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恶病质患者生存期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终末期肿瘤患者恶病质管理的最佳证据恶病质(cachexia)是一种伴发于慢性病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其中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最高,大约发生于5 0%的晚期肿瘤患者。
肿瘤恶病质(cancercachexia)在终末期患者中的发生率最高,80%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前会出现恶病质,30%左右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归于恶病质。
我国肿瘤终末期的患者多采用安宁疗护,它是关注于临终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实践,以控制症状为首要任务。
肿瘤恶病质常见症状有厌食、肿瘤相关性疲乏和肿瘤相关抑郁状态等,严重影响终末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评估主观评估:主观评估推荐常规使用简明评估工具,PG-SGA已相当成熟,且经过其他客观营养测量方法的验证。
也可使用EORTCQLQ-C30量表或厌食/恶病质分量表(1 a)客观评估:客观评估包括连续测量体重、人体测量、生化实验室指标和观察膳食摄入等(2b)综合评估:综合评估也应考虑到其他可能影响食欲和热量摄入的症状,尤其是疼痛、口干、恶心、便秘和抑郁(2b)治疗治疗原则:预期寿命超过几个月(即3 ~ 6个月)的患者,建议采取干预措施,以对抗身体资源和代谢的恶化,并缓解使人衰弱的症状;如果预期生存时间少于几周(即 3 ~6周),则建议重点减轻口渴、恶心、呕吐和吞咽困难等令人痛苦的症状,以及心理和生存困扰,以及对家庭成员的困扰;当难以决定适当的抗恶病质干预策略时,可考虑暂时干预一段时间,以评估改善的可能性。
(4d)治疗模式: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多学科诊疗小组领导下的综合治疗并且让患者及其照料者都参与,是终末期肿瘤恶液质的最佳治疗模式(1 a)药物治疗:1. 如果预计患者只有数日到数周的治疗时间,建议使用地塞米松。
来增加恶病质患者的食欲;对于期望寿命更长的患者,建议使用孕激素类似物,包括醋酸甲地孕酮或醋酸甲羟孕酮来增加恶病质患者的食欲和体重,但必须权衡潜在利弊(水肿、血栓栓塞事件和死亡率增加)(2 c)2. 治疗继发性的厌食症: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治疗腹胀、恶心/呕吐、胃轻瘫。
影响癌症病人生存期的因素有哪些?医生对于患者生存期的预测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治疗及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为医务人员及家属进行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那么在治疗过后,影响癌症病人生存期的因素有哪些呢?其实在临床上,不同癌种的患者生存期差别很大,同一癌种、不同患者的生存期也存在很大差别。
因此,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才有意义。
目前主要根据以下3大点:一、肿瘤类型、分期癌细胞最大的特点是生长快,不受控制,能转移,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人体正常组织,常因压迫、浸润、获取人体正常的营养。
癌症的恶性程度与生长组织来源的细胞分化程度有直接关系。
分化程度高的肿瘤,癌细胞生长慢,因而恶性度低,转移晚;分化程度低的恶性度高,转移早。
因此,肿瘤细胞的“好”与“恶”,决定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速度、治疗效果,也决定患者生命里程。
二、治疗方式要想治愈癌症,首要前提是彻底杀死恶变的肿瘤细胞,因此治疗方式选择是关键。
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发现患癌后,相信偏方、祖传秘方,或畏惧手术,害怕放化疗,在小诊所或自行胡乱治疗一通,等到病情恶化才到专科医院治疗,无疑延误了治疗,治疗效果当然不理想。
另外,因为患者本身的一些基础病等,导致不能进行根治性治疗或治疗强度不够,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也许患者不能决定自己患什么疾病,但完全可以决定自己选择什么样的治疗。
三、一般状况、恶病质每位患者入院时,医生都会对其的一般状况评分(KPS),这也是很多治疗的选择参考指标之一。
有大量研究表明,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KPS已被多次证实同生存期有明显相关性,即一般状况越好,生存期越长。
虽然各种预测模型可帮助临床提高预测性,但不能盲目或极端化地理解预测结果。
每一名患者都是独特的,医生只能观察而不能决定他们的最终生存时间。
故患者的心态尤为重要,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影响生存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癌症发展到晚期时,很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给患者机体带来的影响很大,预后较差,致死率也较高,因此患者的生存期成为患者及其家属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那癌症晚期已扩散大概还能活多久呢?对于癌症晚期已扩散大概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并不能一概而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扩散的程度,病理分型、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效果等。
癌症晚期出现扩散转移,患者脏器功能受损,容易并发各种症状,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患者生存期可能也不会太长,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一般来说肿瘤恶性程度越低,治疗越敏感,则生存期越长,如果患者身体状况一般,心理素质差,也会对生存时间产生影响,缩短寿命,反之患者能乐观、平和面对,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科学、合理的治疗,是能够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的。
