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同步测试1(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同步练习(带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
史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01 组合列举
知识点1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约元前2070年,________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2.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从此,我国向________社会过渡。
3.禹的儿子________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________代替禅让制。
4.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称为“________”。
5.洛阳平原发掘的________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等级界限和明进程。
知识点2 商汤灭夏
6.约元前1600年,________建立商朝,都城建在________。
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________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7.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________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知识点3 武王伐纣
8.元前1046年,________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________决战,商军倒戈,商朝灭亡。
9.________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知识点4 西周的分封制
10.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________远近和________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一、选择题1.标志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分析】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知道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据史料记载,夏朝筑有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由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夏朝初步建立起国家机构B.夏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欺压百姓C.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夏朝政局不稳,短命而亡【分析】本题以夏朝筑有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夏朝建立的有关内容。
3.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A.历史的倒退B.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C.生产力的下降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分析】本题以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的知识点。
【解答】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公天下”到“家天下”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4.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
这种制度开始于()A.夏B.商C.西周 D.东周【分析】本题以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世袭制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据“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这是世袭制的体现。
部编版(2016)七年级上册历史 2.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1.“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开始是在()A. 禹时B. 启时C. 汤时D. 纣王时2.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得益于商王盘庚迁都,他迁都到()A. 殷B. 亳C. 阳城D. 镐京3.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A. 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 分封制代替世袭制C.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 禅让制代替世袭制4.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 拱卫皇室,防止外族侵入B. 巩固原来商朝的地区C.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D. 保证兵源充足6.《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的第一目的标题是“家天下”的夏朝,这里的“家天下”与下列哪个制度有关( )A. 王位世袭制B. 禅让制C. 行省制D. 分封制7.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立监狱是在()A. 夏B. 商C. 西周D. 东周8.夏商两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三朝的灭亡,给后任君主的主要启示()A. 提倡改革B. 重视教育C. 发展经济D. 以民为本9.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下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A. 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C.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D.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10.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A. 夏朝B. 西周C. 商朝D. 东周11.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 诸侯的反叛B. 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C. 奴隶和国人的暴动D. 少数民族的进扰12.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A. 21世纪70年代B. 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C. 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D. 20世纪70年代13.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A. 21世纪70年代B. 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C. 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D. 20世纪70年代二、材料分析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同步练习(解析版)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一、选择题1.标志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分析】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知道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据史料记载,夏朝筑有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由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夏朝初步建立起国家机构B.夏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欺压百姓C.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夏朝政局不稳,短命而亡【分析】本题以夏朝筑有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夏朝建立的有关内容。
3.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A.历史的倒退B.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C.生产力的下降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分析】本题以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的知识点。
