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1997
- 格式:doc
- 大小:206.00 KB
- 文档页数:9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11-11批准 1998-12-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为劳动卫生标准的监测配套的采样仪器技术规范,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我国经验并参考了国外仪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
本标准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鞍钢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梁禄、范成元。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规格和技术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空气采样仪器 air sampling instrument在空气监测中,用于采集空气中被测物质的仪器,包括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等。
2.2 空气收集器 air collector用于收集空气中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状态被测物质的器具,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气体吸收管、滤料采样夹和固体吸附剂管等。
2.3 空气采样器 air sampler与空气收集器配套,能以一定的流量抽取空气样品的仪器;主要由抽气动力和流量控制装置等组成,包括气体采样器和粉尘采样器。
2.4 无泵型采样器,passive collector利用毒物分子扩散或渗透的原理设计制作的空气采样仪器,包括扩散式和渗透式两种。
3 空气收集器3.1 空气收集器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3.1.1 空气收集器的采样效率应大于90%。
3.1.2 空气收集器的机械构造和形状要合理,重量要轻,体积要小,携带和操作要简便安全。
3.1.3 制作空气收集器的材料应不吸附或吸收待测物质,不产生对采样和检测有影响的物质。
3.1.4 空气收集器能在温度-10~45℃、相对湿度小于95%的作业环境中正常工作。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11-11批准1998-12-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为劳动卫生标准的监测配套的采样仪器技术规范,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我国经验并参考了国外仪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
本标准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鞍钢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梁禄、范成元。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规格和技术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空气采样仪器air sampling instrument在空气监测中,用于采集空气中被测物质的仪器,包括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等。
2.2空气收集器air collector用于收集空气中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状态被测物质的器具,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气体吸收管、滤料采样夹和固体吸附剂管等。
2.3空气采样器air sampler与空气收集器配套,能以一定的流量抽取空气样品的仪器;主要由抽气动力和流量控制装置等组成,包括气体采样器和粉尘采样器。
2.4无泵型采样器,passive collector利用毒物分子扩散或渗透的原理设计制作的空气采样仪器,包括扩散式和渗透式两种。
3空气收集器3.1空气收集器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3.1.1空气收集器的采样效率应大于90%。
3.1.2空气收集器的机械构造和形状要合理,重量要轻,体积要小,携带和操作要简便安全。
3.1.3制作空气收集器的材料应不吸附或吸收待测物质,不产生对采样和检测有影响的物质。
3.1.4空气收集器能在温度-10~45℃、相对湿度小于95%的作业环境中正常工作。
3.2注射器3.2.1规格:100mL或50mL医用气密型注射器。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1997 【颁布时间】 1997-10-1【实施时间】 1997-11-11【颁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正文】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 17061-1997前言本标准是为劳动卫生标准的监测配套的采样仪器技术规范,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我国经验并参考了国外仪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
