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个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31个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不同的。

16.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他的观点被称为“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他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

17.桑代克的情境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学习的主律”。

18.准备律的含义: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当某情境与某反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

19.如何看待和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从事动物学习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并提出一系列学习定律,成为西方最早的、最系统的学习理论。这对后来学习联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学术上的历史功绩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

20.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反射):1902年,巴甫洛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21.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22.经典性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

23.操作性条件反射:先作某种操作反应,再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是R→S

24.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①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②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

25.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的模式。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时,内心就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格式塔过程。

26.怎样解释顿悟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

27.学习顿悟说与学习联结说相比有两个优点:①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识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②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

28.怎样科学对待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

29.学习顿悟说与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30.布鲁纳: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

31.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的构成它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称为“内在模式”。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征性模式。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体系组成。

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梳理(一) 1、怎样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学校教育、教学和课? 学校教育实质上是学生自己去领会、巩固、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具有独立的选择和决断问题的认识及行为能力的过程,他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也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教学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课堂情境是学校特殊性的体现,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 2、举例说明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 正式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体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非正式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如学习兴趣小组、自学小组、团伙。 3、怎样使用社会测量法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 莫雷若提出,步骤:(1)填写调查表;(2)根据结果制作矩阵表;(3)根据矩阵表,绘制网络图。 4、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 (1)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2)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人物的工作;(3)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当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5、怎样理解罗森塔尔效应? 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6、试分析教师管教学生的失误。 (1)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2)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3)过高估价奖励和惩罚的作用;(4)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7、你认为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心理品质有哪些? 合格教师: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有耐心和信心;乐观、活泼的性格;公正不自私; 优秀教师:理解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交际;理解自己。 8、你认为教师角色的主要心理特征有哪些? (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9、你认为教师应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 课堂交往是一种人际沟通,具有正式交往、代际交往和一对多交往的特点。师生交往中(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的偏见;(2)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2. 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 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5.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 巴普洛夫第一信号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望梅生津”,人和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活动: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人类特有的。 7.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他主张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流派被称“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该学派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意识的功能,因而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并在世界各国产生很大反响。华生认为:意识是玄妙的不可捉摸的,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主张行为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他的流派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1912年诞生于德国,首创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格式塔”是从德文而来,意思是完形或整体。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强调从事物的整体来研究心理。 五、精神分析学派 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00年创立。他提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自由联想、释梦)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重视无意识研究。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思想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的第二势力)本能的生物还原论,故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强调这是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出发点。 七、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中新兴的一种思潮。早期的认知心理学是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20世纪20—30年代,皮亚杰建立了“发生认识论”,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于1967年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人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认为要了解人的行为,必须研究它的内部心理活动,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简而言之,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对知识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8.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9. 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窗外的歌声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学习、听课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盲打”、织毛衣不用看 三者关系:紧密联系、协同活动。有意注意可以发展为有意后注意,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意注意。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1.在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3。在心理学里,一般将心理现象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4。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预测和控制; 5.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 6。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反映带有个人的主观特性;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7。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8.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基本单位和功能结构. 9.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它有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构成。 10。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信息有选择地传递时通过突触进行的。 11.反射活动是通过反射弧多次往返传递神经能来实现的。 12。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构成。 13。反射式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有助于人适应客观世界的变化。 14.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15。平常所说的“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16.平时所说的“谈梅生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17。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客观因素,遗传素质为儿童的政策发展提供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生理成熟为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准备状态。环境因素尤其是教育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主观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力因素。1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9.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20.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整合功能。 21。无意注意的规律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对比关系。2.个体的心理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和情感;有机体的状态;个体的期待作用. 22。有意注意规律:1。对活动目的与人物的理解;2。合理的组织活动;3。利用稳定的间接兴趣的作用;4.消除与完成活动任务无关的干扰. 2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24.青少年注意力的培养: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重视集中注意力的自我训练。 25.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充分利用五一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减少不良刺激的干扰;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富有吸引力;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充分利用有一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明确学习的目的与任务;激发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间接兴趣;通过训练形成良好的注意习惯;充分利用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26。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探究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学分支 1.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思维、研究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2.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发展过程,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

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包括观念、态度、信念和群体行为等方面。 4.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态度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关注个体差异和特质的形成。 5.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心理问题,主要用于治疗和咨询等领域。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语言和动作等得出结论的方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形式。 2.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和操纵因果关系,从而研究心理现象的 方法。具有高度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 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编制问卷,并由被试者填写回答的方法,用 于收集大量的主观信息和量化数据。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对个体或群体的深入观察和分析,通过详细记录 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其特点和问题。 四、经典实验

1.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变化,揭示了权威和社会角色对行为的影响。 2.小阿尔伯特实验 小阿尔伯特实验通过条件反射,研究孩子们对于特定刺激的恐惧和冲动反应。 3.皮格马利翁实验 皮格马利翁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团体情境中的从众行为,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相互模仿和追随他人。 五、心理疾病 1.抑郁症

