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 格式:docx
- 大小:38.24 KB
- 文档页数:2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下学期《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B.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C.三角形不一定具有稳定性D.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2.如图AE∥DF,CE∥BF,要使△EAC≌△FDB,需要添加下列选项中的()A.∠A=∠D B.∠E=∠F C.AB=BC D.AB=CD3.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BE=CF,∠B=∠DEF,请你添加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DEF,其中不正确条件是()A.AB=DE B.AC=DF C.∠A=∠D D.∠ACB=∠F 4.如图,已知AB=DE,BE=CF,添加下列条件中哪一个能使△ABC≌△DEF()A.∠A=∠D B.AB∥DE C.BE=EC D.AC∥DF5.如图,已知AB=AE,AC=AD,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AED的是()A.∠B=∠E B.∠BAD=∠EAC C.∠BAC=∠EAD D.BC=ED6.如图所示,△ABC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b,C,则下列选项中的三角形与△ABC不一定全等的是()A.B.C.D.7.如图,AB=AC,AD=AE,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C B.BD=CE C.BE⊥CD D.△ABE≌△ACD 二.填空题(共2小题)8.空调安装在墙上时,一般都会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固定,这种方法应用的几何原理是.9.如图所示,AB=AD,∠1=∠2,在不改变图形的情况下,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ADE,则需添加的条件是.三.解答题(共11小题)10.已知: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求证:△ACD≌△EBD.11.如图,在△ABC中,AB=AC,BD=CD,求证:△ABD≌△ACD.12.如图,线段AD、CE相交于点B,BC=BD.(1)若∠A=60°,∠ACB=20°,求∠CDB的度数;(2)若AB=EB,求证:△ACD≌△EDC.13.已知:如图,AB∥DE,AB=DE,AC=DF.求证:△ABF≌△DEC.14.如图,在△AOB和△DOC中,AO=BO,CO=DO,∠AOB=∠COD,连接AC、BD,求证:△AOC≌△BOD.15.已知,如图,AD=CB,∠1=∠2.求证:△ADC≌△CBA.16.如图,AB=CD,AE=CF,E、F是BD上两点,且BF=DE.求证:AD=BC.17.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BC=∠DEF,BE=CF,求证:∠ACB=∠F.18.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B=AC,点E是BD上一点,且AE=AD,∠EAD=∠BAC.(1)求证:∠ABD=∠ACD;(2)若∠ACB=62°,求∠BDC的度数.19.如图,已知CA=CD,AB=DE,∠A=∠D,求证:∠BCE=∠ACD.20.如图,点A、E、F、C在一直线上,DE∥BF,DE=BF,AE=CF.求证:AB∥CD.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下学期《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019年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B.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C.三角形不一定具有稳定性D.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分析】依据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以及高线的概念,即可得到正确结论.【解答】解: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正确;B.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错误;C.三角形一定具有稳定性,错误;D.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以及高线的概念,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它们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外一点.2.如图AE∥DF,CE∥BF,要使△EAC≌△FDB,需要添加下列选项中的()A.∠A=∠D B.∠E=∠F C.AB=BC D.AB=CD【分析】依据AE∥DF,CE∥BF,即可得到∠A=∠D,∠ACE=∠DBF,根据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E∥DF,CE∥BF,∴∠A=∠D,∠ACE=∠DBF,∴要使△EAC≌△FDB,还需要AC=BD,∴当AB=CD时,可得AB+BC=BC+CD,即AC=BD,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BE=CF,∠B=∠DEF,请你添加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DEF,其中不正确条件是()A.AB=DE B.AC=DF C.