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招收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具体事宜
- 格式:doc
- 大小:269.50 KB
- 文档页数: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1.11.21•【文号】教师厅[2011]5号•【施行日期】2011.11.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1]5号)湖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5号)精神,支持特岗教师在职学习和专业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教育部决定从2011年起,开展服务期满留任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培养方式服务期满留任特岗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在职学习的方式,学习年限按培养学校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执行。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二、培养学校及招生计划(一)培养学校具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的部分高等学校(名单见附件1)。
(二)招生计划服务期满留任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单列,不得挪用(各培养学校招生计划见附件1)。
各培养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办学条件、培养能力和社会需要,自行确定招生领域。
请于2011年12月1日前以书面形式向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进行招生领域备案。
三、报名及录取(一)报名条件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历;参加中央特岗计划和参照中央特岗计划实施的地方特岗计划,服务期满且继续留在当地学校任教;近3年年度考核合格且至少有一次考核优秀的特岗教师。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我省技工学校优秀毕业生中招收本、专科生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1.02.24•【字号】晋人社办函[2011]12号•【施行日期】2011.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我省技工学校优秀毕业生中招收本、专科生的通知(晋人社办函[2011]12号)有关技工学校:为了加强我省技工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技工学校优秀毕业生中,为我省培养既能指导生产实习,又能讲授专业理论的“一体化”教师。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职司便函[2011] 3号文件精神,现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1年单独招生简章》转发给你们,并将在我省招生的有关事宜一并通知如下: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1年继续在我省技工学校优秀毕业生中招收本、专科生。
2、2011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我省招收本、专科生的专业为: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教育、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机类生源)、汽车维修工程教育(电类生源)、电气技术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专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3、报考人员必须是技工学校毕业生,报考专业应与《简章》中的招生对象及专业相对应。
4、各技工学校接到通知后,应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1年单独招生简章》的规定,抓紧时间确定报考人员,于 3月19日前携带填好的《报名登记表》、《体格检查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表》(表样可复印)、当年录取审批大表原件(复印件)、录取档案中的双面表原件(复印件)、第二代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户口本原件(复印件)及考生报名费(含复习资料费)、报名电子版由学校工作人员带领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指定地点现场采集照片并报名,并领取复习资料。
关于教职工报考研究生、在职攻读学位、进修的暂行规定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满足教学、科研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职工报考研究生、在职攻读学位、进修的管理等工作,特制订本暂行规定。
一、报考条件教职工报考研究生、在职攻读学位、进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我校在职在编人员,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身体健康,年度考核结果均达到称职以上,在校工作年限达到规定的要求:专科毕业生5年以上,本科毕业生3年以上,硕士研究生3年以上。
3、工作认真负责,业务素质好,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表现突出。
4、报考专业一般应为本人现从事的学科专业或学校发展急需的相近学科专业,并已列入本单位年度培养计划。
5、在职攻读的,必须完成所在单位安排的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
6、具备相应报考研究生和攻读学位类型所要求的其它条件。
二、报考要求教职工报考研究生、在职攻读学位、进修必须遵照下列要求:(一)报考研究生1、统招研究生。
报考统招研究生的人员,需经学校同意,擅自报考的,学校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统招研究生回校工作,按照学校引进人才的规定办理手续,享受相应待遇。
2、定向研究生。
报考定向研究生必须经学校批准,应定向我校所需专业。
毕业后,必须回校工作。
定向培养硕士生毕业后没有达到服务年限而攻读博士学位的,必须重新申请报批手续,并且只能报考定向培养博士生,否则按违约处理。
3、委托培养。
学校原则上不批准通过委托培养方式攻读硕士研究生。
4、自费培养。
报考定向硕士研究生的人员,被培养单位录取为委培研究生,经本人申请,符合学校所需专业培养方向,经学校批准,允许以自费方式就读。
学校负责与培养单位签定委培协议,与申请人签定自费就读协议。
(二)在职攻读学位1、报考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校原则上不批准从事高等教育的人员报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做好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07.07.26
•【字号】
•【施行日期】2007.07.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招生考试
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做好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现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07〕30号)转发给你们,请积极推荐相应专业的教师报名考试。
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30日18:00至31日6:00。
请报名者通过互联网登录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网站(网址:),填写报名信息。
现场确认时间:7月31日。
网上报名结束后,报名者须持有效身份证、网报编号到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礼堂现场报名(郑州市俭学街7号)。
按规定缴纳报名考试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等。
否则,网上报名无效。
报考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工作,逾期不予办理。
有关考试内容,考前辅导以及学习形式等方面的未尽事宜,请直接与报考学校联系。
二〇〇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招生简章福建师范大学系国家首批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十六所院校之一。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11〕28号文件精神,2011年我校继续开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招收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具体事宜如下:一、?招生学科领域、专业和招生计划(一)教育管理;(二)学科教学(语文);(三)学科教学(数学);(四)学科教学(物理);(五)学科教学(化学);(六)学科教学(思政);(七)学科教学(生物);(八)学科教学(历史);(九)学科教学(地理);(十)学科教学(英语);(十一)现代教育技术;(十二)小学教育;(十三)科学与技术教育;(十四)学前教育。
其中,现代教育技术领域面向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开设。
本年度招生人数150人。
二、?报考条件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相当于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
三、报名方法:资格自审→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提交报考材料(4项缺一不可)。
(一)资格自审报考我校的考生须认真阅读报考条件,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报考资格。
如符合报考条件,则可参加网上报名----在网报系统填写、提交报名信息(网上报名截止日期前可随时浏览、修改);如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即使报名参加考试成绩合格,也不予录取,并且不退还报名费等费用,责任由考生自负。
(二)网上报名符合报考条件的本省考生应于2011年7月1日—14日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统一网上报名系统”(以下简称“网报系统”)填写、提交考试报名信息并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采用护照证件照片标准,具体要求附后,该电子照片将在《报名登记表》、《资格审查表》、准考证、成绩单上使用)。
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00年,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中,遴选了天津大学等13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下简称中职硕士)培养工作。
