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模拟(五)语文试题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41.50 KB
- 文档页数:25
康杰中学()命题人:审题人: 2018. 5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往的全球观都是以某一种文化形态为本位框定全球关系,但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试图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人类文明整体上的安全和进步。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人类整体性困境也同时出现,其解决必须有赖于一个整体性的方案,更需要各民族国家求同存异。
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
从本质上看,它是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的全球观。
其实,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亘古有之,这种观念以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为标准来评判其它文化的优劣,并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对方。
历史上它曾间接或直接导致了近代之后世界纷争和冲突。
之后,种族中心主义不断被反省,和平共处和有序竞争成为了国际秩序的主流,维护人类共同价值已成为文明发展的诉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超越、对种族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应时顺势而生的全球观。
从特征上看,它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哲学表达。
形成人类命运的理论需要深厚的文化渊源和长久的历史经验做支撑。
中国数千年文明虽经百折而犹向前,始终保持着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
维持这种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凝聚力,来自中国哲学中“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人类观、“和而不同”的中庸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充分吸收、提炼中国文化价值精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文明提出的。
从实践上看,它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
基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这决定了它要依靠自律、反省、互相监督等软性方法来维系,而不是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
全球交往的历史证明,一旦用强制性手段推广“普遍性”的价值,就等于向一些强势文化提供了执行者和法官的角色,使得霸权主义有可乘之机。
2010年5月份康杰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五)一、(12分,每个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翔实拖沓骄生惯养一愁莫展B.描摹惶恐副员辽阔厉精图治C.攀援痉挛不经之谈指手画脚D.窥测装桢慷慨激昂扑溯迷离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你读了那么多儒家经典,应该懂得做人要正派的道理,现在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很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过要目不窥园....吗?B.连队的指导员是个复员军人,我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评他一通,结果却被他呛了一回。
C.凡是早晨常到和平公园散步的市民,都会认识与冯老伯形影相吊....的一只珠颈小斑鸠。
D.在沉寂了13年后。
摩罗的新作《中国站起来》上个月问世,但这却将他推上了有口..皆碑..的风口浪尖,粉丝讨伐,朋友发断交信,一个精神战士陡然间印上了耻辱的标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今冬天气严寒,烟台某市民在渤海岸边看到海面的冰景,就用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的录像功能拍摄了下来,传到了网上。
B.由于这些幸存的工人大多从事轧钢筋、木工、防水工、泥工等工作,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对记者说,自己只知道干活,从没人给他们进行过安全培训。
C.强降雪袭击这座城市,西北风“呼呼”地刮着,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1小时后部分地段积雪深达30多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D.虽然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粮食的种植效益仍然偏低,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供求依然保持长期偏紧的态势。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昨日午夜,朔风骤然而起,犹如脱缰的马群传来阵阵的嘶鸣。
,。
,,,,一幅经典的雪中美景图,映入了我的眼帘,似梦非梦。
①许多原来色彩各异的建筑都披上了银装②窗外已是白茫茫一片③黎明,窗棂上挂满了晶莹的霜花④风伴着雪,雪随着风⑤精雕细琢的图案带来了几分难得的惊喜⑥狂吼的寒风仍然在急速地行走A.③⑤②⑥④①B.③⑤②①⑥④C.⑥④①③⑤②D.①⑥④③⑤②二、(9分,每个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楼市需求受货币数量的影响楼市需求指人们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房的数量。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区里,几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晒太阳,一边比赛背诵《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孩子们鼓起小脸认真背诵经典的样子很动人。
