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考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743.00 KB
- 文档页数:3
7.1促进民族团结知识点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以下是关于促进民族团结的知识点: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 三个尊重: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
维护民族团结,要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 共同繁荣:中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
- 文化交流:各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
- 教育公平: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教育资源,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 法律保障:中国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共同推动中国的发展和繁
荣。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点1、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56个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甚至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是56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属于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
2、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旋、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我国是如何保证少数民族同胞权利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尊重各民族文化,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特点:①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③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地区的自治有机地统一起来,既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主性事务,发挥地主优势,促进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7、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对于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作用或重要性)?(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我们为什么要立场坚定地反对分裂?)①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
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和唐朝的关系。
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②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国,各民族的团结互助非常重要。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1、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展。
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总任务:建设小康社会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制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
总要求:突出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3、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日子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助尊重、互相帮助。
4、民族团结的定位: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5、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卑视;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进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制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一切社会活动。
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亮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8、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降实: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妥善处理妨碍民族团结的咨询题。
9、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一具核心、一具突破点、三个重点、三个创新、五个转变,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争取人心为突破点,以全社会参与社会日子各个领域和社会成员全覆盖为重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内容与办法,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全面性的转变。
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
1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坚持以科学进展、改善民生为全然,以解决咨询题、共创和谐为重点。
12、十九大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展。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1、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总任务:建设小康社会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制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
总要求:突出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3、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助尊重、互相帮助。
4、民族团结的定位: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5、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一切社会活动。
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8、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9、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一个核心、一个突破点、三个重点、三个创新、五个转变,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争取人心为突破点,以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社会成员全覆盖为重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内容与方法,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全面性的转变。
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
1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为根本,以解决问题、共创和谐为重点。
12、十九大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知识点汇总第一课关键词:民族、我国人口分布、各民族缔造伟大的祖国、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点问题:1、什么是民族?民族在哪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P22、中华民族的内涵与形成?P2-3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P34、为什么说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P3-4(4点)5、为什么说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5-7(3点)6、新疆各族创造的那些文化艺术对内地产生过很大影响?P6 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于阗乐、新疆绘画、雕塑7、新疆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具体事件?P7第二课关键词: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新疆文化、文化交流学习、文化传播的途径重要问题:1、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142、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P153、新疆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P15-164、怎样理解新疆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和学习中发展?P16-175、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有哪些?P17第三课关键词:新疆民族概况、血脉相连、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问题:1、新疆的民族概况:个民族成分,个人口相对较多的民族P222、怎样理解新疆各族都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P25第四课关键词:新疆的变化、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设内高班意义重要问题:1、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P31-34(三个方面:政治,经济,科教文卫)2、新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31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实施前提?P3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是如何实施的?P315、国家开设内高班、内初班实施双语教育的意义?P33关键词:党和政府、兄弟省市、对口援疆、共同愿望重要问题:1、新疆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P39-42(3点)2、党和政府对新疆在哪些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P40-41(4点)3、国家对新疆人才支持和培养有哪些具体措施(计划)?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P414、党和政府/对口援疆/兄弟省市对新疆的团结稳定和跨越式发展的意义?P415、兄弟省市鼎力相助新疆主要有哪些措施?P426、我们/青少年将如何感恩祖国建设美好新疆?P427、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思稳定、求团结、盼发展、争富强P42 第六课关键词:四个认同、政治信念、精神基石、生命线、团结稳定、团结稳定发展、国家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问题:1、为什么要加强各民族的四个认同教育?P472、四个认同具体指的是?P473、为什么说“四个认同”是新疆团结稳定的思想基础?P47-494、新疆各族人民坚持“四个认同”思想时应该怎样做?P49-495、团结稳定的重要性?为什么说团结稳定是新疆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P49-506、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P50 团结稳定7、要做好新疆各项工作,必须做到那三个不动摇?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P50(团结,稳定,发展的关系)8、为什么说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国家的最高利益?P50-519、三股势力及其危险?P5110、我们与三股势力斗争的实质?P51(政治斗争)第七课关键词:宗教、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无神论、宗教信仰自由重要问题:1、什么是宗教?P572、青少年如何对待宗教?/青少年怎样自觉遵守国家的宗教政策?P593、青少年学生为什么做到不信教、不参加宗教活动?P59-604、青少年坚持无神论,树立科学世界观应当做到以下几点?P60-615、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民族团结知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为显著特征。
回望历史长河,中华各民族共同开发了广袤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为帮助广大师生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我们对民族团结知识做了梳理,广大师生要做到完整准确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基于自身岗位职责,利用好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理论研究基地等宣传平台载体、宣传队伍,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动各民族坚定“五个认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团结稳定。
