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谷为养,大米等粮食是食之基础五果为助,水果是助消化的五畜为益,动物的肉是增补体力的五菜为充,蔬菜是配饭和补充维生素的“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
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
“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
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
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
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
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人的一生离不开健康。
有人形象地将健康比喻为“一”,将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儿子等比喻为一后面的零,只有保持健康,一后面的零才有价值;一旦失去了健康,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像英年早逝的企业家王均瑶,生前苦心积累的亿万家产全部转归他人,非常现实地印证了健康与财富的关系。
人的健康离不开膳食营养。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合理的膳食营养是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繁衍和维持健康生活的先决条件。
在膳食营养方面,有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等科学指标,但是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遗传、环境、生理、心理、职业和饮食习惯等方面各不相同,个体与个体之间千差万别,要真正做到辨体施食、合理营养其实并不容易。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五行学说最具有代表性。
五行学认为,阴阳二气交和而生成木、火、土、金、水这五种最基本的元素,并由其构成了宇宙万物。
一切事物都可以找出五行属性,知道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从而辩证地解决问题。
运用五行学说指导膳食营养可以做到因人而异,合理搭配,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根据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具有的酸、苦、甘、辛、咸五味和青、赤、黄、白、黑五色,所有的膳食都可以归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
古代饮食中的养生智慧古代饮食中的养生智慧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十六个字堪称中国最早的“膳食指南”。
吃什么?怎么吃?古人有智慧,将天下食物分为几大类,并以一个数字“五”来代指数量众多,是古人养生智慧的精华,也是现代社会提倡的“食物多样化”的古老诠释。
今天就介绍下被我们当成主食的五谷杂粮。
五谷为养:五谷的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两种:1、稷(小米)、黍(黄米)、麦(有大麦和小麦之分)、菽(豆)、麻(大麻子)2、稻、黍、稷、麦、菽3、禾、稷、菽、麦、稻虽然提到的食物种类略有差别,却都是同时含有谷类和豆类的,说明古人非常重视把谷类和豆类一起来食用。
而这一做法也特别符合现代营养学中“蛋白质互补”的饮食原则。
因为谷类和豆类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各有不足,而这二者一起搭配食用,则可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使得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
比如中国饮食中传统的豆饭、豆粥、青菜豆腐搭配米饭、面条,都是特别好的吃法。
在食物种类不太丰富,动物性食物较少的古代中国,这些智慧的食物组合搭配给国人提供了较充足而优质的营养素来源。
金黄色的小米和黄米:谷其实就是百谷的总称,包括所有可以食用的粮食类作物。
而在这些粮食中,小米和黄米是特别受到古人喜爱的。
因为相对来说,小米和黄米不需过多加工就很柔软美味,这在粮食加工技术不太发达的古代,就是古人眼中的“细粮”了。
从上古到先秦时代,小米都是北方首要的粮食作物。
在古代,小米还曾作为工资的一种支付给,这种方式一直施行到新中国成立之前。
可见从古至今,小米都是特别受到重视的粮食作物。
小米和黄米不需过多的精细加工就可以享用,维生素和矿物质都保留较多,比如维生素B1的含量是大米白面的2-6倍,它们金黄的美丽颜色源于类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膳食纤维的含量也比较丰富。
小米和黄米中的矿物质含量也较丰富,g,是精白米面的2-3倍。
中国北方传统中会给生产后的女性吃小米粥,确实是很符合营养学的习俗。
中医保健养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意思是:五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五果是作为主食的辅助,五畜是补益人体的食物,五菜是补充人体营养的食物。
具体来说,“五谷为养”指的是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的主食。
“五果为助”是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和干果,泛指水果和瓜果食品。
“五畜为益”是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泛指肉食类及海产品。
“五菜为充”是指葵、韭、薤、藿、葱等植物蔬菜类,泛指植物蔬菜类食物。
这句话强调了饮食多样性和平衡的问题,人体需要从不同的食物中摄取不同的营养成分,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同时,也强调了主食的重要性,五谷作为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此外,还强调了水果、蔬菜、肉类等食物的辅助作用,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
总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句话强调了饮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以及主食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是指麦、稻、豆类、杂粮这些主食能养五脏之真气,是人体最好的补药,而果菜肉类是主食的有效补充部分。
