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第二课
- 格式:pptx
- 大小:521.83 KB
- 文档页数:22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
这是一个顽皮男孩具有传奇色彩的成长历险小说。
主人公汤姆·索亚极富冒险精神和好奇心,他不堪忍受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出一番英雄事业。
某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到墓地玩要,无意中目睹了一起案件的发生。
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汤姆、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了一座荒岛上当“海盗”,以致家人都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自己的“葬礼”上。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最终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
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教材节选部分讲述的是镇上人们因汤姆、贝琪走失而悲痛的心情,以及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这部分结构清晰,第1自然段写汤姆和贝琪失踪后,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陷入悲痛和绝望中,整个小镇也为他们担忧;第2~4自然段写随着汤姆和贝琪的回归,小镇又恢复了欢乐,汤姆给大家讲述了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第5~15 自然段写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得知山洞已被封上,而他知道乔埃还在洞中。
节选部分先悲后喜,结尾戛然而止,充满了喜剧气氛和戏剧冲突。
课文中出现的人物较多,除了汤姆、哈克、贝琪这些主要的儿童形象之外,还有波莉姨妈、撒切尔法官、撒切尔太太、道格拉斯寡妇等人。
波莉姨妈在汤姆的母亲去世后收养了他,对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撒切尔法官和太太是汤姆好朋友贝琪的父母。
道格拉斯寡妇因哈克曾经救过她一命,后来收养了哈克。
汤姆·索亚是一个鲜活、真实而血肉丰满的儿童形象。
从汤姆躺在沙发上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山洞历险归来的他身体还十分虚弱和疲惫,但是他仍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述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他兴奋地沉浸于这次历险之中,难以自拔,这是他富有冒险精神的突出体现。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一生著述颇丰。
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时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
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二、主要人物分析(1)汤姆•索亚:原名托马斯•索亚,一个聪明活泼,富有正义感,而对家庭、学校和教堂却充满了反感的小男孩;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梦想当“海盗”,一心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生活。
(2)蓓姬•萨切尔:萨切尔法官的女儿,活泼可爱,汤姆的意中人,汤姆在见到她第一眼时就“爱”上了她。
(3)哈克贝利•芬:圣比得堡镇上公认的“野孩子”,父亲是个酒鬼,不受约束,但秉性纯良,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儿;汤姆与他关系最要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后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而被其收养。
(4)波莉姨妈:汤姆的姨妈,心地善良,对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5)锡德:汤姆的异母兄弟,一个循规蹈矩的“模范儿童”,成绩好。
经常和汤姆作对,喜欢向波莉姨妈告汤姆的状。
(6)玛丽:波莉姨妈的女儿,汤姆的表姐,也是一个善良纯朴,天真,富有同情心,公道的女孩。
(7)乔埃•哈波:汤姆最好的玩伴,知己,与汤姆、哈克贝利•芬一起在杰克逊岛上度过了一段他们一心向往的海盗生活。
(8)莫夫•波特:一个“酒鬼”,为了挣钱买酒喝而去帮年轻的鲁滨逊医生盗墓,结果被同伙印第安人乔陷害,被诬陷为杀人凶手,后由于汤姆的勇敢作证才得以洗脱罪名。
(9)印第安人乔:印第安人,阴险狡诈,在与莫夫•波特一起帮鲁滨逊医生盗墓时杀死了医生,并把罪名稼祸给莫夫•波特,但最终因贪财而饿死在山洞里。
(10)萨切尔法官:蓓姬•萨切尔的父亲,圣彼得堡镇律师杰夫•萨切尔的哥哥,是圣彼得堡镇人眼中的大人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常考易错检测卷(二)(含答案)现代文阅读常考易错检测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课内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星期二下午到了,并且渐渐拖到黄昏时分。
圣彼得堡镇还在哀悼。
那两个失踪的孩子还没有找到。
大家为他们举行了公开的祈祷,私自为他们祈祷的人也很多,个个都是诚心诚意地祈求,可是洞里仍旧没有传来什么好消息。
寻找的人大多数都停止寻找,恢复日常工作了,他们都说这两个孩子显然是永远也找不到了,撒契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神志昏迷地乱说。
人家都说听见她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下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
