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练习-201711
- 格式:doc
- 大小:986.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1.为了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人口增长模式中的(C)【解析】为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
2.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C)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B.欧洲经济发达,死亡率较低C.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比北美洲的三倍还多D.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大洲是非洲【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丁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北美地区的三倍,而总人口远大于北美地区。
(2018·衡水中学调研)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读图,回答3~4题。
3.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C)A.出生率较高B.死亡率较低C.迁入率较高D.迁出率较低4.图中所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B)A.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减少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C.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解析】第3题,根据图例,结合图中曲线形态判断,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迁入率较高,C对。
1964年后,该地0~14岁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出生率较低,A错。
老龄人口比例上升,死亡率可能较高,B错。
迁出率较低不是人口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D错。
第4题,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且人口总数增加,故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增加,A 错。
根据曲线形态,1964年之前人口总数增长快,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长不明显,0~14岁人口比重增长快,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B对。
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比重不断减少,但人口总数增加,故0~14岁人口数量是不断增加的,C错。
1982年该市老龄人口约占5%~6%,人口结构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D错。
1.1人口的数量变化下图为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图。
据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始终保持加速增长的趋势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速度呈正相关C.我国城乡人口数量差距在1990年达到最大D.2003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达到40%左右2.我国城乡人口差距的变化,受下列哪一因素影响最大( )A.工业化 B.机械化C.计划生育 D.农业生产下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
读图,回答3~4题。
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A.甲和丁 B.乙和丁C.丁和甲 D.甲和丙4.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②工业化水平提高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及预测图,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9.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10.图中②国0~14岁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70% 鼓励生育B.60% 计划生育C.15% 采取移民政策D.30% 鼓励人员出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我国开始采取渐进、微调、各省不同步的方式启动“单独二胎”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
据此回答11~12题。
11.我国启动此项政策的国情是( )A.人口死亡率增高 B.人口老龄化加剧C.环境承载力提高 D.城市化进程加快12.此项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A.降低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B.使得人口增长模式转型C.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D.加剧性别不均衡状况13.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如图),回答问题。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
24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及发展综述王小立 何鑫婷 周 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00073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日益增长,如何合理选择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根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为2.49亿,占总人口比17.87%,与第6次人口普查中的1.77亿相比,上涨了约40.67%。
吴启凡运用年龄移算模型与回归矩阵进行测算,估算出204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将达3.14亿人。
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我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目前我国主要提倡的是“9073养老模式”,即90%为家庭养老、7%为社区养老、3%为机构养老。
本文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为基础,通过整理与分析,探索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内涵与不足,从而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
“社区居家养老”又可称之为“社区嵌入式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这一养老模式最早来源于国外,在日本,加拿大,瑞士等国家都受到了青睐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或尝试,该模式的主要运作方式是以社区为载体,通过竞争等手段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嵌入社区之中,服务提供商具有小规模,多功能的特点,为目标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家庭病床,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服务。
张孟强将社区居家养老概括为,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化服务为支撑,以支持和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养老需求的服务体系。
陈元刚对其概括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即社区作为一个大平台,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并且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各种优质的服务。
虽然目前在不同的视角下学者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看法不一,但总体来看,均普遍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以社区为载体,通过市场竞争手段将服务提供商嵌入社区之中,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的养老模式。
由于我国未富先老的现象以及农村老龄人口占比已经超过了50%,因此机构养老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国情。
并且,机构养老让老年人离开了原有的家庭与社区,这不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因此,无论从“经济视角”还是“地区视角”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无疑是最接地气的一种养老模式。
课时作业(十七)一、单项选择题平均年龄中位数是指用人口平均年龄除以2的得数。
它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及其年龄结构特征。
下表示意2011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读后,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A.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5.2岁,属年轻型人口B.表中各国,日本是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C.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65岁)比中国多D.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高解析:由表中信息知,日本的平均年龄中位数数值最大,说明日本的人口平均年龄最大,所以在上表各国中是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
答案:B2.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这是因为() A.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B.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C.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D.引进外资,带来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入解析:中国的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说明中国的青壮年人口较多。
答案:A有机构预测,支持中国令人吃惊的经济崛起的“人口红利”时代行将结束,到2015年左右中国适龄工作人口将在达到巅峰之后回落,取而代之的将是人口老龄化浪潮的提前到来。
读下图,回答3~4题。
3.专家依据中国“婴儿潮”预测我国“人口红利”将持续到2015年,中国“婴儿潮”出现的时间是() A.1950~1970年B.1962~1980年C.1986~1990年D.1990~2000年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及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图中“婴儿潮”一代工作的时间和退休的时间向前推其出生时间大致在1962~1980年,选项B正确。
答案:B4.中国“婴儿潮”一代进入退休年龄后() A.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B.短期内会导致中国劳动力不足C.短期内会导致国外劳动力的大量输入D.从长远看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解析:中国“婴儿潮”一代进入退休年龄后,短期内不会导致中国劳动力不足,也不会导致国外劳动力的大量输入,从长远看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但不利于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高考一轮中国的人口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报告中全球总和生育率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的特点是A.下降速度越来越快B.从2015年前后开始匀速下降C.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下降速度最快D.21世纪中期以后下降速度开始减缓2.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长期低于2.1。
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社会负担减轻,利于经济快速发展B.家庭负担减轻,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C.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制约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D.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社部在谈及今年就业形势时表示,今年的就业形势整体稳中有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出现了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的“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读下图,完成3—4题。
3.我国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招工难”,主要原因是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制造业比重降低②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③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⑤农民工价值观的改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4.外出农民工增速放缓,将导致A.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B.农村老龄化问题得到明显缓解C.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 D.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浙江省是2014年全国率先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省份。