当孩子们的父母来招呼孩子们回家吃饭时,不愿回家的孩子使出了各种办法与伎俩,有的与父母拉扯,有的大声呵斥父母,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滚抗议……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言行一致我和他的相识恰恰是诚信给予双方的意外的礼物。
即使是在开始时,心怀生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
第一次与他相见时,交谈的寥寥无几,几分胆怯显而易见,稍许的停留后便约定三日之后再见。
到了那天清早,细雨绵绵,心灵总被一层水雾包裹着,回想的片刻总还是停留在我俩的约定,或许是出于好奇、珍惜,这种视为重要的感觉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我耐不住性子,索性提前20分钟奔向约定的小亭中。
踌躇在小亭中,每一位过客都会仔细地看,生怕雨滴阻隔了我的视线,也混淆了他的视听……终于,他出现在了人群中,每一次眨眼都生怕他消失,不曾想到守信的风筝已经飞翔在我和他的天空里。
我们安坐在此,酣畅的交谈中,每一句话都充满着不可思议的新奇感。
几天后我得知他转来了我们班,这可算得上是熟上加熟呵。
我和他的淡漠的确是出乎意料的。
即便是在最后,相识已久的人,只要一疏忽,友谊的风筝就会被风挟去。
最后一次与他相见,交谈中带着丝丝挽留,几分不舍显而易见,长长的相拥后,决定一周后再见。
做了彼此三年的好友,小学毕业时痛哭流涕也是正常的。
暑假的开端彻底放纵了我,到了那天清晨,烈日炎炎,心灵被烘烤的干巴巴的,那朝的誓言已成为今夕的梦,或许是出于随便、无趣,心中模糊的有着约定却翻来覆去,不见踪影。
直到傍晚,坐在电脑桌前一天的我才回想起来:下午三点,公园亭中见。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24.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
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
这一历程反映了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25.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
可见宋代话本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6.观察下图,图片信息表明明代画家地理分布图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水平 B.绘画艺术层次超越元代C.江南地区画家数量全国最多 D.北方经济发展日趋衰落27.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法律条文出处“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汉简《二年律令・告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唐律疏议·斗讼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大明律》“亲属相为容隐”《大清律例·刑律·诉讼》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28.刘锡鸿是晚清首任驻英副使,不仅惊讶于火车轮船机器的功效,对英国民主的细节也颇为了解,私下里羡慕“西洋国政民风之美”。
受朝中一些权贵指使,他却不断密告公使郭嵩焘要“以夷变夏",甚至连郭披了洋人的雨衣,看了洋人的节目单都被当成罪行来告发,诋毁郭学西言行是“迎合洋人,坏乱风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B.官场的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C.晚清外交官员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D.刘锡鸿的言行植根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29.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
康杰中学2017—2018高考文综模拟题(一)2018.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大棚农业设施剖面图。
该地修建大棚时,往往将地面挖深0.5-1.5m,同时在大棚的一侧修筑厚达3m的土墙。
读图,完成1-2题。
1. 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0.5—1.5m的主要目的是A. 扩大农作物生长空间B. 防止土壤肥力流失C. 提高地表土壤温度D. 加快空气流动速度2. 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的深度增加,会影响棚内的A. 空气温度和土壤肥力B. 太阳光照和空气温度C. 空气湿度和土壤肥力D. 太阳光照和空气成分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络设备,即用集成的大量巨型服务器在Internet 络基础设施上传递、计算、存储数据信息。
2017 年8 月,挪威和美国的合资公司Kolos 宣布,将在挪威北极圈内的小城巴朗恩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中心;苹果和阿里巴巴选址贵州建立数据中心。
据此完成3—5 题。
3.巴朗恩和贵州建设数据中心相同的区位优势是A.高速交通便利B.通讯络发达C.电力充足且廉价D.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4.与贵州相比,巴朗恩建设数据中心最主要的比较优势是A.气候寒冷,湿度适宜B.建设成本较低廉C.位置偏僻,安全性较高D.接近数据消费市场5.数据中心运转过程中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排放废水B.释放废热C.噪声污染D.放射性污染鸟类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物种,迁徙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
