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复习指导(3)-出版专业.doc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14
2023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2023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的笔记,供您参考:
一、考试概述
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是我国出版行业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在出版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考试内容包括出版理论、出版实务、出版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二、考试内容
1. 出版理论:主要涉及出版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
2. 出版实务:包括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排版印刷、发行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出版法律法规:涉及版权、出版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备考策略
1. 系统学习:考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出版理论知识,掌握实务操作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2. 重点突破:针对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学习和突破。
3. 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4. 关注时事:关注出版行业的时事动态,了解最新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
四、考试形式和时间
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00分。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五、考试难度和通过率
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全面的实务操作能力。
根据往年的数据,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一般在30%左右。
六、证书和职业前景
通过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的考生可以获得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证书,该证书是从事出版行业的重要资质证明。
持有中级证书的考生可以在出版社、期刊社、新媒体等机构从事编辑、策划、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职业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
2023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中级)》考点手册
以下是《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考点手册的部分内容,供您参考:
1. 出版物:是指报纸、期刊、书籍、地图、图片、年画、图片、挂历、电子出版物等。
2. 出版物种类:
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品。
期刊: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
图书:以文字或者图画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供读者阅读学习的印刷品。
3. 电子出版物: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
4. 出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引导社会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
5. 电子书阅读器:是一种采用LCD、电子纸为显示屏幕的新式数字阅读器,可以阅读网上绝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如PDF、CHM、TXT等。
若想获取完整的信息,建议您查阅2023年出版的《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教材或联系相关的教辅练习获取更多帮助。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复习要点一、出版基础知识1.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传统出版传统出版可以分为印刷出版和手工书写出版。
印刷出版过程包括文稿编辑、样稿设计、排版、印刷、裁切装订等环节。
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是指使用计算机、数字化设备及网络技术,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载体,进行编辑、排版、装帧、制作和发行的出版方式。
数字出版可以分为HTML格式出版、电子邮件格式出版、PDF格式出版、CD-ROM出版和网络出版等。
2. 出版物的版式版式是指出版物的页面排列形式和版面设计。
版式分为标准版式、非标准版式和特种版式三种。
二、出版物的编辑和校对1. 编辑编辑是对文稿进行修改、统一、整合的过程,主要包括删除、添加、移动、改写四个方面。
2. 校对校对是对编辑过的文稿进行语法、用词、标点、格式等方面的修改和检查。
三、版面设计1. 布局版面设计的布局包括基本动线、空间布局、比例、色彩等方面。
其中,基本动线包括自然动线、第一眼动线和走眼路线等。
2. 字体字体是版面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不同的字体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和情感。
字体可以分为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等。
3. 色彩色彩可以增强版面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常用的色彩有红、黄、蓝、绿、黑、白等。
四、印刷制作1. 调色调色是印刷制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印刷品的色彩要符合设计师的意图,而调色就是要根据设计师提供的数据、标准样张等信息,将油墨、涂料等按一定比例调配成所需的颜色。
2. 印刷印刷方式有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丝网印刷等。
3. 装订装订是将印刷后的平面作品按照内容和规格进行组合、折页、裁切、印刷和裝binding等工序。
五、出版物的发行和市场营销1. 渠道选择出版物的销售渠道有出版社、书店、网络等。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出版物,选择不同的销售渠道。
2. 宣传宣传是影响读者购买欲望的重要手段。
宣传方式包括海报、传单、广告、网络推广等。
3. 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反馈的重要途径。
2015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复习备考策略-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为您推荐“2015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复习备考策略”,希望考生在学习愉快!通读考试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任何一门职业考试都比较注重实际应用,它的任务是针对实际工作要求选拔、培养出版专业人才。
从考试辅导教材就可以看出,它考查的不是纯理论,而是实际工作中各环节的应知应会的知识。
从近几年命题的实际情况来看,试题内容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强。
考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是所有考试的终极追求。
所以对于准备参加考试的考生而言,仅死记硬背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也很难拿到高分,考生应当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
复习建议:通读教材,有所侧重。
考生特别注意能够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的那一部分教材内容。
灵活应用知识点,不要死记硬背,熟悉章节中不同层次知识点的掌握层面,重点记忆考试有关知识点,去粗求精,紧密联系工作实务,融会贯通地领会大纲精神,才能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每年的考试真题(初、中级)都分三部分:单选、多选和综合题,综合题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只有将《出版专业基础》、《出版专业实务》、《法律法规》等教材以及自己工作的实际结合的很好的时候,处理这些综合题的时候,才会觉得游刃有余。
单选和多选则基本上考察的都是教材的内容,单选和多选分值一共是100分,占总分值的一半,并且相对综合题来说,应该是较简单的,比较容易拿分。
在试题分布上,每一章节都考察2道以上的题目,从题量上已经可以确保考试知识点的均衡分布。
这样一来对全书而言就无所谓重点非重点,辅导教材所有内容都是重点。