癌症晚期扩散转移,多数患者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可以做局部放疗、全身性的化疗,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控制病情,抑制原发灶和转移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但放疗、化疗产生的副作用也会损伤机体,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影响到生存时间,需要慎重选择。
近年来中医的抗癌功效被日益认可,且得到了大量临床案例的证实,尤其适用于中晚期患者。
中医在治疗时从患者整体出发,实施辨证施治,与放、化疗不同的是,增强免疫力、体质,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对抗的平衡,把阴阳、气血、脏腑调理好,让免疫系统来吞噬癌细胞,达到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另外联合放化疗,中医还能减轻毒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经过从医30余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袁希福终于摸索出来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
“三联”是指联系到肿瘤患者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淤、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因病机,用药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淤、攻毒散结;“平衡”是指使患者气血、阴阳平衡。
胃肿瘤能活多久关于《胃肿瘤能活多久》,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胃肿瘤是一种情况严重的肿瘤,假如内脏器官出現肿瘤得话便会影响人体器官的一切正常作用,进而影响身体的一切正常运行。
胃肿瘤也是有良好和恶变的差别,恶变胃肿瘤因为肿瘤早已外扩散,因此务必根据手术治疗来开展医治,并且手术治疗一般也只有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并不可以将肿瘤彻底解决。
那麼,胃肿瘤能人能活多久呢?1、胃肿瘤能人能活多久初期的恶变胃肿瘤病人,手术医治后一般能够存活5年以上時间,一些中后期的恶变胃肿瘤病人,术后仅有一般以上病人能够活到5年以上,更比较严重的数最多只有生存1-2年了。
恶变胃肿瘤病人能人能活多久还与发觉恶变胃肿瘤的時间相关。
要是恶变胃肿瘤病人越快的发觉病症,尽早的开展医治,那麼病人就能活得潇洒更长期一些。
2、胃癌晚期出現比较严重疼痛能人能活多久胃癌晚期出現疼痛的存活期是三个月到一年的時间。
可是即便悲剧得了胃癌,也不可以随意舍弃,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医治,假如挑选适合的治疗方法得话,胃癌晚期还能人能活多久也有可能会增加,假如康复治疗的比较好,中后期不发作,性情开朗,生活品质较高的状况下,存活周期时间会生达两年到几十年。
3、胃癌如何治疗一般来说,针对早期胃癌肿瘤较为小并且还没有产生迁移的状况,主要是采用手术治疗摘除的方式开展医治,80%上下病案在手术治疗摘除后能延长生存時间5年,假如术后采用放疗化疗、中医治疗等方式,中药材复活康胶襄不但能够推进功效,防止发作,还能大大的增加生存時间。
当胃癌来到中后期,因为肿瘤细胞及其外扩散迁移,因此只有借助放疗化疗及其中医治疗来抑止肿瘤细胞了,针对胃癌能人能活多久,这时候更需看病人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状态了。
癌症恶病质的发病机制概述(一)恶病质1],尤其是癌性恶病质,是指恶性肿瘤患者处于食欲减退、极度消瘦、贫血、乏力和衰竭等综合表现下的一种状态。
其中以消瘦和厌食为主要表现,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直接死因之一。
超过80%的晚期肿瘤患者均存在此综合症,且以消化系统肿瘤发生率最高,尤其是胃癌和胰腺癌。
往往这些患者并不是死于肿瘤疾病的本身而是死于这种严重的体能消耗。
癌性恶病质的发生除了大大增加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
在积极提倡恶性肿瘤带瘤生存的今天,恶病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无法忽视。
虽然经过多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人类对癌症恶病质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了解,但已普遍认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异常;二是肿瘤释放的某些因子的作用;三是机体本身对肿瘤的免疫和炎性反应。
在治疗上,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逆转这种状态,就像Barber所说的最好的治疗癌症恶病质的方法就是治愈肿瘤。
但对于成人晚期实体肿瘤的治疗中这种理念尚无法实现的。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治疗的目的仍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为主要目标。
1现代医学对癌性恶病质发病机制的研究1.1机体代谢异常研究发现癌症恶病质患者,体内糖、蛋白质及脂类的代谢可发生异常,能量代谢出现改变。
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在胰岛素抗性改变、葡萄糖合成、糖异生和葡萄糖乳酸循环活性增加,葡萄糖耐量和周转下降。
蛋白质异常则包括蛋白质周转、肌肉分解代谢以及肝脏和肿瘤的蛋白质合成增加,同时肌肉蛋白合成却下降。
脂代谢异常表现为脂质动员增加,脂肪生成和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静脉甘油水平升高同时血浆甘油清除率下降4]。
1.2肿瘤分子机制肿瘤坏死因子-a(TNF-a)是第一个被定为恶病质介导因素的细胞因子。
研究表明TNF-a是一种分子量为25kd的膜蛋白,来自于单核巨噬细胞、脂肪组织和肿瘤细胞,可通过抑制包括脂蛋白脂肪酸在内的几种脂肪酶的活性,抑制脂肪合成;并能通过激活细胞核因子酉已蛋白(NF-kappaB),抑制肌细胞中肌肉转录调节因子(MYOD)蛋白质转录,及氧化应激使肌酸磷酸激酶活性下降,这两种已知途径达到消耗肌肉的目的2]。
膀胱癌能活多久背景介绍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膀胱癌的发病原因还不完全明确,但吸烟、职业暴露、慢性感染和遗传因素等因素都与其发生有关。
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选择治疗方法要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来决定。
生存率统计膀胱癌的生存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膀胱癌的5年生存率因患者不同而有所差异。
