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练习全套
- 格式:docx
- 大小:12.23 MB
- 文档页数:199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2.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不相符合的是( )3.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5.下列图像与相应操作过程不相符的是(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8.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9.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10.已知:Na 2CO 3+H 2O +CO 2=== 2NaHCO 3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通入到一定质量的Na 2CO 3溶液中,测得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变量y 可表示的是( )A .溶剂的质量B .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C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D .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专题一 坐标图像题1.C2.A 【解析】A 项,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发生反应:CaCO 3+2HCl=== CaCl 2+H 2O +CO 2↑,每溶解100份质量的碳酸钙,产生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故随着反应进行,溶液质量逐渐增大,反应结束后,溶液质量不再改变,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不相符;B 项,甲烷在盛有足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空气中的氮气不参与反应,其质量不发生变化,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相符;C 项,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起始时,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曲线重合,随着反应的进行,锌先反应完,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铁继续反应,最终铁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锌,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相符;D 项,加热混有MnO 2的KMnO 4制O 2,KMnO 4分解产生K 2MnO 4、MnO 2和O 2,随着反应的进行,MnO 2的质量逐渐增大,KMnO 4完全分解后,MnO 2的质量不再改变,由于KMnO 4中混有MnO 2,故起始时MnO 2的质量大于0,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相符。
故选A 。
3.A 【解析】A 项,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发生反应CaCO 3=====高温CaO +CO 2↑,每100份质量的CaCO 3分解,生成56份质量的CaO 和44份质量的CO 2,正确;B 项,室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解氯化钾,所以随着氯化钾的加入溶液的质量会增加,直至氯化钾也到达饱和状态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错误;C 项,向一定量NaOH 和Ca(OH)2混合溶液中加入Na 2CO 3溶液,Na 2CO 3溶液只与Ca(OH)2反应生成NaOH 和CaCO 3沉淀,故一加入Na 2CO 3溶液就会产生沉淀,曲线应从0开始,错误;D 项,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产生O 2的质量应不断增大,错误。
4.D 【解析】A 项,开始时硝酸钾溶液不饱和,随着水分的蒸发,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但是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就会保持不变,错误;B 项,向一定量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盐酸,随着稀盐酸的加入锌逐渐反应,直至反应完全,最终锌的质量应减小到0,故错误;C 项,少量的碳在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完全燃烧,碳完全燃烧转化为CO 2气体,最终固体质量为0,故错误;D 项,相同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质量分数大的所含氢氧化钠多,故浓碱溶液最初pH 值大,完全中和消耗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质量大,故正确;故选D 。
5.B 【解析】A 项,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会逐渐析出晶体,达到室温后,温度不再变,不再析出晶体,故正确;B 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由于氯化氢挥发到空气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错误;C 项,向等质量的镁、氧化镁固体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开始时硫酸量不足,故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生成等质量的硫酸镁,由Mg ~MgSO 4 MgO ~MgSO 4 24 120 40 120可知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产生的硫酸镁的质量大,正确;D 项,向部分变质的NaOH 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开始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产生,等氢氧化钠反应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正确;故选B 。
6.A 【解析】A 项,密闭容器中镁和氧气加热发生反应2Mg +O 2=====点燃2MgO ,无论哪一种物质过量,最终结果是两者不能同时存在,故错误;B 项,NaOH 溶于水放热,开始时溶液温度逐渐升高,NaOH 完全溶解后,溶液温度最高,随后溶液温度逐渐降低至室温,正确;C 项,硫在盛有足量氧气燃烧发生反应S +O 2=====点燃SO 2,由于硫是固体,所以1个O 2分子反应后生成1个SO 2分子,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正确;D 项,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完全反应后,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故开始时不产生沉淀,正确。
7.C 【解析】A项,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生成K2MnO4、MnO2和O2,固体中锰元素质量不变,正确;B项,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铁粉,锌的活动性强,斜率大,金属过量,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正确;C项,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一开始滴加就有沉淀生成,故错误;D项,盐酸与氧化镁和镁反应均产生氯化镁,故一开始加入盐酸即有氯化镁生成,且随着反应进行,氯化镁质量逐渐增大,完全反应后氯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正确。
8.D 【解析】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因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但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终不会减小到0,故错误;B项,CO2气体与CaCl2不发生反应,故错误;C项,锌粉和锌片分别与等质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锌粉反应更快,曲线斜率更大,故错误;D项,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2NaOH+H2SO4=== Na2SO4+2H2O,每80份质量的NaOH可消耗98份质量的硫酸,故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正确。
9.A 【解析】A项,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错误;B项,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是表面的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正确;C项,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灼烧时,铜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不断增大,当铜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增大,正确;D项,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减小,同时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当温度降低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一部分氢氧化钙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恢复至室温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10.B 【解析】A项,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溶剂水的质量不断减少,因此变量y不能表示溶剂的质量;B项,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碳不断反应进入溶液中,因此溶液中碳元素质量不断增大,因此变量y可表示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C项,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碳酸钠的质量不断减少,溶液质量不断增大,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因此变量y不能表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D项,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变量y不能表示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
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
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
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坐标图像题分析详见P45。
类型一与溶液有关的变化图像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来判断起始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势和pH的变化确定加入溶液的酸碱性。
类型三金属和酸、盐反应的相关变化图像1.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的变化图像56类型四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图像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图像反应。
如:①向NaOH 和Na 2CO 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HCl 时,HCl 先和NaOH 发生中和反应,等NaOH 被反应完后,HCl 才能和Na 2CO 3反应放出CO 2气体,生成气体的坐标图像如图D 所示。
②向稀盐酸和FeCl 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NaOH 先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NaOH 才能与FeCl 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生成沉淀的坐标图像如图D 所示。
同理,若溶液中有酸时,酸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CaCO 3、BaCO 3、Cu(OH)2等沉淀。
③向一定量的NaOH 和Ba(NO 3)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因此能马上产生沉淀,当硝酸钡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生成沉淀的坐标图像如图C 所示。
若反应物中分别含有Ba 2+和SO 2-4(或Ag +和Cl -),则反应物一开始混合即有沉淀产生。
(2)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表示某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则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之比应符合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其他质量变化图像(1)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及密闭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某种元素的总质量、原子总数等不发生变化,其变化图像如图A 所示。
(2)剩余固体质量的变化图像①固体完全反应转化为气体,剩余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B 所示。
如一定质量的碳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等。
②若反应除了生成固体,还生成气体,则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生成的气体逸出);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如图C)。
如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H2(或CO、或C)还原CuO(或Fe2O3)、加热KMnO4或KClO3和MnO2的混合物等。
③若固体与气体反应生成固体,则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加;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即剩余固体的质量=反应前容器内固体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气体的质量),其变化图像如图D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