1.圣彼得堡镇的人们在哀悼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描写丢失孩子的亲人的部分非常传神,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练习。
筷子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
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叫“箸”,大约过了上百年后又改为“筷”。
“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
“快”表示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于是便拿起“筷子”美餐起来。
用筷子吃饭,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十分方便。
有人做过这样的测定,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
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而且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知识梳理一、作者介绍马克·吐温(1835-1910)(1835-1910年),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
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主要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百万英镑》《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之一。
二、作品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该书自出版以来,就广受追捧。
大获成功之后,马克·吐温又创作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年)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被后人推崇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还原了19世纪中后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该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三、多音字奇:qí奇怪jī奇数假:jiǎ假如jià假期划:huá划船huà计划结:jié结局jiē结巴四、理解词语【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喧嚣】①形容声音杂乱;不清静。
②叫嚣;喧嚷。
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②比喻夸大地形容。
本文中指汤姆夸大地形容自己的历险经历。
【话匣子】①原指留声机,后来也指收音机。
②比喻话多的人。
话多的人开始没完没了地说话叫打开话匣子。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形容话一句接着一句,说个不停。
【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烂不堪。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外国文学名著的魅力,感受冒险小说的精彩,认同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语言运用: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的评价。
思维能力:能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能在汤姆身上,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
审美创造:品味精彩的故事情节,领略外国文学的奇妙和精彩。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价值:本篇属于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中的第三篇课文,课题旁的星号提示本篇属于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承担了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阅读的有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另一项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课前提示:“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
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正体现了第二项学习重点内容。
关注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水深“十二英尺”(是可以同航的标准深度)。
自他十二岁父亲去世后,他只好停学,做过工厂小工,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旷工及新闻记者等,这些生活经历给他后期的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他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不朽名著。
关注创作背景:《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据作者在小说之前的序中介绍,本书所叙述的大多数历险故事都实有其事,人物有的是真实存在,如“哈克”,有的是集众人于一身的综合体,如主人公“汤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读拼音,写词语。
huáng hūn() lǒng zhào()lán lǚ() chuīxū()二、课外阅读。