早期膀胱癌的5年生存率通常较高,约为70%到90%;而晚期膀胱癌的5年生存率则相对较低,约为5%到15%。
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分期膀胱癌的分期是衡量患者预后和生存率的重要指标。
一般采用TNM 分期系统来对膀胱癌进行分期,分为0期到IV期。
0期表示癌细胞仅限于膀胱内膜,IV期表示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远处的器官或淋巴结。
早期膀胱癌(0期和I期)的生存率较高,而晚期膀胱癌(III期和IV 期)的生存率较低。
病理类型膀胱癌的病理类型可以分为非肌层浸润型和肌层浸润型。
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指癌细胞仅限于膀胱内膜和黏膜层,肌层浸润型膀胱癌表示癌细胞已侵犯到膀胱肌层和浆膜层。
肌层浸润型膀胱癌的生存率通常较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要低。
年龄和身体状况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也会对膀胱癌的生存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年轻且身体健康的患者生存率较高,老年患者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生存率较低。
延长生存期的方法虽然晚期膀胱癌的生存率相对较低,但仍有一些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多学科团队协作治疗膀胱癌的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外科医生、放疗师、化疗师和肿瘤学家等。
多学科团队协作治疗可以针对患者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膀胱癌的常用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早期膀胱癌。
根据病情的不同,手术切除可以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部分膀胱切除术或全膀胱切除术。
手术切除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扩散,提高生存率。
2024肿瘤恶病质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全文)恶病质(cachexia)是一种与多种慢性病相关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可发生在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心衰、慢性肾衰、肝功能不全、艾滋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中[1]。
近年来,恶病质发病率逐年递增,特别是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60%~80% 的肿瘤患者可能出现恶病质,约20% 的肿瘤患者死于恶病质[2]。
因此,全面了解肿瘤恶病质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01肿瘤恶病质的概念肿瘤恶病质是一组复杂的症候群,以骨骼、内脏的肌肉消耗、脂肪消耗为特征,常伴有食欲减退、厌食、饱胀感、体质量下降、肌肉萎缩、乏力、贫血、水肿、低蛋白血症等多种临床表现。
目前较为公认的恶病质的定义是:以持续性骨骼肌消耗为特征,伴或不伴有脂肪组织丢失,常规营养治疗不能完全缓解,最终可导致进展性功能损伤的多因素综合征[3]。
02肿瘤恶病质的发生机制肿瘤恶病质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厌食症、体力活动减少、宿主合成激素的分泌减少以及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4]。
目前认为,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和机体代谢异常与肿瘤恶病质的发生关系密切,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 和6(IL-1、-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等炎症因子介导的机体炎症反应以及机体营养代谢异常和线粒体功能异常。
细胞因子介导的系统炎症在癌症进展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活性增加、全身性炎症是癌性恶病质的标志之一。
炎症与癌症引起的骨骼肌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如TNF-α可促进糖异生、脂解和蛋白水解,减少蛋白质、脂质和糖原的合成[5];IL-1 可通过增加血浆中色氨酸的浓度导致早饱感并抑制饥饿感进而厌食[6];STAT3 诱导的肌肉消瘦等[7]。
营养代谢异常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随着分解代谢的增加,包括糖代谢、蛋白质以及脂肪代谢等异常,进而导致不可持续的脂肪和肌肉动员以及肌肉耗竭。
胃癌这种疾病现在在平时生活中比较多见,而且它也是一种恶性肿瘤,比较难治愈,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非常大的伤害,中晚期可能会伴随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不仅治疗难度较大,治疗不当可能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患者非常关注自己还有多长时间,那胃癌中晚期患者一般多久会死呢?关于胃癌中晚期患者一般多久会死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跟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的治疗方法以及心态有关,有的患者体质较好,并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生存期也会相对较长,可能存活一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患者病情较重,身体较差,或者消极对待治疗,生存期可能不会太长,只能存活几个月。
对于胃癌中晚期患者来说,要有治疗的信心,能够结合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配合治疗,还是能够控制病情,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时间的,无论病情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能轻易放弃。
当胃癌到了中晚期时,手术治疗的时机多已错失,即使满足手术的条件,也是姑息性的切除,为其他治疗创造机会。
