合理的母猪产后产房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母猪的产仔能力,改善仔猪的生长环境及促进生猪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产房的设计1. 空间布局:产房的空间应该足够宽敞,保证母猪在产房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产房的地面应该保持干燥和清洁,以防止细菌感染。
2. 温度控制:产房内应该安装恒温设备,保持适宜的温度。
特别是在冬季,应该保持恒温在20-25摄氏度。
3. 采光通风:产房内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有利于母猪和仔猪的生长。
应该安装通风设备,定期检查和清洁通风口和窗户。
4. 分娩栏:分娩栏应该设计成舒适、保暖、干燥的环境,以促进母猪顺利分娩。
5. 饮水设施:产房内应该安装便利的饮水设施,保证母猪在分娩后及时饮水。
6. 饲料设施:产房内应该安装适宜的饲料设施,保证母猪分娩后能够及时进食。
三、母猪分娩管理1. 分娩检查:母猪进入分娩期前,应该对母猪进行检查,确保母猪身体健康、营养充足;如发现母猪疾病或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处理。
2. 分娩监控:在分娩过程中,应该对母猪进行监控,确保分娩过程顺利进行;如发现分娩困难,应该及时处理。
3. 产仔救护:在分娩后,应该观察母猪和仔猪的情况,如发现仔猪有问题,应该及时处理,保证仔猪的生存率。
四、产后护理管理1. 产后清洁:对母猪产后的分娩栏进行清洁,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
2. 饮食管理:产后的母猪应该提供适宜的饲料,保证母猪产后的身体恢复和分泌乳汁。
3. 疾病防治:对产后的母猪进行疾病防治,防止母猪感染疾病;如有疾病发生,应该及时处理。
4. 分娩后观察:在产后应该对母猪和仔猪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处理,保证母猪和仔猪的健康。
五、养猪员的管理1. 培训:所有的养猪员工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母猪产后产房管理制度并能正确执行。
2. 熟练技能:养猪员工应该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处理母猪产后产房的各项工作。
规模化养猪场产房的管理细节规模化养猪场产房是猪场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产房的管理细节直接关系到猪群的健康和繁殖效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房的管理细节。
1. 产房的建设:产房的建设应考虑猪群的数量和繁殖规模,以确保空间充足且合理。
建房材料要环保,保证猪群的健康。
同时,产房内的温湿度和通风要求也要合理控制,以提供一个适宜的生产环境。
2. 温度管理:温度是影响猪群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房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特别是冬季气温较低时,可以采用电热器或热灯等加热设备来维持温度。
而夏季气温较高时,要确保通风良好,通过调整产房内的通风设施来促进空气流通。
3. 照明管理:适当的照明可以提高猪群的繁殖效益。
在产房内安装适宜的照明设备,保证照明强度和光照时间符合猪群的需求,例如在母猪怀孕期和分娩期适当延长照明时间,可以促进其发情和繁殖效率。
4. 饲养管理:产房内的饲养管理是确保猪群健康和繁殖效益的关键。
要有规律的饲喂时间和饲喂量,以满足猪群的营养需求。
饲喂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防止发霉和变质。
同时,要监测猪群的饮水量和水质,保证水源的清洁和无污染。
5. 疫病防控:产房内的疫病防控工作是确保猪群健康的重要措施。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猪群的免疫力。
产房内要保持卫生清洁,及时清理猪群的粪便和废料,避免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如果发现猪群出现疾病症状,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6. 分娩管理:分娩期是猪群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
产房内要提供舒适的分娩环境,如垫好干净的麦草或稻草作为分娩床,以提供舒适的躺卧环境。
产房内还要安装分娩监控设备,及时监测母猪的分娩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
7. 数据管理:产房内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记录猪群的繁殖数据和生产数据。
包括母猪的发情情况、怀孕情况、分娩情况、断奶情况等重要数据,便于繁殖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8. 员工培训:必备了解猪群生理和行为特征,掌握繁殖管理、怀孕、分娩等技术要领的工作人员。