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浙江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
读图,完成5—6题。
5.在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2013—2020年A.人口总抚养比先降后升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C.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 D.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6.实施“单独二胎”“全面二胎”政策后十年内,浙江省A.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人口老龄化大潮催生了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读下表回答7—8题。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1·德州模拟)甲、乙两图分别是某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金字塔示意图。
该市的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8岁。
据此完成1~2题。
1.图甲反映的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是()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2.与流动人口相比,户籍人口()A.劳动力数量较少B.劳动力比重较大C.性别构成较合理D.年龄构成较年轻解析:第1题,甲图为某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户籍人口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该市少年儿童数量明显减少,同时老年人口数量也相对较小,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
第2题,乙图是某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流动人口金字塔示意图,与甲图户籍人口相比,乙图人口的女性人口偏多,性别构成不合理。
答案:1.D 2.C(2009·全国卷Ⅰ)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回答3~4题。
3.甲市可能是()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4.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3题,该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题目中给出的有关信息,可以计算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可以发现该地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负增长,从而可以判定应选上海。
第4题,从上题可知甲市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图中四地为“三低”模式的只有①。
答案:3.C 4.A(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
《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训练A 卷基础检测(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联合国规定的“世界70 亿人口日”的具体时间是()A.2011 年10 月30 日B.2011 年10 月31 日C.2010 年10 月30 日D.2010 年10 月31 日2.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总量3.目前世界上“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典型代表主要为( )A.亚洲国家B.非洲国家C.大洋洲国家D.南美洲国家4.关于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育观念淡薄,出生率极高,人口数量增长很快B.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相同C.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D.19 世纪是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5.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A.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出生率上升B.生产力水平提高,获得生活资料的范围更广,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C.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D.受生育观念的影响6.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分布,正确的是( )A.亚洲人口最多,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并有加速增长的趋势D.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下降7.1750—1940 年,世界发达与不发达两类地区人口增长相同的特点是( ) A.出生率都不断上升B.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C.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D.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下图为“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读图回答8~9 题。
8.上图A、B、C、D 四点中表示美国的是()A.A B.B C.C D.D9.由图可知,一般情况下( )A.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低于发达国家B.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于发展中国家C.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发达国家D.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正相关10.亚洲人口数量在1950 年和2000 年在全球的地位是()A.1950 年居第二位,2000 年最多B.1950 年最多,2000 年居第二位C.1950 年和2000 年都最少D.1950 年和2000 年都最多下图中 a、b、c 分别表示 0~14 岁、15~64 岁、65 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选择题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4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
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读我国某省2003年与203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3~4题。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A.出生率下降B.自然增长率下降C.死亡率下降D.人口总数上升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就业压力大B.养老负担重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D.劳动力短缺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5~6题。
5.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历史变化示意图和某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7~9题。
7.a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3% B.1.5%C.2% D. 4.7%8.人口金字塔图所示国家的人口增长处于( )A.阶段Ⅰ B.阶段ⅡC.阶段Ⅲ D.阶段Ⅳ9.有关阶段Ⅲ人口增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减少B.新增人口数量急剧上升C.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D.人口压力更为严重读四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历史及预测图,回答10~11题。
10.1950年以来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A.德国B.英国C.日本D.美国11.下列措施与抑制人口老龄化无关的是( )A.倡导适龄妇女生育B.鼓励外来移民C.推迟退休年龄D.增加儿童抚养补贴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一人口的数量变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7·晋中高一检测)生育率指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2010年我国人口普查各省低生育率前十位:京0.706 7,沪0.736 65,辽0.74,黑0.75,吉0.76,津0.912 8,浙1.017,藏1.049 6,苏1.053 85,陕1.054 5。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生育率最低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2.低生育率可能导致( )A.家庭负担加重B.老龄化问题缓解C.失业率上升D.环境污染加剧【解析】1选C,2选A。
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可知东北地区的黑、吉、辽的生育率都很低。
第2题,低生育率使我国出生率很低,青少年比重低,今后家庭的养老负担重。
下图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差异是( )A.经济发展水平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D.自然条件4.与Y国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是( )A.中国B.印度C.泰国D.日本【解析】3选A,4选D。
第3题,人口增长模式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差异是经济发展水平。
第4题,Y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底部收缩,上部变宽,呈收缩型,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模式。
与Y国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是日本。
【补偿训练】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贵阳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快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贵阳市2010年后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措施是( )A.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自然增长B.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C.限制外来务工人数,保障城市人口就业D.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析】(1)选C,(2)选D。
人口练习 2017.11
右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回答1、2题。
1. 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直辖市都为人口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2. 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区)有 A.江西 B.江苏 C.新疆 D.黑龙江
百度迁徙地图是指基于手机定位数据而制作的国内城市间人口流动实时地图。
下图为2015年2月16日(腊月二十八)12时百度迁徙地图。
回答第3、4题。
3.百度迁徙地图
A. 数据收集应用了RS 和GPS 技术
B. 具有直观、数据更新快的特点
C. 利用虚拟技术可预测人口流动方向
D. 可进行交通方式选择与行程规划 4.有关图示时段的人口流动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以人口省际迁移为主要形式 B. 中西部短途客流增加反映其经济水平提升 C. 经济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
D. 人口从东部地区流出体现了逆城市化进程 右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读图回答5~7题。
5.造成图中A 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6.图中B 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
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 7.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 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 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 .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下图为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
读图,回答第8、9题。
8.图中反映中国
A. 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B. 青少年人口比重增加
C. 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D. 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 9.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
A. 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B. 人口增长为“三低”模式
C. 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D. 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
人口算数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回答10~13题 10.“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11.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加拿大 12.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较小
13.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A.日本、埃及
B.
中国、印度 C.美国、加拿大 D.孟加拉国、美国
百度迁徙春运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