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四川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2009 年四川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和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第Ⅰ卷1 至
7 页,第Ⅱ卷8 至16 页。
满分30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3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 题。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胶
C.丙--种植棉花
D.丁--发展茶园
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三角洲
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
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
总730期江油市教育研究室江油市教育学会编第180期2009年9月16日二、近四年试题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侧重于考查考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偏题、怪题,无“超纲”内容。
试题结构呈现一定的变化,考查的范围扩大,难度有所降低,区域综合性削弱,但还是具备较好的区分度。
总体上,具有重视基础、凸现能力考查、取材时代性较强的特征。
1、试题结构呈现形式焕然一新,难度有所下降。
试题紧扣教材,不偏不难不怪,全面体现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整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等。
2、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基础性很强,贴近教学实际。
试题总体朴实平和,注重学科的主干知识,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
试题命制紧扣《考试说明》,在内容、结构、命题设计、价值取向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利于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和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实施。
3、重视地理图表的解读能力,以立意为主,突出学科特点。
试题紧扣《考试说明》,仍然突出考查了四项基本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知识的能力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较好地顺应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等性课程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渗透,试题形式图文并茂,命题取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命题主导思想“高起点,低落点”,更加体现关注学生的整体性,保证试题的有效性等等,对今后的高中地理教学起到正确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三、2010年高考命题内容预测1、涵盖内容:学科基础主干知识将是命题的重点。
如环境问题、区位因素分析、地图知识。
2、偏重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应重在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如地方时等)。
3、重视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突出读图能力,落实四项基本能力。
(1)考查图表的解读和运用能力。
熟练使用、判读、绘制、计算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图表,具有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善于获取、处理各种信息,具备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
2009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地理部分第I卷(选择题)、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8.读下面经纬网图,图中A、B、C、D四地地理坐标表述正确的是6QA . A地坐标是200N、1600E C. C地坐标是600N、1200WB . B地坐标是40°N、D . D地坐标是40vS、29.图为我国某省区轮廓图,该省区是A .山东 B. ()30.读美国农业带和农业区分布图,选择正确说法A .图中A是乳畜带D.图中D是非农业区C.图中C是小麦带第n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5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0 80 E160°E D.四川(1)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还是北回归线?(2) 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是否一致?(3) 冬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还是昼短夜长?(4) 冬至日时,我们资阳市处于什么季节?该季节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吹东南季风还是西北季风?32. (4分)读巴西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甲的名称是。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国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乙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33. (5分)读我国部分地区铁路干线分布图,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铁路干线名称。
(1) A 是____________ (3) C是____________ (5) E是___________ (2) B是 ____________ (4) D是____________。
2009年高考(全国卷I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试题解析09年高考地理试题选择题的难度较08年大,综合题第36题较08年稍易,39题难度相当。
三、试题解析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1.这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市场 C能源基地 D研发基地2.以这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3.这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1完成4—5题4.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未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6-8题6.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800米B.1500米C.1800米D.2100米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C,甲聚落气温为17°C。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CB.18°CC.21°CD.24°C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接近太阳)。
完成9-119.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10.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11.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且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36.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码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2009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四川卷评析作者:叶见林来源:《地理教育》2009年第05期一、强调地理双基,突出主干知识从表1中可以看出,今年四川文综卷地理试题涉及的都是经过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后学生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总体来说,地理试题覆盖了几乎所有必修上、下册的主干知识及部分区域地理知识,但所考查知识点却没能覆盖选修一和选修二的内容,这可能会给一些师生以误导。
