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

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

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

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

一、介绍

北师大教育学部一直以来都是国内教育领域的权威学府,其课程与教

学论一直备受关注。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

与教学论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二、课程设置

北师大教育学部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教育学的各个领域,包

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独立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卓越的

教育专业人才。

三、教学论

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

至关重要。北师大教育学部的教学论课程涵盖了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提升其

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课程特点

北师大教育学部的课程与教学论以其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而著称。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够

通过实践案例和教学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之

更具实践性和操作性。

五、课程影响

北师大教育学部的课程与教学论影响着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通过

对教学论的学习,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

专业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从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六、个人观点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的

重要性和影响力。通过对教学论的学习,我不仅拓宽了教育学的视野,还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我相信,北师大教育学部的课程与

教学论将继续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结与回顾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对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进行了全面的

介绍和探讨。这些课程不仅丰富多彩,还融合了理论与实践,对于学

生的专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够让读者

更加深入地了解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和收获。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中,我们可以以问答的形式来呈现这篇文章,将内

容分成不同的小节,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章的总字数超过3000字,旨在全面深入地介绍和探讨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和影响。七、教学方法与实践

北师大教育学部的课程与教学论不仅注重理论学习,还非常重视教学

方法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并提升他

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们还会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如

实习、教学实验等,通过与真实教学环境接触,提升其教学技能和实

践经验。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北师大教育学部的课程与教学论也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许多

国际知名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经常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合作研究项目等。这为学生提供了与国际教育领域顶尖专家学者

交流的机会,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提升了国际化素养。

九、创新研究成果

北师大教育学部的教育学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教育学部的教

学论课程也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学生们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

动中,积极开展教育领域的创新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如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育技术的应用等。这些创新成果不仅

为学生的学术发展带来了机会和挑战,也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

的思维和观点。

十、未来展望

北师大教育学部的课程与教学论在过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影响和贡献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未来,希望教育学部能够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为中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思路。希望学校能够继续注重教学方法与实践的创新,培养出更多的教育专业人才,为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北师大教育学部的课程与教学论一直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重视教学方法与实践、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研究成果而备受关注。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教育学部能够继续引领国内教育领域的发展,为培养更多高水平的教育专业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00467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1918 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 截至20 世纪20 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一)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 (二) 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 1.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三)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极其相似,他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这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是,“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范围更宽泛,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四) 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他们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是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局限:对儿童价值的忽视、背离教育本质而盲目运用“泰罗主义”管理模式。 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 1949 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一) “泰勒原理”的思想渊源 (二) “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 1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安排

各位老师,这是下学期《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及考核大纲,请参照备课。选用教材是北师大王本陆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7122有书,可提前参阅;第三讲的老师可参考钟启泉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我和魏院长都有这本书,可以提供)。考试形式仍采用辨析题、案例分析、论述和实践训练四个题型。有何问题可及时沟通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实施纲要 第一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6课时)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分析 重点理解和掌握课程的不同定义(p31),了解与课程相关的概念(p33-37)(二)课程的表现形式 重点掌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定义和内容,古德莱德关于课程定义的五个层次 (三)课程的历史发展 重点掌握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为课程、社会本位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四)影响课程的基本因素 重点掌握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p54-56)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含义 重点理解课程目标的定义以及与教育宗旨、教育目标、教学目标等概念的关系(p61-62) (二)课程目标的取向 重点理解课程目标的四个形式取向,即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p63-65)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一般了解) (四)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重点掌握(p67-68)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一般了解) (二)课程内容的取向(重点掌握P70-72) (三)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一般了解) (四)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一般了解) (五)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重点掌握p75-78) 第二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6课时) 一、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定义及其要素 重点掌握教学定义的不同理解,教学要素中的三要素内容及其关系(p123-130)(二)教学的本质及其争论(一般了解) (三)教学的历史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课程和教学活动。教育课程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制定的一系列课程计划,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教学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 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对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可以探讨最佳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评价方式等问题。研究课程与教学论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策略。 此外,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教育决策者改进教育政策和制定教育改革方案。通过对不同教育系统和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找到最佳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拓展: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还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理论研究:研究不同教育理论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

