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格式:doc
- 大小:323.50 KB
- 文档页数:36
2024年八年级下信息技术全册教案专业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2.办公软件应用3.网络技术应用4.程序设计基础5.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难点:程序设计基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计算机基础知识1.导入(1)让学生回忆已学的计算机知识,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讲解(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清除3.实践(1)让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脑,进行计算机硬件识别。
(2)安装一款杀毒软件,学习如何预防与清除计算机病毒。
(2)布置作业:整理课堂笔记,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二课:办公软件应用1.导入(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使用办公软件的经历。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讲解(1)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2)Excel表格的制作与应用(3)PPT的制作与应用3.实践(1)让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份Word文档、一份Excel表格和一份PPT。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2)布置作业:制作一份个人简历,要求包含Word、Excel和PPT。
第三课:网络技术应用1.导入(1)让学生分享自己使用网络的经历。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讲解(1)网络的分类与特点(2)搜索引擎的使用(3)网络信息安全3.实践(1)让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次网络搜索任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第四课:程序设计基础1.导入(1)让学生思考程序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讲解(1)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2)Python编程语言基础(3)简单的程序设计实例3.实践(1)让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个简单的Python程序。
2024年八年级下信息技术全册标准教案专业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下信息技术全册教材第四章《网络技术应用》第二节,主要内容为网络通信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网络通信定义、网络通信传输介质、网络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应用实例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网络通信基本原理,掌握网络通信相关概念;2. 学习网络通信传输介质和协议,解其作用和特点;3. 通过实际应用实例,学会使用网络通信工具,提高信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网络通信协议理解与运用;2. 教学重点:网络通信基本原理和传输介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网络通信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2. 学具:教材、笔记本、网络通信软件(如QQ、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网络通信应用实例,引起学生对网络通信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2. 讲解新课:a. 讲解网络通信基本原理,让学生解网络通信定义和作用;b. 讲解网络通信传输介质,引导学生解不同传输介质特点;c. 讲解网络通信协议,让学生掌握协议作用和分类;d. 结合实际应用实例,讲解网络通信工具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网络通信实验,巩固所学知识;4. 随堂练习:布置与网络通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六、板书设计1. 网络通信基本原理;2. 网络通信传输介质;3. 网络通信协议;4. 网络通信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网络通信基本原理;b. 列举三种常见网络通信传输介质,并说明它们特点;c. 简述TCP/IP协议作用和层次结构;d. 介绍一款你常用网络通信工具,并说明其功能特点。
2. 答案:a. 网络通信基本原理是利用数据通信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b. 常见网络通信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它们分别具有不同传输速率和距离;c. TCP/IP协议是互联网基础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主要负责数据传输和网络互连;d. 示例:,功能特点:支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通信方式,具有朋友圈、公众号等社交功能。
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提高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网络技术应用:网络连接、网络通信、网络搜索、网络、网络安全等。
2.数据库技术应用: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设计与创建、数据库的查询与维护等。
3.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音频与视频编辑、动画制作等。
4.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编程语言的选择与使用、程序调试与优化等。
三、教学计划1.第一周:网络技术应用1.1网络连接1.2网络通信1.3网络搜索1.4网络1.5网络安全2.第二周:数据库技术应用2.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2数据库的设计与创建2.3数据库的查询与维护3.第三周:多媒体技术应用3.1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3.2音频与视频编辑3.3动画制作4.第四周:程序设计基础4.1算法与程序设计4.2编程语言的选择与使用4.3程序调试与优化四、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
2.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采用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践操作:包括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
3.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六、教学资源1.教材: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2.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编程软件等。
4.网络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在线实验平台等。
七、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4.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八年级下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使用1.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技巧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网络协议与网络架构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搜索与网络通信工具的使用1.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演示互联网的使用方法学生实践:搜索并资料讲解网络通信工具的使用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信息搜索和任务学生能够使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交流第二章: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2.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理解电子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启动与界面认识表格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修改数据输入与编辑数据排序与筛选公式与函数的使用2.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电子表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启动与界面认识演示表格的基本操作学生实践:输入并编辑数据讲解数据排序与筛选的方法学生实践:使用公式与函数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电子表格软件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数据输入与编辑学生能够理解电子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三章:演示文稿的制作与展示3.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技巧能够进行有效的演示文稿展示3.2 教学内容演示文稿软件的启动与界面认识幻灯片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修改素材的插入与编辑:文字、图片、图表等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布局动画与过渡效果的设置演示文稿的展示技巧3.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演示文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启动与界面认识演示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学生实践:插入并编辑素材讲解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布局学生实践:设置动画与过渡效果讲解演示文稿的展示技巧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演示文稿软件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幻灯片的插入与编辑学生能够理解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布局原则第四章:编程基础与算法4.1 教学目标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一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学会简单的算法设计与实现4.2 教学内容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编程环境的选择与使用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的基本使用控制结构: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函数的定义与使用算法的概念与设计方法4.