二、图像有所创新,文字比重加大试题在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在力求创新,试卷中图1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粗看此图,不过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海拔小于200米的区域出现了大片空白,并且①、②两条河流画到200米等高线处就没再继续了。
图中以这样的形式用地理图形语言间接告诉考生此处有一湖泊存在。
一般的等高线地形图中也可能有湖泊,但大都画出完整的湖泊,并且可能还有图例加以说明。
此图只画出了湖泊的一部分,并且没有用特殊的符号(如阴影等)与图中陆地部分加以区分,完全要靠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本套试题信息呈现形式继续保持多样化的趋势,图像信息、表格信息、文字信息均有,且文字信息比重增大的现象比较明显。
这一趋势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多样信息呈现方式的均衡发展,但另一方面又使试题的地理学科特色不如以前鲜明,毕竟图像信息才是最具地理学科特色的信息呈现方式。
三、贴近现实生活,渗透课程理念第36(2)题选择了一段学生游记做为试题的切入点,非常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考生通过做此题会认识到地理就在生活中;第36(3)、(4)题选取了人们能够看得到的地理事象做为题目情景,可以让考生体会到地理就在人们身边;第36(5)题和第39题分别选取了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两种现实的人类活动做为题目情景,凸现了地理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解析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解析】:本题考察考生时间计算及关联分析能力。
关联考点:时区换算、区时计算“三方最合适”透过表象分析本质,即会议时间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各自处于上午或下午尽量避开晚上或凌晨)。
则有:运用表中简单的时区换算方法,即可,选项T4时间最佳。
【答案】:1.D【区分度】:低图l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1,完成2~4题。
2.图中信息表明: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4.该水库可能位于: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解析】: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布区域定位能力。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解析高考资源网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n 卷(综合题)两部分。
第I 卷 1至7页,第n 卷8至16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高考资源网第I 卷注意事项:1 .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高考资源网3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
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r )图11 .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A.瀑布飞流B. 湖光山色2 .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C.云海日出 D. 奇峰峡谷A.———育用材林 C.丙一一种植棉花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 A.①地位于三角洲 B. D.正确的是B. ———培育橡胶 丁一一发展茶园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 D. 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 读图回答 4-6题。
4.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附近地区的原因是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5.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6.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根据表1资料,回答7-9题。
09年四川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一、文综总体评价:
1、符合功能性要求,体现素质教育总体导向;
2、平稳、平顺变化,有一定新意、进步,体现四川省自主命题经验、技巧的成熟;
3、保持高考试题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
二、试卷特点分析:
在稳中实现变化,变化中实现稳定。
1、卷面内容、结构保持稳定,设问简洁、具体明确、多样化,没有含糊不清,利于学生区分学科;
2、重视基础知识,突出考查有效知识;
注重基础知识覆盖率,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用,对将来认识有用,对解决问题有用的知识,体现热点问题实践价值。
①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既要求覆盖率又不面面俱到;
②以热点为载体,多角度考查,体现了丰富性、系统性、有效性特点
③突出能力考查,围绕考试大纲说明的四种能力进行考查
④直面社会热点,讲究主体思想的统一,以问题为中心,设置新材料、新情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比如:地理考查的产业分布、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
⑤注重素质教育导向,发挥价值导向。
重视能力,没有纯记忆的知识,体现了一定的难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活化的趋势,重思想价值导向教育,有充分的人文性体现。
三、命题的创新进步、成熟之处:
1、试卷取材多样,人文精神充分体现;
2、融入思维能力考核,图、画等材料融入,需要学生思考分析,以前是生硬的加入,甚至是多余的,全国卷也有所反映。
3、没有强调纯记忆的知识,要求有效运用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能力要求高,区分度上升。
4、地方特色体现,川味更浓,今年最多如:1
5、25、33、34、39题等,07年比06年多,从内容、题型、素材都体现。
如上海试题也体现地方特色。
5、卷面学科过渡简洁平稳。
以交通为中心,各学科过渡平稳融合较好。
6、改变了学科的试题先后布局。
如:39题先历史,后地理。
一般是先地理后历史。
所以平时可以改变学科顺序来适应考试。
四、文综试题存在提高:
1、卷面设计不太合理,一长一短,阅卷有难度,装订也有问题。
2、学科难度不平衡:政治、地理偏难,历史简单。
应避免三学科之间比较,在学科内进行比较。
3、个别学科试题有待进一步打磨。
五、试卷分析:
36题:以华中地区为材料,对综合信息的考查,要求用双箭头做
图有一定创新。
主要存在的问题:⑴对经纬度方位判断生疏;⑵作图不规范;⑶对名山的判定错误,错别字不给分;⑷对有效信息的提取不好;⑸比较长江、黄河悬河成因没有针对性,笼统作答;⑹区位分析题,片面分析,只分析乙地,只说有利,不说不利,只重微观分析,没有综合宏观分析。
39题(4):对材料有效性运用不足,限制性知识把握不好;
(5):审题不足,只分析昆明或曼谷,忽视穿越的地区;
(6):综合性不足,只答不利条件,没有进一步分析影响。
六、针对09高考试题。
有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对学生方面:
1、基础知识过手不到位,懂了不一定会,会了不一定熟,熟了不一定能巧
2、识记知识不准确,该理解的弄不清来龙去脉,无法举例分析应用
3、审题能力依然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够
4、答题不规范,过失性失分严重
5、学科主干知识、知识体系没构建
6、信心、斗志还要加强
7、知识上夯实基础的时间不够
(二)、教师方面:
1、对基础知识在高考中的价值认识是否到位
2、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是否准确
3、教师夯实基础的方法是否科学,尤其是针对学生学情
4、教师对学生基础状况的把握,尤其是本科工作面学生的把握是否准确
5、教学第一轮复习时,应注重回归教材,不能脱离根本
6、对学生审题能力、答题能力、应试能力、应试技巧的指导、培养要从高二开始
7、课堂效率要高
8、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计划的指导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