2. 教学设计研究: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以及如何将教学设计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3. 教学方法研究: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索如何选择和运用适合不同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4. 教学评价研究: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包括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的应用。 5.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研究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总之,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任务,通过对教育课程和教学活动的研究,可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研究课程与教学论也为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1课程的概念: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 2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与教育是一致的,意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狭义的则专指学校教学,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是从教育概念中分化出来的。 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 4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包含关系,相互独立关系,交叉关系,循环关系。 第二章 5四艺的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还是西方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教育理论的人;西赛罗从演说家的教育目的出发,不仅提出了以文学,历史,哲学和法学为主的课程,还充分论证了这些课程对于实现教育目的的作用;晚于西赛罗的昆体良,提出文法,作文与写作,音乐,数学,体育与声调练习,针对古罗马长期轻视音乐教育的传统,提出音乐可以有益于演说家声音的柔和与动作的协调,因此是必须的学科。 6夸美纽斯:在他的泛智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关于课程的比较系统的理论,首先,夸美纽斯提出和论证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课程体系;其次,他在教科书的编写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语言和科学入门》和《世界图解》尤为著名。 7赫尔巴特:他对于课程的主要贡献,在于将心理学与课程联系起来,使课程获得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在课程论的发展上迈出极为关键的一步。一般认为,赫尔巴特是比较早的对课程进行理论研究的人,而他的研究,就是以兴趣为依据,提出和论证了课程。他认为兴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引向对自然的认识,一类引向对社会的认识。 8斯宾塞:他从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论及教育和课程的目的,他将其按顺序共分为五种,教育就应当从这五个方面为人的生活做好准备,具体包括: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斯宾塞对课程论的贡献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了近代课程的科学基础;奠定了分科课程的基本框架;通过论证课程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并且将二者联系起来,建立了重要的方法论。 9杜威:他被视为课程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提出了课程与学习者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以经验为本质的课程观;提出了实施课程的新的方式。 10苏联的课程理论: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课程概念系统;发展完善了学科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了学科课程的具体类型。 11泰勒及其泰勒原理: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原理”是由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基本的环节构成的,这四个环节由其内在的逻辑顺序性,各环节之间有其相对独立性及关联性。“泰勒原理”来源于学生,社会生活,学科专家。 12“泰勒原理”的历史贡献:使课程开发成为一种理性化,科学化的普遍被采用的程序模式,其突出贡献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为采用的课程研究范式;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它大大提高了课程编制的科学性,使其成为动态的开放的过程。 13“泰勒原理”受到各种挑战,不同学者试图从不同的切入点来构建新的课程理论。 14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流派(名称及代表人物) (1)赫尔巴特主义课程与教学论。赫尔巴特,实践者和发展者是他的学生齐勒和赖因(2)进步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卢梭,裴斯塔洛齐,杜威,克伯,弗朗西斯·帕克。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泰罗主义诞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特征“效率取向、控制中心,把科学等同于效率,把人视为生产工具" 拉尔夫泰勒的贡献 拉尔夫泰勒"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也因而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泰勒原理"的实质(深层价值取向):"技术兴趣(技术理性、工具理性)"。 核心是控制,对环境的控制 它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划一性的模式。 学科结构运动代表人物:布鲁纳 学术结构的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课程领域的概念重建:追求解放兴趣 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派纳,著作《理解课程》,美国课程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变":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是围绕"泰勒原理"展开的。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追求解放兴趣(解放理性),是人类对解放和权力赋予的基本兴趣。 "解放兴趣"的核心是"自我反思"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自称“教学论者”。 夸美纽:《大教学论》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确立。 