除了手术之外,临床上治疗胃癌中晚期常用放化疗和中医治疗,其中放化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杀死癌细胞,缩小肿块,但放化疗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建议在治疗的同时联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发挥增效减毒的功效,使治疗顺利完成,并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对于无法耐受放化疗副作用的患者,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疗,从患者整体出发,实施辨证施治,在抑杀癌细胞,稳定病灶的同时,也会调节患者机体,增强患者体能,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对于胃癌患者来说,在确诊病情后要及时将中医纳入治疗方案中,维护身体的元气,增强抵抗力,才有助于控制肿瘤的生长,预防病情的恶化,袁希福祖辈中,出过很多有名的中医,如曾多次奉召进京,为皇亲国戚医病,因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同治、光绪皇帝先后颁发圣旨,诰封为“奉直大夫”的袁积德。
由于出身中医世家,耳濡目染让袁希福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医书,并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肿瘤恶病质的名词解释最近几十年来,肿瘤恶病质成为了医学界研究的焦点。
对于医学学科不太熟悉的人来说,这个词可能有些陌生,但对于患有肿瘤的患者和医生来说,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肿瘤恶病质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了解它的含义和影响。
肿瘤恶病质一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即“肿瘤”和“恶病质”。
肿瘤,顾名思义,是指体内异常增殖的细胞集群,可以侵犯周围组织并损害机体正常功能。
我们通常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对身体健康的威胁相对较小;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还可能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远距离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而“恶病质”则是指患者在体力、体重、营养状况等方面出现明显异常,表现为全身虚脱、消瘦、营养不良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恶性肿瘤本身产生的代谢异常,也可能是由于癌症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所致。
不同类型和阶段的肿瘤恶病质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它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肿瘤恶病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估和测量。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最常见的指标是体重下降、体力活动能力、营养摄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的改变等。
例如,体重下降是肿瘤恶病质的一个明显表现,患者在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减轻,超过了正常范围内的体重波动。
体力活动能力的下降也是肿瘤恶病质的重要特征之一,患者常常感到疲劳、虚弱,甚至不能进行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活动。
营养摄入的改变也是判断肿瘤恶病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肿瘤细胞异常增长及代谢活动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味觉改变等症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此外,肿瘤恶病质患者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使得机体难以充分吸收营养物质。
实验室检查的变化也有助于判断肿瘤恶病质的存在和程度。
例如,血液中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可能出现异常。
血清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也可以作为评估肿瘤恶病质的参考指标。
这些指标的改变反映了患者整体的代谢状态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一、背景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前三位。
近年来,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体中。
因此,关注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胃癌患者生存情况1. 早期胃癌患者早期胃癌患者病情相对较轻,通过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法,其5年生存率可达到80%以上。
然而,由于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2. 中晚期胃癌患者中晚期胃癌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治疗难度较大。
根据《254,706例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胃癌患者10年生存情况分析》一文,中晚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20%左右。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抑制剂、靶向药物等新疗法的应用,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
3. 晚期胃癌患者晚期胃癌患者病情最为严重,中位生存期大约为1年。
近年来,广东专家团队研究发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据《刷新晚期胃癌患者生存纪录!广东专家团队发现新疗法》一文,对于PD-L1肿瘤区域阳性评分为至少5%的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相比安慰剂联合化疗,生存期显著改善。
