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疾病 邱森县
- 格式:ppt
- 大小:3.94 MB
- 文档页数:86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2例报道
马胡赛;马菊花
【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医学》
【年(卷),期】2008(028)010
【摘要】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是继发于口咽部化脓性炎症的一种极严重感染,临床较少见。
现报道2例下行性
坏死性纵隔炎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总页数】2页(P957-958)
【作者】马胡赛;马菊花
【作者单位】810000,西宁,青海红十字医院胸外科;810000,西宁,青海红十字医院
胸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1例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病人的护理 [J], 权丹丹
2.急性扁桃体炎并发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一例 [J], 谷臣锋;刘剑雄
3.不同类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治疗 [J], 巫金龙;管欣;王峰;梁翔;祝巧良
4.Ⅰ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分析 [J], 周振强; 辛五群; 赵璞; 刘青锋; 董冠中; 汤金星; 何苡
5.负压引流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观察 [J], 杨学明;李玲;丁国文;刘竞;徐蓓;高继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呼吸系统疾病现代诊断与治疗』第十六章纵隔疾病第一节纵隔炎纵隔炎(Mediastinitis)分为急性化脓感染和慢性纤维性病变二种。
前者有急性感染症状,后者可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或纵隔内其他器官受压的各种症状。
急性纵隔炎一、病因急性纵隔炎虽较少见,但病情常危重。
本症主要发病原因如下:①胸部开放性创伤或贯穿伤,细菌由外界进入纵隔引起化脓性感染。
②纵隔内器官破裂,包括食管镜检查或经食管镜摘除异物时引起的食管损伤;食管异物、溃疡、或肿瘤侵蚀造成食管穿孔,食管手术后吻合口瘘以及剧烈咳嗽食管下端后壁破裂等引起的继发感染。
气管插管或支气管镜检查时管壁损伤穿孔、气管术后吻合口瘘、正中胸骨切开心脏手术后,其他部位感染灶血行扩散以及胸部贯穿伤等,均可导致急性纵隔炎。
二、诊断(一)临床表现起病有高热、寒战等毒性症状,常伴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并向颈部放射或引起耳痛。
患者烦躁不安。
若脓肿形成压迫气管可产生高音调性质的咳嗽、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和发绀。
严重时出现休克可危及生命。
体检胸骨有触痛,纵隔浊音界扩大,颈部肿胀和扪及皮下气肿。
周围血象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表现为两侧纵隔阴影增宽,以上纵隔为明显,由于炎症累及周围胸膜致使两侧轮廓较模糊。
侧位胸片胸骨后密度增加,气管、主动脉弓的轮廓模糊。
形成脓肿,可于纵隔的一侧或双侧见突出的弧形阴影,气管、食管受压移位。
亦可出现纵隔气肿、脓肿和液平等胸膜腔积液、液气胸等征象。
食管碘油或有机碘液造影可证实食管穿孔部位、食管支气管瘘或食管胸膜瘘。
CT可早发现纵隔脓肿及其侵犯范围。
三、治疗除针对病因作相应处理外,应及早使用针对病原菌的广谱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纵隔脓肿必须作外科引流。
慢性纵隔炎一、病因慢性纵隔炎病因较为复杂,已知结核、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新型隐球菌、放线菌感染、结节病、矽肺、外伤后纵隔出血以及药物中毒等均可引起纵隔纤维化,亦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纵隔原发神经内分泌癌(附1例报告)纵隔肿瘤中原发神经内分泌癌较罕见,现报告1例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起源、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与预后。