原理(1)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两层含义:第一,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第二,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2)兴趣与自发原理(3)活动原理(4)直观原理 裴斯泰洛齐的教学论 第一次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是——裴斯泰洛齐(瑞士),伟大的教育实践家 赫尔巴特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一:明了。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二:联合。把新观念与旧观念结合起来,同化新知识; 三:系统。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形成系统。 四:方法。将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应用于各种情境。。 什么是教育性教学 1)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作为知识传递的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就是统一的,这就是教育性教学的理念。 3)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那么教学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4)赫尔巴特把实验教育的终极目的与传授文化知识市委同一个果城,从而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威毕生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主动作业"。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_11939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按照通行的课程分类法,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核心课程、知识课程和技艺课程。而小学语文课程则是核心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特征,丰富生活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在未来社会中谋取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文”与“道”的争论,语文教学中政治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教育两者都重要。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 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关于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一段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各种外在目的,其中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精神。 第三节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 学生语文素养包含的具体内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大致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解成四个方面: 一、人文素养方面 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德。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具备开放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4、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热爱祖国的文字,热爱用这些语言文字写成的优秀文学作品;景仰写出这些优秀作品的伟大作家,景仰这些作家的崇高人格和爱国情怀。 二、语文学习习惯、方法和态度方面 1、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 三、语文能力方面 1、识字写字能力 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内涵 1、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具体含义包括: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美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课程概念典型类型:课程即教学科目(学科本质观);课程即学习经验(经验本质观);课程即预定的教学计划(手段本质观);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目标本质观) 3、课程概念的范围:最狭义的课程概念:指某门学科甚至某本教材;狭义的课程概念: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目的、内容、范围和比例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概念:指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中规定的,有计划实施的显性信息,同时还包含由学校生活质量、教室态度、教学活动等所传递的隐性内容。最广泛的课程概念:既包含校内正规教育内容,也包含校外非正规、非正式的教育内容。 4、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5、教学概念:1.教学即教授;2.教学即教学生学。陶行知提出,改教授法为教学法;3.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 6 、教学概念的基本认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要渠道的交往探究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活动。通过这个交往和探究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 7、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一)。国外的四种模式:1、二元独立模式,这种模式认为,课程与教学独居其位,两者没有“接触”,相互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课程与教学之间是彼此独立、互不依赖的。2、包含模式:一是大教学小课程,即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于其中;二是大课程小教学,即把课程理解为上位概念,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对扩大。3、循环模式:这种模式认为,课程与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资料-740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_.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备考-育明考研 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招生情况(育明考研2016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招生目录 院系专业 招生人数/推免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040101教育学原理 18人/11人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22人/13人040103教育史 11人/6人040104比较教育学