本标准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鞍钢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梁禄、范成元。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规格和技术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空气采样仪器 air sampling instrument在空气监测中,用于采集空气中被测物质的仪器,包括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等。
2.2 空气收集器 air collector用于收集空气中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状态被测物质的器具,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气体吸收管、滤料采样夹和固体吸附剂管等。
2.3 空气采样器 air sampler与空气收集器配套,能以一定的流量抽取空气样品的仪器;主要由抽气动力和流量控制装置等组成,包括气体采样器和粉尘采样器。
2.4 无泵型采样器 passive collector利用毒物分子扩散或渗透的原理设计制作的空气采样仪器,包括扩散式和渗透式两种。
3 空气收集器3.1 空气收集器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3.1.1 空气收集器的采样效率应大于90%。
3.1.2 空气收集器的机械构造和形状要合理,重量要轻,体积要小,携带和操作要简便安全。
3.1.3 制作空气收集器的材料应不吸附或吸收待测物质,不产生对采样和检测有影响的物质。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1997【颁布时间】 1997-10-1【实施时间】 1997-11-11【颁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正文】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 17061-1997前言本标准是为劳动卫生标准的监测配套的采样仪器技术规范,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我国经验并参考了国外仪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
本标准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鞍钢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梁禄、范成元。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规格和技术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空气采样仪器 air sampling instrument在空气监测中,用于采集空气中被测物质的仪器,包括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等。
2.2 空气收集器 air collector用于收集空气中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状态被测物质的器具,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气体吸收管、滤料采样夹和固体吸附剂管等。
2.3 空气采样器 air sampler与空气收集器配套,能以一定的流量抽取空气样品的仪器;主要由抽气动力和流量控制装置等组成,包括气体采样器和粉尘采样器。
2.4 无泵型采样器 passive collector利用毒物分子扩散或渗透的原理设计制作的空气采样仪器,包括扩散式和渗透式两种。
3 空气收集器3.1 空气收集器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3.1.1 空气收集器的采样效率应大于90%。
3.1.2 空气收集器的机械构造和形状要合理,重量要轻,体积要小,携带和操作要简便安全。
3.1.3 制作空气收集器的材料应不吸附或吸收待测物质,不产生对采样和检测有影响的物质。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1997 【颁布时间】 1997-10-1【实施时间】 1997-11-11【颁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正文】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 17061-1997前言本标准是为劳动卫生标准的监测配套的采样仪器技术规范,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我国经验并参考了国外仪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
本标准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鞍钢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梁禄、范成元。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规格和技术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空气采样仪器 air sampling instrument在空气监测中,用于采集空气中被测物质的仪器,包括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等。
2.2 空气收集器 air collector用于收集空气中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状态被测物质的器具,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气体吸收管、滤料采样夹和固体吸附剂管等。
