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秧歌会_初一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14.8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元宵节扭秧歌的作文一、前言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灯节等,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五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或十七。
在元宵节, 人们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其中以扭秧歌的表演最为流行。
扭秧歌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舞蹈,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本文将以扭秧歌为主题,探讨扭秧歌的由来、发展与流行,以及它在元宵节中的重要意义。
二、扭秧歌的由来扭秧歌起源于古代的农业社会。
秧歌曾是劳动者在田间劳动时休息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对春耕农作物长势的祈福。
根据史书记载,扭秧歌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中,农民们在农闲时节会组织集体活动,舞蹈成为他们欢庆丰收、祈求上天保佑的方式之一。
扭秧歌就是起源于这样的农耕节日活动。
扭秧歌最初是农民们扭捏自发的形式,没有一定的规矩与制度。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扭秧歌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舞蹈形式与动作。
人们开始创作舞蹈动作,加入了歌词与音乐,并且注重编排与演出,使得扭秧歌成为了一种集合了音乐、舞蹈和诗歌的综合艺术形式。
这些舞蹈和歌词的创作都源自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三、扭秧歌的演变与发展扭秧歌最初起源于农耕社会的庆祝活动,但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的发展,扭秧歌逐渐演变为一种重要的节庆表演形式。
它不再仅仅限于农村地区,而是逐渐传入了城市与各个层次的人们。
扭秧歌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初的耕作动作配上简单的歌词,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的舞蹈表演。
现代的扭秧歌加入了更多的元素和道具,如彩旗、花灯、鞭炮等。
扭秧歌的发展不仅在形式上有所突破,也在内容上有所变化。
随着社会的转型,扭秧歌的主题也从仅仅围绕农田劳作转变为更加多样化的内容。
人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扭秧歌中也加入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和思想性的内容。
扭秧歌在发展中也探索出了更多的舞种与风格,如历经河南、山东、四川等地的影响后,各地的扭秧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与特色。
四、扭秧歌的流行与传承扭秧歌的流行与传承是扭秧歌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元宵节扭秧歌的场面作文The Lanter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that falls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in the lunar calendar. The most iconic activity during this festival is the traditional dance known as "Twisting the Yangko". This lively and colorful dance involves a group of people twisting and turning in sync to the rhythm of drums and gongs.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十五。
在这个节日里,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就是扭秧歌。
这种欢快多彩的舞蹈涉及一群人围绕鼓声和锣声同步扭动。
The Twisting the Yangko dance is said to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n ancient China. As a way to celebrate the harvest and pray for a prosperous year ahead, people would form a circle and dance to the beat of drums and gongs, with colorful flags and ribbons in hand. Over time, this dance evolved into a cultural performance that is now commonly seen during the Lantern Festival.扭秧歌据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农业活动。
正月15扭秧歌作文英文回答: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is celebrated as the Lantern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Chinese Valentine's Day. It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oliday that has been celebrated for centuries.On this day, people ga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They enjoy traditional foods, such as tangyuan (glutinous rice balls), and watch colorful lantern displays. People als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activities, such as dragon and lion dances, and set off fireworks. The festival is a time for joy and celebration, and it is a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and community.中文回答:正月十五闹元宵,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这一天,人们会与家人和朋友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他们会享用元宵、汤圆等传统美食,欣赏五彩缤纷的花灯。
