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技术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790.00 KB
- 文档页数:37
3、采样管的安装要求:1、主采样管采用外径Ø25毫米,径小于Ø21毫米,防阻燃U-PVC管,系统将采用四路使用,每路尽量保持一样的长度。
2、管与管之间连接的直通外套径在Ø25毫米,并配壁卡塞。
3、采样管固定卡,采用双月牙形固定卡如下图,将螺杆采用焊接的方法固定在房梁上,螺杆长度不底于20公分,每个固定点之间的间距应在1.5~2米之间保证PVC管不下垂不变形。
4、采样管固定卡,也可采用厂家配套的管卡,采用较紧的管卡防止时间过长管路固定不紧造成脱落现象。
不出现变形如下图:5、严格按图这上的孔径和位置打孔采样孔在地面上打好注意打孔时需要锥形倒角,并在采样孔处粘贴红色采样孔标签,如下图此标签为无偿提供6、采样管拐弯处采用半径不底于20公分的弯管器弯成半圆如下图所示,减少气流阻力7、空气采样管连接处直接套管使用方法如下:此处连接采用直接套管螺纹和镀锌铁管外螺纹绞和,绞和处采用生料带和乳胶组合密封保证绝对不能漏气(此时注意采样孔向下,由于采样管已打好采样孔无法进行打压测漏,故此处密封应特别注意。
)8、采样管的末端为采样末端堵头,此末端堵上开孔除采样功能外还兼有气流平衡的功能,末端盖帽采用PVC材质。
9、整个采样管路安装前应首先做好一台主机所用的管路进行主机试抽气以保证未瑞放烟,机器报警的时间不超过120秒。
10、主机所处位置便于人工操作,便于将来换过滤器盒按照JB 50166-20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此设备需要对采样管道进行定期吹洗,最长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年,吹洗时从机器跟前对采样管加入高压气流反吹即可,同时更换过滤器。
十一、施工要求1.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GB50166的相关规定。
在施工安装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导线的种类、电压等级进行检验。
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GB50166的相关规定,吸气式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系统所采用的信号线,电源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一、引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国土壤污染状况,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至关重要。
而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这项调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科学、规范的采集技术能够确保采集到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土壤样品,为后续的分析测试和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各类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包括农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
三、采集准备工作(一)资料收集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分布、污染源分布等信息,以便合理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量。
(二)采样工具准备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工具,如土钻、铁锹、锄头、采样袋、标签、记号笔、GPS 定位仪等。
采样工具应事先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污染。
(三)人员培训采样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采样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掌握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采样点布设原则(一)科学性原则采样点的布设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考虑调查区域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污染源分布等因素,确保采样点具有代表性。
(二)随机性原则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采样点的随机性,以避免采样点过于集中或偏向某一特定区域。
(三)可行性原则采样点的布设应考虑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如交通条件、采样场地的可达性等。
(四)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调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采样点的数量,降低调查成本。
五、采样点布设方法(一)网格布点法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均匀的网格,在每个网格的中心或交叉点布设采样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平坦、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均匀的区域。
(二)分区布点法根据调查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污染源分布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内分别布设采样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的区域。
采样技术规范采样技术规范是在科学研究、工程建设和生产实践中进行样品采集的指南和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采样技术规范的制定可以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可重复性和可比性,以保证研究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关于采样技术规范的一些要点,以供参考:1.采样计划的制定:在进行采样前需要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目的、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方法和采样设备等。
采样计划要综合考虑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成本,合理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频次。
2.采样点位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采样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位。