19人/11人040105学前教育学 13人/9人040106高等教育学 14人/8人040107成人教育学 2人/1人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6人/4人040109特殊教育学 11人/6人0401Z1教师教育 16人/10人0401Z2远程教育 7人/4人045116心理健康教育(专硕 25人/12人045117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 25人/17人045118学前教育(专硕 25人/12人047101教育经济与管理 30人/17人078401教育技术学 26人/13人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人/3人 北师考研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企鹅: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二、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分析(育明教育

育明杜老师解析: 1、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共设6个研究方向,除推免生外招生9人,属于招生人数比较多的专业。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报录比在10:1(竞争较激烈 3、初试总分:100分政治+100分英语+300分教育学基础=500分 复试总分:笔试150分+外语口试50分+面试200分=复试总分400分。 笔试90分为及格分,外语+面试150分为及格分,复试240分为及格分,未达到以上及格线的,不予录取。 录取方式:初试总分+复试总分,分专业从高分往低分依次录取。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调剂考生单独排序。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汇总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汇总 1、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一)教学论 ①《礼记.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②昆体良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③古希腊苏格拉底:产婆术 ④夸美纽斯: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普及教育,《大教学论》1632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是教学论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重要里程碑 ⑤卢梭:《爱弥儿》 ⑥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要素主义思想家) ⑦洛克:白板说《教育漫话》 ⑧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代表人,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普通教育学》1806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⑨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二)课程论 ①博比特:《课程》(1918)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②泰勒:总结“八年研究”结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课程论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课程的内涵 广义:指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所有教学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狭义:指一门具体的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 课程是curriculum,在拉丁语中是指竞赛或跑道(来源于跑或运行) 3、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概念分析 ①教学内容“教什么” ②教学进程“怎么教” ③学科(第一学术上的分类: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第二教学科目) ④科目(狭义的学科就是科目) ⑤知识(课程的主体,知识是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人们一般把知识和“技能”“态度和价值”等并列 ⑥经验(活动带来的是普通的经验,学科带来的是系统的经验) ⑦活动:活动可以是课程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学校所有活动都是课程(在一定安排,计划,系统性,在安排中有目的的体现) ⑧计划或方案(所有课程都有计划,反之则不一定) 4、古代学校的课程特点 ①古代学校课程在纵向上没有严格年级差异与衔接,在横向上也较少学科间的协调和组织。 ②课程内容以人文熏陶和道德教化为主,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尚未受到重视。 ③课程的等级性和阶级性十分鲜明。 ④课程的学习方式也较为单一,以传授和问答为主。 5、现代课程区别于古代课程的主要特征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 分享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 2018-2019年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西南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东北师范大学。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文学院的课程与教学论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二。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能够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的能力; 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2个研究方向: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01语文教育02语文课程论 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②2295语文教育学③3789语文教育史/③3260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 二、考试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包括初试和复试。 初试科目:外国语(不含听力)及两门业务课,具体科目名称请查询专业目录。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请自行选择相关书目学习。 初试时间:2019年3月23日、24日。 初试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校内,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准考证不再寄发,请考生于考试前一周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下载。 同等学力人员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专业基础课和政治理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在当今教育领域中,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发展以及对教育的影响。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教育课程和教学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如何设计和组织教育课程,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以及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该学科涵盖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学科知识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如何设计和实施更好的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因此,学者们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并将其归纳总结为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与教学论也不断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课程与教学论在提倡个性化教学、多元评价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三、课程与教学论对教育的影响

1. 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成绩的提升:通过对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分析和研究,课程与教学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以及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3.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使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他们可以通过了解和应用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4. 教育改革的推动: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通过研究教育课程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学者们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综上所述,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影响作用。它不仅提供了教师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同时,课程与教学论也推动了教育改革的进行,为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课程与教学论2023年4月历年真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2023年4月历年真题及答案 答题时间:150分钟总题数:38题总分:100分 1【单选】(总分1分) 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A“八年研究” B“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C“科学主义运动” D“社会效率运动” [结果]正确答案是:A [解析] 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并且是为了给处理这类情景提供一种可靠而井然的程序“。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八年研究“。 2【单选】(总分1分) 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教育家是() A泰罗 B杜威 C博比特 D泰勒 [解析] 杜威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气魄总结了西方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的教育遗产,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教育经验的连续

改造“、”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3【单选】(总分1分) 提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的教育著作是() A《理想国》 B《爱弥儿》 C《儿童与课程》 D《教学的艺术》 [结果]正确答案是:B [解析] 卢梭在《爱弥儿》中开宗明义:“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人性本善,人之所以堕落是由于社会的污染。 4【单选】(总分1分) 赫尔巴特曾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他所表达的理念是() A教学的艺术性 B教学的矛盾性 C教育性教学 D教学即教育 [结果]正确答案是:C [解析]

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5【单选】(总分1分) 杜威认为,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基于此,他提出的课程理论是() A经验课程理论 B学科课程理论 C探究课程理论 D实践课程理论 [结果]正确答案是:A [解析] 杜威的经验课程理论指出,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 6【单选】(总分1分) 泰勒认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组织教育经验 B选择教育经验 C确定教育目标 D评价教育计划 [结果]正确答案是:C [解析] 在泰勒看来,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课程与教学论》