因此,对于一味的追求做题、押题,以期通过于此来考出好成绩,这不可取。
复习建议:我们应该学会充分利用考试大纲,着重掌握考试大纲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且不要忽略大纲中对考试题型的介绍。
要注意复习全书,掌握全书,对辅导教材认真通读3遍以上,全面掌握其内容。
对照考试大纲严格按照“掌握、熟悉、了解”的要求区分重点和非重点。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精讲:第三章§3.1编辑与编辑工作(P83)最早出现的编辑活动是书籍编辑活动。
一、“编辑”的概念①【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
②指称从事编辑活动的职业、岗位、人员。
③这类人员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日常生活中的编辑活动不是专业性的编辑活动,是专业性编辑活动的普及和延伸,泛指一切对已有作品的加工整理活动。
二、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P84)原因(l)编辑工作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相关键性的作用和影晌;这由出版工作特有的性质、特点以及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所决定。
出版工作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主要是通过编辑工作来实现的。
(2)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3)编辑工作对出版单位的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出版单位的经营策略取决于出版物产品设计以及产品结构、产品特色的选择和决策。
出版单位竞争力的提升取决于编辑工作的持续努力和持续创新。
三、编辑工作的特点:(P85)7个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文化工作的共有特点)(专业特点)政治性: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要求,具有明显的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特性;把握双为的方向,坚持中共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在具体的编辑业务中认真贯彻执行,把好政治关,是我国编辑工作政治性的体现。
思想性:保证出版物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避免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学性:通过出版物向消费者传授科学知识,关心消费者掌握专业技术,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意识,指导消费者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因此,编辑工作必须保证出版物合乎科学。
创造性:既有原创,又有再创,表现为:发觉社会的文化需求,设计、策划精神文化产品的选题,开拓和发展精神文化生产的新空间;选择、优化精神文化产品,或把优秀的作品组合起来,创造精神文化作品的整体效应;设计、组织文化精品的生产或精神文化重点工程的实施;协调和促进精神文化产品的总体发展,参与精神文化生产的宏观调控。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第一节文字与文献载体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迄今所知最古老的较成熟汉字是()。
[2014年初级基础真题]A.大篆B.金文C.石鼓文D.甲骨文【答案】D【解析】迄今所知较成熟的最古文字,是清光绪年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这是商王盘庚迁殷以后的历史遗物,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据统计,甲骨文单字约有4500个,其中约1700个已可识别。
2.1965年考古发现的“侯马盟书”的载体是()。
[2017年真题]A.甲骨B.玉石C.青铜器D.竹简【答案】B【解析】1965年在山西侯马晋城遗址发现的晋国世卿赵鞅与卿大夫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侯马盟书”,以玉石片(绝大多数被扣磨成圭形)为材料,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上面。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这里的“文”是指()文字。
[2016年真题]A.隶书B.楷书C.小篆D.大篆【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创立小篆(又名秦篆)。
小篆形体更简单,结构整齐,写法规范。
“书同文”对于汉民族的统一、中华文明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在历史上与书籍复制的关系最为密切并沿用至今的字体是()。
[2012年初级真题]A.隶书B.行书C.楷书D.草书【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立小篆(又名秦篆)。
小篆形体更简单,结构整齐,写法规范。
隶书是秦时源于民间的字体,将汉字变得更为简洁,更趋大众化,真正成为便于书写的符号。
隶书到东汉中期出现的八分书,已与楷书比较接近,奠定了汉字的方块形象。
后逐渐发展形成了以钟繇所书之字为代表的“真书”,即楷书,又称“正书”。
自从楷书出现之后,汉字的字体趋于基本稳定。
楷书沿用至今,在历史上与书籍复制的关系最为密切。
5.下列少数民族文字中,至今仍在使用的是()。
[2011年初级真题]A.西夏文B.八思巴字C.突厥文D.朝鲜文【答案】D【解析】朝鲜文创制于1444年,是拼音文字,拼写时以音节为单位,组成方块形。
中级出版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考点整理优选篇中级出版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考点整理 12017中级出版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考点整理第一章出版概论考点:1.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和前提。
2.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3.出版物的要素和特殊性。
4.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
分析:近三年考了“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和前提”“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两个考点。
今年考“出版物的要素和特殊性”的可能性最大。
但也要注意考初级相关内容,比如初级基础的“第一章出版、出版物与出版工作”的掌握内容。
题型应该是审稿题或者编辑加工题。
对策:分__三年考题,总结重点内容,采用口诀式记忆。
第二章编辑概论考点:1.编辑工作的特点。
2.对编辑人员的能力和责任的要求。
3.编辑应该做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分析:这三个考点近三年都考到过。
由于2014年主要考了“编辑工作的特点”,2015年主要考了“编辑人员的能力”,因此今年“编辑应该做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考的可能性最大。
题型应该是编辑加工题或者审稿题。
对策:分__三年考题,总结重点内容,采用口诀式记忆。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考点:1.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
2.近代重要的报纸、期刊品种和图书种类。
分析:这是本章两个仅有的两个掌握内容。
这两个考点应该会和“出版概论”或者“编辑概论”放在一起考,分值在5分之内。
题型应该是审稿题或者编辑加工题。
对策:分__三年考题,总结重点内容,采用口诀式记忆。
第四章出版行政管理考点:1.出版专业职业资格__。
2.重大选题备案__。
3.国家对书号、刊号的管理规定。
4.国家对出版物质量的管理规定。
5.国家对书刊印刷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复制的管理规定。
6.国家对出版活动的扶持__。
分析:近三年前四个考点均考过。
因此,今年的出题重点还在于此。
上述六个考点的几个揉成一个大题的可能性较大。
“国家对出版物质量的管理规定”有可能和第五章的“出版社的图书质量管理”放在一起考。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第一章出版概论一、“出版”的概念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前提和特征。
(一)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二)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3.政治性和思想性4.经济性和产业性二、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
(3)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3.对科技发展的影响:(1)发现先进科技成果并促进其迅速传播,使它们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2)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
(3)科技读物使人们形成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社会观念。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优化文化选择。