生死情我在广州培训时,老师出了一道题——“爱的表达方式”,要求我们每人说一种,但不能重复。
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可以用宽容来表达;有的说可以用鲜花和语言来表达;有的说痛苦一个人承受,快乐两个人分享,这就是爱的最好的表达方式……轮到一个叫秦依的东北女孩时,她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对年轻夫妇,都是生物学家,经常一起深入原始森林考察。
有一天,他们像往常一样钻进森林,可当他们爬过那个熟悉的山坡时,顿时僵住了,一只老虎正对着他们。
他们没带猎枪,逃跑也是不可能的。
他们脸色苍白,一动不动,老虎也站着。
僵持了几分钟,老虎朝他们走来,然后开始小跑,越跑越快。
就在这时,那个男的突然大喊一声,然后自顾自地飞快跑开。
奇怪的是,跑到那女的面前的老虎也突然改变方向,朝那男的追过去。
随后那边就传来惨叫声,而那女的却平安逃回来。
这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说那男的“活该”。
就在这个时候,秦依问我们知不知道那男的喊的是什么?我们几十个学员,大致给出两种答案:一是:“老婆,对不起啊!”二是:“赶快逃,逃一个算一个!”秦依说:“错了。
那个男的对他妻子喊:‘照顾好依依,好好活下去!’”秦依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
面对着大家惊愕的表情,她接着说道:“在那种情况下,老虎只会攻击逃跑的人,这是老虎的特性。
”秦依最后说:“在最危险的时刻,我爸爸一个人跑开了,他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我妈妈最真挚的爱……”1.概括说出这个真实故事的内容。
2.在年轻夫妇和老虎僵持了几分钟的时间里,他们分别会想些什么呢?3.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黄昏笼罩褴褛吹嘘二、1.一对手无寸铁的夫妻在原始森林考察时遇到了老虎,丈夫为了救妻子,利用老虎只会攻击逃跑的人的特性,独自跑开,最后丧生虎口。
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理解题(有解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理解题1.(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汤姆吃晚饭时,总是瞅机会偷糖吃,波莉姨妈这时开始问他,话里充满了诡计,而且非常巧妙——因为她要设点圈套,套他说出实话。
跟其他许多头脑简单的人一样,她很自负,并且相信自己很有点子,会耍弄诡秘狡猾的手腕,把自己极易被人识破的诡计当作最高明的计策。
她问:“汤姆,学校里挺热的,对吧?"“是的,姨妈。
”“热得厉害,对不对?"“对,姨妈。
”“那你是不是特别想去游泳呀,汤姆?"汤姆感到一阵慌乱,他偷偷瞟了波莉姨妈一眼,可是什么也没有看出来,所以他只得回答道:“没有啊,姨妈,呃,没特别想去来着。
”老太太伸出手摸摸汤姆的衬衣,发现衬衣是干的,她正准备再摸摸他的头,这时汤姆猜透了她的心思,他为防老太太的下一招来了个先发制人,所以避开说道:“不过,我和一些人倒是在抽水机旁往头上浇水降温来着,你瞧,我的头发现在还是湿的呢!"波莉姨妈不免为自己落后一步深感懊恼。
随后,她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说:“汤姆,你往头上浇水,不必拆掉你衬衫领子上缝的线,是吧?把上衣的纽扣解开让我瞧瞧!”汤姆悠然自得地解开上衣,衬衣的领子还是缝得好好的。
“真是怪事。
得,算了吧!我看你旷课去游泳了!我认为你就像俗话里说的烧焦毛的猫一样——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坏。
就这一次,下不为例。
"可是,希德这时却开口说道:“哼,我记得姨妈给他缝领子的时候,用的是白线,可现在却是黑线。
”“对呀,我的确用白线缝的呀!汤姆!"汤姆已经一溜烟地跑到了门口,他回过头来说:“希德,我看你是欠揍!”(1)这部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
(2)“套他说出实话",这里指波莉姨妈想要知道___。
(3)“他为防老太太的下一招来了个先发制人。
”汤姆想到了什么想法?用“"画出相关语句。
《汤姆索亚历险记》同步课内外阅读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那天晚上,汤姆和哈克作好准备去冒一次险。
他俩在客栈周围转悠到9点后才开始行动。
一个在老远处注视着小巷子,另外一个看客栈的门。
巷子里没人来往,进出客栈的人,没有那个西班牙人的影子。
晚上好像不太黑。
汤姆回家前和哈克约定,如果夜色不错,哈克就出来学猫叫,汤姆听到后就溜出去用钥匙开门。
可是那晚天色明亮,哈克12点左右结束望风,到空糖桶睡觉去了。
星期二,两个孩子遭了同样的歹运,星期三也是如此。
到星期四晚上,天气有起色。
①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
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
年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
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
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
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
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
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
②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
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
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
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
③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
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