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已经证明:这种以中职硕士的方式,采用有计划、有组织、成规模地优先培养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以此带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举措,非常贴近中职学校实际,具有相当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基本思路、制度建设和方式方法上都突破了职教师资的原有培养模式,为构建新的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本文就目前中职硕士培养工作质量所面临的若干问题有针对性地作了探讨与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可供中职硕士培养单位和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生源不足是困扰中职硕士培养工作的历史问题,中职硕士生源总体上呈逐年下滑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工学矛盾,要求报考的学员多为单位的中青年教学与管理骨干,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往往难以从本单位脱身。
二是工程硕士和教育硕士的入学条件并不比中职硕士的入学条件高,导致一些考生另作选择。
三是由于考生原有本科学历获取渠道的差异、生源的地区差异、生源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各地对教师业务进修要求的差异等,造成考生的知识水平特别是外语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导致一部分生源(在职教师)的实际水平达不到录取分数线要求,因考试不合格而流失。
四是攻读硕士学位需承担一定的费用。
五是上级主管部门对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尚未提出明确的学历要求。
国家在启动中职硕士培养工作时,就已明确其培养目标是为中职学校培养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因此中职硕士教育本质上是以中职教师的职业为背景的职业型、应用型教育,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但是,由于目前培养学校主要依赖各专业学位点培养中职硕士,于是就出现了培养目标与培养现状的矛盾。
具体表现是:一是绝大多数培养学校基本沿用学科/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体系,其教学计划基本上采用以学科/学术型硕士所设课程+几门教育学门类课程的方式,未能明显体现中职硕士的培养目标和特色要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1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1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1]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有关招生单位:现就2011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生类别(一)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包括法律硕士(J.M)、教育硕士(Ed.M)、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农业推广硕士(MAE)、兽医硕士(VMM)、公共管理硕士(MPA)、公共卫生硕士(MPH)、军事硕士、会计硕士(MPAcc)、体育硕士、艺术硕士(MFA)和风景园林硕士(MLA)。
(二)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二、报名及考试(一)报考条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条件分别见附件2、附件3。
(二)报名方法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现场确认工作完成后,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检查汇总有效报名数据,为考生编制准考证,并将相应数据回传至学位网。
10月15日后,考生可在学位网下载准考证。
(三)资格审查考试成绩发布后,通过招生单位公布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按要求将《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交报考单位研究生院(处、部)进行资格审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07.07.03•【字号】浙教办职成〔2007〕96号•【施行日期】2007.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工作的通知浙教办职成〔2007〕96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工作已开始。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加快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步伐的重要举措。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将相关信息传达到各中等职业学校和教师,认真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二、中等职业学校要做好教师培训规划,优先安排专业课骨干教师参加。
鼓励教师报考对口专业,强调学以致用。
要做好报考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为他们迎考准备和以后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网上报名:所有报名者须于7月12日-23日在浙江大学网站 填写、提交报名信息。
现场确认:网上已报名者须于7月27日-31日到现场报名点交纳报名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
只进行网上报名未到现场报名点办理相关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
我省现场报名点安排如下:1.浙江工业大学报名点:接受报考任何单位的所有考生报名,联系电话:0571-88320517,联系人:楼群英老师。
2.浙江师范大学报名点:接受报考任何单位的所有考生报名,联系电话;0579-2282645,联系人:王强老师。
3.宁波大学报名点:接受报考任何单位的所有考生报名,联系电话;0574-87609123,联系人:楼鑫??老师。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5年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5.12.19•【字号】教师〔2015〕1112号•【施行日期】2015.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5年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教师〔2015〕1112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现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做好2015年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教师司函〔2015〕76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具体要求,请遵照执行。
一、高度重视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工作“特岗计划”在我省实施以来,为农村学校补充了大批高素质农村教师,增强了农村教育的生机活力,创新了教师补充机制,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更好地支持特岗教师在职学习和专业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根据教育部的安排,我省2015年继续组织开展服务期满留任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
各地、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工作纳入当地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严格按照教育部政策要求,切实做好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报名、录取、培养等项工作。
二、精心组织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工作1、各地、各中小学校要加大宣传,强化服务,完善保障,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
特别是对录取为在职教育硕士的特岗教师,任职学校要合理调整其教育教学任务,为特岗教师学习深造提供便利条件。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地务必于12月15日—31日期间组织特岗教师进行网上报名工作,并为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参加面试开具相关的证明材料。
省教育厅将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进行考生资格审查和公示。
2、今年教育部下达我省此专项招生计划240人,其中,河南大学80人、河南师范大学120人、洛阳师范学院40人。
附件3:
2011年招收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
硕士学位工作的具体事宜
一、报考条件
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在职业学校从事2年以上教学工作,教学水平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在职教师;或者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在省、地、市级职教教研室(研究所)从事3年以上教研工作的研究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二、考试科目
政治理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专业基础课,共计3门。
政治理论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
考生自选GCT考试外语语种,取得的GCT成绩一年有效。
专业基础课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考试时间与全国联考时间相同。
专业基础课满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试题以覆盖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
招生单位应将有关考试信息通知考生,或在其招生网站或招生简章中注明。
附: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单位、招生学科、专业及招生限额
附:
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单位、
招生学科、专业及招生限额
单位和专业代码单位和专业名称
招生
限额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130 040110 教育技术学35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 080204 车辆工程2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35 120201 会计学20
10056 天津大学60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20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15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25