五谷从种植到收割,根系吸收大地的营养,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天地的精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为了养育这些种子,所有的营养最后都集中到了种子身上。
因此,五谷是最有营养的,五谷的营养也是最全面的。
维持人的生命,仅仅靠蛋白质和脂肪是远远不够的。
小米重养脾:小米是五谷之首,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是进补的“上品”。
煮小米粥时,待到粥熟后稍稍冷却沉淀,可以看到粥的最上层浮有一层细腻的粘稠物,也就是粥油。
粥油具有保护胃粘膜、补益脾胃的功效,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食用。
煮小米粥时,新米的补益效果比陈米好。
大豆重养肾:豆类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能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特别适合肾虚的人食用,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大米重润肺: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
古代的养生家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喝些大米粥。
同时,常喝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干燥等不适。
小麦重养心: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对消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盗汗以及烦躁情绪有食疗作用。
高粱重养肝:高粱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
高粱具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持续吃一段时间后,会有良好的功效。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原文大海五谷为养“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它为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饮食指南:即要吃的杂而全面,“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就是什么都要吃,膳食要均衡,不可挑食;又要吃的有主次,“天生万物,独厚五谷”,就是说五谷是充养人体最首要的食物。
五谷有哪些特点?一、营养丰富未经精细加工的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杂粮中的纤维素是细粮的9倍,可改善大多数人因为饮食不均衡,过于精细等所导致的便秘,有助于肠内有毒物质排出,增加肠道益生菌的种类及数量,可减少癌性物质的产生,预防大肠癌。
吸收油脂、胆固醇等,预防心脑血管病。
此外,还能辅助调理高血压等疾病,增进人体健康。
另外:五谷杂粮纤维质含量高,需在口中充分咀嚼,而且纤维质吸水性强,可增加饱足感,并减缓进食速度及进食量,因此可以帮助体重的控制并预防肥胖的产生。
二、补益气血,强壮身体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
因为天地间的精气都在种子里,我们通过一日三餐将它的“阳气、能量”吃进去,将五谷中的生命力转化为精气神来补充自己在生活中消耗的能量。
三、补脾和胃脾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要通过后天长期护养才能保持脾胃健康。
平时可以食用五谷熬成温和的粥,健脾益胃效果非常好,能改善脾胃虚寒所致的食欲不振,大便泄泻,腹胀、乏力等。
五谷和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
五谷最养人,五谷能养五脏之气。
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之说,一谷补一脏,每一种,都是大自然最好的回馈。
说了这么多,那么五谷到底有哪些?先来了解下它们:麦、黍、粟、稻、菽。
可谓个个都是天然的补品,各有各的妙处:麦补肝、黍补心、粟补脾、稻补肺、菽补肾。
小麦——温补肝胆先来说说麦,这个麦指小麦,主要在北方种植,生长周期符合“秋播、冬灌、春穗、夏收”,将一年四季的精华都收入了种子里,茁壮成长。
小麦到底有哪些功效好处?小麦--性味甘微寒,入心、脾、肾三经,除了能补益脾胃外,还能温补肝胆气血,补木生火,间接温补心气心血。
“五谷”在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虽然关于五谷的说法很多,但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ǔ,俗称黄米)、稷(jì,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
因为有的地方气候干旱,不利于水稻的种植,因此有将麻(俗称麻子)代替稻,作为五谷之一。
虽然说是五谷,但实际上经过医家先辈的不懈研究,其内涵早就延伸了不少。
●粳米,又名大米。
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
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玉米,又名包谷。
味甘,性平。
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
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
●粟米,又名小米。
味甘咸,性微寒。
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之功。
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
●高梁,味甘,性平。
有健脾益中,渗湿止痢之功。
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
虽然“五谷”之外延远远大于“五”,但无论怎么变,《黄帝内经》中说的“五谷为养”还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中医养生保健:五谷为养
“五谷为养”中的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麦、菽。
具体来说,稻指的是稻米、糙米;黍指的是黄米或玉米;稷指的是小米;麦指的是大麦、小麦、荞麦、燕麦等麦类;菽指的就是一般豆类,例如大豆、绿豆、红豆等。
“五谷为养”的饮食思想与现代营养学有密切关联。