什么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国际性和敏感性5个基本特征。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民族区域自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个离不开”思想内容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点1、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就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56个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甚至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就是56个民族都就是兄弟姐妹,共同属于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
壮族就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
2、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旋、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就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我国就是如何保证少数民族同胞权利的?(党与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与实施一系列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大力培养与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③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尊重各民族文化,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与特点:①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③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地区的自治有机地统一起来,既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主性事务,发挥地主优势,促进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与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7、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对于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作用或重要性)?(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我们为什么要立场坚定地反对分裂?)①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
历史上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与唐朝的关系。
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九年级维护民族团结知识点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和谐关系以及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的状态。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维护民族团结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九年级的学生应该加强对维护民族团结的了解和认识,以下是一些九年级维护民族团结的知识点。
1. 民族平等和尊重在维护民族团结中,民族平等和尊重是基本原则。
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社会经济领域。
九年级的学生需要明白并尊重各个民族的多样性和特点,学会与其他民族和谐相处。
2. 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化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级的学生应当主动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包括语言、节日、习俗等,增进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学生们也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 民族关系调和在多民族的社会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民族关系紧张的问题。
九年级的学生应当学会处理和调和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避免产生民族分裂的情况发生。
通过对话、沟通和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增进民族间的理解与友谊。
4. 民族团结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九年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文化交流活动、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等形式,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和体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5. 抵制种族歧视和仇恨言论在校园和社会中,九年级的学生应该共同努力抵制种族歧视和仇恨言论的存在。
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仇恨言论都违背了民族团结的原则,应该引起学生们的警惕和抵制。
6. 民族团结法律制度我国有一系列保障民族团结的法律制度,学生们应当了解并遵守。
这些法律制度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宗教事务条例》等,它们为民族团结提供了法律保障。
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九年级的学生应当从小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积极参与到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中。
只有每个人都以平等、尊重、互助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变得更加稳定和繁荣。
《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政治生活》有关民族考点梳理
班级姓名
【知识体系】
【考点解读】
1.民族关系
(1)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怎么办?
①我们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自觉履行的义务。
③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
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④要尊重少数民族的;⑤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三项原则;⑥遵循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民族原则
(1)民族平等:各民族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的基础。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也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③有利于巩固新型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④历史和现实表明,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族冲突纷争,则社会动荡,人民遭殃。
(3)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4)关系:密不可分。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注意]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民族平等——(基石),(首要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不是要消除民族差别。
(2)民族团结——(基本原则)。
(3)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根本立场)。
3.民族制度
(1)名称和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含义: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内容:
①核心:自治权②前提: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③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④自治区域: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4)为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②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和谐社会建设等)
4.宗教政策
①信仰自由(信教与不信教的自由都保护,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人权;尊重而不是鼓励信仰宗教);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正常的宗教活动受保护而不是一切活动受保护);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对外国宗教团体和势力的干涉而言,不是不与其往来);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其放弃宗教信仰,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以下为《民族团结教育读本》考点:
1.(A)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含义及其特征: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有四个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
(2)我国民族概况
①我国是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我国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称为。
②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本土性、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③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交错杂居。
(3)我们伟大祖国是由各组人民共同缔造的:①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②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③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④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⑤共同创立了新中国。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B)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适合中国国情
(1)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注意:民族政策不等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
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内容主要有: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
(2)我国民族政策的客观依据?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政策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②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我国民族政策的实践,对发挥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促进民族地
区经济的发展,巩固国家的统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3)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⑤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促进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
⑥极大地调动了各族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⑦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人民各项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3.(C)运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1)我们公民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①我们要珍惜、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识。
②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④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⑤要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三项原则;⑥遵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我们党和国家怎么做:①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履行好各项职能(结合材料具体说),依法打击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分裂行为,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
③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要不断发展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少数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政治原因: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履行经济、文化等各项职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优惠政策;
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