∠A=∠D D.∠ACB=∠F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解:∵BE=CF,∴BE+EC=EC+CF,即BC=EF,且∠ABC=∠DEF,∴当AC=DF时,满足SSA,无法判定△ABC≌△DEF,故B不能;当AB=DE时,满足SAS,可以判定△ABC≌△DEF,故B可以;当∠ACB=∠F时,满足ASA,可以判定△ABC≌△DEF,故C可以;当∠A=∠D时,满足AAS,可以判定△ABC≌△DEF,故D可以;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SAS、ASA、AAS和HL.4.如图,已知AB=DE,BE=CF,添加下列条件中哪一个能使△ABC≌△DEF()A.∠A=∠D B.AB∥DE C.BE=EC D.AC∥DF【分析】根据条件求出BC=E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解答】解:∵BE=CF,∴BE+CE=CF+CE,∴BC=EF,当AB∥DE时,∠B=∠DEF,依据SAS即可得到△ABC≌△DEF;当∠A=∠D或BE=EC或AC∥DF时,不能使△ABC≌△DEF;故选:B.【点评】本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5.如图,已知AB=AE,AC=AD,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AED的是()A.∠B=∠E B.∠BAD=∠EAC C.∠BAC=∠EAD D.BC=ED【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对应相等.【解答】解:∵AB=AE,AC=AD,∴当∠BAD=∠EAC或∠BAC=∠EAD,依据SAS即可得到△ABC≌△AED;当BC=ED时,依据SSS即可得到△ABC≌△AED;当∠B=∠E时,不能判定△ABC≌△AED.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6.如图所示,△ABC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b,C,则下列选项中的三角形与△ABC不一定全等的是()A.B.C.D.【分析】根据趋势进行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A选项中的三角形与△ABC全等,B、∵∠C=180°﹣80°﹣43°=57°,∴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B选项中的三角形与△ABC全等;C、∵∠C=180°﹣80°﹣43°=57°,∴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C选项中的三角形与△ABC全等;D、D项中的三角形与△ABC不一定全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AB=AC,AD=AE,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C B.BD=CE C.BE⊥CD D.△ABE≌△ACD 【分析】依据SAS即可得判定△ABE≌△AC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正确结论.【解答】解:∵AB=AC,AD=AE,∠A=∠A,∴△ABE≌△ACD(SAS),故D选项正确;∴∠B=∠C,故A选项正确;∵AB﹣AD=AC﹣AE,∴BD=CE,故B选项正确;∵∠AEB不一定是直角,∴BE⊥CD不一定成立,故C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时注意: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二.填空题(共2小题)8.空调安装在墙上时,一般都会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固定,这种方法应用的几何原理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分析】钉在墙上的方法是构造三角形支架,因而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解答】解:这种方法应用的数学知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正确掌握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AB=AD,∠1=∠2,在不改变图形的情况下,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ADE,则需添加的条件是AC=AE或∠B=∠DA或∠ACB=∠AED(填对其中一个均可).【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2,∴∠1+∠DAC=∠2+∠DAC,即∠BAC=∠DAE,∵AB=AD,∴根据SAS只要添加AC=AE即可,根据ASA只要添加∠B=∠D即可,根据AAS只要添加∠C=∠E即可.故答案为:AC=AE或∠B=∠DA或∠ACB=∠AED【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共11小题)10.已知: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求证:△ACD≌△EBD.【分析】依据中线的定义,即可得到BD=CD,再根据SAS即可判定△ACD≌△EBD.【解答】证明:∵AD是△ABC的中线,∴BD=CD,在△ACD和△EBD中,,∴△ACD≌△EBD(SAS).【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1.如图,在△ABC中,AB=AC,BD=CD,求证:△ABD≌△ACD.