一、目的为确保猪场分娩舍生产安全,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猪场生产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猪场分娩舍所有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
三、职责分工1. 猪场分娩舍主管:负责分娩舍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2. 分娩舍工作人员:负责分娩舍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猪场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四、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猪场分娩舍主管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 安全设施与器材(1)分娩舍内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更换。
(2)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线路安全,防止漏电事故发生。
(3)分娩舍内应配备防滑、防摔、防刺等安全防护设施。
3. 安全操作规程(1)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更改。
(2)禁止酒后、疲劳、带病上岗。
(3)操作机械设备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确保人身安全。
4. 事故报告与处理(1)发生安全事故时,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作业,保护现场,并向主管报告。
(2)主管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并向上级领导汇报。
(3)事故处理后,应查明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疫情防控(1)分娩舍内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疫情传播。
(2)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防疫措施,不得擅自接触病猪。
五、监督检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分娩舍安全生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猪场分娩舍主管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到位。
六、奖惩措施1.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个人和集体进行严肃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猪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总则为了规范猪产房的管理工作,提高猪只繁殖效率,确保猪只健康,降低养殖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猪产房工作职责1. 猪产房主管:负责猪产房的整体管理工作,包括人员安排、设备维护、环境卫生、繁殖记录等。
2. 技术员:负责猪只接产、护理、疫苗接种、疾病防治等工作。
3. 工作人员:负责猪产房的日常清洁、消毒、喂料、饮水等工作。
三、猪产房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猪产房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2)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时到岗,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3)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护猪只,不得虐待、打骂。
2. 设备管理(1)猪产房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设备损坏。
(3)设备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设备维修、更换等情况。
3. 猪只管理(1)猪只进场前应进行健康检查,确保猪只无病、无伤。
(2)猪只接产过程中,技术员应密切关注产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猪只出生后,应立即进行剪脐、消毒、称重等操作。
(4)猪只生长发育期间,应按照饲养标准进行饲养管理,确保猪只健康。
4. 环境卫生管理(1)猪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定期进行消毒。
(2)工作人员应定期清理猪舍,清除粪便、杂物等。
(3)猪舍内不得有积水、异味,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5. 药品管理(1)猪产房药品应按照规定存放,专人负责管理。
(2)药品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剂量、用法使用。