31个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心理学考试重点考点完整版

心理学考试重点考点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章绪言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和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务地特征与联系的心理活动。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是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的动机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2、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的关系: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而后两者可以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发展和深入。 第二章个性心理 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是人的心理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是多种心理特征地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差异。 第三章?暂时神经联系 1、什么叫做“暂时神经联系” 暂时神经联系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本来对动物有机体没有意义的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在大脑的相应区域引起了兴奋,同时无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的另一区域也引起了兴奋,经过不断反复,两个兴奋中心之间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从而形成条件反射,这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 2、心理活动的反映形式有哪些特征 (1)它不仅能对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做生物学上的反映,而且能对刺激物的信号意义做出反映,后者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2)心理的反映形式是在个体的生活中不断形成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能行为。(3)心理的反映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分析和综合过程实现的,并随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完善而不断提高其分析综合水平的。 3、意识的概念是什么 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其中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的核心因素。情感和意志也是人的意志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意识也表现为一种内心体验的形式。 4、什么叫做意识的水平意识有哪些水平 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最高级的心理反映形式,具有各自不同的水平。意识水平反映了个体在某一私见里对自身活动机器状态的觉知的程度。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1)无意识水平:无意识水平是指个体对其内在的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的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况。例如,个体的生理变化。 (2)

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 一、个体心理结构: 二、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1.心理活动是通过反射(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发射)产生的。基本过程:来自体内外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到达相应的神经中枢,经过分析整合,神经中枢兴奋,发出反应信息,反应信息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2.条件反射: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谈梅生津无条件反射:狗吃到食物能够分泌唾液 三、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 五、(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 第二章 一、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 三、关键期(敏感期):该时期某种心理机能的发展受到环境影响作用最大。关键期也是该心理机能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4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1)集中化倾向(2)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性3.具体运算阶段:(1)去集中化(2)可逆转性4.形式运算阶段:推理(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源合推理) 五、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1.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2.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六、人格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认知情感和意志相互联系)2.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3.独特性(龙生九子,各个不同)4.社会性(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如狼孩、熊孩) 七、人格发展的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婴儿期)2.自主对羞怯(1.5~3岁)3.主动对内疚(3~6、7岁)4.勤奋对自卑(小学教育阶段)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春初期) 八、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韦氏测验采用离差智商计算IQ 九、智力差异的表现:智力发展的水平、治理表现早晚、智力类型 十、认知风格: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场依存: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场独立: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2.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倾向于深思熟虑冲动型:学习者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快速地检验假设) 十一、气质类型特征:胆汁质(不可遏止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性的科学,它与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一样研究物性。这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 心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心理学之父冯特。心理学的诞生标志是莱比锡心理实验室。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七大流派,分别是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和认知心理学派。 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从人的心理动态稳态的维度看,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和灵感。

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知活动,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密切联系。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影响制约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 意识是人类独有的,意识即心理。意识是我们现实觉知到的心理现象。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包括前意识和潜意识。 生物节律对人的影响较大,其中包括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和90分钟节律。睡眠状态是一种心理现象,有两种状态 即快速眼动睡眠和非眼动睡眠相互转换。 13.唯物主义心理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 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是社会化的结果,也是心理的实质。