此外,人们还会参加舞龙、舞狮等活动,并燃放烟花庆祝。
元宵节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它提醒着人们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
在元宵节,人们还会制作和悬挂各种形状的花灯,这些花灯通常都是用丝绸或纸张制成的,上面绘有精美的图案或写着吉祥的文字。
正月15扭秧歌作文“扭秧歌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自然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七到正月十六,不用人组织,村民都会自己来扭秧歌。
在我们这儿,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没有不会扭的。
”据今年秧歌活动的组织者王春堂介绍,大琵琶村的秧歌大致有三个内容,一是初七开始的秧歌拜年,二是正月十五的秧歌祈福。
这些活动已经成为村民过年的一部分,每年只有扭过这些秧歌,才能求得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才算真正过完了春节。
对老百姓来说正月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节,外出务工的村民陆续返乡过年,这样一来,村子的人多了,自然免不了要“欢儿”一阵子。
于是,初七一到,大琵琶村的家家户户就竖起耳朵盼着,只要一听到锣鼓点响起,人们便不约而同地聚集到村部大院儿,先踩个“大场”热热身子、烘烘气氛,然后便开始挨家挨户的秧歌拜年。
“在俺们村,每家都盼着正月秧歌队来自个儿家院子里扭一扭、拜一拜,老百姓嘛,靠天吃饭这样做就是图个吉利。
”王春堂说,每年秧歌拜年一开始,各家各户便会准备好“茶桌”,摆上瓜果梨枣、烟酒糖茶,也有个别条件好一点儿的家户。
每当拜年一开始,家家户户便做好迎接准备。
等秧歌队一到大门口,这家的主人便敲响铜盆、铜钵等一些能敲响的物件,再燃放一串儿“大地红”,热情地将秧歌队迎进门。
“秧歌扭一扭,一年晦气都带走,秧歌闹一闹,新的一年保欢笑!只要秧歌队进院里走走,也就把晦气带走,把吉祥送来了!”各家各户都盼着秧歌队早点来拜年,毕竟正月是一年之初,谁家都希望秧歌带来好兆头。
虽然我们只是大琵琶村秧歌的“看客”,也遗憾没有跟着村民下场去扭一扭、逗一逗,没有亲身参与到那份热闹与欢腾之中,但是那纯粹的民俗活动,却让我们对这个静谧的小山村多了一丝感动。
这感动,源于那地道的秧歌所蕴含的质朴信仰和虔诚期盼;这感动,源于村民们对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美好希望……。
正月十五秧歌会作文500字英文回答:The Lantern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Yuanxiao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celebrated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It is a time for families to come together and enjoy various activities, including the famous Yangge dance performance.Dur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the streets are filled with colorful lanterns, creating a festive and lively atmosphere. The Yangge dance, also known as the Yangko dance, is a popular form of folk dance that originated in northern China. It involves a group of performers dressedin vibrant costumes and dancing to the beat of drums and gongs. The dance movements are energetic and lively, with performers often forming different patterns and formations.I remember attending a Yangge dance performance dur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a few years ago. The performers weredressed in beautiful costumes adorned with intricate embroidery. They moved in perfect sync with the music, creating a mesmerizing sight. The energy and enthusiasm of the dancers were contagious, and the audience couldn't help but join in the fun. It was a truly memorable experience.中文回答:正月十五,也被称为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时间在农历的第一个月的第15天。
家乡的元宵节扭秧歌作文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叫做灯节或者上元节。
这个节日始于东汉时期,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
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都会举家团圆,燃放烟花爆竹,共度这个喜庆而热闹的节日。
我所生活的家乡是一个小县城,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山区,这个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元宵节在我的家乡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扭秧歌。