根据鸟类有无迁徙习性,可将鸟类分为留鸟和候鸟(包括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和漂鸟)两大居留类型。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6. 该海拔带200米左右冬候鸟种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 气候温暖B. 地形平坦C. 水源充足D. 人类活动较少7. 该地海拔带500米左右留鸟种数较多,主要分布在A. 阳坡缓坡B. 阴坡陡坡C. 阳坡陡坡D. 阴坡缓坡8.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山地至今仍保留少部分漂鸟(小区域短距离迁徙的候鸟),推测此类候鸟的生活习性是A. 夏居城区,冬居农区B. 夏居农区,冬居城区C. 冬居山林,夏居平原D. 夏居山林,冬居平原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
康杰中学2017—2018高考语文模拟题(一)2018.4【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生美学”产生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明显的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
第一,“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是“生生美学”的文化背景。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具有根本性的文化传统,诚如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成为中国人观察问题的特有立场和视角,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艺术形态的产生发展与基本面貌,构成“生生美学”之文化背景。
“天人合一”最早来源于原始宗教的“神人合一”,发展为老子的“道法自然”、《易传》的“与天地合其德”、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等。
宋代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
这种中国传统美学宏阔的东方式“中和之美”的诉求,相异于西方古代希腊对于微观的物质的“和谐之美”的诉求。
第二,阴阳相生的古典生命美学是“生生美学”的基本内涵。
“天人合一”之“一”就是“生”,即生命也,“天人合一”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周易》泰卦所谓“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志同也”,天地交万物通是说风调雨顺万物繁茂,生命繁盛。
“生”的甲骨文即为“生”,草生地上,万物繁育。
这里的“生”有一个中间环节就是“气”,阴阳二气相交,万物诞育。
《周易》咸卦“天地交而万物化生”说明阴阳之气为生命化生之本,阴阳之气交感诞育万物生命,成为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
《周易·系辞上》言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阴阳之道成为万事万物社会人生,包括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
这种阴阳之道,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无所不在,书法的黑白对比、绘画的线条曲折伸张、诗文的比兴、文辞的抑扬顿挫、音乐戏曲的起承转合等无不是阴阳相生的体现,成为中国特有的美学智慧。
第三,“太极图示”的文化模式是“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
“天人合一”文化传统中的阴阳之关系呈现一种极为复杂的“太极图示”。
试题类型:A 康杰中学2017—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题(四)命题人:袁洁张建文审题人:张素珍【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
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
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纽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
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
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
2017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原初形态的小说创作,艺术功能并不明确,比较明确的只是将小说作为某种思想观念的载体或传播工具。
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把一些志怪小说用于“发明神道之不诬”。
但是,即使是在当时的一些宗教色彩最浓厚的作品中,小说的文学性也开始呈现。
到了唐代,这一点就表现得更加明显了。
由于唐代对道教的尊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代小说家也受到道教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浸润,有的本身就是道教徒,如杜光庭等。
因此,在唐传奇中,描写神仙怪异之事层出不穷,也出现了《神仙感遇传》《墉城集仙录》这样的道教小说专集。
但是,在表现道教思想的同时,道教的神仙谱系以及有关灵异的想象,也激发了小说家的艺术思维,对丰富小说的形象构思方式、促进小说文体的独立也有正面的意义。
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反映与传播道教思想的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对人生的思考。
随着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小说的道德教化功能也日益突出。
如果说在原初形态的小说中,道德的教育意义还是通过题材直接流露出来的,唐宋以后的小说家则开始将其作为小说的基本思想价值,在小说的功能上不断加以强化,并最终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不过,小说作为道德教化的手段,与一般的道德教化有所不同。
实际上,通过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小说的世俗精神也有所加强,而这对小说的正面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小说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或者说主要功能是它的娱乐性。
