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深陷“外热内冷”危机
- 格式:pdf
- 大小:441.11 KB
- 文档页数:3
当前大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措施作者:于金宝孔慧姜洪昌来源:《科学种养》2019年第08期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脂消费量也快速上升,作为油脂原料的大豆世界年需求量约1.1亿吨,而我国大豆年产量约1 600万吨,85%的大豆需要进口。
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为8803.1万吨,同比下降7.9%,为七年来首次下降。
由于对国际大豆市场依存度太高,有时会因贸易摩擦被卡脖子。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豆振兴计划,主要在东北三省和环渤海地区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同时加强科技攻关,选育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提高大豆产出效益,把提升大豆产量作为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的重要举措,从技术上、结构上、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山东省济宁市是大豆之乡,常年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3.3万公顷以上,且全部为非转基因大豆,约80%以上的地块为大豆制种田,每年可向黄淮海及南方大豆产区销售大豆良种5000万千克以上,极大地推动了黄淮海地区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依托山东圣丰豆业有限公司、山东嘉祥腾飞种业有限公司等种子企业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签订种植协议,以高于市场价10%~15%的价格收购,大多数土地流转大户上茬收获马铃薯、大蒜后,下茬都播种大豆,投入少,收益较高。
近几年来,在大豆生产上不断有农户反映:大豆植株生长茂盛,开花结荚少,籽粒不饱满;有些植株贪青晚熟,不能正常收获;尤其最近两年受高温热害影响,个别大豆品种受害严重,受精异常,幼荚不发育,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大豆结实不好除与高温干旱等自然因素有关外,主要与品种选择和栽培管理措施应用不当有关。
现将当前大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一、主要问题1.品种选用不当大豆是短日照作物,需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正常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结荚。
日照时问短,植株矮小且开花结实早;反之开花延迟,枝叶徒长。
但不同类型的品种,对光照的敏感性也不同,一般来说,早熟品种对光照的敏感性较弱,对日照的反应迟钝,达到一定的积温就可开花结荚,春夏播均能正常成熟;晚熟品种对光照的敏感性较强,对日照的反应敏感,应多作夏播种植;中熟品种对光照的敏感性介于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之间。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近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张。
自2018年7月开始,美国对中国实施第一轮关税,而中国则采取了反制措施,对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施加追加关税。
其中,大豆成为了中美贸易战的重点之一。
国内大豆市场遭受了严重的影响,指标不断下滑,陷入了深度危机。
首先,中美贸易战导致美国大豆的进口量大幅下降,国内市场供给紧张,价格上涨。
自2018年7月开始,美国对中国第一轮关税开始生效,当时市场的美豆价格在每蒲式耳9美元左右。
但在贸易战期间,美豆一度被禁止引进中国大陆市场,导致国内市场供给严重不足,价格飙升。
2018年10月,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第三季度对外贸易报告,其中大豆进口量同比下降5.6%,市场价格和压力更加凸显。
其次,大规模的大豆进口导致了对国内市场的长期依赖性,大豆贸易的风险度加大。
自“996”工作制开始以后,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给大豆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
但随着大豆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上的风险度也不断增加。
如果在贸易战开始之前,国内大豆市场提前做出了应对策略,建立了更加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保障机制,那么也许会在贸易战之前增加自身的市场稳定基础。
最后,贸易战之后,我国大豆市场应当更加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和加强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贸易战爆发之时,我国的大豆市场过于依赖进口资源,对于国内的农民来说的几乎是雪上加霜。
因此,在以后的道路中,国内大豆市场应当更加注重高品质、绿色有机的大豆产品投入,增加自身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定价机制的有效性,为国内经济的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总的来说,中美贸易战对于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无疑是负面的。
在如此的贸易环境下,大豆市场应当更加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和加强自身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才能实现长期的发展和市场的稳定性。
我国种植大豆存在的劣势我国种植大豆存在的劣势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劣势:1. 土壤质量差: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质量较差,土壤肥力低下。