采样点位要均匀分布在被研究区域内,避免在异常点附近采样,以减小异常点对结果的影响。
3.采样设备的选择与清洗:采样设备的选择要与被研究对象和采样要求相匹配,例如,对于水样采样,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采样瓶;对于土壤样品,应选择防污染的土壤钻等。
同时,在进行采样前,对采样设备进行充分的清洗,以杜绝污染源的影响。
4.采样方法的规范:采样方法应细致、准确,并符合科学合理的标准。
例如,在采集大气颗粒物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速、流量和时间等条件,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5.采样现场的操作规范:在采样现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采样污染和异物的干扰。
例如,在采集水样时,要注意避免异物的进入和水质的变化,如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防止采样瓶的污染等。
6.采样样品的封存与运输:采样完成后,样品应进行封存,避免污染和变质。
同时,为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法和容器,以防止样品的泄漏和损坏。
7.质量控制的要求:为确保采样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进行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如使用封样剂进行封存,设置空白管进行背景测试等,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采样技术规范对科研研究、工程建设和生产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合理制定采样计划、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和设备、遵循严格的采样方法和操作规范,可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提高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采样口技术规范及配套设施要求
一、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①具体要求: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 6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 3 倍直径处。
对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 D=2AB/(A+B),式中 A、B为边长。
②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
二、采样孔
①采样孔的内径应不小于 80mm,采样孔管长应不大于 50mm;
②采样孔要有盖板、管堵或管帽封闭;
③对正压下输送高温或有毒气体的烟道,应采用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
④对圆形烟道,采样孔应设在包括各测点在内的互相垂直的直径线上(如下图所示)。
对矩形或方形烟道,采样孔应设在包括各测点在内的延长线上(如下图所示)。
三、采样平台
平台面积应不小于1.5m2,并设有1.1m高的护栏,采样孔距平台面约为1.2~1.3m。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
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尽可能优先采用分区布点法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在分区时应重点考虑:①各场地实际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方式和途径在区块中分布的均匀性;②尽可能以场地使用时自然形成的分界作为监测分区的边界,且区块形状基本规则;③一个区块内同样深度层的土壤应属于同一种分类;④当一个拟划分的区块面积过大时,应认真推敲是否有拆分成小区块的必要。
而对于占地面积较大、无法按使用功能划分区块或拆迁后造成场地内土壤迁移、原始状况遭破坏的场地,应根据调查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布设监测采样的点位。
在设置系统网格布局时应重点考虑:①根据场地面积、土壤污染分布可能的均匀程度、监测样品控制数量等因素设置网格密度;②尽可能将网格设置成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则形状;③场地面积过大时,可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经分析后设置分区域不同密度和形状的网格,几种典型的监测布点方法见图。
本次取样网格大小基本可采取20m×20m,其中厂内办公区、生产车间及废料堆放点等典型位置都应设置取样点.2、采样深度在完成土壤样品采集点位平面布设后,应根据不同阶段调查的要求进行点位的纵向布设.土壤纵向结构一般可分为表层土壤(0~0。
2m)、浅层土壤(0.2m~0。
6m)和深层土壤(0。
6m~)。
根据国外通行的做法并结合国内典型场地监测实际案例的经验,表层和浅层的土壤可在各层的深度范围内采集1个样品.一般表层土壤常用的采样方法均可以保证样品在深度方向上样品的代表性。
浅层土壤采样时可在规定的深度范围内连续或分上下2段采样后制成混合样.深层土壤应采用纵向分层的方法,分别采集每1层土壤的代表性样品。
在线采样规范标准最新在线采样是现代数据分析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线采样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研究需求和数据环境。
以下是在线采样规范标准的一些最新要点:引言在线采样规范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数据收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同时保护参与者的隐私和权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采样已成为获取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
1. 采样对象的选择在线采样应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采样对象的选择应基于研究目的和目标群体的特征,避免样本偏差。
2. 采样方法采样方法应透明且可重复。
常用的在线采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雪球抽样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和限制。
3. 数据收集工具在线数据收集工具应具备用户友好性,确保参与者能够轻松地完成数据输入。
同时,工具应具备数据保护功能,防止数据泄露。
4. 数据质量控制在线采样过程中,数据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应采取有效措施,如数据清洗、异常值检测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隐私保护在线采样必须严格遵守隐私保护法规。
所有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应得到妥善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泄露或用于其他目的。