(3)药品使用记录应详细记录药品名称、剂量、用法、使用时间等。
6. 繁殖记录管理(1)猪产房应建立完善的繁殖记录制度,包括猪只品种、繁殖日期、产仔数、死胎数等。
(2)繁殖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便于查询和分析。
(3)繁殖记录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
四、奖惩制度1. 对工作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猪只死亡、疾病传播等后果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降职等处分。
猪场产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猪场产房管理,保障猪群健康,提高猪肉生产效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猪场产房的管理工作,包括猪舍环境、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仔猪保育等内容。
第三条猪场产房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确保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第四条猪场产房应依据本制度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和管理方案,确保全程可控。
第五条猪场产房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猪场产房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事故处理能力,确保处理突发状况和意外事件时的快速反应。
第七条猪场产房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猪场生产的相关规定。
第二章产房环境管理第八条产房环境应保持清洁干净,无异味,对猪舍进行定期彻底清洁和消毒。
第九条猪舍内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确保猪群的舒适度和健康生长。
第十条猪舍内的通风换气设备应保持畅通,确保空气流通,防止猪舍内空气污染。
第十一条产房内应设置合理的温度控制设备,确保猪群在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求。
第十二条产房内的水源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保证饮水的质量。
第十三条产房内的照明设备应保持亮度适宜,确保猪群正常的日常活动。
第十四条产房内应设置合理的栏位和分隔设施,确保猪群充分休息和活动。
第三章饲养管理第十五条猪场产房应根据猪群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
第十六条产房内的猪群应按照品种、体重、生长阶段等因素进行分类饲养,确保饲养效益。
第十七条产房内的饲料应保持质量稳定,定期检测饲料的质量,避免因饲料问题导致猪群生长不良或者疾病。
第十八条产房内的饲料应按时按量供给,确保猪群的饲养需求得到满足。
第十九条产房内的猪群应定期进行体重测定和生长监测,确保猪群的生长情况正常。
第二十条产房内的饮水设施应保持畅通,定期清洗和消毒,确保猪群的饮水需求。
第四章疫病防控第二十一条产房内的猪群应定期接种疫苗,建立健全的免疫程序,确保猪群的健康。
养猪场产房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养猪场的正常生产秩序,提高养猪效益,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保障猪只健康成长,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养猪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养猪场产房区域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产房建设、清洁卫生、猪只饲养、疾病防控等内容。
第三条:养猪场产房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法合规生产,确保生产安全和猪只健康。
第四条:养猪场产房管理应坚持“科学养猪、健康养猪、规范养猪”的原则,提高养猪技术水平,提高养猪质量。
第五条:养猪场产房管理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确保人员能够胜任各项工作。
第六条:对于违反本规章的行为,将依据公司规定进行相应处罚,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产房建设及管理第七条:养猪场产房应设置相应的标志牌,包括猪只的饲养数量、饲养期限、免疫注射情况等。
第八条:养猪场产房应具备防污染、保温、通风、排尿排粪等功能。
产房布局应合理,通风良好,确保猪只的健康生长。
第九条:产房内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卫生整洁。
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污物,避免积淀感染疾病。
第十条:产房内的饮水器、饲料槽等设施应定期清洗、消毒,并保持畅通。