2.3 空气采样器 air sampler与空气收集器配套,能以一定的流量抽取空气样品的仪器;主要由抽气动力和流量控制装置等组成,包括气体采样器和粉尘采样器。
2.4 无泵型采样器 passive collector利用毒物分子扩散或渗透的原理设计制作的空气采样仪器,包括扩散式和渗透式两种。
3 空气收集器3.1 空气收集器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3.1.1 空气收集器的采样效率应大于90%。
3.1.2 空气收集器的机械构造和形状要合理,重量要轻,体积要小,携带和操作要简便安全。
3.1.3 制作空气收集器的材料应不吸附或吸收待测物质,不产生对采样和检测有影响的物质。
职业卫生检测中的样品采集和采样规范本文讲述了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中样品的采集和采样规范,主要内容有工作场所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和采样方法,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样品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场所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和采样方法。
重要性:各种毒物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以及职业活动条件的不同,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以气体或蒸气状态存在,有的以液体或固体颗粒状态(气溶胶状态)分散于空气中。
空气中毒物的存在状态决定着采用何种采样方法,使用正确的采用方法才能得到高的采样效率。
一、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在常温常压下,物质以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形态存在。
各种毒物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以及职业活动条件的不同,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以气体或蒸气状态存在,有的以液体或固体颗粒状态(气溶胶状态)分散于空气中。
(一)气体和蒸气状态 1.特点:空气中的气态和蒸气态的毒物都是以分子状态存在,能迅速扩散,其扩散情况与它们的比重和扩散系数有关,比重小者(如甲烷等)向上飘浮,比重大者(如汞蒸气),就向下沉降;扩散系数大的,能迅速分散于空气中;气温及气流也影响毒物分子的扩散。
以气态或蒸汽态存在于空气中的毒物,基本上不受重力的影响,分子状态的毒物能随气流以相等速度流动。
在采样时,能随空气进入收集器,不受采样流量大小的影响;在收集器内,能迅速扩散入收集剂中被采集(吸收或吸附)。
2.气体和蒸气状态的毒物采样方法:直接采样法(容器采样法)注射器采气袋有泵型采样法液体吸收法(大型气泡吸收管、小型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和冲击式吸收管)固体吸附剂管法扩散吸收法无泵型采样法直接采样法(容器采样法)注射器采气袋大部分已经被淘汰有泵型采样法----液体吸收法吸收管吸收液用量采样流量适用范围ml L / min大型气泡吸收管 5~10 0.5~2.0 气态和蒸汽态小型气泡吸收管 2 0.1~1.0 气态和蒸汽态多孔玻板吸收管 5~10 0.1~1.0 气态和蒸汽态雾态气溶胶冲击式吸收管 5~10 0.5~2.0 气态和蒸汽态3.0 气溶胶态有泵型采样法----固体吸附剂管法固体吸附剂管适用范围优缺点活性炭管非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吸附容量大、水的影响小硅胶管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吸附容量较小、水的影响较大分子筛管非极性气体、蒸汽吸附容量较大、水的影响较小高分子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吸附容量大、水的影响小多孔微球管无泵性采样法在采集空气中毒物时,不需要抽气动力和采样流量装置,而是利用毒物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作用,完成采样的,这种采样器叫做无泵型采样器。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11-11批准1998-12-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为劳动卫生标准的监测配套的采样仪器技术规范,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我国经验并参考了国外仪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
本标准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鞍钢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梁禄、范成元。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规格和技术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空气采样仪器air sampling instrument在空气监测中,用于采集空气中被测物质的仪器,包括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等。