6. 伦理审查在线采样项目在启动前应进行伦理审查,确保研究的道德性和合法性。
7. 结果的报告和解释在线采样结果的报告应清晰、准确,避免误导。
结果的解释应基于充分的数据分析和科学论证。
8. 持续更新与改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需求的变化,在线采样规范标准应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挑战。
结论在线采样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证研究质量、提高数据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和机构应严格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在线采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在线采样规范标准需要根据实际的研究领域、技术条件和法律法规来制定。
采样工作规范一、环境空气1.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两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十种污染物的浓度值:TSP、PM10 、PM2.5 、SO2、NO2、CO、O3、铅、苯并芘、氮氧化物1.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设置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2)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3)监测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同时在布局上应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4)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监测点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能兼顾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1.3采样前的准备:采样总管和采样支管清洗:应定期清洗,周期视当地空气湿度污染状况确定。
气密性检查:连接采样系统各装置,确认采样系统连接正确后,进行采样系统的气密性检查。
采样流量校准,启动抽气泵,将采样器流量计的指示流量调节至所需采样流量。
1.4采样:将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瓶(如内装50.0ml吸收液)连接到采样系统中。
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
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并将样品放入比色管,贴上标签,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同时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二、大气污染物的采样要求以下分类:1、TENAX管:将采样管带至现场,密封管的两端,与正在采样的管放同一地点,到时间后贴好标签即可。
2、活性炭管、硅胶管:将采样管带至现场,打开两端开口,将密封套套好,与正在采样的管放同一地点,到时间后贴好标签即可。
3、吸收瓶:将吸收瓶带至现场,密封吸收瓶的进、出气口,与正在采样的管放同一地点,到时间后贴好标签即可。
1.1固定源采样记录要求1、了解工厂生产工艺,记录主要污染物成分2、收集排气口技术参数,风机的功率、风量,流速,烟囱的尺寸,排放速率;3、采样基本情况:在哪里采?用什么采的?流量?采样时间等;4、是污染物处理设备的排放出口?还是直排口?工厂是否在正常生产?以上4点必须在原始记录表上全部体现,在采样时先和厂方拿技术参数再去采样。
土壤采样技术规范土壤采样技术规范是指在土壤采样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目的是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土壤采样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总字数为1000字。
一、采样前的准备工作1. 编制采样计划,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密度,根据不同目的和要求合理分配采样点。
2. 对采样点位周围环境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土壤类型、植被状况和人为活动情况,排除污染源的干扰。
3. 准备专用采样工具,包括不锈钢锹、塑料袋、采样容器等。
二、采样点位的确定1. 采样点位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于采样区域内,避免集中在某一特定地点。
2. 采样点位的选择应考虑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情况,确保代表性。
3. 采样点位距离水源、道路、建筑物等潜在污染源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污染影响。
三、采样方法和规范1. 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研究目的确定,一般为0-20厘米和20-40厘米两个深度。
2. 用不锈钢锹等工具进行土壤采样时,应保持工具的整洁和干燥,避免污染。
每采集一个样品后,清洗工具并且晾晒至干燥状态。
3. 在采样点位附近随机取样,每个采样点位应采集3-5个样品,并混合均匀作为一个样品。
对于大面积采样,可采取网格法或等距离分布采样。
4. 采样时应根据土壤特性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如岩石土地域可用锹抠取;松软土壤可用钻孔采样。
5. 采样时应遵循无污染原则,避免使用铁制工具,避免与谷物、兽粪等杂质接触。
同时应避免采样时手部直接接触土壤。
四、采样容器的选择与保存1. 采样容器应为干燥无污染的塑料袋或玻璃瓶,标有采样点位编号和采样深度等信息。
2. 采样完成后,用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将样品封存,并在袋上标明相应的采样信息,如采样点位、深度、日期等。
3. 为保证样品的保存质量,应尽快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或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去根、去石等。
五、采样记录和数据处理1. 采样过程中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采样点位、深度、日期、天气情况等信息。
污染源水质监测采样技术规范要求环境监测数据是反应污染源水质的真实情况,污染源水质采样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如果采样人员采集的水样没有代表性,那么久不能反应污染源水质的时间情况,这样的话,就算实验室分析的数据非常准确,质量控制也非常好,检测的数据实际上也不能反应污染源水质的真实情况,那么做再多也只是徒劳;因此,为了得到真实的,具有代表性的水样,就需要在污染源废水采样时需要做好以下几步的工作。
加强采样人员责任意识和职业素质,做到从业人员持证上岗采样的目的是从待测水样在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来分析推断该批样品是否受到污染。