众所周知,唐代中叶以后,特别是到了宋代,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深层次上影响着社会的文化心理,经学、文学、绘画等,都表现出注重自由意志的特点。
至于市井文化的兴起,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商品经济在带给人们丰富的物质享受时,也唤起了人们精神消费的欲望。
重要的是,精神消费的群体不再局限于社会上层,普通民众在成为市井文化的消费主体后,促使文学艺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勾栏瓦台”这样的市民娱乐场所,各种民间表演技艺大量出现,充分体现了市民对娱乐的追求。
康杰中学2017—2018高考数学(文)模拟题(五)【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选择题(5×12=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用2B 铅笔涂黑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1.已知集合22194x y M x ⎧⎫⎪⎪=+=⎨⎬⎪⎪⎩⎭,|132x y N y ⎧⎫=+=⎨⎬⎩⎭,则MN =A .φB .{}(3,0),(2,0)C .{}3,2D .[]3,3-2. 已知复数(,)z x yi x y R =+∈满足1z ≤,则1y x ≥+的概率为A .3142π- B .31+42πC .1142π- D .11+42π3.等比数列{}n a 各项均为正数,384718a a a a +=,则1210333loglog log a a a +++=……A.20B.36C.9D.1524.已知命题P :存在n R ∈,使得()223n nf x nx-=是幂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 命题q :“2,23x R x x ∃∈+>”的否定是“2,23x R x x ∀∈+<”.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 .p q ∧B .p q ⌝∧C .p q ∧⌝D .p q ⌝∧⌝5.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我国已经运用“以度审容”的科学方法,其中商鞅铜方升是公元前344年商鞅督造的一种标准量器,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寸),若π取3,其体积为12.6(立方寸),则图中的x 为A .1.2B .1.6C .1.8D .2.46.如图,已知,P Q 是函数()sin()(0,0,f x A x A ωφω=+>> )2πφ<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相邻交点,R 是函数()f x 的图象的最高点,且3RP RQ ⋅=,若函数()g x 的图象与()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1x =对称,则函数()g x 的解析式是A .()2sin()24g x x ππ=+B .()3sin()24g x x ππ=-C .()2sin()24g x x ππ=-D .()3sin()24g x x ππ=+ 37.函数2sin(6)241xxxyπ+=-的图像大致为()8.已知实数,x y满足121yy xx y m≥⎧⎪≤-⎨⎪+≤⎩,如果目标函数z x y=-的最小值为1-,则实数m等于A.7 B.5 C.4 D.39.如果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入正整数(2)N N≥和实数12,,Na a a…,输出A B、,则A. A B+为12,,,Na a a…的和B.2A B+为12,,,Na a a…的算术平均数C. A和B分别是12,,,Na a a…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D. A和B分别是12,,,Na a a…中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10.点A,B,C,D在同一球面上,6,AB BC==90ABC︒∠=,若四面体ABCD体积最大值为3,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A. 2πB. 4πC. 8πD. 16π11.已知12,F F是椭圆和双曲线的公共焦点,P是它们的一个公共点,且123F PFπ∠=,则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倒数之和的最大值为A.43B.23C.3 D.212.设过曲线()3xf x e x a=--+(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上任意一点处的切线为1l,总存在过曲线()(1)2cos g x x a x =-+上一点处的切线2l ,使得12l l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1]-B .[2,2]-C .[1,2]-D .[2,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若单位向量,a b 满足|2|2a b -=,则向量,a b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14.富华中学的一个文学兴趣小组中,三位同学张博源、高家铭和刘雨恒分别从莎士比亚、雨果和曹雪芹三位名家中选择了一位进行性格研究,并且他们选择的名家各不相同。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敬,通警,其金文和小篆的字形,右边从攴(pū),像以手执杖或执鞭,正在自已敲打自己,义为自我鞭策;左边从苟(jí),义为紧急、急迫,转义为不可丝毫怠慢。
(摘编自《汉语词典》)②敬:以攴促言行真善美,苟,慎言也。
(百度百科)③《论语》:“修己以敬。
”④《周易·卷一》:“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敬义立,而德不孤。
”⑤俗语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读了以上关于“敬”的解释和说法,你有怎样的理解、思考和见闻?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如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答案】互相尊重社会是一所大学,有些问题书本无法找到范文,只有社会实践中认知体会。
这些年,我学会书本永远都学不到的东西,品味了人生酸甜苦辣咸,目染了人间百态,明白了好多道理。
工作中,我伴演了不同的角色。
机关工作也许大同小异,接触的社会阶层却是各式各样。