每日检查设施的使用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设施。
第十一条:产房内应设置监控摄像头,保障猪只生长过程的透明化和监控。
定期查看监控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第三章猪只饲养及管理第十二条:猪只的饲养应根据猪只的品种、大小、年龄等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保障猪只的健康成长。
第十三条:猪只的饲养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分类饲养,合理搭配饲料,确保猪只的营养需求。
第十四条:猪只的饲养过程中应定期测量体重、体温,检查皮肤、毛色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第十五条:猪只的饲养应注意防止疫病的传播,定期接种疫苗,保证猪只的健康。
第十六条:猪只的饲养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高温、潮湿等情况,确保猪只的舒适性。
一、目的为提高猪场产房母猪和仔猪的成活率,确保母猪奶水充足,促进仔猪生长发育,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猪场产房内所有母猪和仔猪的饲喂管理工作。
三、职责1. 产房饲养员:负责产房内母猪和仔猪的日常饲喂、观察和记录。
2. 产房主管:负责监督产房饲养员的工作,确保饲喂管理工作到位。
3. 兽医:负责母猪和仔猪的健康检查,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
四、管理制度1. 母猪饲喂管理(1)产前1周,将母猪赶入消毒好的产房,适应产房和饲料。
(2)临产前2天,减少母猪饲料量,有利于母猪顺利分娩和减少乳房炎发生。
(3)分娩后,根据母猪采食量逐渐增加饲料,保持充足的营养供应。
(4)使用高蛋白、高消化率、高适口性的全价饲料,保证母猪奶水充足。
(5)泌乳母猪的饲喂量应控制在每天5-6公斤,并根据母猪体重和采食情况进行调整。
2. 仔猪饲喂管理(1)分娩后12小时内,让仔猪吃足初乳,提高仔猪成活率。
(2)从出生第5天开始,训练仔猪吃料,提供优质的乳猪料。
(3)要求每头仔猪在断奶前吃进0.6公斤以上的乳猪料。
(4)提供充足的饮水,保持仔猪饮水充足。
(5)在仔猪出生后3天注射铁针剂1毫升~1.5毫升(最好含硒铁剂),防止仔猪贫血。
(6)在缺硒地区,出生后1周注射维生素E-硒针剂,防止仔猪猝死和拉稀死亡。
3. 产房环境卫生管理(1)产房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定期消毒。
(2)产床、料槽、水槽等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3)及时清理粪便,保持产房环境卫生。
4. 观察与记录(1)饲养员每天观察母猪和仔猪的健康状况,记录异常情况。
(2)兽医定期对母猪和仔猪进行健康检查,记录检查结果。
五、奖惩措施1. 对认真履行职责、工作表现突出的饲养员给予奖励。
2. 对违反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饲养员进行处罚。
3. 对兽医在疾病防治、健康检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猪场生产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猪场产房饲喂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猪场母猪和仔猪的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母猪产房管理制度范文母猪产房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母猪的产房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有效的产房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生产效益,确保母猪的健康和幼猪的存活率。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母猪产房管理制度,以提高养猪场的养殖效益。
二、产房环境准备1. 场地选择(1)选择相对安静、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场地建设产房。
(2)场地周围应远离生产噪音和污染源,以确保母猪产房的环境质量。
2. 产房设计(1)产房面积应根据母猪数量合理规划,确保母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合理设置圈舍分隔,以确保母猪和幼猪的安全,并方便管理和观察。
(3)保证产房明亮,产房内的灯光应均匀、柔和,以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
(4)保证产房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通,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3. 辅助设施准备(1)安装自动喂食器和饮水器,以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