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④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
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起色——(__________)蹑手蹑脚——(_________)2.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万籁俱寂:诚惶诚恐:3.第一自然段中,“夜色深深,万籁俱寂,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属于______描写,联系这几个自然段来看,它的作用是什么?4.读文中画“”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答案(浙江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万象更新彼此贺年燃放鞭炮通宵间断3.读一读,选一选。
(填序号)(1)腊月初旬指的是(①)。
(2)“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一句中“闲在”一词的意思(③)。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写得有详有略,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完整地展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1)根据片段内容填空。
(2)作者把“除夕真热闹”写得如此详细,是因为除夕是老北京春节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一天意味着辞旧迎新,人们格外重视,突出老北京春节的热闹。
(二)(1)理解带“儿”的词语:“杂拌儿”指的是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蜜饯等,“七零八碎儿”指的是用干果与蜜饯做成的零食,“玩意儿”指的是玩具。
(2)上一题这些词语有“京味儿”,这样写的好处是指北京特色,这样描写是为了突出北京人过春节时的特色食品和玩意儿。
(3)北京的孩子们过春节多有趣啊!你是怎样过春节的?请你把印象最深的经历写下来。
除夕真热闹香味颜色 声音年菜 新衣对联年画灯火鞭炮我家过春节的重头戏就是那一顿年夜饭。
大年三十一大早,奶奶率领家里妇女——七大姑八大姨去菜市场买菜。
她们精挑细选,把菜场里最好的鸡鸭鱼肉、青菜豆腐收入菜篮子中,然后,率领一行人浩浩荡荡开回家。
那一天,我家里的厨房是最热闹的,锅碗瓢盆凑起了交响乐;煎炸烹煮全用上。
一大桌的美味佳肴完成后,就是爷爷和我们这些小孩子登场了——放鞭炮。
鞭炮声响过,享受美食的大幕徐徐拉开……第二课 腊八粥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沸腾 腊八粥 惊异肿胀 感觉 解释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详写等粥,略写喝粥,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八儿等粥时的急切的样子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片段中的“叹气”是指锅里的粥沸腾时发出的声音,从中可体会到八儿等腊八粥的急切和等待的无奈。
第七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故事里的汤姆,那真是个不安分的主儿。
他对上学啊,那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一想到要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没完没了地唠叨,他就浑身不自在。
这不,上课的时候,他那小脑袋瓜里就开始转起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
他一会儿瞅瞅窗外的小鸟,心里估计在想:“这些小家伙多自在啊,不用被关在这闷屋里。
”一会儿又偷偷摸摸地拿出个小玩意儿,在手里摆弄着,那模样,就好像老师根本不存在似的。
老师呢,时不时就会被他的小动作气得吹胡子瞪眼,可汤姆啊,总有办法躲过老师的视线,继续他那小小的“冒险”。
要说汤姆最出名的事儿啊,那还得是刷墙那段。
你能想象吗?刷墙这本来是个挺枯燥的活儿,可到了汤姆这儿啊,就变得有趣起来了。
他把刷墙这事儿说得那叫一个神乎其神,好像这不是在干活,而是在进行一场超级酷的艺术创作。
那些小伙伴们啊,一开始还笑话他干这无聊的活儿,可经汤姆这么一吹嘘,一个个都眼馋得不行,纷纷争着抢着要来帮他刷墙。
汤姆呢,就坐在一旁,悠哉游哉地指挥着,那小模样,简直就是个小小的“指挥官”。
还有汤姆和贝基的那些小插曲,那也是让人忍俊不禁。
他俩一会儿吵架,一会儿又和好,那感情啊,就跟六月的天一样,说变就变。
汤姆为了引起贝基的注意,那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会儿送个小礼物,一会儿又故意在贝基面前表现得很勇敢。
贝基呢,心里其实也喜欢汤姆,可就是嘴硬,不肯轻易服软。
这两人的互动啊,就像一场有趣的小闹剧,让周围的人都哭笑不得。
汤姆索亚这个小家伙,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在我们的眼前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他的那些调皮捣蛋的事儿,虽然有时候会让大人们头疼不已,但却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他的勇敢、好奇、机灵,让我们看到了孩子最纯真的一面。
他就像是我们小时候的一个影子,做过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也有过那些天真无邪的梦想。
通过这个精彩的节选,我们仿佛跟着汤姆一起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冒险。
我们看到了他的成长,他的烦恼,他的快乐。
这就是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一个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调皮鬼儿,一个让我们怀念童年时光的可爱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