10066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150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35 040110 教育技术学10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30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20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20 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15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50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25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25
10108 山西大学80 040105 学前教育学1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15 081704 应用化学10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10 120201 会计学15 120203 旅游管理20
10173 东北财经大学85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10 020206 国际贸易学1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20
单位和
专业代码
单位和专业名称
招生
限额120201 会计学20 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0
120203 旅游管理15
10193 吉林农业大学15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15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85 020206 国际贸易学10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15 083201 食品科学15 120201 会计学15 120203 旅游管理2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15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15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80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20 040110 教育技术学25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15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45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25 120201 会计学10 120203 旅游管理10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65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15 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5 120203 旅游管理15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20
专业代码限额10410 江西农业大学45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15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10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10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10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70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15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20 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5
120203 旅游管理20
10433 山东理工大学70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15 050403 美术学10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20 080204 车辆工程1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15 10467 河南科技学院60 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15 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15 090202 蔬菜学15 090602 预防兽医学1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65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15 020205 产业经济学15 020206 国际贸易学15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20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90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35 050404 设计艺术学10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5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20 10537 湖南农业大学35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25
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0
专业代码限额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110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20
050403 美术学15
050404 设计艺术学30
080902 电路与系统15
120203 旅游管理30
10588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80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40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10
071101 系统理论30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1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10
10637 重庆师范大学145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10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10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20
040110 教育技术学15
050403 美术学20
070208 无线电物理10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0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10
120203 旅游管理20
10657 贵州大学40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2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20
10673 云南大学25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1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1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120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10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5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15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10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5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5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15
专业代码限额081702 化学工艺 5 082104 服装设计与工程 5 120201 会计学15 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0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15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0 030301 社会学10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3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10 082801 农业机械化工程15 090706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10 120201 会计学15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15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50 040110 教育技术学10 080902 电路与系统1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10 120203 旅游管理10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10 10758 新疆农业大学30 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10 090602 预防兽医学10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10 10798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40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30 090201 果树学10 11117 扬州大学150 040101 教育学原理10 040203 应用心理学2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15 083201 食品科学15 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5 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5
120203 旅游管理30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30 专业代码限额11318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80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15 050403 美术学15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20 081704 应用化学10 120203 旅游管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