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领导[28页]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28
《长征》知识点总结作者简介王树增,中国军旅作家,1952年2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少将军衔,国家一级作家,现供职于武警部队政治部创作室,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军艺术委员会委员。
1968年,王树增赴山西省临汾市乡村插队务农。
1970年,他应征入伍,历任空降兵某部战士、班长,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鲁迅文学院教师,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编剧。
他于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1年,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作家研究生班。
1992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8年10月1日,他在百家讲坛主讲的《长征》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
2010至2011年,他先后在百家讲坛主讲《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王树增解读平津战役》《王树增解读辽沈战役》,同样引起轰动,在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1911再读辛亥》(六集)《脚踏着祖国的大地》(六集)中任节目总撰稿。
2016 年12月,他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远东朝鲜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等。
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创作背景1934年,有一群共产党人带领着一支队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这条光辉之路名叫长征。
作者王树增查阅大量史料,实地采访许多老红军战士,历时六年精心打造出文学巨著《长征》。
《长征》是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应长征的文学作品,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
为增进广大读者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弘扬长征精神,作者根据全新史料,在原本《长征》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增加和全面修订,添加了大量对战役、人物的细节补充,推出全新的《长征》修订版。
《长征》修订版的推出既是对伟大崇高的长征精神的致敬,也是向广大《长征》读者的隆重献礼。
主题概括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此外,作者还讲述了这一伟大壮举背后的许多感人的小故事,通过丰富的细节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团队管理方案三篇篇一:团队管理方案一、核心团队管理的定义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团队,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
基本上,团队是组织的基本单位,各种团队的形成,若是成员能力具有互补性,形成异质性团队,其效果较佳,因为可从不同观点讨论,激发更有创意或独特的问题解决方式。
核心团队管理基础在于团队,其核心成员可从2至25人之间,理想上少于10人较佳。
而团队建立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团队管理成效。
一般而言,核心团队建立要能成功,必须具有下列要件:1、核心成员成立有其自然的原因;2、核心成员的经验和能力彼此能够相互依赖;3、核心成员的地位和身分最好相当,不能相差太大;4、核心成员的沟通必须具有开放性,才能有效沟通,以利问题解决。
核心团队管理是运用核心成员专长,鼓励成员参与及相互合作,致力于组织发展,所以可说是合作式管理,亦是一种参与式管理。
随著组织工作复杂性日益增多,很多工作难靠个人独立完成,必须有赖于团队合作才能发挥力量,所以团队管理有时代需求性,成功组织建立各种不同功能性的团队管理。
因此,组织若能善用团队管理,对于激发成员潜能、协助问题解决、增进成员组织认同、提升组织效率与效能,具有一定的功能。
为发挥团队管理的效果,每位成员须先了解团队目标与使命及个人角色和责任;其次成员亦须了解如何完成团队任务,最后要能积极投入团队目标的达成。
由于沟通在团队管理扮演著相当重要角色,如能事先举办讲习会,建立成员有效沟通技巧,更可使团队管理有良好效果。
如何加强成员沟通技巧,增进凝聚力,实属重要课题。
团队管理是未来管理的新取向,惟不能陷入团队管理的迷思,认为所有的团队都是好的,成员在一起就是一种团队、彼此会相互喜欢等,都不是务实的看法,只有在一个开放、沟通顺畅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团队管理的功能。
二、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小头目管事,大主管管人。
在团队规模小的时候,团队主管既要是技术专家,善于解决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还要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实现人管人;在团队规模较大的时候,团队主管必须通过立规矩、建标准来实现制度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