14.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15.左脑主要负责意识功能,通过语言和逻辑表达内心世界。右脑则主要负责潜意识功能,通过情感和形象表达内心世界。 16.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包括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7.条件反射有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建立在各种感觉器官的具体信号刺激上的条件反射系统,动物和人类都有。第二信号系统则是建立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上的条件反射系统,只有人类具备。 18.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这一点可以从狼孩的案例中看出。 19.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结果。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2.人格(个性)包括两方面:人格倾向性(如需要,动机,价值观)和人格心里特征(性 格,气质,能力) 3.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 4.管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组织的社会生产效率。 5.标志着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里维特出版《管理心理学》。 6.1879年,冯特建立心里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7.最先讲心理学用于工业企业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薛恩。 8.“工业心理学之父”------闽斯特伯格。 9.麦格雷戈提出-----“X理论—Y理论”。 10.“经纪人”与“X理论对应的管理方式是—任务管理,实行的奖励政策是“胡箩卜加大 棒”,“泰勒制”是“经纪人”观点的典型代表。 11.“社会人”与“人群关系理论”—梅奥—霍桑实验---“参与管理”。 12.“自我实现人”与“Y理论”---马斯洛---“采访者”。 13.“复杂人”与“超Y理论”---薛恩---权变理论。 14.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属于调查法。 15.人类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主要依赖与对周围环境的看法,这种看法一般是通过知觉作用。 16.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个体的兴趣;需要与动机;个性特征;过去的经验。 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组合方式。 17.社会知觉是指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对个人或群体特征的整体反映。 18.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知觉者的经验;知觉者的性格;知觉者的需要。 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知觉情境的特点。 19.社会知觉的特点: ①最基本的特点------直接性(表面局部的,生动具体的)------容易产生社会错觉 ②显著特点--------一致性-------歪曲事实,消除不一 ③选择性--------是自觉性的重要表现 ④防御性--------有意歪曲,减少压抑-------目的是为了维持自我的完整性 20.社会知觉的偏差有:晕轮效应;首因效应(感知陌生人时作用大);近因效应(感知熟 人时作用大);刻板印象;心理定势;投射效应(“以己度人”,有两种表现:感情投射; 认知缺乏客观性)。 21.根据有关外部信息对人的内在状态或根据外在行为表现退出行为的原因----归因(过 程)。 22.归因理论创始人------海德。 23.海德素朴心理学:导致行为发生的两种因素,一是行为者内在的因素(称为本性归因) 二是来自外界的因素(称为情境归因)。海德认为对行为进行归因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即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 24.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倾向性归因和情境性归因。推断程序是:先推断动机, 再由此判断品性。影响推断的因素:①行为的自由选择性②社会赞许程度③个体行为是否是社会角色的一部分。 25.维纳的归因理论:除把行为原因分为内在和外在,还提出另一种维度,把原因区分为暂 时的和稳定的。稳定的内在因素可以预测未来。 26.凯莉的三维归因理论------协变性原则,三个维度:①刺激客体②行为主体③情境 归因时需三种信息:特异性信息(主体对客体是否具有针对性); 共同性信息(不同主题对同一对象反应是否相同);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 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 化的觉知和认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 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世界对立。2、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动物是以具体形象的感知,表象即感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3、意识离不开语言,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并不需要语言。4意识和动物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 6、意识的功能:1意觉知功能2意识的能动性功能(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前进性)3意识的选择与监控功 能。 第四章注意3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外部注意:指人对周围事物的注意,也称知觉注意。内部注意:指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注意。 3、注意的意义和功能:注意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 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4、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后种定向反射。 5、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 6、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总结:汪程程单俊豪罗佳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行为: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以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2: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通常分为两个方面,即心理过程和个体差异。 3:社会心理:有关人际关系、人际互动、团体的动力与特征、个体社会化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4:意识:高级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对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5:无意识:个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 二:重要知识点 1:为什么心理学是科学? 1)社会科学 研究人类社会的结构和个体特征 2)自然科学 用科学研究方法来探究物质世界的特征 第二章:行为主义 一:名词解释 1:泛化:泛化就是以同样方式对相似刺激作出反应。(爱屋及乌)2:辨别:对相似刺激、但非相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明察秋毫)

3:消退:是一个反应随着刺激的不再出现而消失。(吵架的艺术)4:正强化:指行为加强的结果标志着刺激出现(或增加)。 5:负强化:行为加强的结果标志着刺激消失(或减少)。 正强化和负强化中,“正”是指所需刺激的出现,“负”是指厌恶刺激的消失,“强化”则指引起刺激消失的行为增加或重复。 6:呈现式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惩罚。(斥责小偷行为)结果是减少导致惩罚的行为。 7:移除式惩罚,并非将惩罚移走,而是移除某一刺激物,以减少不当行为。结果是减少导致惩罚的行为。(没收子女手机) 二:知识点汇总 1:1913年,华生发表《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揭示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2:巴普洛夫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 3: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 4:华生的主要观点: 行为的基础是反应,集合多个反应就可知行为的整体; 个体行为不是靠先天遗传,是后天受环境因素影响被动学习而得; 经有动物和儿童实验研究所得的行为原理可推论一般人的行为。 环境决定论: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1. 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研究物性。 2.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学科性质) 3.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心理学之父)。 4. 心理学诞生标志:莱比锡心理实验室。 5. 心理学研究中的七大流派: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研究对象是意识的结构和代表人物:詹姆斯。观点: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传统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主张研究行为和用实验代表人物:魏特墨、考夫卡。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观点:人的行为源于欲望与动机;以 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⑥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人性本善。 ⑦ .认知心理学派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6. 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7. 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的维度看,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动态的)、心理特 征(稳态的)、心理状态(暂时性的)。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兴趣,信念,动机,世界观,需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灵感。 8. 认知,情感,意志,简称知、情、意,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①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知活动;③.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 9.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密切联系。首先,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影响制约心理过程;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 10. 意识即心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意识是我们现实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前意识、潜意识。 11. 对人影响较大的四种生物节律:①.年节律:②.月节律28天(月亮的圆缺);③日节律(24小时节律);④90分钟节律。 12. 睡眠状态是一种心理现象,有两种状态即快速眼动睡眠和非眼动睡眠相互转换。 13. 唯物主义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是社会化的结果(心理的实质)。 14. 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及构造 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15. 左脑:意识功能,通过语言和逻辑表达内心世界。右脑:潜意识功能,通过情感和形①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内容。 ②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流派) ③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方法。 ④ .格式塔心理学派一 种组织的意义。 ⑤ .精神分析学派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新学的研究对象 概念: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现象+规律 ·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以人为主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交叉、边缘)科学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过程(共性)------认知过程(感知记想思)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意志过程(克服困难) 注意是一种心理伴随状态,不属于过程,注意是全程都存在的 ·个性心理(个性)------个性心理倾向(理信趣爱,需动三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⑴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元是基本单位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大脑是高级中枢额叶----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动)顶叶-------触、温、动感觉(感) 枕叶----(视觉)颞叶---听觉 左脑:抽象罗辑思维和言语右脑:形象思维和空间知觉 延髓被称为“生命中枢” ⑵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1、反射及反射弧 ①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刺激---反应)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反射----无条件反射(先天):无意识的本能行为(见风流泪) 反射----条件反射(后天)1、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 2、第二信号系统:语词符号,人特有的 2、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及规律 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基本规律:①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及集中②行为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同时、同继)正诱导:抑制→兴奋过程(由睡眠到醒来) 负诱导:兴奋→抑制过程(晚上学习,白天昏昏欲睡---相继负诱导) (认真学习时,视而不见,因为兴奋引起的抑制---同时负诱导)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单选) 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里----客观性----孟母三迁,说明人的心理有客观性 社会生活条件是人的心理源泉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主观性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应----能动性 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之父”或“科学心理学之父” 《生理心理学原理》《民族心理学》《心理学大纲》 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心理学必考知识点-考编必背