大豆生长需要较高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而这些养分正是我国土壤普遍缺乏的。
因此,大豆的生长情况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2. 气候条件不适宜:大豆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而我国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最大。
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苛刻,冷、旱、热、风灾害频繁,对大豆的生长不利。
尽管东北地区有种植大豆的优势,但仍然受到气候的限制。
3. 技术不过关:我国大豆种植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大豆育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存在差距,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4. 种植结构不合理:我国大豆种植集中在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这些地区存在大豆种植面积过大、连作难题频发、种植模式单一等问题。
这种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5. 市场需求不足:我国大豆需求量庞大,但大豆消费主要集中在食用油、豆浆、豆制品等行业。
相对而言,人们对大豆原料的需求较少,这导致我国大豆种植受到了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
6. 大豆价格波动大:由于我国在大豆生产上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市场上的大豆价格波动较大。
这使得大豆种植者难以把握市场,容易导致亏损。
针对这些劣势,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土壤肥力:加强土壤改良工作,合理施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为大豆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2. 加强研发和推广大豆品种:加强大豆育种工作,培育适应我国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
同时,加强对先进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3. 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规划大豆种植区域,减少连作难题的发生。
在适宜的地区推广大豆种植,避免过度依赖东北地区。
4. 拓展大豆市场:加大对大豆原料的开发和利用,推广大豆的多样化消费方式,提高市场的需求量。
同时,加强对大豆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大豆附加值。
大豆危机:“走不出去”的困局作者:段宏江来源:《中国经贸》2010年第07期遵循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游戏规则,是破解“大豆危机”应遵循的基本前提。
这也正是破解“大豆危机”的深层意义所在。
在粮食作物和商品市场相继放开的过程中,“大豆危机”在其他商品市场上的复制和重演几乎是可以预计的必然局面。
因此,破解“大豆危机”的现实借鉴价值由此凸显。
农历新年刚过去,黑龙江当地的大豆加工企业又面临着无豆可用的尴尬,1月底以来,7成以上的油脂加工厂已经停产。
黑龙江大豆协会2月22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近日省内大豆市场多数无价无市,油厂停收。
”本地大豆卖不动、大豆加工企业生产停滞、连同国内大豆成品食用油市场价格波动的现象,被形象的概括为“大豆危机”。
事实上,危机早在2004年就显示出其强大的威力,受国际大豆期货市场恐慌而集体采购进口大豆的中国豆企被飘忽的大豆价格狠狠洗涮了一把,采购前后巨幅涨跌的大豆价格让部分民营豆企不得不采取违约行为,引发了中美间围绕大豆的贸易纠纷。
自此之后,“大豆危机”便成为国内豆农和豆企绕不过去的一个怪圈:“国际大豆价格持续走低——企业亏损停产——国际大豆价格重新走高——企业开工”。
在怪圈兜兜转转之间,外资也完成了对中国大豆加工产业的新一轮进驻布局。
豆企“原料荒”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之所以停产,主要因为本地大豆的采购价格相对过高。
当地油脂加工企业的基本生产模式是“本地种植——本地收购——本地加工——本地销售”,因内陆运输成本较高,黑龙江当地的豆企没有使用进口大豆作为原料。
大豆是我国加入WTO后唯一与国际接轨的粮食作物,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地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握有种植成本和到岸优惠的优势,价格持续走低,直接对国产大豆形成威胁。
以东北当地大豆为加工原料的本地油脂加工企业每加工一吨大豆就要亏损70多元,因此停产实属无奈之举。
与黑龙江油脂加工企业不时停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的大豆压榨产能一直在不断扩张。
财经研究19中国大豆产业对外贸易逆差原因及对策刘 微 杨 柳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豆产业的种植面积与生产总量不断减少,进口大豆产品的总量不断增加,使得大豆产业的对外贸易逆差现象日益严峻。
本文针对中国大豆产业对外贸易逆差的现状进行讨论,进而从国内外因素的角度来分析大豆产业对外贸易逆差的产生原因,从大豆不成熟的产业链结构、政府支持手段等方面,相应地提出了解决大豆产业对外贸易逆差的对策,希望能够改善大豆产业的对外贸易逆差现状,以促进我国大豆产业的良性发展关键词:大豆产业 对外贸易 逆差一、中国大豆产业对外贸易的现状 (一)对外贸易逆差的概念 对外贸易逆差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的出口贸易生产总值要小于进口贸易生产总值的情况,这段时间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半年或者是一个季度,只要是一段时间内出口贸易小于本国的进口贸易,就会形成对外贸易逆差。