上至国家领导,下至街边乞丐,留在脑海的记忆各种各样。
越是高层的领导,越显出谦和与礼貌,半桶水的人便要荡得很。
在不同的人群中,我看到了不同的脸色。
在无形之中,我经常看到很多人的眼神,他们的眼神变幻莫测,时而透露出一种谄媚奉承,时而透露出一种高傲,漠视。
看见自己的上司像奴才见主子,点头哈腰,卑躬屈漆,一脸呆笑。
见到自己的下属,则大呼小叫,粗生粗气。
每当看见这样的场面,我从内心十分难过,替这些人感到羞愧难当。
不知他们有没有做人的概念,什么是人情,什么叫人人平等,什么叫互相尊重。
社会由各个阶层组成。
社会工作分工不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没有任何人可以脱离别人的劳动,独立于社会而生活。
千千万万谦虚和善良的人们在社会各个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走在脚下干净的路,是环保工人的功劳。
我们安身之处,是建筑工人的功劳。
我们的一日三餐的饭菜,是那些在田间劳作的农民的劳动果实。
他们付出了劳动,他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试问那些爱瞧不起人的人,今天的你无论位有多高,钱有多厚,但是你的位是谁给的?高官们要明白,你的每一个阶梯,凝聚了下属的多少劳动,你的每一点成长有多少人为你铺垫 ?富有的人要明白,你的钱是谁的劳动利润 ?是谁创造了劳动价值 ?你们的钱能够变成物质吗?物质是千千万万那些你们眼中“瞧不起的人们”耕耘出来的。
康杰中学2017—2018高考语文模拟题(五)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
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②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
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
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
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③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
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
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
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④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
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
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
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⑤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
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
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
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⑥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
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
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⑦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
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
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法》,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无论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比较研究都必须具有整体性。
B. 比较文明研究讲伦理,是为了让比较有价值,只要比较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益的结果。
C. 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 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核心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围绕着比较文明,文章依次论述了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方法和意义。
B. 文章阐释了比较文明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比了微观比较的两个范畴。
C. 第⑤段的举例论证,是为了证明从制度这一范畴进行文明比较,存在着缺陷。
D. 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说明从具体的物出发可发现相同的气质与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对日本文明不从世界的维度去理解,就无法对它理解得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B. 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C. 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不在于区分文明的进步与落后,而在于于解释文明的演进。
D. 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答案】1. A 2. D 3. B【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B项,分析不合文意,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C项,误解文意,“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项,不合文意,“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D项,“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属于文明比较中“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的范畴。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B项,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门沿龙应台①旧年最末一个晚上,十八岁的华飞去和朋友午夜狂欢。