现代营养学强调饮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其中五谷杂粮作为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也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五谷杂粮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同时,五谷杂粮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质量较好,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有助于维护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修补组织。
此外,五谷杂粮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降低胆固醇、预防慢性病等。
因此,“五谷为养”的饮食思想与现代营养学所倡导的饮食多样性和平衡性原则是相一致的。
在制定饮食计划时,合理搭配五谷杂粮和其他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面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五谷是有营养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
补充解析:豆类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我国传统饮食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意思是说五谷是有营养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
现代营养学也证明,每天坚持食用豆类食品,只要两周的时间,人体就可以减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几率。
因此,很多营养学家都呼吁,用豆类食品代替一定量的肉类等动物性食品,是解决城市中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双重负担的最好方法。
豆子的种类非常多,每种所含的营养成分和食疗作用都各不相同。
除了红豆、绿豆、黄豆等常见的豆子外,现在超市里卖的还有豌豆、豇豆、芸豆、鹰嘴豆等。
平时多吃几种豆,了解每种豆子的营养价值、选择适合自己的豆子更有利于健康。
豌豆:中医认为,豌豆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利小便的功效,是脱肛、慢性腹泻、子宫脱垂等中气不足症状的食疗佳品。
中医典籍《日用本草》中有豌豆“煮食下乳汁”的记载,因此,哺乳期女性多吃点豌豆可增加奶量。
此外,豌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食用后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润肤的作用,皮肤干燥者应该多吃。
但豌豆吃多了容易腹胀,消化不良者不宜大量食用。
豇豆:豇豆分为长豇豆和饭豇豆两种。
长豇豆即我们说的长豆角,常作为蔬菜食用;饭豇豆可以和大米一起煮粥或制作豆沙馅。
中医认为,豇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和胃、补肾止带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食积、腹胀以及肾虚遗精、白带增多者食用。
芸豆:芸豆又叫菜豆,味甘平、性温,有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气等功效。
它不仅富含蛋白质及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高钾、高镁、低钠的特点,特别适合心脏病患者和患有肾病、高血压等需低钠及低钾饮食者食用。
吃时注意必须煮熟、煮透,否则会引起中毒。
黑豆:中医认为,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
肾虚导致的腰痛、耳鸣者可取黑豆50克、狗肉500克一起煮烂,加入各种调味品食用。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意思是药物为治病攻邪之物,其性偏,五谷杂粮对保证人体的营养必不可缺,水果、肉类、蔬菜是必要的补充剂。
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
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精细化,鱼肉、果菜等在饮食结构中所占比例增加,导致饮食失调,疾病横生。
不少“富贵病”是由于人们吃得过精过细而导致的。
人们为什么不太喜欢吃粗粮,主要原因还是入口的口感不好。
由此可见,感觉有时候并不都是对的。
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能通肠化气,清理废物,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
因此,重建合理饮食对健康生活有相当意义。
扩展资料:价值。
徐文兵:五谷为养!《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就是我们吃的稻米、小麦、老玉米、小米和黄米,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
“五果”就包括咱们吃的那些桃、李、栗、杏、枣,这都是果。
“五畜”就是咱们吃的肉,猪肉、羊肉、狗肉、鸡肉,这就是五畜,益就是补益的意思。
“五菜”就是咱们吃的那些蔬菜,各式各样的蔬菜,它们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
所以,五谷是养命的,五果是帮助你消化的,五畜是起到补益作用的,五菜是起到补充作用的。
维持人的生命仅仅靠脂肪和蛋白质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没有一个民族说不吃粮食就能生存的。
种子的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源泉。
举个例子来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千年前的种子,甚至到了现在还能发芽,可见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我们说种子是生命的延续,所以中医讲的吃五谷,其实就是各式各样的种子。
不但吃饭需要靠种子,维持人的生命需要靠种子,中医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入药,比如车前子、枸杞子、覆盆子…那些补肾的药全是种子,五子衍宗丸全是籽儿。
所以,我们说维持人的生命不能仅靠脂肪和蛋白质,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五谷中最好的是什么呢?我认为,五谷中最好的是小米。
小米在中国古代叫做“稷”,江山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国家的代称叫做社稷,社是什么?社就是我们对祖先表示一种祭祀,稷是什么?是小米,“社稷”的意思就是我们祖先用最好的粮食来供奉祖先。
我们可以想像,一碗小米种在地上是一大片,这一碗小米有多少粒?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