1.病例报告患者:男,35岁,体检发现左胸腔占位。
症状:活动后稍憋气。
查体:左胸触诊语音共振减弱、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减低,外貌正常,无发热、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声嘶及颜面水肿。
既往余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常规无异常。
2005年4月首诊,胸片示左中肺野可见类圆形高密度影,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周围肺野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主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未见明显狭窄,左侧脊柱旁线存在,左膈面、膈角及左心缘消失,可见胸腔积液征象,心影稍向左移位,右肺野及右膈未见明显异常。
行胸部CT平扫示左前上纵隔可见巨大密度增高影,大小约7.8×9.0×9.5cm,密度不均匀,平扫CT值约17-51Hu,形态规则,无分叶,边界清晰,与纵隔夹角呈钝角,周围肺野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与前胸壁及左锁骨下动静脉、颈部动静脉分界不清,肿块周围左肺上叶肺组织受压体积变小,主气管及各叶段支气管通畅。
双侧可见游离胸腔积液,CT值约12-40Hu。
未行增强检查。
临床给予抗生素及抗痨治疗2月(具体用药不详)后复查。
病灶体积明显缩小,临床怀疑炎症或出血吸收。
2007年4月复诊,症状同前,行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肿块部位形态同前,体积增大,大小约9.6×13×13.8cm,平扫CT值约29-51Hu,增强检查病灶不均匀强化,CT值约29-89Hu,突入左侧胸腔内,与心包、部分前胸壁及上纵隔血管分界不清。
术中所见:抽出血性胸水200ml,前上纵隔可见巨大肿物,大小约20×20cm,质韧,鱼肉样,表面血管紧张丰富,侵及左肺上叶及纵隔,呈固定状态,穿刺无明显液体。
术中冰冻切片:神经内分泌癌,倾向典型类癌。
因肿物较大,血运丰富,与纵隔固定,且左肺上叶大部受侵、病理提示恶性,故放弃切除,术后化疗。
【肺部影像系列】纵隔病变总是让人错个不停微信群讨论内容没意见:前纵隔,年轻、单灶、囊实性,内胚窦瘤,坏死居多,精原次选小鱼:内胚窦瘤囊变多,定位胸膜还是纵隔,孤立纤维瘤和精原细胞瘤鉴别采莲:青年男性,右上前纵隔肿块,内密度不均,轻中度强化,上腔静脉受压,肺组织推移,考虑纵隔来源,生殖源性肿瘤可能性大,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张延军:内乳动脉增粗,右上肺动脉受压后移,增强不均质强化,呈结节状改变,淋巴瘤?生殖性肿瘤?淘时光:右前上纵隔偏侧性占位性病变,病灶位于上腔静脉的前上方,内乳动脉增粗参与病灶供血支持纵隔内病变,病灶强化明显且延迟性强化,28岁男性排除胸腺瘤,需要考虑生殖来源的肿瘤(精原细胞瘤和内胚窦瘤)及淋巴瘤,需要提供化验血LDH、HCG及AFP,倾向于精原细胞瘤。
一切∮随缘:定位:纵膈或胸膜来源的肿瘤,依据:主体位于纵膈侧,上腔静脉受压向内下移位,肿瘤与心包脂肪间隙消失,肺与瘤呈抱球征,没有平扫,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强化与未强化组织分界模糊,内乳区域淋巴结肿大,体检发现,无症状,综合考虑1:生殖细胞瘤(内胚窦瘤)2,精原细胞瘤,3,淋巴母细胞瘤4.PNET平安是福:这个病例定位很重要,病灶整体没有过中线,没有骑跨在主动脉上,我考虑来源胸膜孤立纤维瘤一米阳光:青年男性,右上纵隔肿块,密度不均,无坏死,中度强化,肺组织推移,定位纵隔来源,考虑精原细胞肿瘤,鉴别淋巴瘤徐超:纵隔来源神经源性(非鞘瘤)纤维瘤可能大,胸膜sft待排,生殖类放最后。
淋巴瘤、CD、胸腺瘤不考虑。
雪狐7305:肺组织推移,考虑前纵隔占位,小鱼:来自胸膜的肺也可以推移。
个人倾向胸膜来源,考虑sft,鉴别精原,建议查HCG。
蛇纹血管?德芙~云味:青年男性,右上前纵隔肿块,内密度不均,轻中度不匀强化,上腔静脉受压,考虑生殖源性肿瘤徐超:病灶位于上腔静脉前外侧,上腔静脉内下移位,内乳动脉增粗,纵膈血管血供,瘤肺交界清楚,肺血管外移位,纵膈血管内推,首选纵隔,就考虑神经源性,纤维类,鞘瘤无ab不太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