对外贸易逆差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情况,同时也是衡量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1]。
而大豆产业对外贸易逆差,顾名思义就是说我国的大豆产业的出口产值是要小于我国大豆产业的进口总值的。
(二)中国大豆产业对外贸易逆差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大豆产业的生产总量不断下降,而进口大豆产业的总量却不断增加,大豆产业的对外贸易逆差情况非常严重。
2012年我国大豆的国内产量约为1440万吨左右,而进口总量达到了6265万吨;2013年国内产量约为1305万吨左右,进口总量为8338万吨;2014年国内产量约为1210万吨,进口总量约为6483万吨,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外贸易逆差。
由此可见,我国每年的大豆总产量大约是在1000万吨左右,而且还是在不断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我国每年需要的进口大豆产量却高达6000万吨以上,这样就有了超过6000万吨左右的对外贸易逆差,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也就是说,我国要想实现大豆产业的自产自销,就必须要在现有的大豆生产力水平上提升至少三倍以上,或者是投入三倍以上的大豆产业劳动成本,才能够减少这一贸易逆差,事实上,从当前我国落后的大豆产品生产水平来看,在几年内我国是无法做到减少贸易逆差的,不依赖进口大豆资源,将无法满足我国庞大的大豆产品需求。
中国大豆产业危机大豆,我国古称“菽”,为五谷之一,包括黄豆、青豆、黑豆等,原产于我国,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播出去的。
1936年中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1.2%,但如今仅位居世界第四,前三名美国、巴西、阿根廷2008年的产量分别为8050万吨、5760万吨、3220万吨,而我国2008年的大豆产量为1610万吨。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年消费大豆约5000万吨。
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进口大豆3744万吨,比上一年增长21.5%;2009年进口大豆4255万吨,同比增长13.7%,创历史最高纪录。
然而,一个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我国大豆产业,却受制于四大跨国粮商—美国ADM (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它们占据了中国进口大豆量的80%,在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为75%。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2002年取消大豆进口关税和配额限制之后,国外大豆潮水般涌入中国,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国内大豆业不会忘记2004年之痛。
2004年,国际粮商得知当年3月中国采购团到美国采购大豆的消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从220美元/吨暴涨至391美元/吨,创15年来新高。
中国采购团在此背景下硬着头皮签署了购买合同,随后大豆价格跌至266美元/吨,国内大豆产业遭受重创,压榨行业巨幅亏损。
国际粮商乘机兼并中国大豆加工骨干企业,控制其大豆采购权。
如大连华农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大豆压榨企业集团,但由于在2004年价格波动中损失惨重,不得不将广东东莞的压榨厂转让给嘉吉,将广东湛江压榨厂部分股权转让给德国托福,将南京华农的部分股权转让给邦吉;山东三维集团不得不将日照大海油脂企业转让给邦吉。
一年间中国1000家规模以上大豆压榨企业被压缩到90家,其中64家被外资控制,占据中国榨油总量份额的85%,从此我国大豆产业链被外资打断,并形成“南美人种大豆、中国人买大豆、美国人卖大豆并决定价格”的格局。
中国大豆种植业是如何被摧毁的中国大豆种植业是如何被摧毁的[7681]人参与昨日,一条《农业部批准转基因大豆进口》的新闻引人注目。
但从跟帖看,网友受了误导,以为这是什么“破天荒”的事情。
实际上,中国在2004年就批准转基因大豆进口,来自孟山都、先锋、杜邦等国际农业技术巨头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一直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并以豆油的形式最终进入大多数中国人的腹中。
所以对这条新闻本不该惊讶。
…[详细]而真正值得深思的,是“转基因摧毁中国大豆种植业”这个事实——+收听01中国大豆种植业已全面“沦陷”中国大豆进口量占比80%,即便在政策保护下,本土产量也已不断萎缩“大豆种子白送都没人要”,在去年的春耕密集期,黑龙江农资销售员时晓晶如是说,“大豆种子卖不动,大豆肥也是如此。
到目前为止,卖出的700多吨化肥中只有1吨大豆肥,可见几乎没人种大豆了。
”作为国内最后一块国产大豆生产基地,黑龙江等东北三省的大豆产业链已陷入难以持续发展的困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的数据,去年国产大豆产量约为1300万吨,进口大豆约为6000万吨,进口量占比继续加大,而国产量如果不是有最低价收购等国家保护政策支撑,只会更惨淡。
可曾经,中国是享有“大豆故乡”美名的。
…[详细]农民家里滞销的大豆超市里已难觅国产大豆为原料的豆油,清一色标注“原料:转基因大豆”早在2008年,黑龙江最大的豆油压榨企业九三油脂集团,就已将5座加工国产大豆的黑龙江工厂停工,仅保留加工进口大豆的沿海3座工厂正常经营。
这是因为当时国产大豆的国家保护价收购为一块八,但是仍比进口大豆贵,所以加工企业收购国产大豆只能亏本。
以“振兴大豆”为己任的九三集团也“倒戈”此后这种形势延续,价格高、出油少的国产大豆几乎不再被豆油加工企业问津。
这导致我们现在在超市里只能看到“原料:转基因大豆(即进口大豆)”的豆油和调和油。
即便那些标榜“非转基因”的食用油生产企业,也仅是在花生油等本就没有转基因品种原料的领域“夸口”,其生产的豆油和调和油同样使用转基因大豆。
中国大豆如何走出困境
刘海菊
【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1996年之后,我国由传统的大豆净出口国戏剧性地转变为大豆净进口大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