(2)安装适当的环境控制设备,如温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和通风设备,以确保产房的温度和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三、产房管理细则1. 猪只选配(1)按照猪只品种和年龄进行合理的配种,确保猪只的优良品质和繁殖能力。
(2)选用健康、无疫病的猪只进行配种,以确保幼猪的健康和免疫力。
2. 预产期管理(1)根据母猪的生理周期和配种时间,预估出预产期,并进行相应的管理。
(2)在预产期前的一周,给予母猪适当的营养饲料,增加体力和免疫力。
(3)对即将产房的母猪进行隔离,在产房内提供舒适的温度和湿度,以减轻母猪的压力。
3. 分娩管理(1)为母猪提供舒适的产床,保持产床的干燥和清洁,以防止感染和腐败。
(2)为即将分娩的母猪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以补充体力和水分。
(3)定期观察分娩过程,确保母猪顺利分娩,及时处理并护理分娩出的幼猪。
4. 产褥期管理(1)对产褥期的母猪进行适当的饲养和护理,以促进产后恢复。
(2)定期观察母猪的乳房情况,确保乳房的正常发育和母猪的泌乳量。
(3)对幼猪进行定期体温测量和体重测量,确保幼猪的健康和成长。
一、目的为确保猪场产房内猪只的健康,预防疾病传播,提高猪只成活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猪场产房内所有工作人员、猪只及其相关设施。
三、卫生管理要求1. 人员卫生(1)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前,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鞋,洗手消毒,确保自身卫生。
(2)工作人员不得携带任何非生产用品进入产房。
(3)工作人员不得在产房内吸烟、吃零食、乱扔垃圾。
2. 猪只卫生(1)猪只进入产房前,应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疾病、无寄生虫。
(2)产房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确保猪只健康生长。
(3)产房内猪只粪便及时清理,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3. 环境卫生(1)产房内地面、墙壁、屋顶等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产房内空气应保持流通,定期进行换气。
(3)产房内垃圾应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4. 设施卫生(1)产床、围栏等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分娩助产工具、器械等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消毒。
(3)饲料、饮水等物资应保持清洁,防止污染。
四、卫生管理制度执行1. 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猪场产房内卫生管理工作的落实。
2. 定期对产房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职等处罚。
4.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卫生意识。
五、附则1. 本制度由猪场生产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猪场产房卫生管理制度,旨在为猪只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提高猪只成活率,为猪场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产房预防及控制仔猪拉稀办法
1.产房卫生
进猪前将走道,下水道及产床冲洗干净,用安灭杀消毒,空拦三天以上进猪,空拦时间越长越好;进猪后及时将母猪排的粪便清理出去;
2.母猪的管理
仔猪出生前三天应用威露士消毒液擦洗母猪乳房及冲洗母猪阴道,注射青霉素;
3.仔猪的管理
刚出生的仔猪应注射福来血2ml,当天应完成剪牙,断尾,剪耳号,记录等工作,第三天灌服球虫清2ml/头,第五天阉割二元公猪;
4.拉稀
除做好以上工作外,应注意观察小猪的情况,发现病猪,及时治疗;小猪拉稀用庆大霉素灌服2ml/头,连用三天,注意舍内的温度及温差,拉稀严重者补液;如情况没有好转及时汇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5.皮肤病
用特敌克清洗,注射伊维菌素;
6.乳房炎
母猪乳房炎用青霉素2支加链霉素1支注射母猪一侧,安乃进注射母猪的另一侧,注意观察治疗效果总结经验;。
猪场产房管理制度范文猪场产房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猪场产房管理工作,提高繁殖猪的产仔率和健康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猪场产房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猪场的产房,包括公猪、母猪、产仔猪的管理。