【分析】根据“SSS”进行证明.【解答】证明:在△ABD和△ACD中,,∴△ABD≌△AC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12.如图,线段AD、CE相交于点B,BC=BD.(1)若∠A=60°,∠ACB=20°,求∠CDB的度数;(2)若AB=EB,求证:△ACD≌△EDC.【分析】(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首先证明△ABC≌△EBD(SAS),AC=ED,∠A=∠E,再证明△ACD≌△EDC(SAS).【解答】(1)解:∵∠A=60°,∠ACB=20°,∴∠ABC=180°﹣60°﹣20°=100°,∵BC=BD,∴∠BCD=BDC,∵∠ABC=∠BCD+∠BDC,∴∠CDB=∠DCB=50°.(2)证明:在△ABC和△EBD中,,∴△ABC≌△EBD(SAS),∴AC=ED,∠A=∠E,∵AB=EB,BD=BC,∴AD=EC,在△CAD和△DEC中,,∴△ACD≌△EDC(SAS).【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3.已知:如图,AB∥DE,AB=DE,AC=DF.求证:△ABF≌△DEC.【分析】根据SAS证明△ABF≌△DEC即可.【解答】证明:∵AB∥DE,∴∠A=∠D,∵AC=FD,∴AF=DC,在△ABF和△DEC中,,∴△ABF≌△DEC(SAS).【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4.如图,在△AOB和△DOC中,AO=BO,CO=DO,∠AOB=∠COD,连接AC、BD,求证:△AOC≌△BOD.【分析】根据角的和差得到∠AOC=∠BO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AOB=∠COD,∴∠AOB+∠BOC=∠COD+∠BOC,即∠AOC=∠BOD,在△AOC与△BOD中,,∴△AOC≌△BOD(SAS).【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已知,如图,AD=CB,∠1=∠2.求证:△ADC≌△CBA.【分析】在△ADC与△CBA中,AC是公共边,根据SAS即可证明△ADC≌△CBA.【解答】证明:在△ADC与△CBA中,∴△ADC≌△CBA(SAS)【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6.如图,AB=CD,AE=CF,E、F是BD上两点,且BF=DE.求证:AD=BC.【分析】由“SSS”可证△ABE≌△CDF,可得∠ABD=∠CDB,由“SAS”可证△ABD ≌△CDB,可得AD=BC.【解答】证明:∵BF=DE∴BE+EF=EF+DF∴BE=DF在△ABE和△CDF中,∴△ABE≌△CDF(SSS)∴∠ABD=∠CDB在△ABD和△CDB中∴△ABD≌△CDB(SAS)∴AD=B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17.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BC=∠DEF,BE=CF,求证:∠ACB=∠F.【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很容易确定SAS的条件,即证△ABC≌△DEF,进而证明即可.【解答】证明:∵BE=CF,∴BE+EC=CF+EC.即BC=EF.在△ABC与△DEF中,∴△ABC≌△DEF(SAS).∴∠ACB=∠F.【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在应用判定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时,应仔细观察题目所给的条件,仔细选择适合于题目的判定方法进行解答,避免混用判定方法.18.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B=AC,点E是BD上一点,且AE=AD,∠EAD=∠BAC.(1)求证:∠ABD=∠ACD;(2)若∠ACB=62°,求∠BDC的度数.【分析】(1)由“SAS”可证△ABE≌△ACD,可得∠ABD=∠ACD;(2)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BDC的度数.【解答】证明:(1)∵∠EAD=∠BAC∴∠BAE=∠CAD,且AB=AC,AD=AE,∴△ABE≌△ACD(SAS)∴∠ABD=∠ACD(2)∵AB=AC,∠ACB=62°∴∠ABC=∠ACB=62°,∴∠BAC=180°﹣62°﹣62°=56°∵∠BAO+∠ABO+∠AOB=180°,∠DCA+∠DOC+∠BDC=180°∴∠BAC=∠BDC=56°【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19.如图,已知CA=CD,AB=DE,∠A=∠D,求证:∠BCE=∠ACD.【分析】由“SAS”可证△ABC≌△DEC,可得∠ACB=∠DCE,则可得结论.【解答】证明:∵CA=CD,AB=DE,∠A=∠D,∴△ABC≌△DEC(SAS)∴∠ACB=∠DCE∴∠BCE=∠AC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是本题的关键.20.如图,点A、E、F、C在一直线上,DE∥BF,DE=BF,AE=CF.求证:AB∥CD.【分析】由“SAS”可证△AFB≌△CED,可得∠A=∠C,可证AB∥CD.【解答】证明:∵DE∥BF∴∠DEF=∠BFE∵AE=CF∴AF=CE,且DE=BF,∠DEF=∠BFE∴△AFB≌△CED(SAS)∴∠A=∠C∴AB∥C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大庆市第44中学刘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SS”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归纳的探究过程。