(4)促进文化交流。
三、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出版概论。
1. 出版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 构成要素包括编辑、复制、发行。
编辑是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复制是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复本的工作;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2. 出版活动的前提与特征。
- 前提:作品。
作品是出版活动的前提,没有作品就不可能有出版活动。
- 特征:- 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与传承功能。
出版活动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将人类的思想、知识、文化成果等以出版物的形式记录下来,广泛传播、交流并传承下去。
- 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
出版活动包含编辑劳动、复制劳动和发行劳动,这些劳动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出版活动的整体。
- 政治性和思想性。
出版物的内容往往反映一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会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所以出版活动具有政治性和思想性。
- 经济性和产业性。
出版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涉及到成本、定价、利润等经济因素,同时出版业也是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3.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 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方针原则:-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这是出版工作的根本方针,要求出版工作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鼓励不同形式和风格的作品创作与出版,促进学术和艺术的繁荣发展。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合理的吸收和利用。
-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既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旋律内容,又要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出版工作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来追求经济效益。
2014年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复习指导(3)-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为您推荐“2014年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复习指导”,希望考生在学习愉快!
点击查看:2014年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复习指导
出版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如同唯物辩证法当中谈到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框架一样,“出版活动”与“社会发展”也存在着“能动性”与“决定性”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我们从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四个方面,看社会发展是如何对出版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的。
1
.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政治)
我们知道,《中国兄弟连》、《亮剑》等剧本和相关出版物,
与过去抗日题材作品一味褒共军贬国军的主题不同,这些作品,客观地反映了国共两军各自为抗日所做出的贡献。
目前这类主题的影视作品和出版物在市场上非常活跃,它与祖国统一的时代强音相和谐,这样的影视作品和出版活动,只有在当前海峡两岸和国共两党关系缓和这一大的政治环境下才能实现。
所以,政治环境宽松,出版活动就活跃、兴旺;相反,出版活动就冷落、荒芜。
2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经济)
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
人们只有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基本生存资料获得满足以后,才有条件、热衷于出版物产品这一精神食粮(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
(这点很理解)
3
.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科技)
从历史上的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到现在信息技术、数字出版的应用,都证明了科学技术对出版活动的发展有着无比巨大的
推动作用。
当前世界上正在研发电子纸,这种电子纸容量很大,还可以折叠,携带方便,它的发明与推广应用,将会开启一个崭新的阅读时代,颠覆式地改变出版活动。
4
.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文化)
我们可分两个层面理解:
第一个层面,社会文化水平越高,文化活动越活跃,出版物的原料(来自社会文化生活的素材)就越精制,出版物内容就越丰富。
第二个层面,作为出版活动的主体,创造智力成果的人(包括编辑、作者等),他们的文化水平越高,出版物的质量就越高。
所以说,我们可从人的水平发展和素材的发展两个方面,理解社会文化的发展是如何为出版活动注入无穷无尽的活力的。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依然还是从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四个方面来理解。
1
.出版活动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从这样三点来看)
(
1
)出版活动形成舆论导向
《人民日报》评论版就是出版活动影响政治发展、形成舆论导向的一个重要平台。
(
2
)出版活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领导人前几年向世界提出了“和谐世界”的国家发展理念,为诠释这一崭新理念,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图书《从“协和万邦”到建设和谐世界》,它起到了深化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3
)出版活动促进社会和谐
以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宣传主题的出版物,一定有利于形塑国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
.出版活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1
)出版活动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劳动力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出版物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
比如,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人参果栽培与利用》,就为读者提供了经济作物人参果的栽培与利用技术,促进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变。
(
2
)出版活动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多快好省”到“持续、协调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口号发生了这样一种变化,表明了人们的经济理念是与时俱进。
近年来非常热销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题材的图书(如《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在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出版活动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各地2014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汇总
各地2014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特别策划:2014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全科=1230元
单科=720元查看详情>>
全科=680元
单科=360元;查看详情>> 详情咨询:4000-888-566
考霸特训班:教材精讲+真题解析+考点串讲+应试技巧+每日一练+考点练习+历年试题+模拟试题+考前押密+临考点题+高频题库+作业练习+讲义下载+课件回放+班主任督学+微信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