第三条产房管理应贯彻科学养殖、人性化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猪场应设立专门的产房管理员,负责产房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产房管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生猪繁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六条产房管理人员要做到工作责任明确,熟练掌握繁殖技术,遵守工作纪律,做到公正公平。
第二章产房建设和装修第七条产房建设要满足生猪繁殖的需要,确保猪舍的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设备完善。
第八条产房装修要注意墙体、地面、天花板等材料的选用,具备防潮、保温、易清洁、耐腐蚀等特点。
第九条产房内部应按功能分区,设有公猪区、母猪区、分娩区等。
第十条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空气质量、温湿度、氨气浓度等关键指标。
第三章猪舍管理第十一条猪舍的通风设备要安装合理,确保空气流通,并避免直接对猪只吹风。
第十二条猪舍地面要保持干燥洁净,及时清理污物和积水,防止猪只感染病菌。
第十三条猪舍内部要适当照明,保持明亮度适中,不宜过亮或过暗。
第十四条不得将猪舍用于其他用途,禁止存放杂物或其他非猪只的物品。
第十五条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第四章公猪管理第十六条公猪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健康状况良好,不得有严重疾病或行为异常。
第十七条公猪的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定期更换饲料和水源,避免受到污染。
第十八条公猪要配备独立的饲养舍,与母猪严格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九条公猪要按照繁殖计划进行配种,避免频繁配种或过度疲劳。
第二十条公猪要定期进行精液检测,确保精液质量良好。
第五章母猪管理第二十一条母猪要定期进行体检,确保健康状况良好,不得有严重疾病。
第二十二条母猪的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定期更换饲料和水源,避免受到污染。
第二十三条母猪要进行良好的饲养管理,确保饲料的合理供给和饮水的充足。
猪场产房管理细则(超详细)
猪场的管理主要是在于细节的管理,尤其是产房的管理不容忽视。
产房管理要注意哪些?
空栏消毒
仔猪转出后,先用清水将栏面上的猪粪打湿喷上2%火碱冲干净,再用2%火碱喷洒,浸泡一小时,用清水冲干净空栏,待栏舍干后用消毒水消毒及驱虫,然后进行熏蒸消毒。
对皮肤病或仔猪腹泻比较严重的单元在进猪前要进行火焰消毒。
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冲完栏,冲栏时间定为1.5天(冲栏时间包含转栏的当天)。
产前准备工作
产房进猪前先装好保温木板、灯线,准备好麻包、药物等接产用的物品。
产房进猪当天要进行猪的洗澡,在母猪没有分娩前可以进行带体消毒1—2次。
产房进猪时将一、二胎猪放在通风处,在夏天时把保温档板拿起,增加产房的通风。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1、母猪的喂料:(于母猪料槽写上产期)母猪产前要适当进行限料,料量最高不能高于3.8KG/天/头;产后3—5天开始自由采食4—4.5KG;哺乳高峰期(产后10天)料量要达到6.5—7KG以上,哺乳高峰期的料量要维持在10天的时间,断奶前3天要适当控料。
母猪每次提高料量时要有2—3天的过渡,不能一下子喂得太高,以免影响哺乳高峰期的采食量;母猪在哺乳期间要做到自由采食,但要避免剩料过多造成浪费(以每次喂完猪后料槽空槽达90%以上)每天喂料3—4次,清料槽1—2次;
2、母猪的保健:产前产后母猪可以在料中加鱼腥草粉(10—20克)、大黄苏打散(5—10克)或1.2%的小苏打(也可加泌乳进)提高采食量和预防便秘;
3、哺乳期间对过肥或偏瘦的母猪喂料要区别对待,对哺乳期间掉膘严重的母猪要适当提前断奶;对要赶母猪到其它单元带仔的尽量不要赶一、二胎猪带。
4、产房断奶前要把高胎龄母猪与一胎猪打标记区分开,以便配种舍赶断奶猪后可以分开饲养。
产前产后母猪的保健
1、对一些流脓比较严重的生产线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利高1500PPM进行预防。
2、对一胎猪及不吃料的母猪在分娩时要进行输液:第一瓶:生理盐水+林可30ml+青链霉素各2支,第二瓶:10%葡萄糖水+VB10ml(在吊剩最后100ml时加入缩宫素3ml)。
第三瓶:甲硝唑100ml。
3、产后个体母猪的肌注:鱼腥草20ML+青霉素3支+链霉素2支,1次/天,连续2天(如
果在分娩时已经输了液的母猪减小一针),另外对出现流脓的母猪肌注鱼腥草20ml+阿莫西林4支,1次/天,连续3天。
4、母猪产完后后躯及乳房要用0.1%高锰酸钾水进行消毒并在外阴部涂干燥粉,连续3天。
对有乳房炎的母猪要用温水进行热敷及肌注鱼腥草20ml+青霉素3支+链霉素2支,特别严重的要用普鲁卡因10ml进行封闭治疗。
判断分娩
1、根据母猪预产期:如阴门红肿、频频排尿,1—2天分娩;
2、乳房有光泽,两侧乳房外涨,全部乳房有较多乳汁排出,4—12小时内分娩。
3、有羊水破出,2小时内可分娩,个别初产母猪情况可能特殊。
注意:出现分娩的症状后,要立即用消毒水对产栏及母猪进行消毒。
要求:拖1个产栏要对应1桶(17升桶)消毒水,1头母猪消毒要对应1桶0.1%高锰酸钾水,消毒水要现配现用,不要放太长时间且不能用于下一头母猪或下一个栏,拖产栏时要注意卫生死角(如母猪躺的地方、仔猪的料槽下面)。
接产操作