【解答】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公天下”到“家天下”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4.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
这种制度开始于()A.夏B.商C.西周D.东周【分析】本题以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世袭制的相关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试卷及答案要想在七年级历史考试时考高分,就要先下手为强地用心复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访好成绩。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试卷,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试题一、选择题1.“上古三代”指的是 ( )A.尧、舜、禹B.夏、商、周C.启、汤、文公D.禹、启、汤2.中华大地上建立的第一个王朝是 ( )A.夏B.商C.周D.秦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 ( )A.夏B.商C.西周D.秦朝4.将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的国力日益强盛的商王是 ( )A.商汤B.商纣C.盘庚D.武丁5.周武王的军队与商军主力展开决战的地点是 ( )A.阳城B.镐京C.洛邑D.牧野6.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这一年属于 ( )A.11世纪40年代B.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C.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D.10世纪40年代7.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授民授疆土”的 (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8.对西周时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受封者有义务镇守疆土、交纳贡赋B.诸侯可以在封地内搞分封C.拓展了西周的统治,加强了周的权力D.形成了众邦林立、脱离中央统治的局面,阻碍了社会发展9.攻破镐京,灭亡西周的少数民族是 ( )A.犬戎B.匈奴C.满族D.蒙古二、材料解析10.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摘自《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卿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回答:①材料一说明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制度?分赐土地多少的依据是什么?②材料二中的“巡狩”和“述职”各指什么?诸侯和天子的关系如何?③材料二对诸侯作了哪些法律规定?为什么先“贬其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同步训练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夏朝 B.商朝C.周朝 D.秦朝2.启继承父位,标志哪一制度开始?A.禅让制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4.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A.黄帝B.禹 C.汤D.纣5.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6.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7.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8.张亮同学在学习公元纪年法时,对历史年代尺非常感兴趣。
他要计算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距今A.4084 B.4085 C.4086D.40879.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
这种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10.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11.西周建立后,今天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A.缴纳租税B.治理郡县C.镇守疆土D.监察百官12.下列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C13.西周国人暴动发生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二.材料题14.中国历史连环画,展现着历史的大舞台。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下列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尧传位于舜B.舜传位于禹C.禹传子,家天下D.启打败有扈氏2.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定都在( )A.牧野B.镐京C.洛邑D.殷3.历史上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
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
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4.将下列朝代与相应的建立者、暴君连接起来。
5.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西周的都城A:。
(2)请写出周武王与商纣王交战的地点B:。
(3)西周的统治区域比商朝更大,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制度?(4)请写出图中1—5所代表的封国的名称。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里的这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奴隶社会结束C.舜传位给禹D.禹传位给启2.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3.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4.《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一史料反映出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5.如下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 )A.王都与封国都邑B.均为封国都邑C.王都与郡府D.均为郡府6.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7.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ABBCD CBDCD 11-20 BACCB BCBCB
二、判断题
21-26 √×××√√
三、填空题
27. 世袭制家天下
28.都江堰李冰
29.论语道德经
四、材料题
30.
(1)表明了商鞅变法、改革的思想。
法家思想
(2)废除井田制或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重视农业(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31.
(l)墨家学派(1分)
(2)儒家学派(1分);
仁(1分)
(3)焚书坑儒(1分)
32.
(1)西周分封制
(2)巩固周朝统治
(3)亲属和功臣
(4)诸侯。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开展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的“上古三代〞指的是〔〕A.夏、商、周B.夏、商、春秋C.夏、商、战国D.周、春秋、战国2、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A.国家机构的建立B.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C.我国奴隶社会的完毕D.统治范围的扩大3、商朝在迁都到殷后,统治稳定,疆域扩大,成为世界上的大国〔〕A.武王B.成汤C.夏桀D.盘庚4、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HY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右图为春秋左传中关于夏朝HY制的记载。
夏朝的建立者是〔〕A.黄帝B.尧C.禹D.桀5、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A.北北部B.南部C.东部D.西部,南部6、周朝时期,由开场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逐渐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现象充分说明( )A. 周王室已经被推翻B.各诸侯国统治者生活腐化C. 周朝王室衰微,诸侯权力逐渐强大D.青铜器制造业非常兴旺。