心理学必考知识点-考编必背!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 情绪、情感过程;(3) 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 ( ”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 个性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 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

2023心理学考研常考知识点31个汇总

2023心理学考研常考知识点31个汇总1500字2023心理学考研常考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对于取得好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汇总了2023心理学考研常考的31个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一、认知心理学 1. 感知的过程和特性 2. 注意力的作用和调节 3. 记忆的类型和特点 4. 思维和问题解决 5. 智力的结构和测量 6. 智力发展和智力教育 7. 语言的认知和脑机制 8. 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智力的相互关系 二、发展心理学 1. 儿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2. 儿童认知的发展 3. 社会情感的发展 4. 青少年发展的问题和特点 5. 成人个体心理发展和社会心理发展 6. 正常和异常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7. 心理发展形成的特点和机制 三、教育心理学 1. 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 学习的条件和方法 3. 教育的心理基础理论和方法 4. 教育心理诊断和个体化教育 5. 学习和记忆策略 6. 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相互影响 7. 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 四、社会心理学 1. 个体认知、情感和动机的社会性 2. 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3. 人格、性格和社会行为 4. 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设计 5. 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6.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问题的解释和应用 7. 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五、人格心理学 1. 人格的定义和评价 2. 人格发展的理论和模型 3.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 个体差异与人格

5. 人格与行为的关系 6. 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六、临床心理学 1. 心理测量和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心理病理学的概念和分类 3. 心理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4. 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术 5. 应激与适应的心理机制和干预 6. 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 以上是2023心理学考研常考的31个知识点的汇总。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在这些知识点上多下功夫,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要注意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动态,充分准备考试。希望这些知识点的汇总对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好成绩!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LT

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1)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型神经。 (2)人的大脑的两个半球表面覆盖着面积很大的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 (二)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 2、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3、反射有同时进行的两条渠道: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非特殊通路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来实现的。 4、反射弧的环形通路 (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是机体的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的联系。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它只是那些为数有限的固定的直接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定的活动,基本上是皮层下中枢的活动。如食物直接刺激口腔引起的唾液分泌。它的反射弧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固定的神经联系。 2、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它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 4、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高。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5、工具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共同规律: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发射,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之处:①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②强化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映有关。③反映方式不同。 6、联系实际分析强化时程表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他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分为5种种:①正确的反应每次都予以强化②定比间隔强化③定时间隔强化④不定比间隔强化,它的效果最好。⑤不定时间隔强化 在实际生活中,最经常受到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强化。例如儿童在日常作业中,做了正确的算术运算,并非每次都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注意而得到表扬,只是有时获得夸奖。 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吃梅子)——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它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 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理现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统 1)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2)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3)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4)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5)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第二节心理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和脑功能学说 1.脑的四次革命:1)左脑革命2)计算机(电脑)革命3)右脑革命,右脑开发4)全脑革命,全脑开发,全脑教育 第三节心理和内分泌系统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意识 1.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 2.对催眠的解释存在的两种观点: 1)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2)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 第二节注意概述 3.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4.注意和意识的关系:注意和意识是紧密联系的,人的注意所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