2.2 空气收集器air collector用于收集空气中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状态被测物质的器具,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气体吸收管、滤料采样夹和固体吸附剂管等。
2.3 空气采样器air sampler与空气收集器配套,能以一定的流量抽取空气样品的仪器;主要由抽气动力和流量控制装置等组成,包括气体采样器和粉尘采样器。
2.4 无泵型采样器,passive collector利用毒物分子扩散或渗透的原理设计制作的空气采样仪器,包括扩散式和渗透式两种。
3 空气收集器3.1 空气收集器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3.1.1 空气收集器的采样效率应大于90%。
3.1.2 空气收集器的机械构造和形状要合理,重量要轻,体积要小,携带和操作要简便安全。
3.1.3 制作空气收集器的材料应不吸附或吸收待测物质,不产生对采样和检测有影响的物质。
3.1.4 空气收集器能在温度-10~45℃、相对湿度小于95%的作业环境中正常工作。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11-11批准 1998-12-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为劳动卫生标准的监测配套的采样仪器技术规范,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我国经验并参考了国外仪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
本标准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鞍钢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梁禄、范成元。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规格和技术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空气采样仪器 air sampling instrument在空气监测中,用于采集空气中被测物质的仪器,包括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等。
2.2 空气收集器 air collector用于收集空气中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状态被测物质的器具,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气体吸收管、滤料采样夹和固体吸附剂管等。
2.3空气采样器 air sampler与空气收集器配套,能以一定的流量抽取空气样品的仪器;主要由抽气动力和流量控制装置等组成,包括气体采样器和粉尘采样器。
2.4 无泵型采样器,passive collector利用毒物分子扩散或渗透的原理设计制作的空气采样仪器,包括扩散式和渗透式两种。
3 空气收集器3.1 空气收集器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3.1.1 空气收集器的采样效率应大于90%。
3.1.2 空气收集器的机械构造和形状要合理,重量要轻,体积要小,携带和操作要简便安全。
3.1.3 制作空气收集器的材料应不吸附或吸收待测物质,不产生对采样和检测有影响的物质。
3.1.4 空气收集器能在温度-10~45℃、相对湿度小于95%的作业环境中正常工作。
空气采样仪器使用规范为确保空气采样仪器的正常使用和采样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是空气采样仪器使用的一些建议和规范。
1.仪器安装2.电源要求3.仪器校准在使用空气采样仪器之前,应进行仪器的校准。
校准包括仪器的零点校准和量程校准。
校准过程应按照仪器说明书或厂家建议的方法进行,并记录校准结果。
4.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时间和频率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目标污染物进行设定。
过短的采样时间可能无法准确获取污染物的浓度,而过长的采样时间可能导致仪器堵塞和采样结果的不准确。
合理的采样时间和频率有助于获取准确的空气质量数据。
5.保养和维护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对于延长使用寿命和保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应按照仪器说明书或厂家的建议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包括清洁仪器表面、更换损坏的部件、检查仪器的运行状态等。
6.采样管道和样品处理采样管道和样品处理是保证采样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采样管道应定期清洁和更换,避免管道内壁的积尘和污染物残留对采样结果的干扰。
样品处理过程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避免外界因素对样品造成污染。
7.数据记录和分析采样过程中应记录相应的参数,如采样时间、风速、温度等。
采样结束后,应将采样数据及时转移到计算机或其它数据存储设备中,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过程应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8.故障处理总之,规范的空气采样仪器使用有助于提高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的安装、校准、采样时间和频率的设定、保养和维护、采样管道和样品处理、数据记录和分析以及故障处理等方面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程序。