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过量低价优质的进口大豆严重充斥着中国市场,造成中国大豆大量积压、价格不断下降.挫伤了豆农的生产积极性。
大豆消费不断增加,而大豆生产和种植面积徘徊不前.导致“进口-积压-价格降低-豆农收入受到影响-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一继续积压且大量进口”恶性循环.【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刘海菊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
【相关文献】
1.走进生活,走出困境--新课程下农村学校作文教学走出困境之路 [J], 黄灵福
2.走出经营困境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对策——对阿勒泰地区农行走出经营困境的对策探讨 [J], 王炳剑;张志信;等
3.走出困境的新村——莫力达瓦旗大库木尔村走出困境的几点体会 [J], 黎明;鄂光杰
4.中国大豆产业“走出去”现状及对策 [J], Yu Min;Bai Na;Jiang Minglun
5.正视“困境”才能走出困境——读《回归本体走出困境》后 [J], 朱显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注国产大豆困局【1685字】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量达到4255万吨,201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548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的国产大豆仍未出现产销两旺的局面。
大豆原产于中国,曾是我们民族昔日的骄傲,然而今天的大豆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大豆问题,仅仅是一个粮食问题吗?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国家;而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人类。
”其实在20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资本便开始谋求对世界的控制,核心是通过粮食和石油来控制世界。
美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它通过粮食控制世界更具优势,而且更隐蔽。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在经济和政治中的作用:第一,保证本国农民生产积极性。
即使农产品出现较大波动时,也不至于损伤本国农民的利益,从而保证本国粮食产量;第二降低美国粮食的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敲开其他国家农产品市场大门,迫使这些国家放弃本国粮食生产,转而购买美国廉价粮食,从农业上依附于美国,增加美国支配世界的能力。
美国给予农业高额补贴,对全球农业技术的支配地位迅速建立起来,而且成为其在外交政策中的一件重要武器。
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储备系统的特点是坚持自给自足,这是美国的农业模式不能容忍的。
而大豆在中国市场化程度较高,并且具备金融属性;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大豆的种植却并不受到重视:面对而国内需求不断增长,大豆的生产率不高,和美国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相比,不堪一击。
这个软肋成为了进入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突破口。
面对当今令人担忧的局面,反思自己,中国的大豆政策问题很多:第一,国家实行的粮食双轨制,在原料及产品同时上涨时,国家通过政策性调控只限制产品价格上涨,而放任成本价格飙升,这样内资企业在成本大幅提高,收益却不能补偿的情况下,生存艰难;第二,内资加工企业在产区收购大豆需要支付现金,而沿海外资企业进口大豆,使用信用证先借后还,在此期间可以享受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差,大约为12%,而粮油加工环节加工利润也不过为2%;第三,沿海外资企业主要加工进口转基因大豆,它们大都得到地方政府的税费优惠,比如,外商所得税只收15%,而内资企业是33%,两者相差18%。
当前我国大豆行业的问题与建议
程国强
【期刊名称】《中国食物与营养》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当前我国大豆行业形势严峻,外资正在形成对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垄断布局,国产大豆进一步被挤压,全行业大面积亏损.大豆问题影响大豆主产区农民增收,对国家粮食安全不利,直接影响国内就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总页数】2页(P4-5)
【作者】程国强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当前我国大豆市场及主产区大豆生产调研情况分析 [J], 孟丽
2.当前煤炭勘探行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J], 段彦甫
3.当前煤炭勘探行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J], 段彦甫;
4.当前江西辖内银行业运行需关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J], 肖文发
5.当前外汇银行业务监管中的问题与建议 [J], 马兴国;孙汉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大豆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旨在促进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大豆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和油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大豆产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产能不足、依赖进口、生
