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19.1.2函数的图像教案设计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19.1.2函数的图像教案设计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19.1.2函数的图像教案设计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19.1.2函数的图像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19.1.2函数的图像教案【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图像的意义,

2.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函数图像.

3..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像信息.

4. 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用它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流程】

环节导学问题师生活动

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写出正方形的边长x与面积S

之间的关系式,你能想到更直观地表示S

与x 的关系的方法吗?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尝试解决

引入新课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1)正方形的边长x与面积S的函数

关系是什么?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

么?

(2)计算并填写下表:

(3)如果我们在直角坐标系中,将你所填

表格中的自变量x及对应的函数值S当作一

个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即可在坐标系中得

到一些点.

大家思考一下,表示x与S的对应关系

的点有多少个??如果全在坐标中指出的话

是什么样子?

答案:(1)函数关系式为S=x2,

因为x代表正方形的边长,所以

自变量x>0,

(2)将每个x的值代入函数式

即可求出对应的S值.

填表略

(3)这样的点有无数多个,如

果全描出来太麻烦,也不可

能.我们只能描出其中一部分,

然后想象出其他点的位置,用光

滑曲线连接起来.

【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主探究

合作交流

归纳: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

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

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

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图中的曲线

即为函数S=x2(x>0)的图象.

函数图象可以数形结合地研究函数,给

我们带来便利.

尝试应用1

在下列式子中,对于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

唯一的对应值,即是函数.画出这些函数的图

象:

(1)y=x+0.5

(2)y=(x>0)

【问题2】

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

映了日照市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

息?

【例1】

下图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

又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

间,y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

思考、尝试回答,引导学生从两

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上认识函数,

体会函数意义;可以指导学生找

出一天内最高、最低气温及时

间;在某些时间段的变化趋势;

认识图象的直观性及优缺点;总

结变化规律…….

由图象可知:

1.这天中凌晨4时气温最

低为-3℃,14时气温最高为8℃.

2.从0时至4时气温呈下

降状态,即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

下降.从4时至14?时气温呈上

升状态,从14时至24时气温又

呈下降状态.

3.我们可以从图象中直观

看出一天中气温变化情况及任

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例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

考、参与其中,讨论、交流.掌

握观察图象的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图象、寻找图象信

息,特别是图象中有两段平行于

x?轴的线段的意义.

答案:1.由纵坐标看出,菜地

离小明家1.1千米;由横坐标

看出,小明走到菜地用了15分

钟.

2.由平行线段的横坐标可

看出,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10

分钟.

3.由纵坐标看出,菜地离

玉米地0.9千米.由横坐标看

出,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

12分钟.

4.由平行线段的横坐标可

看出,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

18分钟.

5.由纵坐标看出,玉米地

用了多少时间?

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

3.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

4.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多长时间?

5.玉米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平均速度是多少?离小明家2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用了25分钟.所以平均速度为:2÷25=0.08(千米/分钟).

尝试应用1.某人早上进行登山活动,从山脚到山顶

休息一会儿又沿原路返回,若用横轴表示时

间t,纵轴表示与山脚距离h,那么下列四

个图中反映全程h与t的关系图是()

2. 4.如图的图象表示小红放学回家途中骑

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你能想象出她回家路

上的情境吗?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先自

主,再合作,交流展示,师

生共同评价

1.D

2.答案不唯一:例如,从图像

观察可知,小红放学后开始做加

速运动,后来匀速行驶,再后来

慢慢减速,回到了家。

小结欣赏自我: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完善自我:对本课的内容,你还有哪些疑惑?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反思、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