体会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问题方法,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有条理的思考,感受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经历探索过程,从实践中得到三角形全等的“SSS“条件。
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问题。
2.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以及探索思路的选择三、教具、学具多媒体演示、直尺、圆规、量角器、剪刀、卡纸.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旧知回顾.教师:(1)上节课学习了图形的全等,回忆一下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参看幻灯片)如图,如果△ABC≌△DEF,那么它们的()相等,()相等。
即满足:AB=(),()=EF,( )=( ), ∠A=( ),( )= ∠E,( )=( )。
2.情境创设教师:要画一个三角形与小明画的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与边或角有关的条件呢?同学们猜想一下,一定要六个条件都满足时,才会使得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回忆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以此为出发点启发学生大胆猜想:要判定三角形全等,是否需要三组边、三组角都分别相等,即从条件的数量着手来研究,自然进入本节课的探究活动。
)3.引出课题.(板书: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的条件(课前布置:依据下列要求画出并剪下三角形,标清题号。
在本节课的操作比较中,剪下的三角形可以灵活的移动、叠合,对比结果更加直观,便于观察。
)问题1:只给一个条件作三角形,大家画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问题2:给出两个条件作三角形,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大家得到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1)三角形一个内角30°,一条边长15CM.(2)三角形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三角形相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基础,对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判定条件,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达到理解三角形全等的目的。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几何图形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称为全等三角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和判定条件。
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1题. 如图,M 是AB 的中点,MC =MD ,∠1=∠2,请说明△AMC ≌△BMD 的理由.答案:SAS .第2题. 如图,90,E F ∠=∠=∠B =∠C ,AE =AF ,△ABE ≌△ACF 吗?说明理由.答案:全等,AAS .第3题. 如图,∠ADB =∠CBD ,∠A =∠C ,△ABD ≌△CDB 吗?说明理由.答案:全等,AAS .第4题. 如图,AB =DF ,AC =DE ,BC =FE ,△ABC 和△DFE 全等吗?请说明理由.答案:全等,SSS .第5题. 如图,C ,D 两点分别在∠EAF 的两边上,且∠ABC =∠ABD ,∠BCE =∠BDF ,请你说明△ABC ≌△ABD 的理由.答案:AAS 或AS A .ABCDM 1 2ABCEFA BCDA BF CEDADBC EF第6题. 如图,点C ,E ,B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E ,AC =DF ,CE =BF ,△ABC 和△DEF 全等吗?∠A =∠D 吗?请说明理由.答案:全等,SSS ,∠A =∠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第7题. 如图,AB =AC ,BD =CD ,请说明△ABD ≌△ACD 的理由.答案:SSS .第8题. 如图,CD ⊥AB ,BE ⊥AC ,垂足分别为D ,E ,∠1=∠2,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答案:D .第9题. 如图,若AB 平分∠DAC ,要用SAS 条件确定△ABC ≌△ABD ,再需有条件( ) A .DB =CB B .AB =AB C .AD =AC D .∠D =∠C答案:C .第10题. 如图,已知△ABC 中,∠C =90°,D 、E 分别为AC 、AB 上的点,若AD =BD ,AE =BC ,DE =DC ,则∠AED =( ) A .45° B .60° C .75° D .90°答案:D .AB FCE DABDCA BCDE 1 2ABC DA BC DE第11题. 下列条件中,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有两条边对应相等B .有三个角对应相等C .有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D .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答案:C .第12题. 