产效益低下等,亟需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对策,以实现自给自足、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
二、我国大豆产业现状
1.产能不足:我国大豆产量虽然逐年增长,但整体产能仍然无法满足
市场需求。
2.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大豆需求量巨大,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这在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经济风险。
3.生产效益低下:由于种植面积的限制以及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滞后,我国大豆产业效益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1.增加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加投入,提高农
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提高大豆的产量。
2.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大豆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培训农民科学种
植和管理技能,提高产量和质量。
3.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保护农民的利益,防止价格波动对大豆产业的不利影响。
4.发展加工业:通过发展大豆加工产业,将大豆加工成多种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5.完善政策措施:定期调整大豆生产政策,制定激励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提高大豆种植和加工的竞争力。
四、结论
我国大豆产业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努力,我国大豆产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产能,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使大豆产业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国产大豆陷入危局
董俊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科技》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 原产于中国的大豆曾是我们民族的骄傲,然而时过境迁,今天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豆危机.为何中国大豆市场需求旺盛,而国产大豆发展却频频受阻?为何短短几年之内,中国竟从大豆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变成进口大国,从品种资源大国陷入受制于个别跨国种子公司的处境?面对国产大豆岌岌可危的局面,有专家甚至悲观地预言,如果任由目前局面发展,10年后或许在市场上难觅国产非转基因豆油,20年后或许所有豆制品都将被进口转基因大豆充斥.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董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资金链恶化陷入危局华普超市被指大势已去
2.雨润地产快速扩张成吸金黑洞累及旗下实体企业陷入危局
3.国产大豆陷入空前危局
4.国产大豆陷入空前危局
5.陶瓷行业大洗牌6天内3家陶企陷入倒闭危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大豆产业掀外资反击战上报“攘外”方案
胡薇
【期刊名称】《乡村科技》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黑龙江六成大豆种植企业被迫停产;鲁花、金龙鱼等食用油价格忽涨忽跌……我国大豆产业上下游目前出现的各种怪现象,说明处于中游位置的外资势力已羽翼丰满,强大到足以控制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命运.
【总页数】1页(P9)
【作者】胡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1
【相关文献】
1.外资粮企冲击下的中国大豆产业政策探讨 [J], 高颖
2.中国大豆产业被外资控制后的若干思考 [J], 邢乐
3.我国大豆产业抵御外资冲击方案上报国家 [J],
4.我国大豆产业抵御外资冲击方案上报国家 [J], 无
5.转基因豆油上餐桌外资并购背景下的中国大豆产业之惑 [J], 雷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产大豆市场遇冷
佚名
【期刊名称】《致富天地》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中国海关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进口大豆8169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029万吨。
蜂拥而来的进口大豆挤占了上市不久的东北大豆的销路,有人惊呼,进口大豆让国产大豆“找不着北”了。
目前,价格高、出油率低的国产大豆几乎不再被加工企业问津。
由于收购国产大豆只能亏本,豆油压榨企业大多仅经营加工进口大豆。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我国大豆生产成本高、行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是造成全行业萎缩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1页(P78-7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1
【相关文献】
1.国产大豆市场不景气进口冲击是主因 [J],
2.国产大豆市场走势仍受政策面影响 [J], 无
3.进口大豆大行其道国产大豆市场进一步萎缩 [J], 无
4.进口大豆大行其道国产大豆市场进一步萎缩 [J],
5.国产大豆市场走势仍受政策面影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