因此,采样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取的代表性的样品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和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根据多年水质采样实践可以看出,采样看似简单,实际并不然,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从事环境监测采样工作的,采样人员要有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还要经过严格的上岗前的理论知识的培训考核和实际采样工作的考核,经过考核合格才能正式上岗工作;切实要掌握采样技术和部分其他行业的基础知识,熟悉样品的采集、运输以及常规监测参数的采样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同事要具备安全防护意识和采样安全防护工作。
制定采样方案制定采样方案的基础和前提,是现场调查应尽可能详细准确。
在综合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核实相关资料,针对具体情况,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和查阅相关资料后确定监测项目和合理的采样断面、采样点位,采样周期和采样频次,制定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及实施计划和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出详细的采样方案,有助于消除采样时的随意和盲目.从而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采样负责人在制定计划前要充分了解该项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应对要采样的污染源情况(工艺流程、污水类型、排放规律、污水管网走向等)了解清楚;并熟悉采样方法、盛装水样容器的选择、样品的保存及运输。
如果有现场测定项目,应了解有关现场测定的技术。
采样计划应包括:确定采样的点位、测定项目和数量、采样质量保证措施,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和分工、采样器材、现场监测设备和交通工具和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等。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
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尽可能优先采用分区布点法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在分区时应重点考虑:①各场地实际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方式和途径在区块中分布的均匀性;②尽可能以场地使用时自然形成的分界作为监测分区的边界,且区块形状基本规则;③一个区块内同样深度层的土壤应属于同一种分类;④当一个拟划分的区块面积过大时,应认真推敲是否有拆分成小区块的必要。
而对于占地面积较大、无法按使用功能划分区块或拆迁后造成场地内土壤迁移、原始状况遭破坏的场地,应根据调查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布设监测采样的点位。
在设置系统网格布局时应重点考虑:①根据场地面积、土壤污染分布可能的均匀程度、监测样品控制数量等因素设置网格密度;②尽可能将网格设置成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则形状;③场地面积过大时,可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经分析后设置分区域不同密度和形状的网格,几种典型的监测布点方法见图.本次取样网格大小基本可采取20m×20m,其中厂内办公区、生产车间及废料堆放点等典型位置都应设置取样点。
2、采样深度在完成土壤样品采集点位平面布设后,应根据不同阶段调查的要求进行点位的纵向布设。
土壤纵向结构一般可分为表层土壤(0~0.2m)、浅层土壤(0.2m~0.6m)和深层土壤(0.6m~)。
根据国外通行的做法并结合国内典型场地监测实际案例的经验,表层和浅层的土壤可在各层的深度范围内采集1个样品。
一般表层土壤常用的采样方法均可以保证样品在深度方向上样品的代表性。
浅层土壤采样时可在规定的深度范围内连续或分上下2段采样后制成混合样。
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室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证分析数据、样品的准确性和具有可追溯性,便于抽查、复查,满足监督管理要求、分清质量责任,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依据标准本管理制度在安全采样方面依据GB3727-1999《工业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标准。
在具体采样方面依据GB6678-86《化工产品采样总则》标准。
三、采样管理要求1、根据技术部下发的检验计划实施采样。
采样必须严格执行GB6678-86《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6679-86《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6680-86《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6681-86《气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和GB3723-1999《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等标准。
2、采样人员要认真研究并严格按取样标准的规定实施取样操作,保证所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3、取样前,根据物料性质准备取样工具和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涉及干冰、液化气、液态氧氮等的取样,操作时除了应注意烫伤外,还要使用保温不渗透手套。
4、槽车取样必须通知现场管理人员,并要求一同前往取样点,由现场管理人员启封开盖。
5、到装置现场取样时,要注意现场作业环境,必要时找操作工配合采样。
若现场环境恶劣,没有安全保证,可停止采样操作,并通知生产调度和工艺人员。
如确因生产急需非采样不可,有关部门和领导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采样者的人身安全和所采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凡发生以下情况应停止采样并立即与厂调度室联系。
5、1取样现场通道发生障碍(如并车作业、错车作业、大量积雪、无通道等);5、2雨天且风速在4级以上(直接影响采样样品品质);5、3采样通道有大量积水;5、4所采的样品外观有异常;5、5槽车取样无现场管理人员配合;5、6无雨但风速在6级以上(包括6级)。
6、涉及防爆区域采样,要求使用防爆工具(一般准备铜质活扳手12英寸两把或F型扳手一把),严禁使用其它不防爆工具。
不得在雷电、暴雨期间或风力超过7级以上(含7级)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采样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