已知,AB A B ='',A A ∠=∠',B B ∠=∠',则△ABC ≌△A 'B C ''的根据是( )A .SASB .SSAC .ASAD .AAS 答案:C .第13题. 已知AB A B ='',A A ∠=∠',若△ABC ≌△A 'B C '',还需条件( ) A .B B ∠=∠' B .C C ∠=∠' C .AC A C ='' D .以上均可以 答案:D .第14题. 如图,AC 、BD 相交于点E ,BE =DE ,AB ∥DC ,那么AE 与CE 的关系是____.答案:相等.第15题. 如图,AB 与CD 相交于点O ,DO =BO ,则需要加______条件(填上一个你认为合适的),可得△DOA ≌△BOC .答案:AO =OC 或∠A =∠C 或∠B =∠D .第16题. 在△ABC 和△DEF 中,如果AB =DE ,BC =EF ,只要找出∠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得出△______≌△______. 答案:ABC ,DEF ,ABC ,DEF .A BED CA BCDO第17题. 如图,AD ⊥BC 于D ,BD =CD .△ABD 和△ACD 全等吗?为什么?答案:全等,SAS .第18题. 如图,△ABC ≌△A ′B ′C ′,AD 、A ′D ′分别是△ABC 和△A ′B ′C ′的中线,你能得出AD =A ′D ′吗?答案:能,提示:由△ABC ≌△A ′B ′C ′,得AB =A ′B ′,∠B =∠B ′,BC =B ′C ′,而BD =B ′D ′=12BC =12B ′C ′,则可得△ABD ≌△A ′B ′D ′故AD =A ′D ′.第19题. 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所示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板条.这样做是为什么?答案:提示: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第20题. 如图,已知∠1=∠2,∠ABC =∠DCB ,那么△ABC 与△DCB 全等吗?为什么?答案:全等,理由ASA 或AAS .第21题. 如图所示,已知B 点是AC 中点,BE =BF ,AE =CF ,那么△ABE 和△CBF 全等吗?说明理由.答案:全等,理由SSS .ABD CABCDA ′B ′C ′D ′A BCD1 2AB CFE第22题. 如图,AD ,BE 是两条高,AD =BD ,H 是高AD 与BE 的交点,BH 与AC 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答案:∠HBD +∠C =90°,∠CAD +∠C =90°,所以,∠HBD =∠CAD ,显然,∠BDH =∠ADC ,由于AD =BD ,△BDH ≌△ADC (ASA ),所以BH =AC .第23题. 如图,已知CD AB ⊥,BE AC ⊥,垂足分别为D 、E ,BE 、CD 交于点O ,且AO 平分BAC ,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 答案:4第24题. 如图2,某人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办法是 A .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D .带①和②去答案:C第25题. 如图,已知△_的六个元素,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标出了某些元素,则与△_全等的三角形是B CDA E H AD BOCE图2①②③ABCabc ___ ba _甲_ cb 乙__a丙(A )只有乙 (B )只有丙 (C )甲和乙 (D )乙和丙 答案:D第26题. 如图,已知:在△ABC 中,F AC 为中点,E AB D EF 为上一点,为延长线上一点,A ACD ∠=∠. 求证:CD AE 平行且等于.答案:证明:A ACD ∠=∠∵AE CD ∴∥A ACD AF CF AFE CFD ∠=∠=∠=∠∵,,∴△AFE ≌△()CFD ASA CD AE =∴CD AE ∴平行且等于第27题. 如图,ABC △中,AB AC =,过点A 作GE BC ∥,角平分线BD 、CF 相交于点H ,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GE 于点E 、G .试在图中找出3对全等三角形,并对其中一对全等三角形给出证明.答案:解:.BCF CBD △≌△(注意答案不唯一).BHF CHD △≌△ .BDA CFA △≌△ 证明.BCF CBD △≌△.AB AC =.ABC ACB ∴∠=∠BD 、CF 是角平分线.11.22BCF ACB CBD ABC ∴∠=∠∠=∠,BCF CBD ∴∠=∠,.BC CB =又.BCF CBD △≌△ 还有答案供参考:.BAE CAG AGF AED △≌△,△≌△AFDCBEAGED F HB C第28题. 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垂直平分BD于点O.(1)图中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请把它们都写出来;(2)任选(1)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答案:.解:(1)图中有三对全等三角形:△COB≌△COD,△AOB≌△AOD,△ABC≌△ADC.(2)证明△ABC≌△ADC.证明:AC∵垂直平分BD,AB AD=∴,CB CD=.又AC AC=∵,∴△ABC≌△ADC.第29题. 如图,已知AB DC=,AC DB=.求证:A D∠=∠.答案:在△ABC和△DCB中,AB DC=∵,AC DB=,BC CB=,∴△ABC≌△DCB,∴A D∠=∠AB DCOADBC。
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 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点:三角形“边边边”的全等条件 学习难点:用三角形“边边边”的条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一、旧知回顾:1、 全等三角形的 _________ 相等, ____________ 相等。