只有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和采样结果准确可靠,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空气质量情况,为相关决策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场所空气中样品采集的质量保证杨平化 ,曾义虎 ,张顺芬 (昭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昭通 657000 )【关键词 】 职业场所 ;空气样品 ;采集 ;质量 〔中图分类号 〕 R134〔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 1671 24199( 2011) 04 20346 20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极 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其中对职业场所空气中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是最为常见的 ,监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真实性极为重要 。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技术性 法规、标准用来规范这方面的工作行为 ,如《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 G B Z 159 - 2004 ) 、《职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 G B / T 17061 - 1997 )等。
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 ,对如何才能保证职业场所空气中样品采集的质量进 行探讨。
触的职业危害因素不容许超过的浓度值 ,具体的是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 ,对绝大 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1 , 2 〕。
因此相关专业工作者应认识到 , 职业接触 限值不应理解为是一个安全的阈值 , 它对少数 (即特殊体质 - 职业禁忌 )人是不安全的 。
2 如何达到监测目的通过对作业场所的监测达到预期目的 ,其根本点是在具体操作中要严格遵循 G B Z 159 - 2004、G B / T 17061 - 1997和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方法的 要求来开展工作。
如在选择采样点 、采样时机时应 主要考虑待测物浓度是最高的地段 、时段进行。
1 根本工作理念职业活动中 ,职业场所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是随着生产强度和劳动者的活动等因素处于 一个波动的范围内 。
要做好该监测工作 ,对于专业 职业病防治工作者而言 ,除应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 知识和具备规范的操作技能外 ,还应具有根本的职 业道德素养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
职业卫生检测中的样品采集和采样规范本文讲述了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中样品的采集和采样规范,主要内容有工作场所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和采样方法,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样品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场所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和采样方法。
重要性:各种毒物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以及职业活动条件的不同,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以气体或蒸气状态存在,有的以液体或固体颗粒状态(气溶胶状态)分散于空气中。
空气中毒物的存在状态决定着采用何种采样方法,使用正确的采用方法才能得到高的采样效率。
一、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在常温常压下,物质以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形态存在。
各种毒物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以及职业活动条件的不同,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以气体或蒸气状态存在,有的以液体或固体颗粒状态(气溶胶状态)分散于空气中。
(一)气体和蒸气状态 1.特点:空气中的气态和蒸气态的毒物都是以分子状态存在,能迅速扩散,其扩散情况与它们的比重和扩散系数有关,比重小者(如甲烷等)向上飘浮,比重大者(如汞蒸气),就向下沉降;扩散系数大的,能迅速分散于空气中;气温及气流也影响毒物分子的扩散。
以气态或蒸汽态存在于空气中的毒物,基本上不受重力的影响,分子状态的毒物能随气流以相等速度流动。
在采样时,能随空气进入收集器,不受采样流量大小的影响;在收集器内,能迅速扩散入收集剂中被采集(吸收或吸附)。