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编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演示编程环境的使用学生实践:编写简单的程序讲解控制结构的使用学生实践:实现简单的算法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学生能够独立编写简单的程序学生能够理解控制结构的使用第五章:多媒体技术基础5.1 教学目标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多媒体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编辑5.2 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多媒体软件的启动与界面认识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编辑多媒体作品的制作与展示5.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多媒体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演示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学生实践:采集并编辑多媒体素材讲解多媒体作品的制作与展示技巧5.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学生能够独立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素材编辑学生能够第六章:计算机安全与道德6.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和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道德规范6.2 教学内容计算机安全的意义与现状网络安全:防火墙、病毒防护、数据加密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权、身份认证计算机道德:网络礼仪、知识产权保护安全软件与工具的使用6.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讲解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演示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法学生实践:设置防火墙与病毒防护讲解计算机道德规范学生实践:使用安全软件进行数据加密6.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计算机安全的意义与现状学生能够设置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学生能够理解并遵守计算机道德规范第七章:互联网与社会7.1 教学目标了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责任与义务7.2 教学内容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社交媒体的使用与影响网络舆论的形成与传播互联网时代的公共道德与法律规范网络素养与数字公民教育7.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讲解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演示社交媒体的使用方法学生实践:参与网络讨论与信息分享讲解网络舆论的形成与传播7.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生能够独立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学生能够理解互联网时代的公共道德与法律规范第八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使用8.1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与查询方法8.2 教学内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数据的插入、删除与修改数据库的查询与排序数据库的应用实例8.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数据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演示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学生实践:创建与管理数据表讲解数据的插入、删除与修改方法学生实践:进行数据库查询与排序8.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数据库管理软件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库查询与操作第九章:算法与程序设计进阶9.1 教学目标加深对算法概念的理解掌握算法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学会复杂算法的设计与实现9.2 教学内容算法的复杂度分析: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算法设计技巧:分治法、贪心法、动态规划常用算法实现:排序算法、搜索算法、图算法算法可视化与调试工具的使用算法竞赛与程序设计挑战9.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讲解算法的复杂度分析方法演示分治法、贪心法、动态规划的设计思路学生实践:实现排序算法与搜索算法讲解图算法及其应用学生实践:使用算法可视化工具进行调试9.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分析算法的复杂度学生能够运用分治法、贪心法、动态规划设计算法学生能够实现并调试复杂的算法问题第十章:项目设计与创新实践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会项目设计的方法与步骤鼓励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10.2 教学内容项目设计的方法与步骤: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实施计划创新思维的培养:头脑风暴、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Gantt图、项目报告实践项目案例分析与评价学生项目设计与展示10.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项目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项目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学生实践:参与团队头脑风暴与设计方案讨论讲解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学生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计算机安全与道德重点关注环节:个人信息保护与计算机道德规范。
2024年辽师大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全册精彩教案【教案名称】:辽师大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的概述2.计算机硬件与软件3.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4.网络技术与应用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6.多媒体技术与应用7.程序设计基础8.信息安全与道德【教学课时】:共18课时【教案】:第一课时:信息技术的概述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2.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3.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4.课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课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1.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3.课堂练习:让学生识别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第三课时: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1.讲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2.讲解文件管理的概念和方法3.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文件管理操作第四课时:网络技术与应用1.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讲解网络通信协议和传输方式3.课堂练习:让学生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第五课时:数据库技术与应用1.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讲解数据库的创建、使用和管理方法3.课堂练习:让学生创建简单的数据库第六课时:多媒体技术与应用1.讲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点2.讲解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和处理方法3.课堂练习:让学生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第七课时:程序设计基础1.讲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讲解编程语言的种类和特点3.课堂练习:让学生编写简单的程序第八课时:信息安全与道德1.讲解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2.讲解网络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3.讲解信息道德规范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网络安全防护实践第九课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下)1.复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讲解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和维护方法3.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技巧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和软件安装第十课时: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下)1.复习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讲解操作系统的优化与维护3.