我坐在旅店的窗边,泰北冬季的天空十分洁净,尤其当城市的灯火因贫穷而黯淡,星星就大胆放肆了,一颗一颗堂堂出现。
但是星星虽亮,却极度沉默,下面的街头,人声鼎沸、乐鼓翻腾。
刚从街上的人流里撤回,我知道,像河水般涌动的是情绪激越的观光客。
但是暗巷里、骑楼下,疲惫的女人正开始收摊,她们赤脚的幼儿蜷在一旁,用破毯子裹着,早睡着了。
②烟火冲向天空轰然炸开,瞬间的璀璨,极致的炫美,人们雀跃欢呼。
这是跨年之夜。
可是,这不是神明的生日,不是英雄的诞辰,不是神话中某一个伟大的时刻,不是民族史里某一个壮烈的发生,那么,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③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测量时间?④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
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
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
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⑤有时候,我们用眼睛看得见的“坏”去量时间。
一栋每天路过的熟悉的房子,从围墙的斑驳剥落到门柱的腐蚀倾倒,然后看着它的屋顶一寸寸扩大“垮陷”,有一天野树爬藤从屋中“昂然窜出”,宣告完成——需要多少时间?⑥有时候,我们用非常细微的“动”去量时间。
星星的行走、潮水的涨落、日影的长短,不都是时间的量器?在香港的海滨,我看每天金星出现在海平线的点,冬天和夏天不同。
在台北的阳明山上,我看夕阳下沉时碰到观音山脊的那一刹那,春天和秋天也不同。
⑦你是否也用过别的量法?孩子小时,我在他们卧房的门沿挂上一个一米半高的木板量尺。
每一年孩子的生日,让他们站在门沿背对着尺,把他们的高度用小刀刻下。
于是刻度一节一节高升,时间也就一节一节地流走。
⑧南美洲有一家人,夫妻俩加五个孩子,每一年的同一天,一家七口一人拍一张大头照,三十年不曾间断。
三十年中,红颜夫妻变成老夫老媪,可爱纯真的婴儿变成心事重重的中年人。
⑨还有那疯狂的艺术家,突然决定写数字。
醒来一开眼就写,连续累积数字,吃饭、坐车、走路、如厕、洗头时不断地写;搭飞机出国时,在飞机的座位上写;到医院看病打针时,在病床上写;到教堂做礼拜时,在教堂的长板凳上写。
每分每刻每时写,每天每月每年写,数字愈来愈大,字符串愈来愈长,艺术家这个人,是的,愈来愈老。
⑩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候,杜甫不是在记录时间吗?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记录时间吗?伦勃朗一年一年画自画像,从少年轻狂画到满目苍凉——他不是在记录时间吗?⑪农业社会的人们认真地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难道不也是在一个看不见的门沿上,秘密地.一刀一刀刻下时间的印记?⑫所以跨年的狂欢,恐怕也是一种记录时间的集体仪式吧?都市里的人,灯火太亮,已经不再习惯看星星的移动和潮汐的涨落,他们只能抓住一个日期,在那一个晚上,用美酒、音乐和烟火,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在那看不见的门沿量尺上,刻下一刀。
⑬凌晨四时,整个清迈小城在宁静的沉睡中,新的一年悄悄开始。
我们行装齐整,离开了旅店,在黑夜中上路,往泰寮边界出发。
五个小时的蜿蜒山道,两天的慢船河路,冷冽的空气使人清醒。
我在想,在古老的湄公河上啊,时间用什么测量?(本文有删改)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二段描写璀璨炫美的烟火之后,又连用了四个否定式排比句,从而引出下文“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的发问。
B. 作者借写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们各有自己记录时间的方式,推出跨年的狂欢是记录时间的集体仪式的结论。
C. 第五段写野树爬藤从“垮陷”的屋顶“昂然窜出”,用野树爬藤的旺盛衬托了房屋的颓败,突出了野树爬藤的生命力。
D. 第十二段“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一句体现了人们的复杂心情:对时间悄然流逝的恐惧,对记录时间、认真地把握时间的渴望。
5. 文章大部分内容写测量时间,作者却以“门沿”为题,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6.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我”曾以“门沿”做量器记录孩子的成长,“门沿”与时间有密切关系。
②文中作者把“门沿”作为一种时间量尺,这把“看得见的时间量尺”和“看不见的时间量尺”把文中有关时间记录的内容统一在一起。
③以“门沿”为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耐人寻味。
6. ①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旧年最末一个晚上”,使文章结构完整。
②内容上,借写新年伊始往泰寮边界出发的行程,写出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悟,意在表明对时间的测量和思考无处不在。
③效果上,以疑问句结尾,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启迪人们把握生命。
【解析】4. C项“用野树爬藤的旺盛衬托了房屋的颓败,突出了野树爬藤的生命力”分析有误,在文中作者写野树爬藤是为了和颓败的房屋形成对比,体现时间的流逝。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及其细节进行归纳,对主人公的品质进行推断,或对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
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
5. 本题题干问为什么以“门沿”为题,实际上还是考查的现代文中标题的作用。
故在解答时还是应该从作用分析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