2、 如图 1,已知△ AOC ◎△ BOD ,则/A= / B ,/ C=/ 2,对应边有 AC= _________ , _____ =0B ,_3、 如图 2,已知△ AOC ◎△ DOB ,则/A= /D ,/ C=/2,对应边有 AC= __________ , OC=— 4、 如图 3,已知/ B= / D , / 1 = / 2, / 3= / 4,△的三角形与小组内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3cm 4cm 7cm ,把你画的三角 形与小组内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达标测试1、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例全等,简写为 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执笔课型 审核 校长签字=0D 。
__ , A0= ______ 0 AB=CD ,AD=CB , AC=CA o二、 自主探究1、 完成课本97页做一做。
2、 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3、 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你能说出几种情况? 40° ,60 ,80 把你画B2、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3. 已知:如图AB=CD,AD=BCE, F是BD上两点,且AE=CF, DE=BF,那么图中共有几对全等的三角形?说明理由4、已知:如图AB=CD,AD=BC!J/ A与/C相等吗?为什么?A6、如图,AM=AN ,5、如图,AB=AC , BD=DC 求证:△ABD ◎△ ACD 证明:在^ABD和^ ACD中BM=BN求证:△ AMB ◎△ ANB 证明:在^ AMB和^ ANB中AM = ____ (____ )=BN (已知)= __________ (公共边)( )(7、如图,AD=CB,AB=CD 求证:的/ B= / D8、如图,PA=PB, PC 是△PAB证明:在第6题中线,/ A=55 °求:/ B的度数解:••• PC是AB边上的中线•: AC= ____ (中线的定义)在 ______________ 中•: △•:/ B= / 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N A=N B( ) •••/ A=55。
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边边边”证明方法的内容,会运用“边边边”证明方法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用“边边边”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复习与练习
1.什么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如何表示,有哪些性质?
2.如图:△AOD≌△BOC,写出其中相等的角
三、自主探究新知
阅读教材P97页“做一做”完成下列问题:
1. 只给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能保证所画的三角形全等吗?
阅读教材P97-98页“议一议”完成下列问题:
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阅读教材P98页“做一做”完成下列问题:
1.三个内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总结: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简写为“边边边”或“”
几何语言:
练习反馈:如图,在△ABC中,AB=AC,EB=EC,则由“SSS”可以直接判定( )
A.△ABD≌△ACD
B.△ABE≌△ACE
C.△BDE≌△CDE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 什么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只要三角形三边的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和就完全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 .
练习反馈: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将其固定,运用的原理是:;要使四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根木条,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再钉下根木条.
小组讨论
例如图,已知AB=AC,BE=CE,BD=CD.
(1)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分别写出来;
(2)请选择一对全等三角形说明其相等的理由.
方法总结:
四、精题精讲点拨
1. 已知:如图AB=CD,AD=BC,E,F是BD上两点,且AE=CF,
DE=BF, 那么图中共有几对全等的三角形?说明理由.
2. 已知:如图AB=CD,AD=BC.则∠A与∠C相等吗?为
什么?
五、交流展示提升
一、本课知识点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2.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解题方法技巧
六、检测反馈评价
1.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