讲解文件加密与解密技术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操作系统优化和文件加密第十一课时:网络技术与应用(下)1.复习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讲解网络设备的选购和配置3.讲解网络故障排除方法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网络设备配置和网络故障排除第十二课时: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下)1.复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讲解数据库的高级操作和查询技巧3.讲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备份与恢复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数据库高级操作和安全防护第十三课时: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下)1.复习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讲解多媒体素材的创意与设计3.讲解多媒体作品的发布与推广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多媒体作品创意设计第十四课时:程序设计基础(下)1.复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讲解编程语言的进阶技巧3.讲解算法与数据结构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编程实践第十五课时:信息安全与道德(下)1.复习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讲解网络安全防护策略3.讲解信息道德实践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网络安全防护实践第十六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项目设计2.学生进行项目实施3.学生进行项目展示与评价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第十八课时:期末测试1.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测试2.进行实际操作能力测试3.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信息技术的概述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用到过哪些信息技术?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2.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教师讲解:“信息技术是指使用电子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技术。
人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第一节:信息技术与信息本节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作用,以及信息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第二节:信息时代的特点本节主要介绍了信息时代的特点和信息时代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讨信息时代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信息时代的特点和魅力。
第三节:计算机硬件本节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常见的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计算机硬件实物或者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第四节:计算机软件本节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软件的概念、种类和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软件和硬件的关系,以及常见的软件种类和使用场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第五节:网络技术本节主要介绍了网络技术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网络环境或者展示网络实物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第一节:文字处理软件本节主要介绍了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文字处理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操作和实际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技巧。
第二节:电子表格软件本节主要介绍了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电子表格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技巧。
第三节:演示文稿软件本节主要介绍了演示文稿软件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演示文稿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操作和实际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技巧。
第四节:图像处理软件本节主要介绍了图像处理软件的概念、分类和应用场景,以及图像处理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024年八年级下信息技术全册教案专业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下信息技术全册教材第3章《计算机网络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1节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3.2节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3.3节网络拓扑结构,3.4节因特网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2. 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3. 了解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培养网络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通信原理、网络拓扑结构、因特网基础知识。
难点:网络通信原理、网络拓扑结构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
2. 学具:计算机、网络设备、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活中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如家庭宽带、手机上网等,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回顾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2)介绍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如信号传输、数据包传输等。
(3)讲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环型、总线型等。
(4)介绍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如IP地址、域名、网络安全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1)举例说明家庭宽带接入方式及其特点。
(2)分析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让学生了解不同结构的优缺点。
4.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绘制一个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并说明其特点。
(2)让学生举例说明网络通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2)网络通信基本原理(3)网络拓扑结构(4)因特网基础知识2. 关键词:家庭宽带、网络通信、拓扑结构、IP地址、网络安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2)分析星型、环型、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3)解释IP地址和域名的区别。
学习导航
这节课主要通过调查了解家里的财务状况,来用电子表格设计制作一个“家庭理财账本”。
希望同学们在了解家庭财务情况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父母的辛劳,从而更加体谅父母。
一、收集原始数据
通过与父母沟通,了解家里的收入和支出,如收入支出费用,收入支出项目等以及日期等信息,然后把它们——记录下来,为设计表格和填写表格内容做好准备。
二、设计、填写、修补表格
1. 设计列标题,例如:序号、日期、收支类别、金额、项目、备注等。
如图7-1。
图7-1 输入列标题
2. 填写表格
将调查了解到的家庭财务详细状况输入表格。
输入数据时,注意合理利用Tab键和Enter键及填充柄。
如图7-2。
图7-2
3. 修饰表格、设置格式
为表格加边框、填充颜色、调整行列宽度及单元格对齐方式,并根据单元格内容合理设置单元格格式。
如图7-3
图7-3
三、合理运用函数
运用公式和函数计算收入、支出和结余。
如图7-4。
图7-4
颜色设置选定的图形的颜色。
应用使对象更突出。
字号/字型设置选定的标注、符号、测算等文字的字号和字型。
字体设置选定的标注、符号、测算等文字的字体。
显示/隐藏显示/隐藏选定的目标(Ctrl+H)。
显示所有隐藏显示所有的隐藏目标。
显示符号显示/隐藏选定目标的符号。
符号选项更改符号/符号序列。
轨迹跟踪设置/消除选定目标为轨迹跟踪状态。
动画根据选定的目标条件进行动画运动。
参数设置角度、弧度、精确度等的设置。
5、对象信息单击对象信息→?;单击对象→简单信息;双击对象→目标信息对话框。
6、快捷键隐藏Ctrl+H显示符号Ctrl+K轨迹跟踪Ctrl+T当前目标可操作的内容右键。
(以上简略选讲1、2、3)
四、熟悉几何画板的界面,了解常用工具的用法,
备课时间:2015年11月9日
教学过程
学习导航
前面的叙述已涉及到对象的选取、拖动。
几何画板虽然是windows软件,但它的有些选择对象的选择方式,又与一般的windows绘图软件又不同,希望你在学习过程中能意识和注意到这一点。
也希望通过本节的讲解,你对此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一、选择
在进行所有选择(或不选择)之前,需要先单击【选择箭头工具】按钮,使鼠标处于选择箭头状态。
1、选择一个:用鼠标对准画板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圆或其它图形对象,单击鼠标就可以选中这个对象。
图形对象被选中时,会加重表示出来。
如下图所示:
2、再选另一个:当一个对象被选中后,再用鼠标单击另一个对象,新的对象被选中而原来被选中的对象仍被选中(选择另一对象的同时,并不需按住“Shift”键,与一般的windows软件的选择习惯不同)。
3、选择多个:连续单击所要选择的对象(注意:在单击过程中,不得在画板的空白处单击(或按“Esc”键)。
在前面学习中,你是不是用画圆工具画了三个过同一点的圆,并把它保存为“共点的三圆。
gsp”的文件。
现在请大家把这个文件调出来(选择【文件】|【打开】命令,选中文件名后,按【确定】按钮)。
请大家任意选中一个圆随意拉动,看这三个圆是否还能“过同一点”?