上篇当代课程理论与改革 第一章当代课程基本理论的变革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课程、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的概念,理解影响课程的基本因素、课程目标确定的要求和步骤、课程设计应处理好的基本关系、课程资源的分类及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步骤,重点把握课程的主要流派、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二、考核内容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涵义的演变 1。课程的词源 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这是最早提到“课程”一词的文献. 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到的课程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2.课程的涵义 目前已有的课程定义繁多,归纳起来,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即教学科目 这是较早、影响较深远的一种观点。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这一定义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至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都作为课程。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4)课程即学习经验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这种观点以鲍尔斯和金蒂斯为代表。 (6)课程即社会改造 广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所有学科和所开展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及其进程。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学生开设的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观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本质,从而更深入地去研究课程。 (二)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文化因素 4.科技发展水平 5。学生发展 (三)课程理论主要流派 较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流派主要有:赫尔巴特主义课程理论、儿童中心课程理论、发展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1.赫尔巴特主义课程理论 这是一种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课程理论,常被人称为“传统教育"课程理论,创始人主要是赫尔巴特,实践者和发展者是他的学生齐勒和赖因。这一课程理论的主要内涵包括下列方面。 (1)教育的必要目的是培养道德人,教育的选择目的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和促进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 (2)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较近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六种兴趣。 (3)建构了规范的“学科”课程,追求古典人文学 科与现代学科相结合. (4)提出并实践了科目主题中心整合法。 2.儿童中心课程理论 这是一种通过批判和超越赫尔巴特主义课程理论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课程理论,它彻底否定各种以学科主题为中心的传统观点,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等为价值取向,以儿童社会活动为中心来研制课程,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儿童发展。 (2)课程的实质是经验。 (3)创造出了新的“社会活动中心”课程模式。 (4)引导课程实现了从“学科”到“活动"的历史 形态转型. 3.发展主义课程理论 这一理论是赞可夫提出的,其理论的主题是“教学与发展"。 (1)理论直接依据是“最近发展区学说”。 (2)教育教学的根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3)教学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4)课程研制的五大基本原理。 4。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这一课程理论主要依据是结构主义心理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 (2)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儿童。 (3)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 (4)重视挖掘、运用和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 (5)提倡发现学习法. (6)提出了螺旋型课程。 5.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有人将其称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其早期的代表人物有克伯屈、拉格和康茨等;20世纪50年代后,使改造主义以新的面貌出现并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布拉梅尔德。 (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 (2)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社会。 (3)超越科学技术对课程的主宰. (4)构建社会问题中心的“核心课程”. 6.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 (3)主张平行与并行课程。 (4)组织意义学习.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概述 1.课程目标的内涵 最先将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研制理论出发点的是美

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报录比

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报录比 (原创版) 目录 1.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报录比概述 2.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报考条件 3.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考试科目 4.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参考书目与复习建议 5.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报录比现状 6.给有意向报考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的考生的建议 正文 一、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报录比概述 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的报录比,即报考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之比,是衡量该专业报考难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报录比较高意味着该专业的竞争激烈,报考难度大;报录比较低则意味着该专业的竞争较小,报考难度较小。 二、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报考条件 报考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中国国籍,持有有效身份证明;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3.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或相当于硕士学位的学位; 4.身心健康,具备正常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业的能力。

三、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考试科目 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初试科目如下: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3.740 教育学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为: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面试和笔试。 四、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参考书目与复习建议 北师大教育学学硕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中数学课程与教学考 试科目: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740 教育学基础综合。北师大有指定的教育学参考书,建议考生按照参考书进行复习: 1.《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五、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报录比现状 由于报考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的人数逐年 增加,导致报录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根据近年的数据显示,该专业的报录比大约在 8:1 左右,竞争相当激烈。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考研书北师大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考研书北师大 北师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一直以来都是考研复习的热门选择之一。对于考研的语文科目来说,北师大的相关教材和教学理论是考生们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理论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来介绍北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 北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这门课程主要包括课程理论、课程设计和教学论三个部分。课程理论部分主要讲述课程的定义、课程发展史、课程改革和课程评价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课程设计部分重点介绍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符合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的课程。教学论部分则主要探讨了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北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研究和实践来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考研语文科目的学习方法也是考生们关注的重点。北师大的《课程

与教学论》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来深入学习课程内容。同时,北师大还提供了一些经典案例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和实习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北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是考研语文科目中的重要教材之一。该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该课程,考生们不仅可以掌握课程设计和教学理论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选择北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是考生们备考语文科目的明智选择。

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认识和理解

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总称。而教学论则是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学科,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课程设计是指通过对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方案。好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则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需要结合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分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要借鉴这些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需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和

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要注重实际情况的分析和应用。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结合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课程与教学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