三、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因素1. 早期发现和诊断:早期发现和诊断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2. 治疗方法: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3.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心理素质等都会影响生存率。
4. 医疗资源:医疗资源的充足与否也会影响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四、结论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提高早期诊断率、优化治疗方案、加强患者心理支持等措施,有望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同时,加强胃癌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胃癌的认识,也是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恶病质
肿瘤恶病质是一组常见于肿瘤晚期消耗性症状的总称。
当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减少、消耗增加、利用不合理时,就会导致恶病质的发生。
恶病质被视为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常伴有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1)6个月内无意识体重下降>5%。
(2)当BMI<20 kg/m²时,6个月内体重下降>2%。
(3)对合并少肌症(四肢骨骼肌质量与身高的平方的比值,男性<7.26,女性<5.45)患者,6个月体重下降>2%。
符合以上3条中的任一条,癌症恶病质的诊断即可成立。
最容易引起恶病质的肿瘤包括胃癌(85%)、胰腺癌(83%)、非小细胞肺癌(61%)、前列腺癌(57%)和肠癌(54%)。
顽固恶病质常见于晚期肿瘤患者或抗肿瘤治疗不理想导致肿瘤快速进展的患者,此期患者的预期生存期常<3个月。
因此,恶病质是导致大多数进展期肿瘤患者死亡的原因,直接影响肿瘤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生存时间,影响预后。
癌症恶病质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与中医辨证论治关系的回顾性调查
目前,医学界有关癌症恶病质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对癌症恶病质的防治亦无良策,以营养支持提供肿瘤患者营养物质和热能收效甚微,因此新的防治措施着眼于纠正细胞因子引起的代谢异常,抑制细胞因子产生或抑制细胞因子作用于靶器官,如激素治疗、免疫治疗等,同时应用一些针对恶病质并发症的药物,如止痛剂和抗抑郁药物,但并无明确可靠的临床疗效。
《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2期报道了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杨宇飞、邬冬华医生对84例癌症恶病质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与中医辨证论治关系的调查研究成果。
他们主要以体质量为指标采集了近4年在西苑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癌症恶病质病例,调查患者一般情况、相关生化指标和中医证型变化,进行治疗方式多因素分析。
通过研究恶病质的发生规律,分析影响生存期的因素,为进一步前瞻性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对象:采集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本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经影像学、病理学和细胞学诊断为癌症的病例。
性别及年龄不限。
病例选择标准:(1)治疗时间超过30天。
(2)体质量:当患者在1周内体质量丢失>2%,1个月丢失>5%,3个月丢失>7.5%,6个月丢失>10%,都考虑存在蛋白质-热量的营养不良,纳入恶病质范围。
如果患者平时的体质量明显高于或低于标准体质量,可用下述公式:占平时体质量%=(实际体质量/平时体质量)×100%。
轻、中、重度营养不良的评定与上述标准相同。
调查项目:1.癌症恶病质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诊断,分期,转移,治疗方式,生存期,死亡原因。
2.与恶病质有关及可能有关的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体质量,体液潴留,进食量,Karnofsky评分,血清白蛋白,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肌酐、尿酸比值,淋巴细胞总数,血清铁含量。
3.治疗前后中医证的变化:阳虚证、阴虚证、阴阳两虚证。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中医证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1986年郑州会议所制订的虚证标准。
研究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对一般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对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癌症恶病质几乎可以发生于各种肿瘤,生存期为(179±12)天,中位生存期149天。
生存时间与患者肿瘤类型、分期、转移情况均无直接联系,而与静点扶正中药和中医食疗的治疗影响呈正相关(t=2.17,P<0.034;t=1.99,P=0.05)。
甲羟孕酮和静脉高营养的干预并未使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
癌症恶病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中医证型转归由阴虚证和阳虚证趋向阴阳两虚证,各虚证证型对生存期的影响不显著(χ2=3,P=0.22)。
杨宇飞、邬冬华医生指出:恶病质临床特征符合中医“虚证”表现,属“虚劳”范畴,中医证型的转归符合中医证型转化的特点,扶正制剂在恶病质阶段能够扶助衰竭患者的正气,调理阴阳,增强对抗肿瘤的能力。
基于恶病质治疗现状,应着重于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从“虚”入手,扶正为本,以期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