为什么图形会“散架”,可能作图过程是这样的(下面列出最典型的初学者“画三个过一点的圆”的方法,可能受传统作图方式如黑板上的绘图或一般绘图软件的影响),如图30所示。
在拖动过程中,几何画板能够保持所有给定的几何关系,因为它就是根据几何关系来设计的!那么,你思考一下,上述方法在画圆时,到底给定了什么样
备课时间:2015年11月17日
④画线段BC,标出标签C。
如图10-1。
2. 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有很多种证明方法。
(1) 角的测量方法。
下面从几何画板的度量菜单入手,一个角度一个角度地测量,然后计算不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看看结果到底如何。
①新建一个几何画板文件,画出三角形ABC。
②选取“选择”工具,依次选取点 B,A,C 由菜单中的“度量”- “角度”,量出∠BAC的度数,用同样的方法度量其他两个角。
如图。
③由菜单“度量”–“计算”,弹出一个计算器,依次点击“∠BAC=…”、“+”、“∠ABC=…”、“+”、“∠ACB=…”、“确定”。
如图。
(2)弹出计算器的方法
①由菜单“度量”- “计算”。
②双击工作区中的任意度量值,如“∠BAC=…”。
③工作区中单击鼠标右键,由“度量”- “计算”。
拖动点A或者其余的点,会发现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会随之发生变化,但三角形内角和永远是180。
二、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1.绘制三角形的中线
联结三角形一个定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三角形的中线。
根据这一定义,可以构造出三角形的中线。
具体操作步骤:
①绘制一个三角形ABC。
②依次选中三角形的边AB、BC、AC,选择
“构造”- “重点”,为三角形的三个边构
造中点。
③依次联结中点和对应的三角形的三个定点,完成三条中线的构造。
如图。
2. 绘制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定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根据这一定义,可以构造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具体操作步骤:
①绘制一个三角形ABC。
②依次选取点B、A、C三点,选中“构造”- “角平分线”,绘制顶角A的角平分线,如图。
角平分线
签字日期
教学反思
完成情况上课时间2015年11月23日
备课时间:2015年11月24日
备课时间:2015年11月30日
反射是指将选中的对象按标记的镜面(即对称轴,可以是直线,射线或线段)构造轴对称关系。
但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可以反射,例如轨迹就不能反射。
下面我们以制作菱形为例,利用几何画板来探讨轴对称变换。
具体步骤如下:
① 先画一条线段AB ,构造出中点C 。
② 选中点C 和线段AB ,通过“构造”— “垂线”,
画出了线段AB 的中垂线。
如图12-2。
③ 用画点工具在中垂线上画一点D ,隐藏中垂线,
联结AD 、BD ,构造出菱形的一半。
如图12-3。
④ 确保只选中线段AB ,通过菜单“变换”— “标记镜面”标记线段AB 为镜面,实际是为后面作对称图形标记了一条对称轴。
⑤ 选中对象点D 、线段DB 、DA ,通过菜单“变换” —— “反射”,作出选中对象关于AB 的对称图形,隐藏线段AB 、点C ,完成了菱形的绘制。
如图12-4。
二、通过“旋转”和“反射”绘制四叶花辩
1. 制作四叶花辩
① 选取圆规工具,画一个圆。
用选取工具选中圆心,选择菜单“变换” “标
如图12-2
图12-3 构造菱形的一半 图12-4 通过反射构造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