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 1.介绍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情况 2.阐述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性 3.分析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4.探讨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5.总结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的特点和优势 正文: 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是我国教育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熟悉教育教学实践、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教育工作者。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课程与教学论主要研究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旨在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涵盖了丰富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策略与方法、教育评价、信息技术与教育等多个领域。这些研究方向旨在深入探讨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再者,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合理设计课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一是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二是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三是紧密结合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学科,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北师大本硕博课程与教学论就业

北师大本硕博课程与教学论就业 北师大是中国教育界的一颗明珠,其本硕博课程与教学论更是备受瞩目。这些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硕博课程与教学论是北师大教育学院的核心课程之一。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掌握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技能,以及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的方向。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为学生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除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外,北师大本硕博课程与教学论还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首先,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教育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其次,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就业技能。教育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而北师大本硕博课程与教学论正是为学生提供这些能力的培训。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将掌握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技能,了解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的方向,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技能。

北师大本硕博课程与教学论的就业前景也非常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9年全国教育从业人员总数达到了1500万人,其中教师人数占到了近一半。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的需求量还将继续增加。因此,北师大本硕博课程与教学论的毕业生将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当然,要想在教育领域获得成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其次,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教育工作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多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最后,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领域,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 北师大本硕博课程与教学论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支持,为学生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想在教育领域获得成功,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相信在北师大的培养下,我们的毕业生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

1.结合你所学或熟知的学科专业,尝试用课程研究的方法分析一门课程的课程属性(25分)。 2。什么是深度教学?结合你所学或所熟知的学科(语/数..。。。),谈谈这门课程要发展学生哪些能力/素养?如何进行这门学科的深度教学? (25分) 3。学术界对“什么是知识”的看法有多种,知识观的冲突归结于知识观立场的分歧,在批判哲学和心理学视域下的知识观后,谈谈教育学立场下的知识理解。(25分) 4。论证“人在教学中”,并理解“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内话。 (25分) 5.运用结构主义思维方式, 分析教学过程的运作特性。(25分) 1。属性,是事物最基本的特性。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课程属性。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界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国家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对生物学科的课程性质作如下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物科学素养为主的学种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城之一。”高中教育阶段的主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拉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重要载体.有关学者也对生物学科的学科特征进行了探讨,尚未系统地归纳出全面完整的生物课程属性。 生物学科能作为课程而被学生学习,首先是凭借其深刻而富有意义的理论性内容。其次教学内容可用于指导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到性的意义。其三,生物课程也具有传播生物方化的功能。因此我将从理论性属性,实践性属性,文化性属性三个方面来分析生物课程的属性. (一)理论性属性综合为生命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三个方面 1.生命性:生物学是以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生命性是生物课程最本质的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知识:在知识内容上,生物课程涵盖了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生物知识.在知识层次上,由大分子物质、细胞谈起,在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对生命从微观到宏观作了整体描述。为学生开启了探索生命世界的窗口。 (2)生命观念: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即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生物课程涉及生命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增殖与分化、遗传与变异、稳态与调节.进化与适应等。学生应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础上,领悟到生物世界的博大精深,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 2.科学性: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生物学,无论是它的知识体系或是研究方法,都离不开科学的范畴。(1)科学知识: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课程,其知识概念的表述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生物教学中的一些模糊性语言的使用,如“大多数!少数.”,也都是为了更准确地表述知识。 (2)科学探究:生物课程强调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生物学科中涉及观察、假设、实验、对照,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生物学教材中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归纳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它将科学家进行研究工作的主要步骤高度概括并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尝试模仿这一过程来解决问题,拉近了生物课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 (3)科学素养:生物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理性思维,生物学科主张对学生进行STS教育(科学、技术、社会),强调学生通过在生物课程中参与解决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来获取科学知识和技术.锻炼使用科学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思想性:生物课程内容中也体现了一些哲学上的辩证思想。如生命体和生态系统调节体现了质量互变的思想;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个体与群体相统一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等方面体现了对立统一思想,遗传变异与进化体现了否定之否定思想。 (二)实践性属性归纳为实验性、实地性和实用性三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