扭秧歌是我们家乡的一项传统舞蹈,起源于宋代。
它的名字取自古代农耕活动中的“扭秧”这一动作,也是希望来年的庄稼丰收。
扭秧歌由舞蹈、歌曲和音乐组成,歌曲旋律欢快而富有节奏感,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激情。
每年元宵节的前一天晚上,全县各个乡镇的村民们都会聚集到村中心广场,扭秧歌的庆祝活动就要开始了。
在广场上,已经搭建起了一个临时的舞台,舞台中央悬挂着一盏盏明亮的彩灯,照亮着整个场地。
活动开始之前,村里的年轻人们会自发地组成一支舞蹈队,每个队伍都有约三十人左右,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头戴鲜艳的花环,手中拿着铜钹,整齐地排列在队列中。
而在舞蹈队的旁边,站着一支由老人和小孩组成的合唱团,他们手捧着乐器,以独特的嗓音演唱着扭秧歌的歌曲。
扭秧歌的舞蹈动作优美而独特,舞者们以排着队形的方式表演,舞动着手脚,在节拍的指导下,扭动着身体,向着舞台的四周前进。
他们配合着歌曲的节奏,挥舞着手中的铜钹,发出悦耳的声音。
整个舞蹈场面热闹而热烈,节奏明快,令人陶醉其中。
扭秧歌的歌曲内容也非常有特色。
歌词中融入了大量的地方特色诗句和民歌元素,歌颂了家乡的美景、丰收的农田和勤劳的农民。
歌曲旋律明快悦耳,节奏鲜明,给人以愉悦和振奋的感觉。
当舞蹈队员们面带笑容,歌声嘹亮地表演时,整个广场都沉浸在一片欢快的氛围中,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个繁忙而热闹的农耕时代。
除了舞蹈队和合唱团的表演,还有其他村民也纷纷加入了庆祝活动中。
一些老人和小孩穿着传统的服装,在广场上跳起了传统的舞蹈,有的还敲起锣鼓,奏响了激昂的节奏。
陕北正月十五闹秧歌作文
《陕北正月十五闹秧歌》
哎呀呀,提起陕北的正月十五闹秧歌啊,那可真是热闹非凡,让我来给你们讲讲我所见到的热闹场景。
记得有一年正月十五,我专门跑去看热闹。
远远地就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那声音可响亮了,就像能把人的魂儿都给勾过来似的。
等我走近了一看,哇塞,那场面,真是壮观极了!一支支秧歌队伍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扭得那叫一个带劲。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一支队伍里的那个大叔,哎呀妈呀,他那动作,那表情,真是绝了!他脸上涂着红红的胭脂,一边扭着腰,一边还眨巴着眼睛,逗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他手舞足蹈的样子,就像一只欢快的大公鸡,每一个动作都那么有力,那么夸张。
他还时不时地朝人群中抛个媚眼,哎哟喂,把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的。
还有那些大娘们,她们拿着扇子,扭得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她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仿佛在说:“看我们扭得多好看呀!”她们的舞姿轻盈,
扇子在手中飞舞,就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
看着她们那么开心地扭着,我也忍不住跟着节奏晃动起身体来。
这陕北正月十五闹秧歌啊,真是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忘掉了一切烦恼。
每一个人都在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刻,脸上都写满了喜悦。
直到现在,我回想起那热闹的场景,还忍不住会心一笑呢!真希望每年都能看到这样精彩的闹秧歌呀!。
家乡的习俗秧歌作文我的家乡在陕北的子洲县,每年正月初一的晚上,我们村子都会举办一次扭秧歌。
地点呢,就在我们村后沟的一块空阔又宽敞的平地上。
在今年的正月初一,我们村还在晚上七点正常扭秧歌。
在扭秧歌开始之前,我和爸爸妈妈去镇上,因为镇子旁边有许多店铺和人家,而且正月初一镇上也会举办扭秧歌表演,所以所有店铺都赶着这次扭秧歌卖春节前进的最后一批货。
镇上街道比较宽,上面有很多人。
每个店铺的招牌上都悬挂着彩灯,都装饰得漂漂亮亮。
有些卖土特产的店,把货物堆得满满当当的,站在货架子中间,根本看不见人。
最惹人注目的是卖灯笼的店,虽然元宵节还没有到来,但是灯的种类琳琅满目。
有雪白可爱的兔子灯,有冰清玉洁的荷花灯,还有上面镶着金丝的红灯笼。
有两三个有幼小的小孩子抱着兔子灯爱不释手,还有几个大人抱着大红灯笼满意地离开了店铺。
七点整,村中后沟那块平地周围,各式各样的彩灯亮了起来,将场地照得亮如白昼.观众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场地包围起来,黑压压一片,言语声不断。
忽然,扭秧歌的音乐响了起来,会场上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由于前面的人太高,我的个子又太矮,只好在人群的夹缝处行走,待我走到平地周围我能看见的地方时,台上的叔叔阿姨们已经开始扭秧歌了。
面对我的是一位叔叔和一位阿姨。
叔叔穿着红衣红裤,腰中系着金黄色的腰带,头上裹着白色的头巾。
阿姨穿着红衣绿裤,头上梳着一个高高的发髻,发髻的左侧斜插着五六朵装饰用的假花,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手中拿着两把桃红色的扇子。
扭秧歌刚开始是这两位叔叔阿姨独舞。
阿姨手中的扇子、脚下的舞步,都与陕西民歌那嘹亮的声音、鲜明的节奏合二为一。
扇子随着旋律,舞的忽高忽低,忽疾忽缓,令人眼花缭乱。
随着音乐到了高潮,扇子舞的越来越急。
那扇子上鲜艳的一抹桃红,在黑暗的夜空中忽隐忽现。
之后是两位叔叔阿姨后面的四列纵队开始舞起来。
叔叔们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把伞,伞上缀有金黄的流苏;阿姨们拿着两把扇子,但是发髻上的花朵似乎与之前独舞的阿姨有些差别。
宝清县元宵节扭秧歌作文600字左右初一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宝清县元宵节扭秧歌作文600字左右初一篇1正月十五元宵夜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传统的过年,一般是到元宵节止,也就是说,元宵节既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象征过年活动的结束,因此,我国很多地方至今仍把过元宵叫作“出节”。
如果说春节是过年的开始,那么元宵节则是过年的结束。
元宵节过后,人们就开始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了。
在中国历史上,元宵节热闹非凡,欢乐气氛超过春节。
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不分尊卑,不分等级,不分男女老幼,出门赏月,燃灯放焰,舞龙灯,舞狮子,击太平鼓,跳秧歌,踩高跷,猜灯谜,饮酒行令,共吃元宵,普天同庆,其乐融融,元宵节可以说是中国的“狂欢节”。