1、接产要有专人看管,每次离开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白班员工下班时要填写好交班记录,尽量减小口头交接班;夜班人员下班前填写《夜班人员值班记录表》,由分娩舍组长监督、检查。
2、母猪分娩前用千分之一(0.1%)的高锰酸钾水进行消毒外阴、后躯、乳房及腿臀部,产栏要进行消毒干净。
3、仔猪出生后立即用毛巾或麻包袋把口鼻粘液擦干净,猪体擦干,然后断脐,离脐带根3—4cm断脐(断脐时如果流血要进行结扎),将脐带头放到5%碘酊中浸泡消毒,而且要对脐部进行消毒,放保温箱10—15分钟保温,保持箱内温度30—35度,防止贼风侵入(可以用饲料袋或麻袋在保温箱搞一个小门帘)。
仔猪吃奶前在护仔栏两边挷麻包袋。
4、发现假死仔猪及时抢救,先将口鼻粘液或羊水倒流出来或抹干,可打樟脑针1ml,或可进行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要有耐心或抓住仔猪的后脚,将仔猪倒提用手拍打背部或使仔猪腹部朝上,左右手抓其前后脚进行屈伸以促进仔猪呼吸。
5、产后检查胎衣或胎盆是否完全排出,可看母猪是否有努责或产后体温升高(甚至产后仍有胎屎、胎水排出),可打催产素或进行适当处理。
6、仔猪在放出吃初乳前,要进行关节贴胶布(以胶布贴住仔猪关节2/3为准;并在产栏两边绑好麻袋,使仔猪吃奶时不用损伤关节)而且要把每个乳头挤掉几滴奶,初生重小的放在前面乳头,大的放在后面,尽早让仔猪吃上初乳。
(10分钟左右)。
难产的判断及处理
(一)判断难产:有羊水排出,强烈努责后半小时仍无仔猪产出或产仔间隔超过1小时,即视为难产,需要人工助产。
(二)出现以下情况要进行难产处理:
1、子宫收缩无力或产仔间隔过长,可采取以下方法助产:
A、用手由前向后用力挤压腹部,可赶动母猪躺卧方向;
B、对产仔时间过长或产仔消耗过多母猪进行补液,有助于分娩;
C、注射缩宫素2—4ml,要注意在子宫颈口开张时才用。
(三)以上几种方法无效或由于胎儿过大,胎位不正,骨盆狭窄等原因,造成难产的,应立即人工助产。
1、人工助产:平时要剪平指甲,用千分之一(0.1%)高锰酸钾水消毒手、手臂,然后用石蜡油润滑手、臂,然后随着子宫收缩节律慢慢升入阴道内,子宫扩张时抓住仔猪下颌或后腿慢慢将其向外拉出,产完后要进行子宫冲洗并投药,同时肌注抗生素3天,以防子宫炎、阴道炎的发生。
(人工助产时要尽量避免损伤产道,特别是使用助产工具时更要小心。
)
2、对产道损伤严重的母猪应及时淘汰,难产母猪卡上要注明难产原因,以便在下一次分娩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
仔猪的饲养与护理
1、新生仔猪在要24小内注射右旋糖酐铁2ml预防贫血、注射VE0.5ml(用1.5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射2ml)预防白肌病,增强抵抗力及剪牙、断尾等工作。
2、剪牙操作:剪牙钳要消毒、剪掉牙齿2/3(以不剪到牙根,断口要平整为准),并口服阿莫西林0.2克/头。
3、断尾操作:用电热钳来剪(预热要充分),离尾根留下1.8—2cm处,长度要一致,并且切口要整齐,用2—5%碘酊消毒,流血严重用高锰酸钾粉止血或用绳结扎(不流血后松开绳)。
4、寄养操作:实行“寄大不寄小,寄早不寄晚”的寄养原则,仔猪吃初乳36—48小时后进行寄养(寄养时在母猪的鼻口或寄养仔猪的身上涂些碘酒或酒精,使母猪无法区别寄养仔猪,减小寄养仔猪被母猪咬伤或压死仔猪的情况),最多每头母猪带仔不超过12头,每周应适当进行调整2—3次,保证仔猪均衡度及母猪乳头的合理利用,选择奶水好或初产母猪带弱小仔猪(弱小仔猪平时要加强营养护理,如开奶粉等);
5、去势操作:3—5日龄小公猪去势,切口不宜太大,也不要用力过大拉睾丸(否则易造成阴囊疝),术后用鱼石脂及5%碘酊进行消毒,手术刀片也要消毒,在仔猪去势时要对整栏仔猪的脐部及损伤的关节进行加强消毒(2—5%碘酊),减小脐疝的比例,对关节损伤的仔猪要进行(对关节)消毒。
6、补料操作:5—7天龄仔猪开始补料,把料投在保温板和料槽上,饲料要保持新鲜及清洁,少喂勤添,每天要更换4次。
撒料粉操作:把乳猪料磨成粉,当母猪放奶且仔猪在吃奶时,在母猪乳头上撒上粉料,3—4次/天,7天龄开始,连续7—10天,对仔猪断奶后提高采食量有很大的作用。
7、仔猪平均21—23天龄断奶,24—26天转栏,断奶前后3天投VC粉抗应激,断奶后1—2天仔猪要适当进行限料,对弱小、偏瘦仔猪可以在料中拌奶粉以提高采食量或喂水料。
仔猪的保健与免疫
(一)仔猪保健:
1、仔猪在剪牙时口服水溶性阿莫西林粉0.2克/头;
2、仔猪转栏前3天进行预防用药,一天用量分两次加,避免用量过大引起仔猪的过料(1瓶/天,连续3天);
3、对腹泻比较严重的单元的仔猪增加一至两针长效抗菌剂的保健(得米先),剂量分别为1-2ml/头。
(二)仔猪免疫接种。
环境控制
(一)环境控制主要包括:
温度、湿度、氨味、粉尘、环境卫生等;湿度控制在65—75%比较好;氨味:人体感觉不舒服,猪也不舒服,人体感觉舒服,猪也舒服;
(二)环境控制的操作内容:
1、做好母猪分娩时产栏、乳房、外阴的消毒工作,并关注卫生情况,特别强调在产中、产后一周、哺乳高峰期及断奶几个阶段的卫生;
2、每天搞好室内、外的卫生,产栏底一天推一次,保温板的粉尘抹2次/周,下水道冲水器开3次/周,开冲水器时做好记录工作;
3、每周室内消毒2次(一次带体消毒一次冰醋酸熏蒸消毒,潮湿天气带体消毒可以推后进行),门口消毒池和洗手盆每周更换2次,而且要保证消毒水的有效浓度,病死猪要及时清走,室内垃圾一周清一次,工作间工作台要每天打一次。
4、在保温的情况下不要形成“对流”窗(穿堂风),合理使用风机及一些保温设备,做到大环境通风小环境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