2.气体和蒸气状态的毒物采样方法:直接采样法(容器采样法)注射器采气袋有泵型采样法液体吸收法(大型气泡吸收管、小型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和冲击式吸收管)固体吸附剂管法扩散吸收法无泵型采样法直接采样法(容器采样法)注射器采气袋大部分已经被淘汰有泵型采样法----液体吸收法吸收管吸收液用量采样流量适用范围ml L / min大型气泡吸收管 5~10 0.5~2.0 气态和蒸汽态小型气泡吸收管 2 0.1~1.0 气态和蒸汽态多孔玻板吸收管 5~10 0.1~1.0 气态和蒸汽态雾态气溶胶冲击式吸收管 5~10 0.5~2.0 气态和蒸汽态3.0 气溶胶态有泵型采样法----固体吸附剂管法固体吸附剂管适用范围优缺点活性炭管非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吸附容量大、水的影响小硅胶管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吸附容量较小、水的影响较大分子筛管非极性气体、蒸汽吸附容量较大、水的影响较小高分子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吸附容量大、水的影响小多孔微球管无泵性采样法在采集空气中毒物时,不需要抽气动力和采样流量装置,而是利用毒物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作用,完成采样的,这种采样器叫做无泵型采样器。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11-11批准 1998-12-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为劳动卫生标准的监测配套的采样仪器技术规范,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我国经验并参考了国外仪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
本标准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鞍钢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梁禄、范成元。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规格和技术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空气采样仪器 air sampling instrument在空气监测中,用于采集空气中被测物质的仪器,包括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等。
2.2 空气收集器 air collector用于收集空气中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状态被测物质的器具,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气体吸收管、滤料采样夹和固体吸附剂管等。
2.3 空气采样器 air sampler与空气收集器配套,能以一定的流量抽取空气样品的仪器;主要由抽气动力和流量控制装置等组成,包括气体采样器和粉尘采样器。
2.4 无泵型采样器,passive collector利用毒物分子扩散或渗透的原理设计制作的空气采样仪器,包括扩散式和渗透式两种。
3 空气收集器3.1 空气收集器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3.1.1 空气收集器的采样效率应大于90%。
3.1.2 空气收集器的机械构造和形状要合理,重量要轻,体积要小,携带和操作要简便安全。
3.1.3 制作空气收集器的材料应不吸附或吸收待测物质,不产生对采样和检测有影响的物质。
3.1.4 空气收集器能在温度-10~45℃、相对湿度小于95%的作业环境中正常工作。
3.2 注射器3.2.1 规格:100mL或50mL医用气密型注射器。
3.2.2 性能要求:将注射器垂直架起,芯子应能自由下落;当吸入空气至满刻度并封闭进气口后,朝下垂直放置24h,芯子自由下落不得超过原体积的20%。
3.3 采气袋3.3.1 规格:50~10000mL铝塑采气袋。
3.3.2 性能要求3.3.2.1 当采气袋充满空气后,浸没在水中,不应冒气泡。
3.3.2.2 具有使用方便的采气和取气装置,而且能反复多次使用。
3.3.2.3 采气袋的死体积不应大于其总体积的5%。
3.4 气泡吸收管3.4.1 规格:分大型气泡吸收管和小型气泡吸收管两种,尺寸见图1。
制造用的材料应是硬质玻璃。
图1 气泡吸收管3.4.2 性能要求:内管和外管的接口应是标准磨口;内管出气口的内径1.0mm±0.1mm,管尖与外管底的距离为4.5mm±0.5mm;固定小突应牢固。
3.4.3 气密性检查:分别在大型气泡吸收管和小型气泡吸收管中装入5mL和2mL水,将内管进气口封闭,外管出气口与空气采样器连接,当以1L/min流量抽气时,吸收管内不应冒气泡,空气采样器的流量计不应有流量指示。
3.5 多孔玻板吸收管3.5.1 规格:尺寸见图2。
用硬质玻璃制造,进气管应与缓冲球熔接。
图2 多孔玻板吸收管3.5.2 性能要求:多孔玻板的孔径和厚度应均匀;当管内装5mL水,以0.5L/min的流量抽气时,产生的气泡应均匀,不应有特大的气泡;气泡上升高度为40~50mm,阻力为4~5kPa。
3.6 冲击式吸收管3.6.1 规格:尺寸见图3。
用硬质玻璃制造。
图3 冲击式吸收管3.6.2 性能要求:内管和外管的接口应是标准磨口;内管应垂直于外管管底,出气口的内径为1.0mm±0.1mm,管尖距外管底5.0mm±0.1mm;固定小突应牢固。
3.6.3 气密性检查:同3.4.33.7 活性炭管3.7.1 规格:尺寸见图4。
用硬质玻璃制造。
内外径应均匀;两端应熔封,并附有塑料套帽。
图4 标准活性炭管和硅胶管3.7.1.1 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管长80mm,内径3.5~4.0mm,外径5.5~6.0mm;前段装100mg活性炭,后段装50mg活性炭。
3.7.1.2 热解吸型活性炭管:管长120mm,内径3.5~4.0mm,外径6.0mm±0.1mm;内装100mg活性炭。