而且小米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几乎都生长,你只要撒下去它就能长起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的祖先把小米作为五谷之首,是有他的道理的。
你看一碗老玉米,一共才几十颗,可一碗小米,可是上百颗,上千颗,它所具有的生命能力,是不一样的。
对人来讲,小米也是补益中的上佳之品。
作为五谷之首,你想想,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八路军伤员靠什么养好的?靠的是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汤;现在女同志生完孩子,从南到北为什么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为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2010-11-04 11:36:10来自: 唐山建民(/amin521)
经过夏日生冷饮食肆虐,不少人的肠胃有所损伤,建议:秋季养收,奉冬之藏。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
“五谷: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
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
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
秋天,气候比较干燥,再加上夏日生冷饮食的损耗,所以除燥与进补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
五谷为养白色食物赶走秋燥
“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稻、麦、玉米黄米、高粱、豆类五种粮食作物。
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
其中小米最被国人推崇,小米属热性,黄色,最补脾胃,早晨食用好。
同时,米属凉性,尤其适合在傍晚食用,可以多吃一些。
而面属热性,最补心气,冬种夏收,夏季食用最好。
另外,各种豆类比较适合在冬季食用。
在腊八那天,传统民俗要熬腊八粥,粥中就加入了芸豆、红豆等各种豆类,这也是非常顺应天时的。
在古代中医看来,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种谷物,也是对人体最为滋养的。
五谷被看做各种食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每顿饭中,中医认为应当多吃主食。
目前,秋高气爽,但“燥”字当头,为了避免其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应当以润为主,而五谷可以养人,所以就要多吃一些。
中医认为,五脏中的肺对应的是白色。
要想达到润肺的功效,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吃一些白色的主食,例如米面等。
五果为助果核果肉浑身是宝
《黄帝内经》中的“五果”为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枣、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种水果。
在秋季,水果的品种非常丰富,如梨、葡萄、苹果、橘子等,果肉和果核(坚果)各具营养。
果肉为了滋养果核而存在,因此坚果类如杏仁、核桃仁、松子仁等都是营养成分充足的好东西。
此外,梨、葡萄等的果肉同样也有润泽之效。
不过,梨性寒,若是肠胃不好,生吃则可能会腹泻,不妨熟吃。
(食方一:银耳、秋梨、红苹果、冰糖、莲藕汁熬制成汤,酸甜可口,润肺祛痰。
)五畜为益虽补精血儿童少食
《黄帝内经》中的“五畜”为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牛、狗、猪、羊、鸡,即各种肉类。
成人食用一些肉类,可以大补精血,但对于发育不完全的小孩子来说,是不适合摄入过多肉类的,因为吃肉太多,可引发性欲。
而对于肠胃较弱的老人来说,由于各种肉类不易于消化,可以在吃肉的同时
小酌一些淡酒,并在烹饪的过程中加入葱、姜、蒜等,以帮助肠胃更好地消化、吸收。
在秋季,进补成为很多人的头等大事,但也不适宜大补特补,老人可以吃一些小牛肉炖萝卜汤,滋养身体。
五菜为充疏通气息易于通便
《黄帝内经》中的“五菜”为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并非是特指,而是泛指各种蔬菜。
一般来说,各种蔬菜在古代作为饥荒时的补充而存在。
而在现代,蔬菜则是我们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秋季,多食蔬菜可以疏通气息,易于通便,滋润秋燥;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即粟、豆、麻、麦、稻。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五果:《灵枢经五味》:“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果即:李、杏、枣、桃、栗。
五畜:指牛、犬、羊、猪、鸡等五种畜类肉。
《素问〃脏气法时论》:“五畜为益。
”
五菜:“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
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
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讲究膳食平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
古人把豆类作为五谷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因为谷类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谷类、豆类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质相互补益的作用。
“五果”是指桃、梨、杏、李、枣、栗子等多种鲜果、干果和硬果。
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纤维,还有一部分植物蛋白质。
“五果”尽量生吃,才能保证养分中的维生素不受烹调的破坏。
鲜果加工成干果,便于运输和贮存,虽然水溶性维生素有损失,但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反而因脱水而增多。
硬果类如花生、核桃、瓜子、杏仁、栗子,所含蛋白质类似豆类,可弥补谷类蛋白质的不足。
“五畜”是指畜、禽、鱼、蛋、奶之类的动物性食物。
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弥补植物蛋白质的不足。
“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
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
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