7、西周时为稳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授民授疆土〞的〔〕A.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8、我们通常把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段诸侯纷争的时期称为〔〕A.上古三代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东周时代9、“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山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这一进谏主要是针对〔〕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10、周朝初期,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是〔〕A.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宗法制11、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奴隶的不断对抗B.王室内部争权夺利的结果C.商朝的进攻D.奴隶主的残暴统治12、夏朝与尧舜禹时期比较,本质的不同是〔〕A.使用奴隶B.财产私有C.王位世袭D.贫富分化二、非选择题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请答复:(1)这种“天下为家〞的场面是因为谁而开场?(2)他破坏了原有制度后,采取了什么制度?(3)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开展阶段?这种社会制度包括了哪些朝代?〔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内容?如何对待它?。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含答案)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的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
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
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
”材料不能说明()A. 周朝实行分封制B. 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C. 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3.“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D.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4.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为审议项目的河南殷墟遗址获得通过。
你认为殷墟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5.“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中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郡县制C. 行省制D. 分封制6.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启开启了世袭制B. 纣灭夏建立商朝C. 西周实行郡县制D. 周武王建立东周7.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王、侯、制度。
他研究的内容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8.“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者是()A. 禹B. 伯益C. 启D. 舜9.《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同步测试1(附答案)
第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一练
基础识记
一、选择题
1.“上古三代”指的是()
A.尧、舜、禹B.夏、商、周.启、汤、公D.禹、启、汤2.中华大地上建立的第一个王朝是()
A.夏B.商.周D.秦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字证实的王朝是()
A.夏B.商.西周D.秦朝
4.将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的国力日益强盛的商王是()
A.商汤B.商纣.盘庚D.武丁
.周武王的军队与商军主力展开决战的地点是()
A.阳城B.镐京.洛邑D.牧野
6.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这一年属于()
A.11世纪40年代B.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
.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D.10世纪40年代7.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授民授疆土”的()A.禅让制B.世袭制.分封制D.宗法制
8.对西周时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受封者有义务镇守疆土、交纳贡赋
B.诸侯可以在封地内搞分封
.拓展了西周的统治,加强了周的权力
D.形成了众邦林立、脱离中央统治的局面,阻碍了社会发展
9.攻破镐京,灭亡西周的少数民族是()
A.犬戎B.匈奴.满族D.蒙古
二、材料解析
10.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摘自《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卿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回答:
①材料一说明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制度?分赐土地多少的依据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的“巡狩”和“述职”各指什么?诸侯和天子的关系如何?
③材料二对诸侯作了哪些法律规定?为什么先“贬其爵”。
此规定的目的是什么?
活动探究
11.传说牧野之战结束后,周武王登上一座峰,鸟瞰天下川形势,面对苍天,喟然长叹:“唉,殷纣不善乘天意,失去天命,我一刻也不能忘记这可怕的事情!”在返回镐京的途中,周武王一路忧心忡忡,从此夜不成寐。
回答:
①“夜不能寐”的周武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国家的统治?
②这些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③假如你是周天子,你会怎样治理国家呢?
开阔视野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被列为我国国家“九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果。
一本《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已经面世,还将出版一本《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集》和一套《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
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呢?简而言之,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每朝每代帝王的年代断清楚。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办
公室所宣布的研究目标为:一、为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给出比较准确的年代;二、商朝后期(武丁以下)各王,给出比较准确的年代;三、商朝前期,给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四、夏朝给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当其冲要解决的一步,是西周自公元前841年前各王在位年代实数的确定,而关键的一年是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年。
经过学者的辛勤劳动,已测定此年为公元前1046年,由此已推算出自周武王以后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和厉王各王的实际在位年数。
其次,夏商周断代工程还大体推算和测定出商朝的始末年代,分别为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 年,其间最重要的盘庚迁殷年代为约公元前1300年。
第三,夏朝的始末年代也已推算出大致框架: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已于2000年11月初在我国各大报纸公布《夏商周年表》。
(资料引自人教社教参)
商周时代的服饰
周朝以分封制建国,制定了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规范社会、安定天下。
其中,服装是每个人阶级地位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韨”,用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春秋战国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这种衣服叫“深衣”。
还有一种
“单衣”,是没有里子的宽大衣服。
他们头上还戴“帻”;帻是用包住头发的头巾,不让它们披散下。
答案
1.B 2.A 3.B 4..D 6.B 7.8.D 9.A 10.①分封制,爵位
②巡视诸侯管辖地区,诸侯朝见天子。
诸侯服从天子,对天子尽义务。
③一次不朝见天子则贬其爵位,再不朝则削其地,三次不朝见则天子派兵讨伐。
赐地多少按爵位高低。
巩固奴隶主统治。
11.①实行了分封制。
②拓展了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
③想像有史为依据,合情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