3.7.1.3 根据检测需要可以制作其他规格的活性炭管,其性能必须符合3.7.2条的要求。
3.7.2 性能要求3.7.2.1 使用的活性炭应有足够的吸附容量,能满足检测的需要。
在气温35℃、相对湿度90%以下的环境条件下,穿透容量不低于1mg被测物。
3.7.2.2 活性炭的两端和前后两段之间用玻璃棉或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固定材料加以固定和分隔,在进气口端的固定材料前和热解吸型的固定材料后各用一个弹簧钢丝固定。
装好的活性炭不应有松动;所用的玻璃棉等固定材料不应发生影响采样或检测的作用。
3.7.2.3 在200mL/min流量下,活性炭管的通气阻力应为2~4kPa。
3.7.2.4 活性炭管的空白值应低于标准检测方法的检出限。
3.7.2.5 塑料套帽应能封住管的两端,保持良好的气密性,且不易脱落,不存在或产生影响测定的物质。
3.8 硅胶管3.8.1 规格:尺寸见图4。
用硬质玻璃制造,内径外应均匀;两端应熔封,并附有塑料套帽。
3.8.1.1 溶剂解吸型硅胶管:管长80mm。
内径3.5~4.0mm,外径5.5~6.0mm;前段装200mg硅胶,后段装100mg活性炭。
3.8.1.2 热解吸型硅胶管:管长120mm,内径3.5~4.0mm,外径6.0mm±0.1mm;内装200mg硅胶。
3.8.1.3 根据检测需要,可以制作其他规格的硅胶管,其性能必须符合3.8.2条的要求。
3.8.2 性能要求3.8.2.1 使用的硅胶应有足够的吸附容量,能满足检测的需要。
在气温35℃、相对温度80%以下的环境条件下,穿透容量不低于0.5mg被测物。
3.8.2.2 硅胶的两端和前后两段之间用玻璃棉或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固定材料加以固定和分隔,在进气口端的固定材料前和热解吸型的固定材料后各用一个弹簧钢丝固定。
装好的硅胶不应有松动;所用的玻璃棉等固定材料不应发生影响采样或检测的作用。
3.8.2.3 在200mL/min流量下,硅胶管的通气阻力应为2~4kPa。
3.8.2.4 硅胶管的空白值应低于标准检测方法的检出限。
3.8.2.5 塑料套帽应能封住管的两端,保持良好的气密性,且不易脱落,不存在或产生影响测定的物质。
3.9 其他固体吸附剂管根据检测的需要和待测物的性质,选择其他合适的固体吸附剂,制作成所需规格的固体吸附剂管,其性能要求参考3.7.2和3.8.2条。
3.10 铝合金采样夹3.10.1 规格:尽寸见图5。
用硬质铝合金制造;密封圈的内直径为35mm,使用的滤膜直径为40mm。
图5 铝合金采样夹3.10.2 性能要求:采样夹内装上不透气的塑料薄膜,放于盛水的烧杯中,向采样夹内送气加压,当压差达到1kPa时,水中应无气泡产生。
3.11 小型塑料采样夹3.11.1 规格:尺寸见图6。
用优质塑料制造,使用的滤料和滤料垫的直径为25mm。
图6 小型塑料采样夹3.11.2 性能要求:采样夹内装上不透气的塑料薄膜,放于盛水的烧杯中,向采样夹内送气加压,当压差达到1kPa时,水中应无气泡产生。
3.12 粉尘采样夹3.12.1 规格:尺寸见图7。
用优质塑料制造,使用的滤料和滤料垫的直径为40mm。
图7 粉尘采样夹3.12.2 性能要求:采样夹内装上不透气的塑料薄膜,放于盛水的烧杯中,向采样夹内送气加压,当压差达到1kPa时,水中应无气泡产生。
4 空气采样器4.1 空气采样器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4.1.1 在最大流量和4kPa的阻力下,空气采样器应能稳定运行2~8h以上,并且流量保持稳定,波动不大于±5%。
4.1.2 空气采样器的结构和形状要合理,外壳要坚固,整机的重量要轻,体积要小,携带方便,使用简单安全。
4.1.3 空气采样器应能在温度-10~45℃,相对湿度小于95%的环境下正常运行。
4.1.4 空气采样器的气路连接要牢固耐用,不漏气,当封死进气口,用最大流量抽气时,应无流量显示。
4.1.5 装有流量计的空气采样器,流量计的精度不得低于±2.5%,刻度要清晰准确,易于读数和调节。
4.1.6 空气采样器的开关、旋钮和安装空气收集器的装置等应完整,牢固耐用,使用灵活方便。
4.1.7 空气采样器用交流电作电源时,应为220V,50Hz;用直流电作电源时,应为6~9V。
若为充电电池,充电一次,应能在最高流量和最大阻力下连续运行2~8h以上,并保持流量相对变化应小于±5%。
4.1.8 防爆型空气采样器必须符合防爆的国家标准。
4.1.9 装有定时装置的空气采样器,定时装置的精度应小于±5%。
4.1.10 空气采样器的使用寿命在其最高流量和最大阻力下运行不得低于5000h。
4.2 气体采样器4.2.1 规格:体积应小于280mm×160mm×200mm,重量小于2.5kg。
4.2.2 性能要求:4.2.2.1 流量范围0~2L/min或0~3L/min,流量计的最低刻度为0.1L/min。
4.2.2.2 运行时的噪声小于70dB(A)。
4.2.2.3 抽气泵在使用流量下连续运行8h以上,温升小于20℃。
4.3 个体气体采样器4.3.1 规格:体积应小于120mm×80mm×150mm,重量不大于0.5kg。
4.3.2 性能要求4.3.2.1 流量范围0~0.5L/min,0~1L/min或0~2L/min,连续可调;可不带流量计。
4.3.2.2 运行时的噪声小于60dB(A)。
4.3.2.3 采样器连续运行8h以上,温升小于10℃4.3.2.4 应有佩戴装置,并且使用方便安全,不影响工作。
4.4 粉尘采样器4.4.1 规格:体积应小于300mm×170mm×200mm,重量小于5kg。
4.4.2 性能要求4.4.2.1 流量范围5~30L/min或0~15L/min,连续可调。
4.4.2.2 运行时的噪声小于70dB(A)。
4.4.2.3 采样器连续运行8h以上,温升小于30℃。
4.5 个体粉尘采样器4.5.1 规格:体积小于150mm×80mm×150mm,重量小于1kg。
4.5.2 性能要求4.5.2.1 流量范围0~5L/min或0~10L/min,连续可调;可不带流量计。
4.5.2.2 运行时的噪声小于60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