现在元宵节没有单列出来,被当作春节的一部分,但这两个节日的文化内涵有所区别,春节更注重家庭内部,元宵节则是社会化的,是全民的。
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我最喜欢是关于灯的传说。
下面讲给你们听。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秧歌舞的作文秧歌舞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其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秧歌舞因其充满欢乐和活力的表演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元宵节时,秧歌舞成为了庆祝节日的重要活动之一。
元宵节,又称灯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有着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其中就包括了秧歌舞。
在元宵节的晚上,乡村的村民们会在村庄的广场上开展一场场盛大的秧歌舞表演。
秧歌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是为了祈求丰收和驱邪,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以描绘农耕生活为主题的舞蹈形式。
秧歌舞的舞蹈动作活泼欢快,富有节奏感,赛跑、猜拳、弹棉花等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其中,给人以无限的欢乐。
在元宵节的秧歌舞表演中,通常有一个主持人负责带领全场观众应和秧歌舞的节奏。
一段激昂的开场音乐响起,舞台上的演员们开始跳舞。
他们身着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手持彩绸和花灯,整齐地排成行列,随着音乐的节奏欢快起舞。
舞台的两旁站着一些乐师,奏响着节拍鲜明的音乐。
舞者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一系列华丽的舞蹈动作。
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舞动双手,既有跳跃、扭转的舞蹈动作,又有手指交叉、挑花籽等巧妙的动作,使整个舞蹈充满了动感与魅力。
秧歌舞的表演内容多种多样,既有男子独舞,也有女子独舞,还有男女合舞。
除了舞蹈动作之外,配合舞蹈的过程中还会通过歌曲和诗词来表达情感和寓意。
歌曲的歌词有时会咏唱诗词中的古代战事或民间传说故事,有时会歌颂春天的美好,有时会讴歌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
不仅仅是舞蹈和音乐,秧歌舞的表演中还经常会有一些特技和小器械的表演。
例如,有的舞者可以在跳舞的过程中旋转彩绸,通过手腕的灵活运动,使彩绸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有的舞者还会逐个完成一系列身体柔韧的动作,同时表演着魔术般的手部移动,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惊喜。
秧歌舞的表演时间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它不仅仅是为了庆祝节日的到来,更是人们共同欢乐的时刻。
正月十五秧歌会
朋友,您看过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作客,您一定会被这粗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人到这狂热的行列中,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哎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
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鹤婚,手持大折扇。
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
"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虎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
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步。
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人场心,双手抱拳做个"罗圈揖",唱个贺年的大咯,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
这时,琐呐换高,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对对早船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头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舞去。
船里那水灵灵的"大姑娘"(大多男扮的)扭泥作态。
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婆子".她们手拿棒褪,身穿青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头上梳着"笊篱把",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蹿两跳来到了早船跟前,与"老汉"开始周旋。
"棒"、"桨"相撞,乒乒乓乓,"丑脸"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
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对丑冤家......
这一拨儿秧歌刚过,那一拨儿又接上来。
耍龙灯、舞狮子、
天女散花、丰收锣鼓......满街的秧歌让人目不暇接,锣鼓声震耳欲聋。
人们沸腾了,拥着秧歌队说呀笑呀,指指点点地议论着。
孩子们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着秧歌队叫,儿女们搀着老人跟秧歌队跑。
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催人奋进的锣鼓带进一个春潮涌动的世界......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请你亲自来看看我们家乡的大秧歌吧!亲眼瞧一瞧那如醉如狂的场面,亲耳听一听那昂扬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