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选修《婴宁》ppt课件(34页)
- 格式:ppt
- 大小:787.01 KB
- 文档页数:34
聊斋奇女子之婴宁:聊斋志异ppt 聊斋奇女子之婴宁话题:聊斋奇女子之婴宁知识分子爱情故事聊斋聊斋志异聊斋志异落魄书生与奇女子聊斋志异一、失意的蒲松龄● 蒲松龄是一个文人骚客,而非治国之才。
他的失意是注定的,然而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位失意书生的不幸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幸运,使《聊斋志异》这部光辉四溢的短篇集得以横空出世。
蒲松龄,1640年生于山东淄博蒲氏世家,这是明王朝倾覆前的四年。
等到他19岁参加府县的考试时,清朝已经有了比起明王朝甚至更严格的科举制度,而蒲松龄在县府州的考试中均是第一取中秀才,受到山东学政施闰章奖誉,“名藉藉诸生间”,可谓志得意满。
然而事实上,蒲松龄却并不具有经纬之才。
以其秀才考文为例,题为《蚤起》,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本意为代圣人立言,结果被蒲松龄生生写成一篇故事新编,文笔惟妙惟肖,写人丑态毕露,然而却信马由缰,完全不合乎科举取士的本意和要求。
幸运的是考官施闰章恰是位性情文人,赏识之下一挥大笔。
聊斋志异失意的蒲松龄就让蒲松龄拿了第一;而不幸的是,之后蒲松龄再也没有了这样的幸运。
在之后的漫长四十年中,蒲松龄先后六次参考,无一考中,直到死前四年(1711)才以七十高龄被举为贡生。
(贡生比进士低两个级别,比秀才高一个级别)我们可以从蒲松龄的一些场文以及后来作品的风格中看出,蒲松龄的文章风格与科举制度对人才的要求背道而驰,他的作品也未曾反映出他对国家治理或吏治有何才干。
蒲松龄无疑具有着对生活,对世态炎凉,人性百态的无比的洞察力与领悟力,同时具有非凡的文学才华,但这并不代表他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官。
从失意的蒲松龄聊斋志异二十余岁开始,随着家境日渐窘迫,蒲松龄便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向了神鬼志怪小说的创作,直到五十余岁,他终于在妻子的劝导下“望峰息心”,不再用心科举考试了。
这位失意的书生潦倒了五十余年大半生,留下的是三件破屋,二十亩薄田,以及一部灌注了他半生心血的传世之作。
蒲松龄像二、聊斋奇女子● 聊斋之中,失意书生落魄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