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和冰 (1)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102
水和冰转换公式(一)水和冰转换公式1.水的结构公式及性质•水的化学结构公式为 H2O,表示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水在大气中常见的三态之一,即液态。
在室温下,纯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冰点为0摄氏度。
•水在冷却到0摄氏度以下时,可以转化为固态冰。
•水具有很高的比热容,因此能够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2.冰的结构公式及性质•冰的化学结构公式同样为 H2O,但冰中的水分子以规则的晶格排列形式存在。
•冰是固态水,在0摄氏度以下形成。
•冰的晶格结构使得其密度较液态水低,因此冰比水轻,能够浮在液态水上。
•冰会在升温到0摄氏度以上时,转化为液态水。
•冰具有固定的晶体结构,因此相对于液态水而言,冰的分子比较有序,不具有流动性。
3.水和冰的相互转换公式•水和冰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公式表示:冰转化为水的公式冰 + 热量→ 水•当冰受到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之间的键会被打破,冰会逐渐转化为液态水。
水转化为冰的公式水 + 冷却→ 冰•当水的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时,其分子会逐渐变得有序并形成固态结构,水会转化为冰。
4.举例解释•例子1:当你冰箱里的冰块暴露在室温环境中时,冰块开始逐渐融化。
这是因为冰块吸收了室温的热量,热量使冰块分子之间的键被打破,冰块转化为液态水。
•例子2:在寒冷的冬天,当你把一杯温水放置在室外时,水逐渐冷却。
当水的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分子会逐渐有序排列并形成固态结构,水会转化为冰。
通过上述举例,我们可以看出水和冰之间的相互转换取决于温度和热量的变化。
第二章水和冰一、不定项选择题1 水分子通过_______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A 范德华力B 氢键C 盐键D 二硫键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 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B 冰结晶并非完整的晶体,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 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 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稀盐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对水的结构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下述阳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网状结构效应的是_______。
A Rb+B Na+C Mg+D Al3+4 若稀盐溶液中含有阴离子_______,会有助于水形成网状结构。
A Cl-B IO3 - C ClO4- D F-5 食品中有机成分上极性基团不同,与水形成氢键的键合作用也有所区别。
在下面这些有机分子的基团中,_______与水形成的氢键比较牢固。
A 蛋白质中的酰胺基B 淀粉中的羟基C 果胶中的羟基D 果胶中未酯化的羧基6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_______。
A 多层水B 化合水C 结合水D 毛细管水7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_______A 糖制品B 肉类C 咖啡提取物D 水果8 关于等温线划分区间内水的主要特性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 等温线区间Ⅲ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牢固和最不容易移动的水。
B 等温线区间Ⅱ中的水可靠氢键键合作用形成多分子结合水。
C 等温线区间Ⅰ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不牢固和最容易流动的水。
D 食品的稳定性主要与区间Ⅰ中的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9 关于水分活度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 αW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
B αW比水分含量更能可靠的预示食品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质。
C 食品的αW值总在0~1之间。
D 不同温度下αW 均能用P/P来表示。
10 关于BET(单分子层水)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